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必修二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东明一中 孔亚南 教学设计背景当代散文精品我与地坛,被誉为“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作者以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对苦难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传达给了读者。课文截取了七章中的一、二两章,探讨了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人要活着),怎样面对生命中的苦难(人应该怎样活着)。这种精神恰恰是目前很多学生所欠缺的,特别是高一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面对比初中更加繁重的学业,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有一部分同学可能会无法适应,因不能及时转换角色而产生挫败感。鉴于这一点,教学目的的设计侧重于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苦难的认识,对母爱的理解,让学生不仅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而且让他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和苦难时,能够更加地坦然、从容,能够找到生命坚强的支撑。 教学目的1、 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以及苦难的感悟。2、 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3 联系生活实际,获得生命的启示。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理清文章的结构。2、理解作者所传达出的复杂的生命感受。3、反复诵读文章,学生质疑、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一、教学过程描述 师出示一张史铁生的生活照,提问:这是作家史铁生的一张坐在轮椅上的生活照,从照片上看,史铁生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并简要阐述一下你的理由。生1:他是乐观的,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他是微笑着的。 生2:他是乐观的,他真诚的笑容,会让人忘记他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师:是的,从史铁生面带微笑的神情中,我们丝毫找不到他作为残疾人的心理阴影,他是乐观的,他有着面对磨难的勇气和力量。他曾经这样解释他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方向。 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也让自己铁一样地活着。这就是作家史铁生坚强的品格。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也一样有过脆弱彷徨,甚至一直有着自杀的念头。那么,他是如何走出人生的沼泽,重新找回人生的力量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他的优秀散文我与地坛,感悟他的心路历程,收获自己生命的启迪。(板书:我与地坛) 师:我给大家的预习提纲中要求大家读两遍课文,第一遍熟悉内容,第二遍思考感悟,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教师记录学生的问题,以备讨论。) 生1: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生2:作者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生3: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写母亲的,而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这跟母亲有什么关系呢? 师:综合大家提的问题,老师概括为一句话:我、地坛及母亲的关系是什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样写地坛的? 生1:一座废弃的古园。生2: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师:哪些景物写出了地坛的“荒芜冷落”?请找出文中有关内容。生:“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师:按理说,这样的园子是没什么好去的,但作者说:“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和地坛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 生1:“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生2:“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我是残废的,地坛是荒芜的,这是我和地坛的共同点。 师:对,我是残废的,地坛是荒芜的,荒芜的地坛与作者残缺的身体、孤寂的心境是相通的,使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生命的共鸣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那么,除了地坛的荒芜、冷落,作者笔下的地坛还有什么特点?你能告诉我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生:“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地坛是“不衰败”的呢?请找出有关内容。生:“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师:进入作者眼中的那些小昆虫及生长的草木,甚至露水,它们都很卑微,可是它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默默地生存着,在一刻不停地追求着生命。这些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呢?在课文中能找出来吗? 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师:很好,我把这句话概括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其实,它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你们说是什么呢?生:人要活着!师引导:荒芜的地坛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思考,使他摆脱了颓废、消极、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地坛中的景物都极其普通,但却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它们是永恒的,而我们的生命也应该是永恒的。我们一起来诵读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他的人肆意雕琢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师:课文到这里似乎可以收笔了,那编者为什么还要选上第二部分呢?第二部分主要写什么呢?生:母亲。师:我们回到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母亲与地坛有什么联系吗?文章的第一节这样写道:“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 生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生2:我认为后面也是,“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生3:这里不仅仅有母亲的“担心”,更有母亲的“痛苦与惊恐”的等待。师:那么母亲又是怎样面对这个“难题”的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三节找出答案。 生:“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师:母亲没有抱怨、没有哀求、更没有放弃,她选择了艰难地“承担”这一“苦难”。这样坚忍的母亲,又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生1:在第二部分倒数第二段,作者写道:“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我想作者一定能象母亲一样坚强地承受苦难,坚忍的生活下去。生3:既然生活着,就要坚强地活着,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4:人出生在这个世上了,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其实,在这里,母亲默默地递给了作者一把“怎样活”的钥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疏忽母亲给我们的爱。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你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生1:我找的是第三节的开头部分:“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我是住校生,每次坐车来学校,母亲都要送我到车站,车走出很远,我都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母亲一定怅然若失地站在那里,我怕自己会哭。生2:第三节最后部分:“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每当我遇到挫折心情不好时,总是在母亲面前痛哭失声,今天我才明白孩子的痛苦在母亲身上是加倍的,以后我一定要学会独自承担困难,不再让母亲担心。 生3:我找的是第五节前面:“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作者在母亲生前时给了母亲太多的担心与痛苦,现在母亲走了,他感到非常痛苦,而这一切都已无法弥补。我在想,我们很多人包括我,总是到了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我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生遗憾。亲情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生4:我找的是最后一句:“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对这句话印象最深,脚印是我们成长的足迹,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足迹的,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可以说我们走到哪里,母爱就陪我们到哪里。 生5:我最受感动的也是最后一句,记得上次我单元考试考砸了,中午回到寝室后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哭了,母亲一个劲地安慰我,要我不要难过,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下午,我回寝室时,居然发现母亲在寝室里等我,原来她是赶着下午的汽车过来的。当时,我真的很感动,竟面对着母亲又哭了。我要说的是,我们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为我们承担着生活中的挫折。生6:我找的是第8节的最后部分:“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几话写得很好,我也是一个倔强的人,很多时候跟母亲生气,我总是赌气不吃饭,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认错。读了这几句话,我明白了,我用这种方式气母亲,母亲会多么心疼,而这一切恰恰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我。现在,我很后悔,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师:对同学们的话我也很有同感,记得十年前读这篇文章,我也被这些话所感动,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不仅要告诫每一个孩子,我们一定好要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好好地去爱自己的父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去体味母亲给予我们的平凡而伟大的爱。(播放懂你MTV,学生跟着唱)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应该能够发现,地坛、我、母亲这三者从主题思想上看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 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我们再来看前面同学们提的问题,通过分析,应该说我们把刚才提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本文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全文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地坛荒芜中的生机,使他萌生了生活的信心;后半部分写伟大的母亲给了他寻找生路的勇气。作者用与苦难抗争的生动事例,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的主题。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获得教益。二、教学反思与总结1、本文篇幅较长,学生对思路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文中的感情学生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学生也不理解节选的这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质疑体悟”法,以学生在诵读时的几个疑问为突破口,通过几个小问题的设计,化繁为简,引导学生迅速把握课文思路,逐步了解文章内容,理解两部分的内在联系,进而体悟文章的深层内涵。2、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如果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就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就不能体味文中深沉的感情,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根据自己的感受谈文中自己最感动的地方,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真正形成交流,引起共鸣。很多同学在发言时,多次哽咽。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歌曲懂你则使学生的这一情感体验得到了加强和升华。3、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学生在体味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上,学到生命的坚强,理解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启迪,使学生明白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地坛”,他们给了作者生命的启示,作者、地坛、母亲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双方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合同
- 神东矿区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执行与实施合同
- 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费分摊及缴纳合同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共享与探望权实施合同
- 五金销售述职报告
- 开放性胫骨上端骨折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器械租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客服返现工作总结
- 学生实习工作总结
- 2022-2023学年上海实验中学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学校食堂设备设施改造方案
- 新手必看保安证考试试题和答案
- 脓毒性休克护理要点
- 第1课 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
- “趣”破“蛐蛐”小妙招社交魔法课主题班会
- 《数据分析与决策》课件
-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 YY/T 1686-2024采用机器人技术的医用电气设备术语、定义、分类
- 职业素养 课件 专题七 主动 给自己创造机会
- 住宅小区保洁服务合同范本
- 《护士输血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