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相关资料2.doc_第1页
官德相关资料2.doc_第2页
官德相关资料2.doc_第3页
官德相关资料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官德”现代启示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他们的个人品行,而且也关系党的整体形象”,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是对领导干部执政的基本要求。 中国古代把对官吏的道德素质要求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和有益的营养。“官德”之内涵官德就是权力道德,即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亦即各级官员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如:西周朝有“六行”;秦朝有“五善”;汉朝有“光禄四行”;晋朝有“中正六条”;唐朝有“四善”。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公生明,偏生暗。”“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意为居官从政者有公正无私之德,说一句话也能使万民听从,团结一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清廉勤谨是最重要的官德,古人所论甚多,清朝名臣陈宏谋在所著从政遗规一书中总结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又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的内涵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公正无私;清廉勤谨。 “官德”之重要性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但要求标准最高最严的、最受人们重视的则莫过于“师德”和“官德”两种。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德才皆备人才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高尚其德”才能“为人师表”。那么,官德为什么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呢?原因很简单: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这个意义上说“官德”的意义,比“师德”的意义要大得多。关于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安危的问题,古人早有深刻认识。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才能真正治好国,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实行“德治”才能长治久安。既然要德治,自然是要有德者来治,担负治国之责的各级官吏自然要有较高的官德,所以官德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官吏是国家机器的运转者,是公务人员,其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必须具备公正无私、清廉勤谨的道德素质才能干好公务,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所以说官职“授有德则国安,授无德则国乱”“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官吏干公务,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才能,但首先必须官德好,否则其才越大其害越大,其例不胜枚举,唐朝的李林甫和明朝的严嵩都是典型。国家不能无法制,但法制是人制定的,是人执行的,无德者立法必无善法,无德者执行必乱成法。王安石所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古人也充分认识到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作用。鲁国执政大臣李康子向孔子请教关于“政治”的问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所谓政治,就是治国理民者心正身正脚步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官的为人有德,正大光明,即使不对百姓强迫命令,百姓也会听从;当官的为人无德,不走正道,即使强制百姓做这做那,百姓也不会真心信服听从他。官德有先导作用、表率作用。孟子说:“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唐太宗说:“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竟进。”选拔有德君子做官,则心正心善的好人会自我勉励继续行善;误用邪恶之徒做官,则各种坏人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官府。所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这就是唐太宗一类明君和政治家从总结历史经验中获得的正确认识。“官德”之修养高尚的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政实践修养而成。历史上一切清官廉吏无不重视自身官德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赢得清廉美誉,流芳千古。在官德修养上的“大处着眼”,就是先要立定居官从政的志向: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一切清官廉吏,无论官位大小,都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淡泊个人名利、务求高风亮节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由于立定了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们的官德修养才有自觉性和持久性,才能节节升华,直达高峰。这实际上涉及的是做官为政的出发点或曰“动机”问题:为“公”则有大志,为“私”则无大志而且还会沦于邪念恶行。所以明朝清官和学者吕坤深刻指出:“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清朝著名清官张伯行说:“只求做官,决不能为好官。”“宦海莫测,仕途多险”,想在宦海仕途上保持高风亮节、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时刻自警自励,“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点点滴滴做起。他们为此记“功过格”,置“座右铭”,写“官箴”“自成约”,悬官署对联自励,定期瞻拜“先贤祠”,日日自省其身,甚至经常征询同僚、吏民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并作自我检讨,等等。可以看出清官明君的臣德、君德修养是大有讲究的,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能做到这一步也是相当开明的表现。若论官德“修养功夫”,清朝另一位著名清官孙嘉淦的“居官八约”很有代表性。孙嘉淦当官四十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担任过学政、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要职,敢于直谏,在打击豪强、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等方面贡献卓著。他为自己立下了居官八约,大意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兴利除弊;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政廉明。孙嘉淦始终恪守八约,即使被贬为小吏也不改初衷,赢得皇帝的尊敬和百姓的爱戴。乾隆刚继位时,他就上了一篇三习一弊疏,指出:“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厌恶)刚”;“耳习”于山呼海颂,则“喜谀而恶直”;“心习”于唯唯诺诺,则“雄才而易事”自以为雄才大略而恣意妄为。“三习”既成,必生“喜小人而厌君子”一弊。国君被小人包围,则过必乱,君必危。孙嘉淦剖析“三习”的成因在于“自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圣明,一贯正确。所以要根除“三习”,必须经常清醒地、客观地反视自己,能够“自以为非”而“从人之是”。晚清大臣曾国藩对此疏非常推崇,认为不仅“君德”修养需要破除自以为是和“三习”,他要求子弟录写三习一弊疏,作为做官的座右铭,经常对照个人,反躬自省,以提高官德水平。中国古代官德思想有哪些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 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 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二)为官。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三)安民。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一)公。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公则生明,谦则生威”,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持身廉。从为官公正与清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的言论也不少。商君书修权讲,“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宋人所撰纪传体唐代史新唐书陈子昂传讲,“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荀子大略讲,“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公以服人,公以治国,已成公论;而不公,则如管子七法所云:“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二)善。清初唐甄潜书抑尊云:“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在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在天下之下。”意谓无论是一般官吏还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必须谦以待众,绝不能自视高贵。左传定公五年云:“大德灭小怨,道也”,西晋陈寿所撰三国志中吴志孙皎传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两句讲的都是以善得众。尚书伊训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西汉杨雄法言修身云:“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北宋林逋省心录云:“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云:“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云:“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以上说的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的自修之道。(三)慎。儒家经典礼记中大学篇云:“一人偾事,一人定国。”意谓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谨慎处事就可以使国家安定,说明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北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中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大政,数以万计的人的性命,掌握在宰相一个人的手里,说话办事,不谨慎行吗?北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中收录其师程颐语:“天下之事,苟善处之,虽悔,可以成功;不善处之,虽利,反以为害。”唐代刘禹锡口兵诫云:“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上述各论,讲的都是慎言慎行。(四)廉。儒家经典书经中皋陶谟篇云:“无教逸欲有邦。”意思是说,不使人们贪图安逸,滋长私欲,国家就会长存。荀子儒致也讲:“志忍私然后能公。”意思是说,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北宋张载正蒙有德篇云:“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意思是说,名得并不是可高兴的事,只有头脑中没有名利才值得高兴。春秋末孙武所撰军事名著孙子中谋政篇云:“上下同欲者胜。”宋代胡宏胡子知言纷华云:“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宋代林逋省心录中说:“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西晋傅玄傅子曲制篇中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中国古代优秀官德箴言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上自先秦典籍,下至清末思想家的不朽著作,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优秀官德史料,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继承,以服务于当今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即公仆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用举例的方法分类列出若干箴言,并加以释义,这虽有挂一漏万之嫌,但也可以说明,批判借鉴中国古代优秀官德思想,对于加强新时期的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之必要了。 爱国惠民的道德思想 例后汉书马援传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中耶?“ 释义:男子大丈夫要死就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裹尸首,送回来安葬了事。怎能赣在床上,在儿女身边消磨时光呢? 例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释义:先为天下人的忧虑而忧虑后为天下入的快乐而快乐。 例曹魏时曹植白马篇诗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好男儿应献身国家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做如同回家一样。 例唐代齐已君子行语:“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 释义:荣耀,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而感到荣耀;耻辱,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衰败而感到耻辱。 例南宋文天祥正气歌诗句:“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 释义:在国家或个人遇到艰难危急的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如何;古往今来许多胸怀正气的仁人志士们的名字,将永垂史册,万古不朽。 例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人生必有死,但要死得光明磊落,留下一片赤心光照史册。 例宋代陆游病起书怀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释义:虽然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事情定局,须待盖棺之时。 例三国时诸葛亮后出师表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例清代林则徐云左山房诗钞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做奉献;怎能因为是祸就躲避,是福就争取呢? 例管子治国语:“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释义:治国的方法,一定要先使老百姓富裕起来。 例苟子富国语:“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释义:富国的方法,是节省国家开支,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并善于贮剩余资财。 例唐代魏征群书治要政要论语:“善治国者,不尤斯民而罪诸己,无贵诸下而求诸身。” 释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出了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