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西汉汉武帝前和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重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插图昭君墓(或者让学生看昭君墓图片)。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昭君出塞的故事。这个昭君墓的主人和昭君出塞里的主人是一个人。昭君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墓上草色青青,四季不变,所以又叫“青冢”。墓前树立着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诗的内容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名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前两句高度赞扬了王昭君促进汉族和匈奴族友好相处的历史贡献。这里的胡,指匈奴。匈奴是怎样兴起的?兴起后与汉关系怎样?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匈奴的兴起、统一及其经济状况。2.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和亲政策?什么是和亲政策?其效果如何?3. 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其大致经过。4.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5. 说出昭君出塞的时间、概括及历史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1)匈奴的兴起: 生活的地点:蒙古草原。 生活方式:游牧生活。 骚扰内地:秦末,进扰内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长城。(2)冒顿统一草原: 时间:秦汉之际。 人物:冒顿单于。 (3)匈奴的经济: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2. 汉初的和亲政策: (1)实行原因:西汉初年,经过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谷物奇缺,物价昂贵,再加上诸侯王割地称雄,没有力量抵御匈奴的进攻。 (2)含义: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3)效果:西汉所采取的这种和亲政策是建立在国力薄弱的基础上,匈奴视此为汉朝较软弱的表现,仍然年年挥师南下进行抢掠,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一度深入到长安附近。所以和亲政策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3. 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条件: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2)概况: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别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4.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 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3) 军事上: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4)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 昭君出塞:(1)时间:汉元帝时。(2)概况: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3)意义: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动脑筋: “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2. 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 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4. 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5. 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汉匈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尽管匈奴贵族和西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汉匈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秦末汉初,匈奴族居住在阴山以南到黄河之间一带,同汉族人民杂居,双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互通关市。匈奴的马匹、牲畜大量运进内地,先进的养马技术也传到中原;汉族穿井、筑城、和统计人口、牲畜的方法也传到匈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内地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匈奴族文化经济的发展,部分匈奴地区已出现了农耕和定居生活。2. 对汉代和亲政策的理解: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历史上的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这种和亲政策);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3. 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冒顿单于对匈奴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依靠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统一了蒙古草原,促进了畜牧业、冶铸业、农业的迅速发展;汉朝对匈奴的民族关系主要有“战”与“和”,“和”既包括汉初国力衰弱时的被动“和亲”,也包括匈奴分裂时的主动“和亲”,即昭君出塞,不管哪种形式的“和亲”都能促进双方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战”也就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派精骑夺取了河套、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欧美同学会会计准则强化题集
- 2025年人事代理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考证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村级养老站社工笔试冲刺题
- 2025年幼师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流无人机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员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集
- 2025年红白理事会面试常见问题解析
- 2025年心理健康师中级考试复习
- 机电仪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变配电运维职业技能(中级)等级培训题库
- 矿山隐蔽致灾普查治理报告
- 实心球课件教学课件
-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马凡综合征个案护理
-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课件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第七版)
- 铁路12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