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doc_第1页
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doc_第2页
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doc_第3页
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中NCCLS评价方案的应用临床检验杂志 1999年第3期第0卷 综述讲座作者:杨昌国许叶张抗单位:杨昌国许叶(宁波市临床检验中心,浙江宁波315000);张抗(上海海员医院)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或引进新的方法、试剂和仪器,都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如精密度,方法比较,线性范围,以及干扰等作出评价。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了一套评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s),能客观而正确地对上述技术性能作出评价。近年,国外发表的方法学研究和评价研究中采用上述评价方案者逐渐增多,笔者在访美时得到这套文件,开始在方法学研究中应用,现将线性评价和干扰试验的应用实例介绍于下。1线性评价1.1目的线性范围是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它能判断对某一分析方法(试剂或仪器)测得的浓度或活性值与设定的浓度或活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范围。1.2评价前的准备1.2.1对仪器和被评价的方法或试剂应有一个熟悉阶段。1.2.2作为线性评价的标本其介质应与实际测定的标本相一致(如血清或其它体液),理想的标本是病人的低或高值标本,这往往不易收集到,亦可用病人的混合标本加入分析物作为高值标本,用正常人标本作为低值标本(必要时可作处理如分析物为酶可以加热,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透析,脂类可用超离心或多阴离子沉淀)。1.2.3浓度范围的确定,应以分析项目的线性要求为准。线性评价应有5个不同浓度,可选择低值和高值标本各一个,低值标本为1号,高值标本为5号,二者31混匀为2号,等份混匀为3号,1:3混匀为4号,2-4号标本的浓度按下式计算:1.3线性评价方法(以肌酐酶法测定为例)1.3.15个不同浓度的标本,随机排列,每个标本测定4次,因此标本应有足够的量,并且分析要求在当天完成。1.3.2离群点检查将每个标本(X1到X5)4次测定的结果排列在Y1-Y4,见表1。D1和D2中的数据均未超过界限值P0.05=0.765和P0.01=0.889,本组数据未发现离群点。1.3.3线性评价统计采用回归分析,将数据归纳于表2。1.3.4数据计算表1离群点检查结果X1X2X3X4X5Y1Y2Y3Y4D=Y1Y4a)Y1Y2D1=(Y1Y2)/Db)Y3Y4D2=(Y3Y4)/D9797.59796.896.51.00.50.50.30.3760764762760756820.2540.514221425142214201418730.4320.29208420902088208520801020.2050.50274627482748274529391340.3160.46界限值 P0.05=0.765,P0.01=0.8891.3.5线性回归分析b=M/D=1.0002a=YbX=0.00564Y=0.005641.0002X 1.3.6稀释变异试验P=最大SS/TE=90/209.03=0.43 界限值P0.05=0.6841;P0.01=0.7814现P0.05,稀释变异为可接受。1.3.7线性失拟检查LOF=RSSTE=13.102 G=5 LOF/TE=0.313 界限值F0.05=3.29;F0.01=5.42现GF0.05说明线性良好。表2回归分析结果XX2YYXYY2Y2SS=Y2(Y)2/497.59796.896.59506.2594099370.249312.25979409387.837616.637597.740.5376476276075658369658064457760057153676057760030422311920231347635142514221420141820306252022084201640020107241422202208456858084070807983326.7520902088208520804368100435974443472254326400208443430568343173868121740146956.752752274827452739752350475515047535025750212127467540516109843016206430162154902干扰试验2.1目的判断某测定方法(或试剂)给出的结果是否受非分析物影响及影响程度。2.1.1干扰是指在测定某分析物的浓度或活性时,受另一非分析物影响而导致测定结果增高(正干扰)或降低(负干扰)。2.1.2干扰物质可分为内源性(标本中存在的)和外源性(外界污染的)两类。内源性的干扰物有:(1)血清中固有的代谢产物,如TG测定时血清中的FG,肌酐酶法测定时血清中的肌酸等。(2)病理情况下生成的:如胆红素,脂类,蛋白质,血红蛋白等。(3)治疗药物,肠道营养等。外源性干扰有:(1)标本收集中的添加物如抗凝剂,防腐剂,稳定剂,容器和塞子的污染等。(4)试剂中的杂质和杂酶等。2.1.3干扰的机理,可有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非特异反应等。2.1.4干扰对于临床的重要性测定结果与“真值”间的偏差,可由测定方法的系统误差,不精密度和干扰所引起,干扰可能是造成误差的一个原因,如果干扰物是恒定的将引起恒定误差,如干扰物随病理生理因素影响,将引起随机误差。因此,实验室应了解各种测定方法的干扰情况,主要是指溶血,黄疸和脂血和某些特殊项目的特殊干扰。2.2干扰试验前的准备2.2.1干扰试验的对象(1)厂商研制的新产品。(2)检测单位和试剂管理单位,检测商品试剂盒。(3)建立的新方法。(4)新引进的方法或试剂。2.2.2应做的主要干扰物(1)病人标本中常常出现的黄疸,脂血和溶血。(2)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3)实验常用的抗凝剂,防腐剂和稳定剂。2.2.3质量保证(1)不存在系统误差。(2)批内精密度在可接受范围内。(3)应不存在前后结果的交叉污染。(4)实验过程有质控监督。2.2.4干扰试验方法(1)“配对差异”试验。即将不同浓度的干扰物加入到实验标本中,然后分别测定加与不加干扰物的标本,比较二者有无偏差,并了解干扰物浓度与偏差程度的关系。(2)用病人标本作偏差分析。选择病人标本,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患者,用过某种可能有干扰的药物的病人,以及含有高胆红素,高血脂和血红蛋白的标本,用参考方法和试验方法同时测定,将试验方法的结果和参考方法比较,以确定有否干扰和干扰程度。这两种干扰试验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实验标本的介质可能与病理标本的介质不尽一致,病理标本中的干扰物可能不是原来的药物而是代谢产物,加入的干扰物可能与病理标本中的干扰物不完全相同等。第二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病人通常用多种药物,难以确定干扰物;不是每种测定项目均有参考方法,而且有的参考方法难以在临床实验室中开展;参考方法亦可能受某些物质的干扰。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会起互补作用。2.3干扰试验步骤2.3.1疑似干扰物的过筛试验(1)干扰物的试验浓度内源性干扰物应以临床标本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为准。药物和某些代谢产物以治疗量10倍的浓度分布在5 L血液中为标准进行实验。(2)确定干扰的标准由于某些物质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足以影响临床解释者谓之干扰,但各项测定的临床要求至今仍未确定,建议将该分析方法批内测定的1.96 s作为控制限度。(3)实验过程配对t检验,选择一份标本一分为二,一份加入疑似干扰物作为测定标本(T),另一份不加作为对照标本(C),如加入的干扰物为液体,对照标本应加同样体积的水,测定按下列顺序C1,T1,C2,T2,如测定前后可能出现交叉污染,可按C1,T1,Cx,Cx,Cx,C2,T2,Cx,Cx,所有的结果弃去不用。(4)干扰分析,按下式:干扰值=XTXC,干扰值在对照组1.96 s(95%可信限)范围内为无显著干扰。2.3.2干扰物浓度和干扰的关系(1)实验材料选择混合血清1份,分成2份,1份加入干扰物,含量为临床标本中可能出现的最高含量,另一份不加,按比例混合成5个不同干扰物浓度。(见线性评价)。(2)每份标本重复测定n次,计算分析干扰各组均值未加干扰物相应组的均值=干扰值。对照这一浓度1.96 s,可得出某浓度内有无干扰。2.3.3用病人标本作偏差分析(1)本分析用来证实某类病人标本中是否存在未知的干扰物;进一步肯定加入干扰物实验的结论。(2)选择2组病人标本,一组含疑似干扰物为测定组,另一组不含疑似干扰物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分析物浓度范围应大致相同,每组标本需2040个。(3)两组样品分别用试验方法和比较方法(参考方法)双份测定,并在2小时内完成。(4)分别比较每组样品,两种方法间的差异,如测定组有差异,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存在干扰,如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存在干扰。单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与否来判断干扰存在与否,有时并不确切,因实际测定中随机误差的存在,可能会作出相反的解释,必须结合临床要求的性能来综合判断。参考资料1NC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