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_第1页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_第2页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_第3页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_第4页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汇报材料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一 一、防汛抗旱准备情况   一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市里及时调整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四个分片指挥部,明确了市领导防汛抗旱分工。各镇、街道也成立了防汛抗旱组织,131座中小水库和重要堤防都落实了防汛责任人、技术负责人。 1   二是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各镇(街道)及水管单位按照市防指的要求,在3月上旬对辖区内的在建工程、水库、塘坝、放水涵闸、机电站开展一次细致的检查,对险工隐患地段和防汛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检查情况的总结和资料的整理上报。3月16日至19日,市防指组成4个检查组对重点度汛工程开展汛前检查,梭理度汛工程存在险病问题,对15个镇(街道)49处度汛工程下达了险工隐患处理通知书。3月2223日,*市汛前检查组对我市在建工程和各类度汛工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   三是落实了除险经费和整改措施。市财政安排应急防汛经费250万元、乡镇自筹385万元,对60处影响度汛的险病工程进行除险或加固。同时,市政府还拿出岁修经费150万元,对国营水管单位防汛抗旱应急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所有除险工程都明确了处理责任人和技术措施,并在5月15日前限期处理完毕。   四是修定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及应急抢险预案。市指挥部已制定了20XX年防汛抗洪抢险预案、20XX年抗旱预案、天长市城市防洪预案、天长市防台风应急预案、七个万亩大圩防汛抢险预案;9座中型水库分别制定了防汛抢险工作预案,在建中小型水库都制定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抗旱水资源调度预案,并经市防指审查批准执行。各有关镇(街道)也都制定了防汛抗旱工作预案。 2   五是落实了防汛物资器材储备。目前,市防汛仓库共储备木材100立方米、钢管20吨、麻袋12万条、草袋15万条、编织袋5万条、土工布9.7万平米、防浪布5.8万平米、块石及砂石料各1000吨。汛前,市政府拨专款30万元,补充储备草袋5万条,钢管40吨,拖车1部。各镇(街道)及水管单位也抓紧筹集防汛物资器材,储备木材77立方米、木桩3万根、铁丝2.4吨、化纤袋16万条,并通过社会号料定点委托代储防汛木材130立方米、木桩22万根、铁丝7.8吨、化纤袋65万条,以保证突发抢险所需。   六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市防指组建了由人武部、水利、交通、公安、电信、供电、商务、林业等部门参加的防汛应急抢险大队,共有抢险队员95人。抢险大队下设12个抢险分队,共有抢险队员660人。各镇、街道共成立各种防汛组织600个11580人,其中:水手队124组779人、巡逻队172组964人、打桩组144组1121人、抢险队160组8717人。5月22日,市防指举办全市防汛抢险培训班,各镇(街道)武装部长,杨村镇、永*、万寿镇基干民兵,人武部和水利局相关人员约150人参加了培训演练。   七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去冬今春我市新开工水利工程40多处,其中12处开口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根据省、市防指的部署和要求,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开口谁负责”的原则,各地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将防汛责任落3 实到业主单位和承建单位,各类在建工程都编制了度汛应急方案,逐一落实度汛措施。所有开口子工程在4月底前完成堵口复堤。   八是开展了河道和堤防清障工作。3月上中旬,各地结合春季水利兴修,对*湖大堤、*河、铜龙河、秦栏河、杨村河、川桥河、王桥河、沂湖、洋湖等主要堤防开展了清障工作,清除杂草、杂树和违章种植。   九是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暨水利工作会议。4月18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防汛抗旱暨水利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展情况,有关部门及典型镇作了发言,对2011年度水利兴修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各镇(街道)与市防指签订了20XX年度防汛抗旱工作责任状,会议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十是及早开展抗旱补水工作。去冬今春我市有1座中型水库和14座小型水水库放水进行除险加固,同时扩挖塘坝1000多面,蓄水严重不足,给夏种带来不利影响。市防指及早制定了抗旱补水预案,全市计需引提外水2000多万方灌塘、灌库。自4月下旬起,石梁、新街、郑集等镇已相继启动补水工作,二峰灌区于5月21日召开抗旱补水调度会,抗旱补水工作正全面铺开,预计在6月10日前结束。 4   二、存在问题   前一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防汛抗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利情况、三个薄弱环节”:   1、三个不利情况:   一是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不利于防汛抗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加,强暴雨、强台风、强高温天气较多,水旱灾害发生之频繁、影响程度之深、损失之重都呈加剧趋势。   二是大洪水发生的机率增大不利于防汛抗旱。2003年以后,我市已有9年没有发生较大洪水,从水情规律上看,大洪水发生后间隔时间越长,其重现的机率就越大。   三是今年的天气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以来,我省*、*中部分地区已经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统计,1,3月,全省平均降雨较历年均值偏少2成多,大西南重旱区边缘的*更是偏少5成多;水利工程蓄水比历年同期偏少,*南地区偏少2,3成。有*、*、自治州、*4个市(州)25个县(市区)近3300多个村民小组35万多人、19万多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冬季农作物受旱和春季作物播种、栽插困难。据气象、水文部门分析,受去冬以来大西南极端干旱少雨,华北低温雨雪频繁等5 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加之今年是厄尔尼诺现象次年,今年我省洪旱灾害发生机率大,前涝后旱趋势明显,*北地区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地区7月份后干旱明显。种种迹象都表明,今年我省防汛抗旱形势严峻。   2、三个薄弱环节:   一是防大汛抗大旱思想准备不足。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片面认为这些年加修了大堤、整治了险库、疏浚了河道,新建了人饮工程,防洪能力、抗旱能力有所提高,对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从而滋生了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情绪。有的地方对已经出现的险情不去积极组织处理,一味指望上面给钱。对放水进行除险加固的中小水库,要求政府承担全部补水经费。加之近些年新上任的基层领导不同程度存在着防汛抢险知识不足、情况不熟、指挥抗灾经验欠缺等情况,防大汛、抗大灾、抗长灾、抗多灾的思想准备不足。   二是防汛抗旱体系标准不高。全市主要内河湖堤防均存在险工险段,堤防标准不够、险病涵闸依然较多。122座小水库有42座进行了除险加固,其余80座小水库都不同程度存在险病问题。许多泵站设备老化,带病运行,急待更新改造。   三是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流动性大,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6 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思想发动和督查检查,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会议、培训、媒体等方式,加强防汛抗旱宣传报道,统一防大汛、抗大旱思想,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防灾抗灾宣传氛围。各地要在前阶段检查的基础上,再组织全面的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前段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看看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检查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档。   2、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进度和险工隐患处理,夯实防灾基础。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除险工程、重点工程以及影响度汛安全的在建涉水工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抢抓进度,加快扫尾。今年无法在主汛前处理到位的,必须制定抢险应急预案,加强监管和实时调度,落实可靠的应急抢险措施和防守力量。   3、进一步落实责任和预案,提高应急能力。各级防汛责任人要迅速到岗到位,深入各自责任区,熟悉情况,解决问题。各地要根据新的水情、工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抢险预案和紧急避灾安全转移预案,增强各类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进一步落实物资和队伍,增强防灾保障。积极7 筹措经费,加强物资储备,特别是病险水库、险工险段的防汛物资作为补充重点。同时,针对农村劳力流动性大的特点,进一步落实群众性防守队伍,做到登记造册,落实到人,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汛抢险救灾培训,重点突出新上任基层防汛责任人防汛抗灾调度和险情抢护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指挥决策能力。   5、进一步加强防旱抗旱工作,确保用水安全。充分估计水库、塘坝蓄水不足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做好抗大旱的各种准备。科学制定抗旱预案,想方设法保证区域供水水源,尽量减低灾害损失。优化调度各类水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高度重视人工增雨工作,使人工增雨在抗旱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进一步加强值班和预报预警,确保信息畅通。按照防洪法的规定,汛期,各级防指办和防指成员单位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汛情、旱情、险情和洪旱灾害突发事件,并按规定上报、处置,切实履行值班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8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二       一、全市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煤矿企业兼并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我市保留矿井数量为129座,规划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年。其中省属x煤集团、省煤炭运销集团、x煤炭进出口集团办矿62座,规划能力4890万吨/年,分别占48%和44%,地方及省外主体企业办矿67座,规划能力6340万吨/年,分别占52%和56%。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政办发,XX,8号文件精神,我市目前监管的整合保留矿井数为67座,其中原有x煤集团(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重组的3座保留矿井虽经省领导组会议决定由兰花集团为主体,但现未正式行文批复。  地方监管的重组整合保留67矿中,按属地分:市直10座,能力1525万吨/年;xx6座,xx720万吨/年;xx16座,能力1485万吨/年;xx17座,能力5万吨/年;xx11座,能力900万吨/年;xx7座,能力37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分:xx集团14座,产能1530万吨/年;xx天泰5座,产能420万吨/年; xx13座,产能1215万吨/年; xx12座,产能930万吨/年;xx9 能源8座,产能675万吨/年; xx7座,产能375万吨/年; xx4座,产能315万吨/年; xx1座,产能300万吨/年; 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1座,产能400万吨/年。   二、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市煤炭局与兰花公司市直各矿、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 “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市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10 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我局以晋市煤局字XX222号文转发了省煤炭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防汛工作的通知,以晋市煤局字XX241号文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三个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防汛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市汛 XX1号)、关于切实做好XX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XX2号)、关于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XX3号)全文转发给各县(市)煤炭工业局和市直各煤矿,成立了以局长赵晚畴为总指挥、副局长崔晋宁为副总指挥的全市地方煤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管理11 规定”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市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剖析近几年来全国及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组织专12 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市、县、矿三级灾害性天气13 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未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晋城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各煤矿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全市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加强调度和现场督导,汛期前对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水害险情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我市的两支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共购置水泵21 台,装备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同时我们定期对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14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未发生水害事故,未收到煤矿水害险情报告,防汛工作有条不紊,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发情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防汛工作汇报材料三 正当我乡积极组织抗旱防汛工作之际,有幸迎来各位领导一行带着对黄花人民的关心和厚爱,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基本情况和今年以来的抗旱防汛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位于崇信县南部塬区,全乡辖8村52社,1767户7763人。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107.2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2万亩。北依锦屏镇,东靠木林乡,西接新窑镇,南邻灵台县梁塬乡,距县城15公里,崇大路穿越全15 境。区域内山、川、塬地形皆有,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1300米。境内残塬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土地侵蚀切割严重。塬面南北狭长而窄小,东西部崾岘沟壑多。年平均降水量546.4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少雨是全乡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与旱灾做斗争,至今全乡共建成塘坝3口,水窖4480眼,人饮水管道124千米,入户率达到6村1334户79,年可供水量3.6万立方米,人畜饮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二、抗旱防汛工作情况 由于我乡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乡域内日照多,降雨少等明显特点。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旱灾年年发生,春旱比较突出,伏旱次之。频繁的旱灾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花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旱情汛情形势 1、旱情方面 今年入春以来,我乡降雨普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从2月下旬到5月中旬近100天时间里,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急剧下降,冬小麦及大秋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旱情十分严重,且有持续发展趋势。据统计,全乡冬小麦作物受灾面积达1.35万亩;大秋作物及其它作物受灾面积2.94万亩;草地受灾面积2.5万亩;有1568人、4000余头大家畜出现间歇性缺水现象。 16 2、汛情方面 “久旱必有大汛”,根据过去几年和近几年经验教训,后季降水必会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从现在开始,对全乡防汛险段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地段逐个排查登记,设置明显标志牌,制定应急预案,为下一步防汛工作做好准备。 (二)已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面对严峻的抗旱防汛形势,市、县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后,乡上及时召开全乡抗旱防汛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了市、县抗旱防汛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抗旱防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20xx年防汛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及时组织动员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抗旱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乡抗旱防汛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职责,乡上成立了乡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村社、乡水站、农电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有组织、有物资保障的抗旱防汛工作格局。 二是寻求有效抗旱途径,积极推行抗旱保收新举措。开年以来,我乡共派出乡、村干部90人(次)到各自所包村社帮助旱灾区想办法、出点子,寻求抗旱路子。经实地考察,在县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和指导下,全乡采用全膜双垄集雨17 沟栽培技术,种植玉米300亩、马铃薯1200亩,并通过点播点灌的办法确保出苗率和成活率,通过此项技术的推广,可在原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产量20至30。 三是抓紧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发挥其正常功能。到目前为止投入劳动力500多人(次),投入抗旱资金1.5万元,修复水毁坝塘2口,水窖285口,引水渠道5条、2.8公里,有效的缓解了因久旱造成的人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