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苏州市五市三区语文高一调研测试卷.doc_第1页
2011年苏州市五市三区语文高一调研测试卷.doc_第2页
2011年苏州市五市三区语文高一调研测试卷.doc_第3页
2011年苏州市五市三区语文高一调研测试卷.doc_第4页
2011年苏州市五市三区语文高一调研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卷 语 文 2011.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甄别zhn 绯红fi 慰藉ji 溘然长逝kB. 槎桠ch 炮烙lo 侘傺ch 铩羽而归shC狙击j 隽永jun 椋鸟l 蓊蓊郁郁wngD坍圮y 敛裾j 朱拓t 春风骀荡di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方式。 B. 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道德崩坏,人性扭曲,还不免导致田园寥落,骨肉分离。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D.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四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永远不变的方向。3.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我国使用普通话情况的两个特点。(4分)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为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二、文言文阅读(22分)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都,皆)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彰)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六经的著作)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C. 始速祸焉 (快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美丽)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 凌万顷之茫然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6. 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洎牧以谗诛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秦人不暇自哀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D.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记 句 容 叟【清】袁 枚舟过燕子矶,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询其姓,曰赵,句容人。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誓不娶,年十九,母亡。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二人者秉烛继之。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凡夫俗子为之向往并付诸行动,然而最终结果往往是水中捞月,枉费心血。本文中的句容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B老翁面貌清癯古朴,正在古寺中训导几个年轻的僧人,似和传说中得道真人十分相似,然而答复却出人意料,他是“累于道者也”,文意顿显跌宕,勾起下面一段对老翁年轻时寻仙探洞经历的描述。C对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一段经历的描述,起伏曲折,令人回味。起先是年轻人的血性壮勇,接着是遇险而不顾,有了“苦畏”心理仍然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后来“闻钟磐鸣”却与神仙失之交臂,充满失望和后悔地出得洞来。D结尾处写老翁求仙不成,终于“衰废”,与凡人无异,又因不名一钱,只得“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绾合自然。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3分)(2)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3分)(3)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4分)三、古诗鉴赏(8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核查 床头:指酿酒的糟架9.(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4分) (2)请在下片找出你认为最精妙的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5)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6)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的诫子书)(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8)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五、名著阅读(6分)11下列关于名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宝钗劝慰他:“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深情地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都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性格。B老人与海运用多种叙述手段,在直叙圣地亚哥与马林鱼、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不断插叙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眼前事物的感慨,使单调的捕鱼过程显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C老人与海中“狮子”在作品中有节奏地反复出现,甚至在老人梦中都出现了“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敢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体现。D边城围绕翠翠的爱情而展开,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于翠翠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以翠翠和傩送、天保的爱情为明线,以王团总想让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12“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悲剧结局。(3分)六、课内现代文阅读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13作者为什么写到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4分)14分条陈述人类有了家之后为什么“还得离家,甚至远行”?(6分)15“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请说说这里的“前方”的含意。(3分)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一堆茶渣邢晔在中国文化中,茶是一个异数。一个纵横雅俗、亦雅亦俗、大雅大俗的异数。阳春白雪者,是文人雅士高门大族每日不可稍离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于袅袅幽香中揣摩炎凉情境、体味苦乐人生。缺了茗香,便低了品位,就如同神仙丢了飞升的祥云,灵感殆尽。下里巴人者,是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开门七件要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泡茶待客、请茶谈事,于漫漫水汽中滋润焦渴咽喉、谈论生活关节。少了茶水,便跌了架子,无异于面孔失了微笑的内涵,干巴无力。但今天,关于茶,文化传承自中国的日本尚有精致到了艺术境界的茶道,中国,有着数千年饮茶传统的中国,却只剩下那一堆被榨取、流失尽精华的茶渣。虽然,茶依旧饱满在高人雅人贵人们古雅的紫砂壶或晶莹的玻璃杯里,可从什么时候开始,茶开始淡出一般人的视野了呢?也许是因为喝茶太复杂找茶叶、烧开水、洗杯子、寻杯垫喝到的,无非是一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茶。用一次性水杯倒可乐,不是方便得多吗?在锅台碗碟边跳够了舞的主妇们实在没有精神再去操持高情雅趣的茶水了。奔波了一天的主夫们也更愿意喝简易方便的袋泡红茶或绿茶只是,那能算是真正的茶么?于是,他们索性喝酒、喝咖啡。那费心劳神的茶,不喝也罢。也许是因为茶味太平淡尽管茶也有苦、甜、淡、无四道滋味,但哪及得上可乐、咖啡、罐装乌龙茶的一步到“味”?扮帅耍酷的青少年只要“IN”,只要自由与刺激,哪受得了茶经的唠叨、茶道的繁琐、茶味的清淡?在他们心目中,茶只能算是“老掉牙”的古董级食品,过去的传统算得了什么呢?茶既然什么也不是,什么时尚也搭不上边,那就请离得远远儿的吧。事实就是如此。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可乐的战争。是由于时空被科技、工商骤然压缩得容不下自然的神韵,还是由于心灵被生存、社会逐步挤迫得趋向于精美的复制?无论如何,那份泛舟江湖、啸歌山林的从容、淡泊,那份举杯临风、笑望同好的高远情怀,在城市纵情纵欲狩猎的人们,怕是再也无法领略与消受的了。也许,在工业化、信息化了的今天,只有静谧时间与清洁灵魂才能品味的茶未免太奢侈、太固执、太落伍了,在水泥森林、物质天堂、铜臭与锅碗间操心、操劳的现代人干嘛不投身工商业的流水线上一统天下的口味呢?那些袋装、罐装红茶绿茶、果珍乳品,自会填充现代人因忙碌而空虚的灵魂。如今的年轻人往往把乐趣停留在可乐与咖啡的杯口上,他们的口味是舶来的口味,一次性消费,无须铺垫与延续,也不谈结局与余音。一如群鸥掠水过,春梦了无痕。一些中年人则多爱喝酒,解酒者何?茶。但半醉半醒之间,他们在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的人际战争中,也往往成了一堆行将被抛弃的茶渣,那是时光与社会共谋的。还有多少人肯静下心来、能静下心来拾掇那些终于失去味道的往事?只有那些衙门里的大小老爷们能够悠闲地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但他们从茶里得到的,无非是类似茶锈溶液的黄水或绿水,他们给社会留下的,也只是一堆寡淡无味的茶渣。那确实是要抛掉的。16.文章前三段谈论茶的雅和俗,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三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17.茶为何会“淡出一般人的视野”?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6分)18.“古人的血液里高山流水着醇浓的茶香,今人的器官间则山重水复着两种可乐的战争。”这句话表达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5分)19.文章以“一堆茶渣”为题,请联系全文说说这里的“茶渣”有哪些寓意?(6分)八、作文(70分)20请以“暖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高一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3分)A (B. lu C. ling D. p)2(3分)D(A主宾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C“无时无刻”应改成“时时刻刻”)3(4分)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与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每点2分,共4分)二、文言文阅读(22分)4.(3分)B(A清楚;C招致,招来;D竟然)5.(3分)B(A假使/让;B表转折;C助词/代词;D有的人/或许 )6.(3分)C(均为判断句) 7.(3分)C(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经历中没有所谓与神仙失之交臂的情节;钟磬鸣处是一片“黑海”,没有神仙的踪影。)8.(10分)(1)我不是得道之人,而是被道所牵累的人啊。3分,“累”、被动句式、句意通顺各1分。(2)母亲怀孕之日就不吃荤,所以自己九岁时就牙齿断缺而见肉就呕吐,于是不吃荤腥。3分,“茹”“决”句意通顺各1分。(3)他没有一文钱,就教授几个小和尚以求得饮食来度日。4分,“名”“丐”“卒”句意通顺各1分。三、古诗鉴赏(8分)9.(1)“连云松竹、闲看儿童”,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和孩子天真的举动,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饮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基本意思正确即可,每点2分,共4分)(2)一个“偷”字,(1分)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2分)也表现了作者对孩子可爱情态的欣赏之情。(1分)一个“看”字,(1分)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1分)表现了诗人对“偷”梨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2分) 一个“闲”字,(1分)既写出了作者无所事事、悠然自得的情态,(1分)也体现了他惬意而满足的心态,(1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孩子天真举动的欣赏喜爱之情。(1分)(能对一个字展开分析即可,如有别的分析,只要合理也同样给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钩心斗角(2)谈笑有鸿儒(3)赢得仓皇北顾(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5)寄蜉蝣于天地(6)非宁静无以致远(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一尊还酹江月(8分,每空一分,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五、名著阅读(6分)11(3分)A(“宝钗”与“黛玉”应互换)12(3分)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每点1分,共3分)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13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2分)人同动物一样,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2分)14(1)外面世界的诱惑;(2)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3)理想的召唤。(每点2分,共6分)15“前方”在这里更多的不是空间的概念,(1分)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2分)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3分)16.(1)表现了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2)为后文谈论茶淡出人们的视野作铺垫。(3)形成古今对比,隐含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异化的批判。(每点2分,共6分)17.(1)茶本身的原因:喝茶太复杂,人们不愿意费神劳心;茶味太淡,不够时尚和刺激。(2)现代人的原因:现代人因忙碌而空虚,失去了高远情怀。(3)社会原因:科技工商挤掉了自然的神韵,工业化提供了一统天下的口味。(每点2分,共6分)18.(1)两句话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扬古抑今的思想感情。(2)高山流水,本意为知音,此处活用为动词,用以比喻对优秀文化的褒扬。(如对“山重水复”分析得当也给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共5分)19.(1)失掉文化内涵的饮茶方式。(2)丢掉了高远情怀的现代人。(3)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官僚作风。(每点2分,共6分)八、作文(70分) 评分建议:评分以审题(立意)、结构、内容(材料)、语言、文体(须为记叙文)五个方面为重点综合考察,全面衡量。采用分类打分方法: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必须最大可能拉开差距。均分控制在50分左右。【附】参考译文记 句 容 叟【清】袁 枚我们的船穿行过燕子矶,停泊在一座古寺旁,正好碰见一位老翁,在训导几名僧人。那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