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剂讲稿.ppt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剂讲稿.ppt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剂讲稿.ppt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剂讲稿.ppt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剂讲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 高唐县中医医院医务科2013年11月 柴胡疏肝散 医学准绳 组成 陈皮柴胡 各二钱 川芎香附 各一钱半 枳壳芍药 各一钱半 炙甘草 五分 用法 柴胡疏肝散 主治 肝气郁滞证 肝气不舒 胁肋疼痛 嗳气善太息 脉弦肝气犯脾 气机不畅 脘腹胀满 病机 肝失疏泄 气滞血郁 肝胃不和 治法 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 情志不调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 方解 君 柴胡 疏肝解郁臣 香附 理气疏肝川芎 行气活血止痛佐 陈皮 理气行滞白芍 养血柔肝 缓急止痛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柴胡 香附 川芎 柴胡疏肝散 运用 1 名医论方 2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 脉弦 3 临证加减 气滞兼血瘀 疼痛较甚者 加郁金 当归 肝郁化火 口苦舌红者 加山栀子 川楝子4 现代运用 肝炎 肋间神经痛 慢性胃炎等属肝气郁滞者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名由来 逍遥二字 最早见于 庄子 逍遥游 逍遥 亦作 消摇 它是指悠然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 就是自由自在 没有任何约束的活动 人不能逍遥 病在 有为 又是为功 又是为名 又是为己 这样就不可能逍遥 而 圣人无名 神人无功 至人无己 一个人如果能达到 无名 无功 无己 的境地 自然就无为了 也就可以逍遥了 本方名曰逍遥 乃指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以顺其调达之性 使肝气发挥正常作用 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 补肝体而能和肝用 白术 茯苓健脾益气 脾强则不受肝侮 炙草缓肝急以止痛 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解郁 诸药合用 肝脾同治 气血兼顾 实为疏肝扶脾的良方 二病机及证侯分析 病机 肝郁血虚脾弱 肝郁 脾虚 血虚 胁痛头痛目眩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 神疲食少脉虚 口燥咽干 三治法及方义分析 治法 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 甘草薄荷生姜茯苓白术当归白芍柴胡 煨 君臣佐使 君 柴胡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 当归 养血补肝 调血行滞 白芍 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 佐 白术 茯苓 健脾益气 资营血生化 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 疏达肝气 助柴胡以解肝郁 烧生姜 温胃和中 使 炙甘草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 益气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 a 柴胡 当归 b 配伍薄荷用特点 柴 归 芍 疏肝气而调肝之用 养阴血而补肝体 体用并治 四配伍特点 补肝体 助肝用 体用并调肝脾同治 气血津液兼顾 逍遥散临床应用 1 证治要点 胁痛 神疲食少 或月经不调 舌淡红 脉弦而虚 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 代表方 六现代研究及应用 现代研究认为 逍遥散为小柴胡汤的变方 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肋间神经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月经不调 经前期紧张症 更年期综合 乳房小叶增生 精神分裂症 失眠症 黄褐斑 皮肤病等病证属于肝郁血虚脾弱者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组成 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一钱二分 用法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 紫花地丁 水二盅 煎八分 加无灰酒半盅 再滚二 三服时热服 渣 如法再煎服 被盖出汗为度 back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主治 火毒结聚之痈疖疔疮热毒邪蕴结 气血凝滞 患处红 肿 热 痛热毒炽盛 舌红苔黄脉数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病机 火热毒邪蕴结于肌肤 经脉 治法 清热解毒 消散疔疮 方解 君 金银花 清热解毒 清宣透邪臣 蒲公英 清热解毒 兼能消痈散结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凉血散痈佐 野菊花 紫背天葵 清热解毒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配伍要点 集泄火解毒 活血定痛 养血滋阴于一方 运用 1 辨证要点 痈疡 局部红 肿 热 痛 舌红脉数 2 临证加减 热毒甚加连翘 黄连 肿甚加防风 白芷 乳痈者加瓜蒌 贝母 青皮 3 现代运用 用于疔 痈 丹毒等外感染性疾病属火邪热毒内蕴者 治疡剂 五味消毒饮 清 汪昂 医方集解 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酒炒 6g 黄芩炒 9g 栀子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6g 当归酒炒 3g 生地黄酒炒 9g 柴胡 6g 生甘草 6g 车前子 9g 水煎服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 肝经实火上炎证 症状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解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 清热泻火 燥湿解毒 清热利水 养血滋阴 疏畅肝胆 引药归经 调和诸药 护胃安中 运用 1 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等病属肝经实火 湿热者 2 方中药多苦寒 易伤脾胃 脾胃虚寒和肝阳上亢 皆非所宜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9g 功用 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理中丸 病机及证候分析 失温四肢不温失运 升降 不欲食 吐 利 腹痛失化 土不荣木 抽搐 慢惊 失摄出血 喜唾涎沬寒邪凝滞 心脉痹阻胸痛舌淡苔白润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中焦虚寒 方解 干姜 祛寒溫脾 君人参 补气健脾 臣白术 燥湿健脾 佐甘草 合参术 益气健脾缓急止痛与诸药等量 使调和药性 异病同治 阳虚失血 吐 衄或便血 崩漏 但见面色恍白气短神疲 脉细或虚大无力 胸痹 若心中痞坚 逆气上冲 病后多生涎唾 久久不已 慢惊 若形气羸弱 手足不温 呕吐泄泻 神疲食少 舌淡苔白 脉细迟或沉细缓弱者 霍乱 若寒重于热 行动无力 口不渴者 中焦脾胃虚寒 总之 本方治病虽多 究其病机 总属中焦虚寒 无论是中焦虚寒所引起的各种不适 或其它疾病发展到中焦虚寒 凡病机属于中焦虚寒皆可依本方加减治疗 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 呕吐便溏 畏寒肢冷 舌淡 苔白 脉沉细为辩证要点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份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用法 上为末 每服二钱 水一盏 煎至七分 通口服 不拘时候 入盐少许 白汤点亦得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运化无力 不思饮食 大便溏薄 脾胃气虚 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萎白 体倦乏力 语音低微 舌淡脉虚弱 病机 脾胃气虚 运化乏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解 君 人参 甘温补气 健脾养胃 臣 白术 甘温苦燥 补气益中 健脾燥湿 参 术相须为用 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佐 茯苓 健脾渗湿 使 炙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术 苓相配 健脾助运 相辅相成 补中健脾 渗湿助运 神农本草经 人参 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 开心益智 人参 白术 本草汇言 白术 乃扶植脾胃 散湿除痹 消食除痞之要药 脾虚不健 术能补之 胃虚不纳 术能助之 本草衍义 茯苓 茯神 行水之功多 益心脾不可阙也 茯苓 甘草 神农本草经 主五脏六腑寒执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 配伍要点 参与术 术与苓配伍 全方温而不燥 平补不峻 共奏益气中 健脾养胃之效 体现了脾胃气虚的基本大法 犹如宽厚平和之君子 故有 四君子汤 之名 运用 3 临证加减 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胸肋满闷者可加枳壳 陈皮以行气宽胸 兼肾阳虚备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2 辨证要点 面色萎白 食少神倦 四肢无力 舌淡苔白 脉虚弱 1 本方是治疗气虚的常用方 亦是补气剂的基本方 后世众多补脾益气的方剂均从此方衍化而来 名医论方 医方集解 此手足太阴 足阳明药也 人参甘温 大补元气 为君 白术苦温 燥脾补气 为臣 茯苓甘淡 渗湿泻热 为佐 甘草甘平 和中益土 为使也 气足脾运 饮食倍进 则余脏受荫 而色泽身强矣 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 半夏以燥湿除痰 名曰六君 以其皆中和之品 故曰君子也 4 现代研究 对动物离体肠管运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促使受损肝脏线粒体的修复 明显提高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 抗肿瘤和抗突变作用 抗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3 现代运用 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均可用之 5 衍化方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卷三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6 病例分析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卷下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 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饮食减少 大便溏薄 胸脘痞闷不舒 或呕吐泄泻等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卷三 组成 人参 陈皮 茯苓 甘草 白术 半夏 生姜 大枣功效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面色萎白 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 咳嗽痰多色白 恶心呕吐 胸脘痞闷 舌淡苔白腻 脉虚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卷一 组成 人参 半夏 白术 茯苓 甘草 木香 陈皮 砂仁 生姜功效 益气化痰 行气温中 主治 脾胃气虚 湿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 不思饮食 脘腹胀痛 消瘦倦怠 或气虚肿满 主诉 咯血十余天 病史 钟某 女 36岁 患肺结核五年 近一个月来 工作操劳 个人倍感精神气力减退 十天前突然大口咯血 量多盈盆 经某医院推注脑垂体后叶素 输血治疗后 咯血量减 但仍见咳嗽 痰带血丝 缠绵不愈 诊见咳嗽时作 咳声无力 痰稍黏稠 混杂血丝 面色无华 语音低微 脉象虚数 舌胖色淡 舌苔白润 病例分析 四君子汤 分析 辨证 肺脾两虚 土不生金治法 益气补中 健脾养胃选方 四君子汤加味处方 高丽参6g 切片另火焗 茯苓20g白术15g阿胶10g 烊化 侧柏叶10g甘草6g 一剂后次日复诊 咳血量少 偶见血丝 精神转佳 惟咳嗽仍存 气力不支 上方加五味子6g 两剂后咳嗽减少 咯血已止 精神转佳 饮食增加 守上方再服两剂善后 病例分析 四君子汤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组成 防风一两黄芪 蜜炙 白术各二两 用法 上咀 每服三钱 用水一盏半 加大枣一枚 煎至七分 去滓 食后热服 返回 脏脏经络失于濡养 面色恍白 少气乏力 舌淡苔薄白 脉浮软 主治 表虚自汗 卫外不固 津液外泄 恶风汗出 或易感风邪 表现 病机 肺虚卫气不固 腠理疏松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 方解 全方三药合用 补中寓散 散中有补 共奏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之效 用之犹如御风的屏障 珍贵如玉 故名玉屏风散 君 黄芪 大补肺脾之气而固表止汗臣 白术 健脾益气 固表止汗 佐 防风 辛散疏风而御邪 配伍要点 黄芪 白术相须为用 增强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之力 临床运用 3 临证加减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 牡蛎 麻黄根 表虚外感风寒 汗出不解 脉缓者 可与桂枝汤合用 2 辨证要点 自汗恶风外 以面色恍白 舌淡脉虚 1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柯琴曰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治风者 不患无以驱之 而患无以愈之 不畏风之不去 而畏风之复来 何则 发散太过 玄府不闭故也 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 遍试风药以驱之 去者自去 来者自来 邪气留连 终无解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 称治风之仙药 上清头目七窍 内除骨节疼痹 外解四肢挛急 为风药中之润剂 治风独取此味 任重功专矣 然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 肥腠理而司开合阖 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卫 为玄府御风之关键 且无汗能发 有汗能止 功同桂枝 故又能除头目风热 大风癞疾 肠风下血 妇人子脏风 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黄芪 其功愈大耳 白术健脾胃 温分肉 培土以宁风也 夫以防风之善以驱风 得黄芪以固表 则外有所卫 得白术以固里 则内有所据 风邪去而不复来 此欲散风邪者 当倚如屏 珍如玉也 古今名医方论 返回 3 现代运用 过敏性鼻炎 上呼吸道感染 因表阳不固而外感风邪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致病情反复者均可加减用之 4 现代研究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胸腺 脾腺重量 抗病毒作用 抗菌作用 归脾汤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1 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盗汗虚热 体倦食少 面色萎黄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2 脾不统血证 便血 皮下紫癜 妇女崩漏 月经超前 量多色淡 或淋漓不止 舌淡 脉细 主治 功用 归脾汤 正体类要 黄芪 君 龙眼肉 白术一两 15g 茯神一两 15g 黄芪一两 30g 龙眼肉一两 30g 酸枣仁炒 一两 20g 人参半两 15g 木香半两 10g 甘草炙 二钱半 15g 当归 15g 远志 10g 组成 补脾益气 补脾气 养心血 人参 白术 臣 补气健脾 助黄芪补脾益气之力 茯神远志 酸枣仁 佐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神 补而不滞 炙甘草 使 补气健脾 调和诸药 生姜 大枣 调和脾胃 调和气血 当归 酸枣仁 养血补肝 臣 佐 助龙眼肉补血 助龙眼肉养心安神 佐 组成 心脾气血两虚证 龙眼肉当归 益气健脾 补血养心安神 脾不统血证 人参芪 术 草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 芪 术 草以益气补脾 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 意在心脾双补 复二脏生血 统血之职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体倦食少 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 崩漏等 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 意在补气升提 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 主治脾胃气虚 气陷之少气懒言 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六 味 地 黄 丸 请看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功用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不足证 分析 肾阴不足 肾虚髓减腰脑骨失常 腰膝酸软 牙齿松动 头晕目眩 小儿囟开不合 足跟作痛 精不上承 耳聋耳鸣 口渴 消渴 肾阴亏损虚火内扰 遗精盗汗 骨蒸潮热 消渴 舌红苔少 脉细数 肾肝脾 熟地 滋补肾阴 山臾肉 养肝涩精 山药 补脾固肾 三补 补肝脾肾三阴之不足而重在补肾 泽泻 泻肾浊 丹皮 泻肝火 茯苓 渗脾湿 三泻 泻肝脾肾三阴虚火湿浊之有余 方解 配伍特点 三补与三泻三补重于三泻以补肾阴为主 使 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补而不滞腻 证治要点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 六味地黄丸附方 加知母 黄柏 知柏地黄丸 治阴虚火旺证 加枸杞 菊花 杞菊地黄丸 治肝肾阴虚证 加五味子 都气丸 治肾虚气喘 呃逆证 加五味子 麦冬 麦味地黄丸 治肺肾阴虚咳喘证 加菖蒲 磁石 五味子 耳聋左慈丸 治肾阴虚耳聋失聪 现代研究 本方有抗心律失常 降压 降血脂 提高免疫系统活性 降血糖 促进蛋白质合成 抗应激 抗肿瘤 抗衰老 保护肝肾等作用 临床报道 可用于冠心病 室早 高血压病 红斑狼疮 糖尿病 甲亢 萎缩性胃炎 肾炎 肾病综合征 不育症 流产 更年期综合征 宫血 子宫肌瘤等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失眠 肝血不足 虚热扰神证 失眠心悸 虚烦不安 头目眩晕 咽干口燥 舌红 脉弦细 肝血不足血不养心 心悸 失眠 头目眩晕 虚热内扰 心烦 咽干口燥 虚热迫津外泄 盗汗 血虚肝旺 脉细弦 酸枣仁汤证 主治病机症候分析 病机 肝血不足 血不养心 虚热内扰心神 治法 养肝血 滋阴清热除烦 安心神 酸枣仁 川芎 知母 甘草 茯苓 方解 君 酸枣仁 养血补肝 宁心安神臣 知母 滋阴清热 除烦茯苓 宁心安神佐 川芎 调畅气机 疏达肝气使 甘草 和中缓急 调药 酸枣仁 川芎相配 酸收辛散并用 相反相成 具有养血调肝之用 配伍要点 酸枣仁 川芎 主以酸收 辅佐以辛散 甘缓 为肝脏之配伍之要法 失眠方剂大比拼 除了酸枣仁汤之外 归脾汤 天王补心丹也都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剂 三者有什么异同呢 失眠方剂大比拼 临床应用 1 用方要点 虚烦不眠 咽干口燥 舌红 脉弦细 2 临证加减 1 盗汗 牡蛎 浮小麦 滋阴敛汗 2 心胆气虚 龙齿 人参 补气镇惊 3 虚热内扰 白芍 栀子 生地 凉血清热 3 现代运用 神经衰弱 心脏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血不足 虚热扰神者 4 注意事项 酸枣仁捣碎先煎 其安神效果更著 失眠请喝酸枣仁粥 安神药膳酸枣仁粥 原料 酸枣仁末15克 粳米100克 做法 先以粳米加水煮粥至将熟 加入酸枣仁末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 早晚温服 作用 养心 安神 敛汗 适用于神经衰弱 心悸 失眠 多梦 黑眼圈 评注 酸枣仁末入粥中酸甘适口 深受欢迎 酸枣仁生用炒用均可 炒时间过常能破坏有效成分 可取酸枣仁微炒片刻研末 家庭可用擀面杖研磨 饮食治疗失眠 一 黑芝麻 桑叶 核桃肉各25克 金橘8克 捣碎成泥状 每晚睡前服1次 连服4 5天 二 黄花菜20根 酸枣仁15粒 炒熟捣烂研成细末 每晚睡前服1次 连服1周 三 牛奶1杯冲鸡蛋 每晚睡前服1杯 四 葱白7根 大枣20枚 加水煮沸20分钟后吃枣喝汤 每晚睡前1次 五 五味子10克 莲子肉30克 百合15克 共同煮汤 睡前服1次 六 百合30克 芹菜根60克 煮汤 睡前服1次 七 因过度疲劳而不能入睡的人 可在睡前吃苹果 香蕉 因为这些水果属碱性食物 能抗肌肉疲劳 然后再将鲜橘切开放在枕头边 其水果的芳香味道对脑神经起着镇静作用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 组成 血府逐瘀汤 胸中血瘀证 胸痛 头痛 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饮水即呛 干呕 或内热瞀闷 或心悸怔忡 失眠多梦 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 唇暗或两目暗黑 舌质暗红 或舌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弦紧 主治 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功用 治法 血府逐瘀汤 君 桃仁 破血行滞润燥 臣 赤芍 川芎 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引血下行 方解 红花 活血祛瘀止痛 血府逐瘀汤 佐 生地 当归 养血益阴 清热活血 使 桔梗 载药上行 兼使药之用 甘草 调和诸药 方解 桔梗 枳壳 一升一降 宽胸行气 柴胡 疏肝解郁 升达清阳 血府逐瘀汤 气血同治 活血与行气并用 以活血为主 既行血分瘀滞 又解气分郁结 配伍特点 活中寓养 祛瘀与养血同用 邪正兼顾 使活血而无耗血之弊虑 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升降兼顾 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 使气血调和 血府逐瘀汤 本方为治疗胸中瘀血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临床应用以胸痛 头痛 痛有定处 舌质暗红 或舌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血府逐瘀汤 药理研究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栓形成 抑制血凝 促进纤溶 降低血粘度 抗心律失常作用 调节糖 脂代谢 免疫调节作用 抗缺氧作用 镇痛作用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心绞痛 风湿性心脏病 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 以及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神经官能症 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 头晕等属于瘀阻气滞者 现代运用 血府逐瘀汤 由于本方活血祛瘀药较多 故孕妇忌用 使用注意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舌暗淡 苔白 脉缓无力 主治 病机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补气 活血 通络 功用 治法 君生黄芪 重用 补益元气 使气旺血行 瘀去络通 佐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 地龙 通经活络 以行药力 方解 臣当归尾 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血行以治本 祛瘀通络以治标 标本兼顾 配伍特点 补气而不壅滞 活血而不伤正 补阳还五汤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 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舌暗淡 苔白 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补阳还五汤 加减变化 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 桑枝 桂枝 半身不遂以下肢为主者 牛膝 杜仲 日久效果不显著者 水蛭 蜈蚣 补阳还五汤 加减变化 语言不利者 石菖蒲 郁金 远志 口眼喎斜者 牵正散 痰多者 制半夏 天竺黄 偏寒者 熟附子 脾胃虚弱者 党参 白术 补阳还五汤 药理研究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 扩张脑血管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性 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强心作用 补阳还五汤 药理研究 对急性脑损伤的预防性作用 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 降血脂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抗炎免疫作用 改善肾功 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冠心病 小儿麻痹后遗症 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 截瘫 或单侧上肢 或下肢痿软 黄褐斑 日光性皮炎等属气虚血瘀者 现代运用 补阳还五汤 本方用于治疗中风 应以病人清醒 体温正常 出血停止 脉缓弱者为宜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虚久服才能有效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 以巩固疗效 防止复发 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 痰阻血瘀 见舌红苔黄 脉洪大有力者 非本方所宜 补阳还五汤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牵正散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 口眼喎斜 或面肌抽动 舌淡红 苔白 主证分析 风中头面经络 太阳外受风邪阳明内蓄痰浊 风邪引动痰浊风痰阻于头面经络 筋肉失养迟缓不用口眼歪斜 牵正散 牵正散 功用 治法 祛风化痰 通经止痉 牵正散 方解 君 白附子 祛风止痉 燥湿化痰 善散头面之风臣全蝎 定风止痉 通络搜风白僵蚕 祛风止痛 又可化痰佐使 热酒 宣通血脉 引药入络 直达病所 牵正散 配伍特点 祛风止痉为主 力专效著 兼能化痰 通络 牵正散 运用辨证要点 卒然口眼喎斜 舌淡苔白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 宜加羌活 防风 白芷等辛散风邪 久病不愈者 酌加蜈蚣 地龙 天麻 桃仁 红花灯搜风化瘀通络 牵正散 现代运用颜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牵正散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 或肝风内动之口眼喎斜 半身不遂 不宜使用 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毒性 用量宜慎 消风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 主治 风疹 湿疹 皮肤瘙痒 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 抓破后渗出津水 苔白或黄 脉浮数 消风散 功用 治法 疏风除湿 清热养血 消风散 方解 君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辛散透达 疏风散邪苍术 祛风燥湿臣苦参 清热燥湿为湿邪而设木通 渗利湿热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为热邪而用佐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养血活血使 甘草 清热解毒 和中调药 消风散 配伍特点 以祛风为主 配伍祛湿 清热 养血之品 祛邪之中 兼顾扶正 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 消风散 运用辨证要点 皮肤瘙痒 疹出色红 脉浮数 消风散 现代运用急性荨麻疹 湿疹 过敏性皮炎 稻田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消风散 使用注意 若风疹属虚寒者 不宜使用 服药期间 应忌食辛辣 鱼腥 烟酒 浓茶等 以免影响疗效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与用法 天麻 90g 钩藤 12g 生决明 18g 山栀黄芩 各9g 川牛膝 12g 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各9g 水煎服 功用 平肝熄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 肝风上扰证 病机 肝肾不足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 症状 头痛眩晕失眠多梦口苦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 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杜仲 寄生栀子 黄芩益母草夜交藤 朱茯神 平肝熄风 平肝潜阳 清热明目 引血下行 活血利水 补益肝肾 清肝降火 活血利水 宁心安神 配伍特点 平肝熄风为主兼以活血利水 临床应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 急性脑血管病 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 肝风上扰者 桑杏汤 温病条辨 外感温燥证 身热不甚 口渴 咽干鼻燥 干咳无痰 或痰少而粘 舌红 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而右脉大 主治 桑杏汤 清宣温燥 润肺化痰 功用 治法 桑杏汤 君 臣 浙贝母 清化热痰 沙参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 豆豉 辛凉 助桑叶轻宣透热 桑杏汤 方解 桑叶 清宣燥热 杏仁 宣利肺气 栀子皮 清泄肺热 梨皮 清热润燥 止咳化痰 佐 以凉润辛透药为主 外可轻宣燥邪 内可凉润肺金 配伍特点 桑杏汤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 辨证要点 运用 桑杏汤 临证以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 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咯血 肺结核 喉源性咳嗽 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 邪犯肺卫者 现代运用 桑杏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八正散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炙木通大黄煨各一斤 各500g 加灯心 水煎服 组成 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 功用 湿热淋证 主治 病机 湿热下注 蕴结膀胱 气化不利 主证病机分析 膀胱气化不利 小便淋漓不畅 溺时涩痛 膀胱水道不通 小便点滴难出 癃闭 小腹急满 膀胱脉络受损 小便浑赤 津液耗损 口燥咽干 苔黄腻 脉滑数 湿热下注 八正散 方解 君 瞿麦 扁蓄 清利湿热 利尿通淋 臣 木通 清心利小肠 通淋 车前子 清肺利膀胱 通淋 清热利水滑石 清利三焦 利窍通淋 君臣药相配 增强清热利湿 利尿通淋之力 八正散 瞿麦 萹蓄 滑石 木通 车前子 山栀子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佐 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大黄 泻热降火利湿灯心草 清心除烦使 炙甘草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 制苦寒渗利太过 八正散 大黄使湿热从大便而去 制方特点 本方疏利下焦而不专于治下 三焦同治 清利与清泻合法 组方用药侧重于苦寒通利 全方以清利膀胱为中心 并行清肺肃上源 降心火利小肠 泻湿热走大肠 有 疏凿分消 之巧 方名 本方以八味清热利水通淋药和清热泻下药组成 组方用药侧重于苦寒通利 因八味药等量共为散剂应用 故名 八正散 运用 1 本方适宜于膀胱湿热证 2 辨证要点 小便浑赤 溺时涩痛 淋漓不畅 苔黄腻 脉滑数为依据 淋证日久 肾虚气弱者不宜 八正散 八正散 3 临证加减 血尿 可加小蓟 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石淋涩痛 加海金砂 金钱草以通淋化石 小便浑浊较甚 加萆薢 石菖蒲 重点 八正散的主治证及大黄的作用 八正散 主诉 尿痛2天 尿急1天 病史 某男 50岁 面色苍白 尿急 小便困难呈点滴状 尿道灼痛已有两天 今晨小便不通 尿急 下腹胀痛难忍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白厚 脉弦滑 外科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合并感染 病例分析 八正散 辨证 湿热壅结下焦治法 清热散结 通阳利水选方 八正散加味处方 木通9g车前子9g栀子9g甘草9g瞿麦9g扁蓄9g大黄6g滑石25g肉桂3g北芪15g黄柏6g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 组成 陈皮半夏甘草生姜乌梅茯苓用法 上药口父咀 每服四钱 12g 用水一盏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同煎六分 去滓 热服 不拘时候 功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二陈汤 主治 本方主治湿痰证 症见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舌苔白滑或腻 脉滑 病因病机 多由脾失健运 湿无以化 湿聚成痰 郁积而成 二陈汤 方解 君 半夏 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臣 陈皮 理气行滞 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 渗湿以助化痰之力 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制半夏之毒佐协助半夏化痰降逆 和胃止呕乌梅 少许 收敛肺气 与半夏 橘红相伍 散中兼收 防其燥散伤正之虞佐使 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二陈汤 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