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第陶小琼(修改).doc_第1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第陶小琼(修改).doc_第2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第陶小琼(修改).doc_第3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第陶小琼(修改).doc_第4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第陶小琼(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马潭区下大街小学五环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课题山中访友课型课时第一课时主备艾文锋审核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准备课前理解题目及相关知识(导) 1.预习检查 2.创设情境引入等自主合作(学)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注音了!(我还能总结一下识字方法) ( ) ( ) ( ) ( ) ( ) 清 爽 吟 诵 唱 和 瀑布 陡 峭 ( ) ( ) ( ) 奥 秘 津津乐道 蕴 含在预习课文时我理解的生词有: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山中访友,通过预习我知道实际上作者拜访的对象是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 。 3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收获,我想写在下面: 4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疑惑想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展)1、展示自主合作部分2、3、4题。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2、朗读展示。巩固提升(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4、认真倾听了吗? (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导学设计课题山中访友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艾文锋审核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准备1、 学习态度的准备。2、 见阅读链接(教师推荐)导入新课(导)1、检查背诵情况。2、交代学习任务。自主合作(学)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抓住文章重点部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画出有感触的词或句子,边读边思考: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读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例如: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通过这段话我体会到: 。再如:“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我从中体会到了: 。 我感受深的句子还有: 。 我从中体会到了: 。 2、通读全文,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总结出课文有怎样的写法? 。 3、这篇文章的语言丰富生动,作者对山中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体验十分深刻,许多描述能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细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4、假设你是文中的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你最想与游人说什么?(发挥联想,50字左右写在习作练习本上)交流展示(展)分别展示以上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巩固提升(练)拓展延伸: 鼎湖山听泉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1、短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把泉水比做什么,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3本文在写法上与山中访友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4、认真倾听了吗? ( )2.山雨导学设计课题2.山雨课型略读课文课时1课时主备陶小琼审核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准备搜集山林雨景的图片、资料。导入(导)我首先读了阅读提示,提示我在读课文时思考: 。 自主合作(学)一、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解释词义二、自我检测: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一缕(l l) 清晰(x x) 轻盈(yng yn ) 啼啭(zhun zhun) 我能通过( )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并能积累下来:优雅、 清新、 欢悦、 奇妙无比。三、合作探究:1.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写了: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 2.我还知道课文先写了 ,然后写了 ,最后写 。3.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 疑问二: 交流展示(展)1展示预习检测中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2展示合作探究中1、2 、3题(要求:声音洪亮、大方有礼、注意倾听,敢于争论)巩固提升(练)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 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 及 、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 ”、“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 ”。句中“ ”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3.抄写喜欢的优美句子。 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 4.认真倾听了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草虫的村落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万晓忠审核授课班级6、1学生学习目标1. 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 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2.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准备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小虫的世界,丰富亲身体验。(导) “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自主合作(学)一、自主读文,勾画生字词、好词,小组内互相纠正。二、识字音,辨字形,明字义。1.我能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拼音。静谧( ) 小巷( ) 勤勉( ) 僻( )静2.我积累了下面的词语左( )右( ) 大( )小( ) ( )足( )望 ( )然大( ) 全( )( )注 ( )( )匆匆 悠悠( )( ) ( )( )攘攘3.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俏( )庞( )巷( )韵( )勉( )梢( )宠( )港( )均( )免(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安宁而平静( )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往的情景。( )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 )匆忙赶路的神态( ) 三、初读感悟 1、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我还知道课文先写了 ,然后写了 ,最后表达了作者 。2.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 交流展示(展)1、小组内订正交流一、二题。师巡视指导。2、分组在全班交流三题。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1、有感情朗读课文。2、小组带领组员朗读并听写本课词语。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4、认真倾听了吗? (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题3、草虫的村落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万晓忠审核授课班级6、1学生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3、抄写喜欢的语句。学习准备亲近自然,细心观察、欣赏小虫的世界,并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导入新课(导)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看看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课文介绍的事情。自主合作(学)自主探究:1、 用横线勾出点明作者的游历路线的句子。这些句子起着 的作用。2、 作者的目光在这次游历中看到了哪些奇异的事?分别给他们拟个小标题。第一件( 第 自然段 ) 3、请自选1-2个事件进行品读,并在书上勾画圈点,写出你对文句的理解感悟。交流展示(展)1、抽生汇报自主探究第1、2题。集体讨论。2、展示佳句品悟。我仔细品读了第 自然段,主要介绍了 ,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真是妙趣横生!巩固提升(练)孩子们,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哪怕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虫子。文章第9自然段的省略号是否引起了你的无限联想呢?这草虫的村落里你还看到些什么,请拿起你的笔把你看到写一写吧!学习评价(评)1.预习认真了吗? ( ) 2、小组内大胆交流了吗? ( ) 3、参与全班展示了吗?( ) 4、认真倾听了吗? ( ) 总评: ( )颗星4、索溪峪的“野”导学设计课题4. 索溪峪的“野”课型略读课文课时1课时主备陶小琼审核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目标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准备查找资料,认识索溪峪的独特,索溪峪的“野”(导)1.齐读课题,野本意指什么,在这儿为什么打“引号”?自主合作(学)一、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解释词义二、自我检测:1.认读词语:净化 雕琢 倩影 崛起 赌气 同胞 百丈峡 调皮怦怦直跳 断壁悬崖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亭亭玉立 窈窕淑女 2.根据词义写词语。(1)不局限在一个标准、一种规格或一种方式上。( ) (2)任凭自己的心愿,想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 3.初读课文,我了解到: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 、 、 、 。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 。三、小组合作探究:1.读课文,想一想: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是怎样理解的? 2.通过自读全文,思考: “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3.文章描写生动形象,我想与同学练习朗读,感受那里的美。(展)1.展示合作探究中1、2 、3题巩固提升(练)1.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种美,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