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doc_第1页
梁祝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doc_第2页
梁祝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doc_第3页
梁祝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祝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梁祝的艺术特点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在海内外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美丽动人的故事发源于何处?近百年来引起了许多研究专家的浓厚兴趣,至今仍十分关注。其实梁祝故事既不是神话,也不是凭空编造,最早是有生活原型的。至今看到的最早梁祝故事记录在唐代张读的宣室志,其中有“山伯后为鄞今宁波令”记述。查历代宁波府志、鄞县志在历任地方官名录中都明确记载着,梁山伯为会稽人,东晋时任鄞县令,当地还流传着许多梁山伯勤政为民的传说。现今能直接从古籍中见到的梁祝故事是南宋张津编的四明图经:“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鄞县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为女子也,其朴质如此”这段文字简洁明了,梁祝故事主干清晰,“女扮男装”、“三载同窗”、“同葬合冢”。并且表明有梁山伯“庙”存在。 此外,我国早期的梁祝研究专家钱南扬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描了梁祝故事的“流布”线路:“看它从浙江向北,而江苏、安徽,而山东,而河北,折而向西,到甘肃。”说明浙江是梁祝传说的发源地。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遍查古籍,考据引典,对全国处梁祝古迹考证后得出结论:“自然以第一处浙江宁波为妥。因为作者收罗梁祝故事,其间提到会稽上虞的,要占。而根据宋代以后文字,都指明了埋葬地在宁波,也当然梁祝产生在浙江了。”最近二十年来,全国各地的文化专家也先后来宁波考察调研,从梁祝故事发源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传说构成等多方面考证,认为宁波具有独特而丰厚的梁祝故事发源的人文基础。 如今,随着梁祝故事的历代流传和各地人民群众的艺术创造,梁祝文化在全国形成了很多传播地,并繁衍了众多的纪念梁祝的古迹,除了杭州读书院、上虞祝家庄外,还有江苏宜兴的梁祝琴剑之冢,河南汝南的梁祝双墓、山东济宁的明代梁祝墓志铭等等,同时那些地方的梁祝传说、歌谣、戏曲和风物也十分丰富多彩,时间久长,那里的人们也自然认为梁山伯祝英台是他们的故乡人,这是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产生的正常心态。因为人们喜爱梁祝故事,同情人物命运,产生心际共鸣,所以去传颂他、纪念他,正如全国有许多关帝庙、妈祖庙一样。也正是这种独特的方式传承流播,才有力地推动了梁祝文化向全国甚至向海外辐射。在朝鲜,梁祝故事曾作为国文课本篇目;在越南,国家剧团也排演梁祝戏;在印度尼西亚,有马来文、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等多种版本的梁祝文学作品出版,以至梁祝故事中风土人情也都带上了当地的地方特色;在美国,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花样滑冰的伴乐。梁祝故事以其美好的爱情主题影响着海内外。 以“梁祝“的传奇故事为剧本,”梁祝“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表现出来,如:电影,戏剧,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由陈钢与何占豪创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这部作品是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浙江越剧中的唱腔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1)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 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徵调,4/4拍子) 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 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化蝶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陈钢 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以浓郁的民族祖宗情调和丰富的当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见长。 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该曲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充分的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