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地空学院.doc_第1页
科大地空学院.doc_第2页
科大地空学院.doc_第3页
科大地空学院.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专业设置 ( 2010-07-28 )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专业分为:地球物理学专业、大气科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其中地球物理学专业又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 主要学习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来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为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泛、系统的地球物理和地球科学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球物理实验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成为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程有: 连续介质力学、波谱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地震学、地震分析与地震预报、地质学基础、野外地质学、重力与固体潮、应用地球物理学、地震勘探引论、普通地球化学等。 空间物理学 主要研究近地(包括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各种物理过程,太阳活动的规律、起因及其对地球环境和地外飞行器的影响。学生应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空间物理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近代物理和电子学实验技术,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专业课程有: 流体力学、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物理、行星际空间和磁层物理、波谱分析和数字信号处理、太阳物理、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空间环境测量实验等。 大气科学 主要学习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理论和新的探测技术,研究大气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机制与规律,探讨物质和能量在大气中迁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学生应具有坚实宽厚的数理基础,较广泛的大气物理及大气环境科学知识,掌握大气物理和动力学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理论和实验方法从事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能力,成为能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研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有: 流体力学、大气科学导论、大气动力学基础、大气辐射、气象观测、云和降水物理、天气学及诊断分析、大气环流与热带动力学、大气遥感、数值天气预报、大气化学、统计气象学等。 地球化学 主要学科基础课程:除数学、物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外,还包括: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天文学、大气与海洋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地球化学专业:学习运用现代化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应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解决岩浆演化、变质作用和成矿环境等基本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及其表层板块运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等。 环境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生态、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环境质量评估、质量监察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 普通水文学、普通生物学、环境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地质学、仪器分析技术、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技术、大气环境学概论、全球环境变化、绿色化学、水化学、环境质量评价等。 专业介绍 ( 2010-07-27 ) 固体地球物理: 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来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空间物理: 主要研究发生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动力学过程。本学科点成立于1958年,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9人,副教授1人。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86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两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近百篇,其中国际刊物上40余篇。其中有三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一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二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主要研究方向有:(1)空间等离子体物理;(2)太阳大气和行星际物理;(3)磁层物理的研究;(4)中高层大气物理。 大气科学: 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理论和新的探测技术,研究大气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机制与规律,探讨物质和能量在大气中迁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 运用现代化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应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解决岩浆演化、变质作用和成矿环境等基本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及其表层板块运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等。 环境科学: 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地球固体圈层、水圈和生物圈、气圈以及近地空间等各个圈层的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包括环境的演化、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 专业学科点点长、副点长、专业主任、实验室主任会组成人员: 专业 学科点点长 副点长 专业主任 实验室主任地球物理 陈晓非 倪四道 吴小平黄金水地球化学 郑永飞 陈福坤 陈福坤夏群科空间物理 窦贤康 陆全明 陆全明王传兵环境科学 谢周清刘桂建 刘桂建江玉平大气科学 傅云飞 任保华 傅云飞袁仁民教学实验中心 主任:杨晓勇副主任:孙 亮专业介绍 ( 2010-07-27 ) 固体地球物理: 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来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空间物理: 主要研究发生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动力学过程。本学科点成立于1958年,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9人,副教授1人。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86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两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近百篇,其中国际刊物上40余篇。其中有三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一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二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主要研究方向有:(1)空间等离子体物理;(2)太阳大气和行星际物理;(3)磁层物理的研究;(4)中高层大气物理。 大气科学: 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理论和新的探测技术,研究大气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机制与规律,探讨物质和能量在大气中迁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 运用现代化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应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解决岩浆演化、变质作用和成矿环境等基本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及其表层板块运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等。 环境科学: 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地球固体圈层、水圈和生物圈、气圈以及近地空间等各个圈层的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包括环境的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