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近海小学防震抗灾疏散演练方案.doc_第1页
2012年近海小学防震抗灾疏散演练方案.doc_第2页
2012年近海小学防震抗灾疏散演练方案.doc_第3页
2012年近海小学防震抗灾疏散演练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东市近海小学2012年秋季防震消防疏散演练方案一、演练意义:为增强全校师生的防震抗灾及消防意识,增长防震抗灾消防知识、提高防范与逃生技能,检验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能力,经校领导研究决定,于10月27日下午举行防震消防安全紧急逃生演练活动。二、演练目标: 1、让广大师生进一步熟悉防震抗灾消防知识。2、让教职工掌握常见消防设备的使用。3、让学生熟悉逃生的路线、方法,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到达集合地。 4、检验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是否快速,应急措施是否合理,安全保卫工作是否到位。 三、指挥组 总指挥: 盛继升 副总指挥:顾卫平 成 员:倪 兵、陈 琳、龚晓燕、沈燕英、杜银月、沈逸逵、 黄正茂、姚学兵 A、指挥组分工 盛继升:全面负责全校防震抗灾消防疏散工作 陈 琳:负责3号楼第四层师生疏散工作,具体负责五1、五2、五3班师生疏散沈逸逵:负责3号楼第三层师生疏散工作,具体负责四年级、三3班师生疏散 黄正茂:负责3号楼第二层师生疏散工作,具体负责三1、三2、二2、二3班师生疏散 龚晓燕:负责3号楼底层师生疏散工作,具体负责一年级、二1班师生疏散 倪 兵:负责3号楼东边通道疏散,并负责疏散到大操场师生的联系指挥工作 姚学兵:负责3号楼中间通道疏散,并负责疏散到大操场师生的联系指挥工作顾卫平:全面负责3号楼师生疏散,具体负责师生的安全疏散、联系指挥工作四、 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职责服从指挥组成员的指挥,负责本班学生的疏散工作,在疏散中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地到达指定地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织好自己班级的疏散工作。陆剑锋负责疏散演练信号工作汤健新负责疏散到大操场师生的安置工作。施宏伟负责三号楼师生撤退下来到大操场的指挥。顾娟负责3号楼中间四三层楼梯踏步的指挥孙婉婷负责3号楼东边四三层楼梯踏步的指挥曹双双负责3号楼中间三二层楼梯踏步的指挥沈桂华负责3号楼东边三二层楼梯踏步的指挥黄晓霞负责3号楼中间二底层楼梯踏步的指挥陈帅丹负责3号楼东边二底层楼梯踏步的指挥五、学生疏散方案1、地点安排A、3号楼学生疏散到大操场2、疏散时间、线路、次序安排第一次警报发出的一分钟时间内,在教室上课的师生应立即采取以下方法保护自己,靠墙的应双手抱头,或用书包、书本等保护好头部并蹲下,教室中间的学生躲避在课桌下,并用衣袖或衣角捂住口鼻。在操场上上课的学生迅速跑至空旷地带,待第二次警报发出,各班按下列线路和次序撤向指定地点。 A、3号楼:一1、一2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第一时间从3号楼中间通道撤至大操场二1、一3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第一时间从3号楼东边通道撤至大操场三1、三2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20秒从东楼梯口撤出 二2、二3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20秒从中楼梯口撤出四2、四3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40秒从东楼梯口撤出四1、三3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40秒从中楼梯口撤出五3班师生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60秒从东楼梯口撤出五1、五2班在第二次信号发出后60秒从中楼梯口撤出以3号楼中间楼梯为界,在中楼梯东的班级从东边通道疏散到大操场,在中楼梯西的班级从中间通道疏散到大操场。六、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七、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警报发出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用衣袖衣角捂住口鼻撤离。3、学生疏散时各楼层指挥者必须沉着、冷静、果断地指挥。4、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必须站第一线,任课老师负责把本班学生领到指定地点,班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