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1页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2页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3页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4页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0 目录目录 换热器课程设计换热器课程设计.1 1 任务书任务书.1 1.1 设计题目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1 1.2 设计的目的.1 1.3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 2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1 3 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2 3.1 确定设计方案.2 3.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 3.1.2 流程安排.2 3.2 确定物性数据:.2 3.3 估算传热面积.3 3.3.1 热流量.3 3.3.2 平均传热温差.3 3.3.3 传热面积.3 3.3.4 甲苯的冷却量.3 3.4 工艺结构尺寸.3 3.4.1 管径和管内流速.3 3.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3 3.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4 3.4.4 壳体内径.4 3.4.5 折流板.4 3.4.6 其他附件.5 3.4.7 接管.5 3.5 换热器核算 .5 3.5.1 热流量核算.5 3.5.2壁温核算.6 3.5.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7 4 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8 5 主要符号说明主要符号说明.9 6 设计感想设计感想.9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9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1 换热器课程设计换热器课程设计 1 1 任务书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甲苯冷却器的设计 1.2 设计的目的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甲苯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 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1.3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处理量 110000 t/a 甲苯 设备型式 列管换热器 操作条件 (1)甲苯:入口温度 86C,出口温度 52C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 22 C,出口温度 38C (3)允许压降:不大于 100000Pa (4)每天按 330 天计,每天 24 小时连续运行。 建厂地址 江西地区 2 2 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油泵 2、换热器 3、常压精馏塔 4、贮槽 附图2 换热器利用流程图 回流液194 原油从换热 器出122.1 原油53.7 回流 液 101.8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2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如图, 甲苯经泵抽上来,经加热器加热后,再经管道从接管 C 进入换热器壳程;冷却水则由 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 A 进入换热器管程。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甲苯从 86 被冷却至 52之后,由接管 D 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 22变为 138,由接管 B 流出。 3 3 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 3.1 确定设计方案确定设计方案 3.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甲苯进口温度为 90,出口温度 75,冷流体进口温度 10,出口温度 15;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 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3.1.2 流程安排流程安排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 选用 252.5 的碳钢管(换热管标准:GB8163) 。 3.2 确定物性数据: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0 2 3822 T 甲苯的定性温度为: ()69 2 5286 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甲苯在 8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循环冷却水在 12.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o=824 kg/m3 密度 i=995.7 kg/m3 定压比热容 cpo=1.851 kJ/(kgK) 定压比热容 cpi=4.174 kJ/(kgK) 导热系数 o=0.125W/(mK) 导热系数 i=0.6176W/(mK) 粘度 o=0.000355 Pas 粘度 i=0.0001801Pas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3 3.3 估算传热面积估算传热面积 3.3.1 热流量热流量 甲苯质量流量 qm=11104103/33024=13889(kg/h) Qo=m0cp0t0=138891.851103(85-52)/3600 =243 (kW) 3.3.2 平均传热温差平均传热温差 () 3 . 38 2252 3886 ln )2252()3886( ln 2 1 21 t t tt tm 3.3.3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 假设 K=400W/(m2K),则估算面积为: AP=Q0/(Ktm)=243000/(40038.3)=15.86(m2) 3.3.4 甲苯的冷却量甲苯的冷却量 (kg/h)13900 )5286(10851 . 1 243000 , 3 0 ii cm tcp Q q 3.4 工艺结构尺寸工艺结构尺寸 3.4.1 管径和管内流速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 252.5mm 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 10),取管内流速 ui= 0.75m/s。 3.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17(根) 5.7002 . 0 785 . 0 36005.799/13900 4 N 2 2 )( ii s ud qV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11.8812.0(m) 17025 . 0 14 . 3 86.15 0 s P nd A L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4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适中,可以用单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现取传热 管长 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L/l=12/6=2 传热管总根数 NT=172=34(根)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有 12 . 2 22-38 52-86 t -t 12 21 TT R 5.20 22-86 22-38 t t-t 11 12 T P 查图得对于单壳程,二管程结构有 91 . 0 t 平均传热温差 tt mtm 8 . 34 3 . 3891 . 0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 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3.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 取管心距 t=1.25d0,则 t=1.2525=31.25(mm) 取整 t=32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 S=t/2+6=32/2+6=22(mm) 。 各程相邻的管心距为 44mm。 管束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 17 根。 3.4.4 壳体内径壳体内径 a横过管数中心线管的根数 (根)51719 . 1 19 . 1 Nnc b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取管板利用率,.70 则壳体内径为 mmNtD2347 . 0/343205 . 1 05 . 1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 D=250mm 3.4.5 折流板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 为 h0.25250=62.5(mm) 折流板间距 B=0.5D,则 B=0.5250=125mm 折流板数 NB=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125-1=47(块)。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5 3.4.6 其他附件其他附件 本换热器传热管外径为 25mm 故其拉杆直径为 16,拉杆数为 4 个。壳程入口处, 应设置防冲挡板。 3.4.7 接管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甲苯流速为u0.75m/s,则接管内径为: D1=(m)089 . 0 75 . 0 14 . 3 )8243600( 138894 4 1 u V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 9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 u1.5 m/s,则接管内径为 (m)068 . 0 0 . 114 . 3 )5.7993600( 130994 2 D 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 70mm。 3.5 换热器核算换热器核算 3.5.1 热流量核算热流量核算 3.5.1.1 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用克恩法计算: 14 . 0 3 1 55 . 0 00 PrRe36 . 0 we d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排列得: de=(m)0202 . 0 025 . 0 14 . 3 )025 . 0 785 . 0 032 . 0 866 . 0 (4 ) 42 3 (4 22 0 2 0 2 d dt 壳程流通截面积: =0.0068(m2)) 032 . 0 025 . 0 1 (25 . 0 125 . 0 )1 ( 0 0 t d BDS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u0=(m/s) 69 . 0 0068 . 0 )8243600( 13889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6 Re0=32032 000355 . 0 82469 . 0 02 . 0 普朗特数:Pr=;粘度校正:.964 125 . 0 1035510851 . 1 63 1 14 . 0 w 0=1126W/(m2K) 3 1 55 . 0 .96432032 0202 . 0 125 . 0 36 . 0 3.5.1.2 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hi 4 . 08 . 0 Re023 . 0 Rr di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Si=0.7850.02217=0.05338(m2)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ui=0.685(m/s) 005338 . 0 ).79953600/(13099 Rei=17030 000801 . 0 5.799685 . 0 02 . 0 普朗特数:Pr=41 . 5 6176 . 0 10 1 . 8010174 . 4 63 i=0.023=3386W/ (m2K) 4 . 08 . 0 41 . 5 17030 02 . 0 6176 . 0 3.5.1.3 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有关文献知可取: 管外侧污垢热阻 R0=0.000176 m2K/W 管内侧污垢热阻 Ri=0.00021 m2K/W 管壁热阻 查有关文献知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 50W/(mK)。故 RW=0.0025/50=0.00005(m2K/W) 3.5.1.4 计算传热系数 KC: KC= 1126 1 000176 . 0 0225 . 0 0250 . 0 00005 . 0 020 . 0 025 . 0 00021 . 0 020 . 0 3386 025 . 0 1 =521w/(m) 3.5.1.5 计算面积裕度: 传热面积 AC=Q/(KCtm)=243000/(52134.8)=13.4(m2)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A:A=3.140.025634=16.0(m2) T Nld 0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H=100%=100%=19.4% C C A AA 4 . 13 4 . 1316.0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3.5.2壁温核算壁温核算 hc hmcm w 11 t t T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7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分别按下式计算为 m t m T )(1126 )(3386 65.652.6086.40.60.40 8.4222.6038.40.6t0.4t0t 2 0 2 21m 12m KmW KmW TTT h ic 传热管平均壁温 =37.68 1126133861 112628.43386 6 . 65 tw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65.6T m T 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t=65.6-3.68=27.92 该温差较小,无需温度补偿装置。由于壳程换热器流体压力较小,因此,选用固定管 板式换热器较适宜。 3.5.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3.5.3.1 管程流体阻力 Pt=(Pi+Pr)NSNpFS 其中 NS=1, Np=2,FS=1.5; Pi= 2 2 u d l i i 由 Re=17030,传热管相对粗糙度 0.2/20=0.01,查莫狄图得=0.041,流速 i u=0.685m/s,=995.7kg/m3,故 Pi=2873(Pa) ; 2 856 . 05.799 02 . 0 6 041 . 0 2 Pr=701(Pa) 2 856 . 0 7 . 995 3 2 22 Pt=(2873+701)11.5=5361(Pa)104 Pa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3.5.3.2 壳程阻力 PS=(P0+Pi)FSNS 其中 FS=1 ;NS=1 ; P0= Ff0NTC(NB+1) ; 2 2 0 u F=0.5,f0=532032-0.228=0.47, NTC=1.1 NT0.5=1.1340.5=6.4 NB=48 ;u0=0.69m/s 则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P0=0.50.476.4(48+1)8240.692/214456(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i =NB(3.5-2B/D) 2 2 0 u 其中 B=0.125m; D=0.25m; Pi=48(3.5-20.125/0.25)8240.692/214123(Pa) ,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8 则总阻力: PS=14456+14123=18579(Pa)105 Pa。故壳程流体的阻力也适合。 4 4 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 参数管 程壳 程 流率/(kg/h) 1309913889 进/出温度/ 20/3886/52 压力/ MPa 0.10.1 定性温度/ 3069 密度/(kg/m3) 995.7824 定压比热容 /(kJ/(kgK ) ) 4.1741.851 粘度 /(Pas) 0.0008010.000355 热导率 /w/(mK) 0.61760.125 物 性 普朗特数 5.414.96 形式固定管板式台数 1 壳体内径/mm 250 壳程数 1 管径/mm 252.5 管心距/mm 32 管长/mm 6000 管子排列 管数目/根 34 折流板数/个 47 传热面积/m2 13.4 折流板间距/mm 125 设 备 结 构 参 数 管程数 2 材质碳钢 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 流速/(m/s) 0.6850.69 表面传热系数/w/(m2K) 33861126 污垢阻力/(w/m2K) 0.000210.000176 阻力/Pa 536114123 换热器课程设计 2011/6/28 9 热流量/kW 243 传热温差/K 34.8 传热系数/w/(m2K) 521 裕度/% 19,4 5 5 主要符号说明主要符号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