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doc_第1页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doc_第2页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doc_第3页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doc_第4页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猪场系统规划与建设参数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1、繁殖性状指标(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2)、 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3)、 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4)、 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5)、 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6)、 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7)、 母猪年产窝数:2.2窝(8)、 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9)、 一次情期受胎率 85.0%(10)、 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11)、 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1)、 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2)、 出栏率:160.0%(3)、 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4)、 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3、胴体性状指标(1)、 屠宰率:75%(2)、 背膘厚:1.4CM以下(3)、 瘦肉率:60%以上4、经济技术指标(1)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81.0平方米。(2)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二、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先进的生产工艺是确保规模化养猪生产进行高效率运行的重要条件。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在国内多数采用“五段式”的版块式建场工艺模式。主要生产过程包括: “空怀配种单体妊娠产仔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 几个主要的生产环节。各环节有其特点,相互关联,形成流水式生产作业,构成一条循环往复的生产链式结构。每道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分工明细,指标明确,设备、设施能得以充分利用,保障“全进全出”制得以实现。三、规模化养猪生产群体构成的技术参数流水式生产是有节律的商品猪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猪群、猪舍和设备为原则。以精确计算猪群规模和栏位数为基础的。为此,首先要求将猪群按工艺划分为不同的工艺群,计算其存栏数,并将它们配置在相应的专门化车间和栏位,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表11 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参数 猪群类别生 产 母 猪 (头)100200300600900空怀母猪254670140210妊娠母猪53106160320480分娩母猪234670140210后备母猪1017265278公 猪48122436哺乳仔猪20040060012001800保育仔猪21943865413081962肥 育 猪4951005150030154500合计存栏10292070309862119294全年上市商品猪1716346151481038415444四、规模化养猪场“繁殖节律”与栏位配置技术参数确定各种生产猪群的栏位需要量。流水式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畅通循环,一个重要条件在于各专门车间是否具有足够的栏位数。计算栏位数时除了要考虑各生产群实际饲养期外,还要考虑猪舍的消毒和准备时间,以即机动备用期,以免生产线运行中发生栏位不足的现象。五、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规划技术参数1、 各类猪群的有效建筑面积(平方米/头)猪群种类 有效面积 饲养方式种公猪 12.5 地面平养空怀配种母猪 2.5-3.0地面平养单体妊娠母猪 1.3限位饲养产仔哺乳母猪 1.3 高床养猪哺乳仔猪 0.30 高床养猪保育幼猪 0.40 高床养猪生长育肥猪 0.9-1.0 地面平养 2、猪场人员配备设计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还配备一名辅助工人;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料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 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 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 500 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 1:25头计,需公猪 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 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 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 24头,则需母猪为 417头,需公猪 17头,种猪占 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 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2)、技术水平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 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 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 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规模化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一、场址的选择1.地形地势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2.交通便利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3.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4.场地面积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二、猪场的规划与布局1.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 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 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 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2.饲养管理区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4.兽医室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5.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6.道路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