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基础讲义.doc_第1页
建筑学基础讲义.doc_第2页
建筑学基础讲义.doc_第3页
建筑学基础讲义.doc_第4页
建筑学基础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学基础讲义第一讲 概述一、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学基础知识?(学习目的、教学目标与成果检验)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学的关系建筑学在环艺专业中的应用培养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培养对建筑功能、技术、艺术的了解培养对建筑历史的了解培养建筑设计工作方法和表现技法的能力二、如何学习建筑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时间:36学时(12学时*3周)内容: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方式:理论+参观+实践安排:第1周 建筑概述 第2周 建筑历史 第3周 建筑设计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三、要掌握哪些建筑学基础知识?(学习内容)l 建筑历史-了解古今中外不同风格流派和特点l 建筑结构-了解结构类型、受力方式、造型特点l 建筑构造-了解房屋构成、构造作用及做法l 建筑设备-了解水电暖通的布置方式和配合要求四、应用建筑学知识的工程实例第二讲 建筑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建筑的起源1.什么是“建筑”?建=廴+聿本义:延长+立律法引申:建立、创设筑=築=筑+木本义: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杆把土砸实。引申:修建、建造表面意义建筑-(动词)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 (名词)建筑物,如房屋、桥梁、水坝、隧道等。本质意义建筑-人类构筑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空间。 狭义的建筑指单体建筑; 广义的建筑包括单体建筑、构筑物和它周围的环境 (如建筑组群、街道、城市等)。2.建筑的起源巢穴 巢居和穴居的出现,出于人类对生存空间的要求。如:遮风避雨、抵御猛兽。巢居的发展韩非子 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太平御览记载:“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房屋穴居的发展易经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仰韶文化(母系社会)的建筑遗迹-半坡村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 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巢居与穴居并不截然因地域而分开 一般因为北方干燥寒冷,故穴居较多;南方潮湿炎热,故巢居较多。 又孟子 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为营窟。”礼记记载:“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故巢居和穴居的形式还与社会地位和季节有关。原始社会的建筑艺术 原始建筑艺术的产生说明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各种手工业技术,直接地或间接得对建筑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国外原始社会的建筑苏格兰新石器时代蜂巢形石屋非洲圆形树枝棚美洲印第安人帐篷马尔他岛上原始庙宇的遗迹英国索尔兹伯里巨石阵(3)关于建筑的几点重要特性l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包括建筑实体和内外的空间。l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也就是说建筑既是物质产品,同时也要满足 精神需要。l 建筑是反映社会的镜子。包括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思想意识、文化特征 和自然条件。堂上作业一请你猜猜以下甲骨文对应的汉字是什么?第二节 建筑的基本要素功能技术艺术+(实用)(安全)(美观)三者辨证统一一、 建筑功能(一) 满足人体尺度人体模度比例 人体模度比例以人体尺度为基础,选定人的上升手臂、头顶、肌、下垂手臂等四个部位作为基准点,测出它们与地面的标定距离为226,183,113,86(单位:cm),利用这四个基本尺寸,再分别标出相应的其他数值,即形成两套弗波纳齐级数。第一套:183,113,70,43,27,17,称为“红尺”。第二套:226,140,86,53,33,20,称为“蓝尺”。人体具有建筑设计中广泛使用的几种比例关系,以人体模度作为造型设计中比例设计的原始依据,可以得到人与建筑物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二) 满足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声、光、热)的要求 建筑心理环境声环境设计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做到:1、如何保证声音听清听好音质设计。2、降低声音(噪声)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噪声控制。 光环境设计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做到:1、如何保证足够的光线日照间距或人工照明。2、如何降低光线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遮阳控制。 热环境设计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做到:1、如何保证舒适的温度保温、隔热和空气调节。2、如何保证舒适的湿度通风控制和空气调节。 空间概念创造了个人距离、亲密距离J、社会距离、公众距离等人际动线。距离学即提出了空间的规范,可规划出缓冲免于物理、心理威胁的侵犯:亲密距离,40cm内;个人距离,40-100cm一般说话距离;社会距离,lm-3m之间座谈、面谈之距离;公众距离,3m以上演演讲、上课等活动距离。 建筑风水也是建筑环境心理学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三)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1.建筑类型(1)由中及外,因社会经济的差异,建筑类型存在不同。(2)由古而今,因功能的不断拓展,建筑类型不断增多。(3)按功能分: 居住建筑:住宅、府第、宫殿、园林 公共建筑:行政建筑:衙署、市政厅、办公楼 纪念建筑:坛、庙、祠、陵、寝 宗教建筑:寺、庙、宫、观、教堂、修道院 商业建筑:市场、商店、浴场 文教建筑:书院、学校、幼儿园、博物馆 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工业建筑:作坊、厂、矿 交通建筑:车站、机场、港口 二、 建筑技术(一) 建筑构成(按结构分)(1)承重结构: 基础、柱、梁、墙(2)围护结构: 地坪、楼板、屋顶、墙、门窗 (二) 建筑结构(1)按规模分:单层(1层) 多层(29层) 高层(10层或以上) 大跨度 拱 桁架 网架 薄壳 折板 悬索(2)按承重形式分:墙承重 框架承重(3)按材料分:木结构 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4)中国古建筑三大结构形式: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5)西方古典建筑两大结构形式: 梁柱式 拱券式(三) 建筑材料(1)古代:土、木、砖、石(2)现代:钢、玻璃、塑料、合成材料三、建筑艺术( 建筑美学)(1)定义:从理论的高度来归纳、分析、评价建筑的美学属性(外在的和本质的),从而寻找建筑美的规律。(2)建筑=技术+艺术(3)中西美学史上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美的标准和追求是不一致的,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和变化当中。 例如:古典建筑与哥特建筑、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所以,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小结:怎样才是优秀的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统一。(1)以历史的观点 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中,能体现最先进的哲学思想或能代表最高的生产力水平或能代表最高的艺术成就的建筑,才是优秀的建筑。(2)以学科的观点 内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的需要,外在符合时代美学的要求,而且两者相得益彰的,才是优秀的建筑。(3)以发展的观点 不仅在其所处的历史时期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而且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才是最优秀的建筑。第三节 建筑空间一、 空间的定义1.什么是空间?-容积2.如何形成空间?-借助实体进行围合分隔3.空间的特点?-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二、 建筑空间1.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2.建筑空间由建筑实体(如:墙、地面、屋顶、柱、楼梯、门窗) 围合和分隔而来。3.建筑空间的要求:空间功能和空间艺术 古典建筑重视建筑形式,现代建筑重视建筑空间。 这种从关注表面到关注本质的发展如同艺术史上古典派向印象派再到立体派的转变。三、 空间的设计1.空间的分类:大小、形状等。2.空间组织:(1)处理好 动静、主次、开闭 三者间的关系(2)组织形式 并列、序列、主从、综合(3)处理手法(实质是空间之间关系的处理) 限定(垂直/水平/综合) 形状 围与透 导向与序列空间空间的关系 序列 / 对比 / 相似 / 重复 / 加减第四节 建筑环境一、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包容建筑的空间二、 建筑环境1.相对性与整体性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3.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4.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5.环境与地区6.环境与文脉7.理想化的建筑环境(多样统一)8.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节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2.中国建筑史 编写组3.外国建筑史 陈志华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编写组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罗小未6.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 沈福煦7.中国古代建筑 罗哲文8.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9.建筑空间组合论 彭一刚10.建筑学漫笔 荆其敏11.世界建筑史图集 吴庆洲12.各类建筑作品集、建筑类期刊第三讲 中国传统建筑1.建筑史知识的分类(1)按范围分为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2)按内容分为建筑技术史和建筑艺术史(3)按时间分为古代史和近现代史2.学习建筑史的方法抓住线索!类型轴、时间轴3.建筑史要学以致用例子贝聿铭的美秀美术馆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领土辽阔,地区地理气候差异大。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内,因地制宜地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如:北方 寒冷干旱 南向 墙厚 封闭 厚重庄严 南方 温暖潮湿 东南 墙薄 通透 轻盈活泼 第二节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1.结构(1)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2)木结构的优点:A.材料供应方便 B.承重和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C.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D.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3)木结构的缺点:A.易燃易腐,需经常维护 B.坚固程度逊于砖石结构2.建筑平面(组群布局)(1)构成规律: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强调可变因子,以不变应万变。 (2)组群布局特点:A.以庭院为中心 B.强调中轴对称 C.重视空间程序安排 D.组合规整 E.对外封闭对内开放(3)基本布局: A.合院式 B.廊院式 C.廊庑式 D.聚心式3.建筑立面立面特征: 上 屋顶 上下三分 中 屋身 下 台基(1)屋顶 特征:A.反宇曲线 B.出檐深远 C.屋角起翘 D.使用脊饰 形式: A.庑殿 B.歇山 C.悬山 D.硬山 E.攒尖 F.单坡 G.平顶(2)屋身 分为:A.墙 B.柱 C.门窗 D.斗拱(3)台基 作用:A.防潮 B.提高建筑体量 形式:A.素平 B.须弥座4.建筑装饰(1)色彩:A.设色大胆 B.制度化(2)装饰:A.粉饰 B.油漆 C.彩画 D.壁画 E.雕刻 F.织物(3)装修:A.外檐装修(栏杆、挂落、门窗、隔扇) B.内檐装修(天花、藻井、隔断、花罩、屏风)堂上作业二 请你画出符合下述要求的中国传统建筑: (1)一座五开间、歇山屋顶的宫殿。 (2)一座三开间、庑殿屋顶的佛殿。 (3)一座三路三进的庭院。小型建筑设计作业一、题目:学院大门设计二、地形:现场测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门及周边环境三、设计要求:1、功能:现有基础上增减 2、造型:标志性、协调性、时代性、体量得宜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