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_第1页
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_第2页
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_第3页
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_第4页
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急救措施,一、猝死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抢救存活率仅为2%-15%,猝死是人生最严重的事件,一旦发生就是生命的结束,突然性让家人和周围的人心理上难以接受,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 因猝死于日本心脏病突发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讲台上,享年74岁。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03年12月9日柯受良 因哮喘病发作凌晨猝死于上海一宾馆里,时年50岁。 (台湾知名影视艺人,首创驾车飞越黄河),1995年5月8日邓丽君 因哮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时年四十二岁。 二十天后在全球华人歌迷目送之下长眠金宝山“筠园”。 (著名歌手,部分曲目至今流行),2005年8月知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突发心脏病于长春市的家中去世,享年46岁。,定义猝死: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人体的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心源性猝死: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猝死的发病情况西方国家:84-200/10万/年幸存者2-15%,中国可能会更低,医疗急救,交通,居民建筑等因素中国每年约55万人死于猝死公司范围发生情况,去年施工现场三例,生活基地老年人发生情况。防治方法的有限性至今没有防治猝死的“好”方法,医疗手段对生命的干预作用有限。,心脏猝死,电解质(低血钾)酸碱平衡失调,毒品、药物中毒、过敏性休克,雷击电击溺水,肺栓塞、哮喘、脑 出血急性胰腺炎,猝死症候群,猝死的常见原因,猝死的直接机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特征频率快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频率加快很快兑变为室颤室颤发作立即演变为心脏性猝死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临床分期,心前区疼痛和晕厥气短、胸闷、疲乏,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头晕及黑蒙等,指征和心电图,数分钟后发生,现场救护的基本程序,观察现场情况:迅速对环境危险因素和病人情况进行判断,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的救助他人,不给后来的人员增加抢救负担。检伤,初步评估,自救、互救电话求救:三要素(地点、性质、人数)安慰伤者,说明将要进行的救助程序现场急救:安全、预防感染、避免再度伤害,争取时间挽救生命,心肺复苏概念,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采取的最初的急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PR),又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立刻进行现场心肺复苏,1 判断患者反应,2拔打急救电话,3 患者的体位,4 开放气道,5 人工呼吸,6 胸外按压,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心脏呼吸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6分钟,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四分钟”。发生现场一般离医院都较远,即便救护车赶来,也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对于危重伤员,等待救护车到来,无异于等待死亡。我们求救之后什么都不作坐以待毙,时间是复苏的关键,心跳呼吸骤停3分钟内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58%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50%超过6分钟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4%超过10分钟行心肺复苏,存活率几乎是零,判断患者反应,判断意识 :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当目击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急救人员。 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急救程序与心肺复苏应同时进行。,患者的体位,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开放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头不能高于胸部水平。,人工呼吸检查呼吸,判断呼吸 :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胸外按压,脉搏检查:主要为颈动脉,应在10秒钟以内。 检查循环体征(颈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 ) 胸前捶击(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施行的治疗措施 ) 胸外按压: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胸外按压,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规定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指南2005规定,在气管插管之前,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连续按压30次,然后吹气2次)。对于婴儿和儿童双人CPR,则应给予152的按压和通气。,胸外按压,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 ,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按压位置,两乳头之间。,胸外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 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 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 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心肺复苏注意点及有效指征,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心肺复苏时,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检查脉搏和人工呼吸也应在10秒钟内完成。除非建立人工气道或除颤,过多中断按压,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 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猝死的危险因素,心脏猝死,识别室早的质和量可能有助于发现心电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猝死的常见诱因,1、疲劳 工作强度大,长时间工作导致压力增加,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产生焦虑、失眠、忧郁的不良情绪。另外熬夜造成睡眠不足,心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或紧张后突然放松,容易出现心脏问题,引发猝死。 2、疾病 存在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诊断明确的和无症状的隐匿患者。,3、紧张 工作压力大,情绪长期处在紧绷状态,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或大喜大悲,会扰乱人的机体功能,逐渐加重心血管疾病,或者直接引发猝死。 4、肥胖 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心脏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消耗心脏动力储备。 5、意外 药物、醉酒、毒品、剧烈运动等。,猝死的预防措施,1、密切观察高危对象和高危行为,对有原发疾病、过度劳累、长期精神紧张、肥胖、高强度剧烈运动等情况要注意做好防范,避免多项不良因素的叠加,有身体不适立刻送医院就诊。2、定期体检。应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3、保持情绪稳定,养生先养心,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坚决管住嘴,坚持迈开腿,保证睡好觉,适当多喝水。健康靠自己,不要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吃药上,不要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医疗上。,目前心脏性猝死仍然是挑战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危人群和患者中国迫切需要普及心脏骤停的抢救知识及技术医生对猝死的认知、知识和技术迫切需要提高,二、创伤救护四项技术,止血 包扎固定 搬运,止血方法,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辅料压迫在出血部位。动脉出血和体内异物的处理。,现场包扎技术,目 的: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免受污染、固定敷料和夹板要 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材 料:绷带、三角巾、 就地取材注意事项: 1、打结避开伤口、眼等 2、暴露肢端观察血 3、敷料要够大够厚 4、平整保护皮肤,骨折固定,分类: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症状: 肿胀、疼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目的: 制动 避免再次损伤 利于搬运材料: 夹板 充气袋 固定架,创造条件进行搬运,危重伤病员的搬运,A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 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b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c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e 呼吸困难病人:坐位。f 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三、中 毒 急 救,中毒概念 凡是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引起的全身疾病,称为中毒。,中毒急救,1.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卧床静息。2.化学性眼部灼伤在现场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少于15分钟。3.皮肤污染时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用流水冲洗30分钟。,四、触电急救,1.立即切断电源2.立即就地进行抢救3.如有电烧伤,应包扎后送医院,五、中暑急救,概念:中暑是机体热平衡机能紊乱的一种急症。症状表现:先兆中暑:初感头痛、头晕;体温37.5轻度中暑:恶心、呕吐、大汗体温38重度中暑:高热、体温在40以上,无汗、脉搏150次/分处理方法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饮用防暑降温饮料体温升高者,可冷敷或酒精擦浴预防措施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在在10点后和下午16点前运动)外用风油精(1-2小时)、内服人丹(每隔3-4小时服4-8粒),下列情况易发生中暑,1、露天作业、太阳暴晒2、无风、高热、高湿的天气野外作业3、在茂密丛林、杂草从、沙漠地区野外作业4、着装不和理、不透气5、初到热带地区,不适应,身体肥胖、体弱有病的6、饥饿、疲劳、睡眠不足,出汗过多和水盐补充不足不及时也容易中毒,六、溺水急救,溺水致死的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窒息死亡。 症状表现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肢体冰冷,脉细弱 自救和救护方法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救护溺水者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救生圈;出水后的救护 抢救 控水,七、毒 蛇 咬 伤 急 救,概述毒蛇咬人时,其上颌腺分泌的毒液随牙齿注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1、神经毒素中毒:麻木、无肿胀渗液。1-3小时后全身中毒症状出现。2、血液循环毒素中毒: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局部坏死、贫血、休克。3、混合毒素中毒:兼有以上两者特征。急救措施 1、立即用绷带结扎,防止血液流回心脏 2、冲洗伤口:冷水、肥皂水清洗伤口 3、尽快排出伤口毒液 4、急送医院处理预防措施1、在蛇区行走时要扎好裤脚,穿好鞋袜2、在野外坐、卧地方播洒些:烟、酒、姜、蒜等有气味的物品。3、常备一些蛇咬伤的治疗药品,以防万一。,眼镜蛇,毒蛇咬伤的现场处理,1、保持冷静,不要奔走,立即坐下或躺下,减少活动2、 除去戒指等束缚物3、在伤口近端绑扎,不要过紧过久,隔30分钟放松一次4、 将患者移离毒蛇,以防重复咬伤5、尽快排出伤口毒液(冲洗、挤压)6、固定伤肢并使之低于心脏7、 立即送往医院,八、眼外伤的急救,眼内异物的处理,液体或粉末进入眼内迅速用大量清水冲冼,金属异物的处理。电光性眼炎的处理,九、烧伤和烫伤,用大量凉水冲洗十分钟,不要过度冷却不要弄水泡,使用油膏、洗剂等用塑料袋或保鲜膜覆盖不要去掉粘附于烧伤处的东西,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十、离断肢体的处理,不要清洗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放入放有冰块的容器内,塑料袋或盒子内不要让离端肢体直接接触冰块在装有离断肢体的容器上注明受伤时间及伤员姓名,断离肢部位,公司职工近年健康体检情况,2011年职工健康体检情况:项目现场2850人次,在关林、安阳、吉利职工2002人,体检总人数4852人,据统计异常人数为1911人,体检阳性率为39.4,发病率位于前六位的疾病是: 疾病分类 患病人数 患病率 脂肪肝 906人 18.67 高血压 323人 6.66 心律失常 217人 4.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