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81542.doc_第1页
教学计划81542.doc_第2页
教学计划81542.doc_第3页
教学计划81542.doc_第4页
教学计划8154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计划81542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在教导处、教研组的指导下,在二期改的新理念下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优化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复习与提高7课时 2、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5课时 3、量与计量7课时 4、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5、算法流程、正推与逆推5课时 6、二步计算式题、文字题6课时 7、运算定律7课时 8、综合应用题5课时 9、圆和线段、射线和直线4课时 10、角、角的度量与计算5课时 11、与提高8课时 三、教学总目标:本教材的特点是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教材中每一页的认识要求是建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既指前面课页中已学过的知识与能力,也指学生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已经积累的。 探索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需的素养,它潜化于通常的教学之中。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知道所学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知道表示较重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作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毫升和升。 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5、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6、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7、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8、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9、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10、通过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 并能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11、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 12、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五、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并能利用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2、中间有零的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3、能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4、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5、理解和掌握文字计算题的结构,能正确计算两步计算文字题。 6、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7、能用圆规按给出的半径或直径画圆。 8、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也是由“定点与射线组成”的概念,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大小,并按要求画出角。 六、班级情况分析:四 (2)班班级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8人,班级有考个位数的1人,学困生9人,特别差的有45人。 学困生较多,尖子生不多,后进生速度慢,动作慢,思维不活跃,班级整体书写情况不尽人意,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及书写习惯,个别学生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 四 (3)班班级有学生42人,其中女生22人,男生20人。 班级学生差距较大,好的学生很好,但学困生连计算题有时都不会解,应用题的理解更不用说,本学期要进行一帮一的活动,使学困生能跟上班级,尽量消除不及格现象。 七、教学措施 1、对教材认真钻研,掌握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在备课中能体现出。 2、每堂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能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作业及时批改、反馈、订正,学困生作业面批。 4、加强对学困生补差的同时能注重优等生的培养。 5、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八、教学进度(见附页)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教学计划 一、内容复习与提高p18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本单元属于复习提高,学生在上学期就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意义,笔算乘除法,计算器和分数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进行系统梳理,巩固笔算乘除法,培养学生估算以及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的能力,还对学生进行节约水资源的品德教育,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本单元主要内容 1、加法与减法; 2、乘法与除法; 3、用计算器计算; 4、节约用水; 5、分数 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复习与提高 四、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 5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 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加、减、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积累数学事实。 加法与减法分数用计算器计算节约用水乘法与除法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计算理解分数的意义梳理意义理解关系会解算式中的数梳理意义理解关系会解算式中的数估算精确计算2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和估算的意识,逐步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3在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2在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并受到品德教育。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 1、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2、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 5、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同一部分。 难点 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体会分数“比”的含义。 教学关键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加、减、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7课时课时课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1新授加法与减法 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1、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数,要求写出过程。 2、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求文字题和应用题。 2新授乘法与除法 1、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求乘除法算式中的数,要求写出过程。 2、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求文字题和应用题。 3练习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综合练习熟练掌握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求出算式中的数。 4新授用计算器计算1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1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 2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列出算式,经过计算得出问题的解。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能以“平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两个方面写出分数。 2初步体会分数概念中“分数表示比”的含义。 1、把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 2、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3、找规律,填写有趣的数字。 5新授节约用水 1、笔算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乘除法。 (中间有 0、末尾有0)。 2、有隐蔽条件的应用题。 3、两步计算应用题。 6新授分数 1、用分数表示图形的阴影部分。 2、按所给的分数涂上颜色。 3、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同一部分7练习巩固练习与综合应用 1、知识梳理 2、综合应用。 1、求出算式中的数。 2、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3、分数的表示。 4、补充实际应用题。 加法与减法教学内容第2页第3页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 小胖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 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 (1)班去看看吧!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四 (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名学生。 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211738(人)或172138(人)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人 (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382117(人)或381721(人)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2117383821171721383817 21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120501701201705050170120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 (2)试一试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125()1125*()2872*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加法得到100)()25645150()1000(或150A1000)在练习中指导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男生21人女生?人一共38人男生?人女生17人一共38人问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用加法;求减数用减法。 (2)试一试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6410087()18124()99*()9494(*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减法得到0)问在计算时,你的依据是什么? 四、综合练习 1、判断 (1)100()159,()里应填59。 () (2)18()18()1818()36() (3)()72100()10072()18()小结求()填几,我们要熟记加、减法关系式,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2、笔练(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42()18*()2771()295762()12463()33*()2424*题的易错,可指导学生如何验算 3、列式计算568加上什么数等于851?什么数减去134的差是731?小结求()填几,我们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五、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书加法与减法加法21+=38+17=38=38-21=38-17=17=21减法38-=21-17=21=38-21=21+17=17=38作业布置练习册P1教学效果反馈对于逆向思维的加减法的题型学生有所掌握,所以计算的准确率较高,只是格式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所生疏,总会将格式写错,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多加练习。 如968+= 1532、+732= 857、-64= 78、87-=59等,学生解题的方法没问题,格式上还有待加强指导。 乘法与除法教学内容第4页第5页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数。 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 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1) (2)?颗五角星?个小方格生汇报,师板书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生小组活动)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法算式222222214乘法算式27=14加法算式33333318乘法算式36=18加法算式77777777763乘法算式79=63加法算式11111117乘法算式17= 73、引导提问 (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4、乘法的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 5、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看图写算式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讨论理解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341212431234师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认为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3、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 4、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三、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出示3412123 42、归纳小结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 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 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212?34?出示101111010110()11110()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讨论归纳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求因数用除法)110101110110()10()()讨论归纳得被除数商除数(求被除数用乘法)除数被除数商(求除数用除法) 四、综合练习 1、跟进练习填表因数930因数7125积3601000被除数124除数44商 252、利用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中的数 (1)()1111 (2)35()105 (5)()250 (3)96()12 (4)()2448注指导学生书写格式。 3、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 (2)120 (3)6401818012064100()()() 4、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640()()640()64()64()()6464()64()1()A1B.0C.64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板书乘法与除法乘法3=124=12=123=12-4=4=3除法12=43=4=124=43=3=12作业布置练习册P1教学效果反馈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看图写算式,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比较快。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用除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从而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在“加减法的关系”这一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学生对于乘除法的知识接受较快较好。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第6页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估算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计算。 我们学过哪些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2种。 1、估算 2、用计算器计算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估算?复杂计算时,不需要知道精确值。 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数据比较多的运算,检查计算的结果。 二、新课探究 1、估算方法 (1)加法出示学校去年九月份共用电4386度,十月份用电5237度,十一月份用电2705度,请你先估算出学校三个月大约用电多少度?再用计算器精确计算出结果。 板书438652372705A.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B.学生汇报C.比较,统一标准计算简便离精确值近D.小结估算方法把一个四位数估成接近的整千数计算。 方法1估算4400520027009600270012300(度)方法2估算4000500030009000300012000(度)方法3估算4300520027009500270012200(度)精确计算4386523727059623270512328(度)师为什么把4386估成4400,而不是4300?师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师比较 (1)和 (3),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小结为了计算的方便和简洁,我们一般把四位数估计成接近的整千数.三位数呢?两位数呢?E估算格式的介绍练一练38623770586377575可以估大80,也可以估小70小结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分别估成接近的整千数、整百数、整十数,然后进行估算。 (2)乘除法41041932(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这样估算?板书估算40002030200306000精确计算41041932216326912小结用这样的方法估除法算式时,注意两个数必须除的尽。 三、巩固与练习 1、下列各数估成接近的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数。 96,240,775,3456,960,9609, 528892、完成课本练习1.先估计结果,再用计算器计算4609329656972763628213523 173、实际应用(口答) (1)学校李老师带了5000元钱去买足球,每只足球98元,他准备买49只,这些钱够不够?为什么? (2)小明家离学校2400米,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3米,如果700出门,740分能否到学校? 4、完成课本练习2.使用计算器计算师计算器除了能帮助我们精确而快速地计算出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寻找数学中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比较每组的各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集体练习后,学生个别汇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本领?重申估算的方法及计算器的作用。 板书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438652372705乘除法41041932方法1估算440052002700估算40002030960027002003012300(度)6000方法2估算400050003000精确计算41041932900030002163212000(度)6912方法3估算4300520027009500270012200(度)精确计算4386523727059623270512328(度)作业布置估算并精确计算教学效果反馈估算的知识在 二、三年级已经学过,所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反馈效果也较好,然而在精确计算中的准确率却很低,所以对于多位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还要加强。 节约用水教学内容第7页教学目标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2.复习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师:这是一张卫星俯视拍摄地球的照片,在照片中绿色的是陆地,而蓝色的是水,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是这些水中人类能食用的淡水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的破坏,淡水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 2、出示课本图片师:看了这些照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3、学生两两互说后,请个别学生起来谈一谈。 4、揭示课题师: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小胖他们解决一些有关节约用水的问题。 二、复习阶段(一)复习两位数乘法 1、师:我们先来看看小胖提出了什么问题。 出示小胖的问题(P7)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 2、请学生说一说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60365=21900(千克)答:一年可节约21900千克水。 (渗透积少成多教育) 3、复习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5678=4368650030=195000(二复习两位数除法 1、师:刚才大家一起解决了小胖的问题,欢欢也出了一题关于水费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问题(p7)去年小胖家共缴了1224元水费,平均每月缴多少元? 2、请学生说一说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并列出算式。 一年有12个月122412=102(元)答:平均每个月缴102元。 3、复习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练习712872=996060060=1010 三、综合练习 1、师:由于要节约淡水资源,小胖家今年用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来看看,通过节约用水,小胖家可以节省多少钱?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2、读题,同桌互说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题意在书上列式解答。 (102-4)12=9812=1176(元)集体讲评、核对。 互说计算方法。 四、变式练习 1、师:我们来看看,乐乐收集的资料。 出示:某小学四年级同学用水情况八月(31天)九月(30天)十月(31天)余荐家共用水36度共用水35度每天用3度汪欣时家平均每天用4度共用水45度共用水50度吴昊家平均每天用8度平均每天用9度共用水21度 2、分小组选择条件编题。 3、选择性的解答。 五、课堂小结 1、师:我国淡水资源由于不断的遭到破坏,现在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用水紧张线(1750立方米),因此我们从现在起一定要节约用水。 2、师:说一说在学校或者在家中看到的浪费水的现象,互相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板书节约用水我家平均每天可节约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多少千克水?平年的一年有365天闰年的一年有366天平年36560=21900(千克)闰年36660=21960(千克)答(略)作业布置计算题、应用题教学效果反馈学生的多位数的计算准确率较低,特别是多位数的乘除法。 在应用题方面个别学生不会找隐含条件,所以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加强。 分数教学内容第8页教学目标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2.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3.初步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除多位数。 教学难点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小木块、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揭题分数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2.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1)说说你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举例说明。 (2)出示一些分数,学生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此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学生动手实践把一个圆折一折平均分,取部分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二、实践体验1.出示书本练习1。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1)学生看图进行尝试练习; (2)仔细观察分数与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体验相等分数,感知不同分数表示同一部分归纳虽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是所表示的部分是相同的,这两个分数或几个分数是相等的。 (3)你还能举一些相等分数的例子吗? (4)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些分数相同吗?有什么方法? (5)同桌合作验证。 2出示书上练习2绿色部分是长方体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 (1)出示图,如何用分数表示? (2)讨论,操作(学生可用学具小方块搭一搭,观察。 也可在书上图中画一画) (3)小结,归纳你是如何想的?3出示补充练习先把下图中的圆平均分成六份,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各圆下方相对应的分数二分之一六分之五三分之二六分之六4.出示书本练习3他们得的巧克力一样多吗? (1)学生使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找答案 (2)圈一圈,说说实践后的结果他们各得到多少巧克力。 (3)质疑思考同样都是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得到的巧克力不同?实践、交流后感悟整体不同因此得到的它们的二分之一也就不同。 (4)拓展思考如果想拿到同样多的巧克力,他们应各拿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请你把下面三个图中的各圈出三分之一,三次圈出的个数一样吗?为什么? 四、小结(略)板书分数平分等分数作业布置练习册P2教学效果反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感知虽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是所表示的部分是相同的,像 84634221、这些分数是相等的。 在学生主动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交流的学习热情。 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 1、能熟练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中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求解算式中的数。 2、熟练计算两位数的乘除法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比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求中的数(写出计算过程) (1)334+=666 (2)29=58 (3)900-=252 (4)1000=8 二、先估算在计算 (1)5286+3651-995 (2)11971952估算估算计算计算小结我们用临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来进行估算。 三、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中的各部分 (1)()或() (2)() 四、按所给分数涂色283365 五、填空 1、已知()与(),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2、()是()的逆运算。 53、()个()是 84、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米。 其中的3份是()米或()米。 六、应用 1、水果店每天卖出25千克苹果,照这样计算水果店一星期能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2、制造1吨纸,需要430吨水。 某区小学今年用纸量大约是86吨。 制造这些纸要用掉多少吨水? 3、一列火车5小时行驶425千米,比汽车每小时快23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学校图书馆买来480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5、水果店运来苹果30筐,每筐15千克,运来生梨16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苹果比生梨多多少千克?板书综合练习求中的数估算分数应用题作业布置填空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教学效果反馈对于基础题学生都能掌握,文字题和应用题中出现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形式时,对于部分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了,特别是要求他们写成综合式难度就更大了。 第二单元数与量教学计划 一、内容数与量大数的认识、四舍五入法p9 15、p2627(整合) 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大数的认识”是在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并了解这些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示的意义。 “四舍五入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相邻的整十(百、千)数”和“邻近的整十(百、千)数”的基础上,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对大数进行近似处理。 2、本单元主要内容 1、大数的认识与读法 2、大数的写法 3、四舍五入法 三、结构图数与量 四、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大数的认识与读法大数的写法四舍五入法综合练习大数的写法大数的读法大数间的比较大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两级数的读法中间、末尾有零的情况的不同读法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3、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过程和方法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经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大数”的过程,积累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培养学生网上查寻信息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 1、大数的读写 2、按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 六、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课时课时课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练习 1、新授大数的认识与读法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以万级为主)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类、概括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 1、大数的读法。 2、大数的组成。 2、新授大数的写法 1、一般大数的写法。 2、级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大数的写法。 3、练习大数的认识及读读写法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综合练习 4、新授四舍五入法1会利用数射线写出与已知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写出与具体数相邻的整万数、整十万数等,并找出最接近的整万数及整十万数 2、按具体要求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 5、练习综合运用 1、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 3、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1、读数的练习 2、写数的练习 3、大数的比较 4、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 大数的认识(读)教学内容第10页第13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位数。 2、学习万级、亿级数的读法。 3、读级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出万级、亿级数。 教学难点读级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2、出示媒体这些数是多少?你会读吗?(自由答、自由尝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认识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师要认识这些大数必须要一些辅助工具。 想想还需要什么工具?我们以前学的够吗? 1、认识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 1)我们曾经学习了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又是什么?(个别答)(师按数位板书)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独立数数个别答)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依次数数回答)师按数位顺序依次板书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2、练一练1)口答;5个一万是()2)数一数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从八百六十万起,十万十万地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3)算一算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 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三、数级认识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介绍四位分级法。 读数前一定要先分级 2、试读P11表中读数。 注意每级读数要加计数单位。 3、数的组成16737700里有()个万和()个一。 1295330000里有()个亿和()个万。 4、针对练习1)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 2)说说上述这些数的组成。 5、介绍国际3位一级法。 6、总结计数单位和数级板书大数的认识(读)数级计数单位数位亿位位作业布置练习册P 3、4教学效果反馈亿级万级个级?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千百亿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这个内容是学生新接触的,相对来说有点陌生,不过学生的兴趣很浓,毕竟他们感受到来从不会到会,并觉得很有趣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整节课学生的兴趣较高,可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有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这方面的培养。 大数的认识(写)教学内容第七册(P1415)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数位 2、能够较熟练的按照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正确读出多位数 3、掌握多位数各个数级中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数级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 教学难点归纳写多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填空 (1)10个一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10个一亿是()10个十亿是() (3)一百万里有10个()有100个()生归纳上节课所学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2填空 (1)2100350里有()个一1023003405里有()个亿()个万和()个一师你是怎么想的?(复习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表示多少个亿)一定要先分级3回忆多位数读法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