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方正县永建学校 季红美摘 要: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类。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可分为复述性提问、铺垫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探索性提问、效果性提问和概括性提问。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类型;激发思维 课堂提问可依据所提问题的类型不同而进行分类,比如美国的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按照事实、技能、概念、原理四种对象与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认知水平交叉结合,把问题分成24种类型(如事实理解、事实分析、技能应用、技能评价、概念认识、原理综合等)。也可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分为引入性提问、复习性提问、启发性提问、显示性提问、表现性提问、激趣型提问、联想型提问、类比型提问、悬念型提问、迁移型提问、暗示型提问、猜想型提问、发散型提问、反馈型提问等类型。这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的角度考虑的分类。实际上,提问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更要关注的是提问对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和主体作用的体现问题。因此可以按问题本身进行分类,如概念性提问、定理性提问等;还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有低级认知问题、高级认知问题,还可细分为记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等。 正文: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更要有意识地预设提问,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现在中学教学的过程已初步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教材就是教学活动的剧本或载体”这一理念。而教学方式是有效手段。我国中学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就是“讲授法”。在讲授的过程中肯定要辅以课堂提问,它是中学课堂教学中交流的主体,对于课堂提问,我在教学中习惯按问题的作用对课堂提问进行分类。 一、复述性提问 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 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元件”,许多内容学生必须首先熟记它们,才能灵活运用。 例如,初中平面几何中“平行线的性质与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中的一系列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学生如果不能熟记,这一章的证明和计算将难以掌握。教师不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复述,是促使学生熟记的有力手段。 那么,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应该在什么时候提问呢?,我认为往往在新教材进行后的一段时间,也可以在以后用到它们时事先提问。当然,这类机械复述要以先讲清产生这些结论的过程为前提,以这些结论的运用为目的。所以我们不主张不求甚解的死记硬背。因此,这类提问所占比重并不高。 二、铺垫性提问 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 这种提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教材扫清障碍,垫铺性提问的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已经学过,并且在讲新知识时又要用到的。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相似之前,教师可先提问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图形、性质和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讲三角形相似的概念。这样做有利于新、旧教材的相互联系,易于使学生达到有意义学习。教师所提问题的形式应更多注重灵活性,以避免学生照书直答,对于上例,可以这样来提问: (1)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是什么,ABC与ABC全等的性质有哪些?(2)如何判断ABC与ABC是全等的三角形? (3)可以用边边角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么?举例说明。 这样的问题,学生仅靠翻书是无法得到答案的。学生若要准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借助具体的图形来回答。这显然比教师直问概念、性质,学生照书直答好一些。 三、理解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即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提问。 学生刚学新概念、新规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了“一次函数函数”,对函数的概念理解不清,教师可以考虑提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实例,让学生判断他们是不是一次函数。例如:“每场电影票的售价是15元,如果早场售出130张,午场售出203张,晚场售出35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是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是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在这个问题中有两个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这两个变化的量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中的y是x的函数么?”,等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但此类问题不宜过多、过深。 像这样为深化概念和规律而提出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 四、探索性提问 探索性提问,即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的提问。 这样的问题提问应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探索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并不需要很多,并且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的梯度不能太大,否则启而不发;梯度也不能太小,否则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包办”。 例如习题:“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他们为什么全等。” 教学时先让学生依题意先画出图形之后,可以考虑提出这样的问题:“由题中的条件,你能直接证明那些三角形全等?”“由已证明的这些全等的三角形能得出那些线段、角相等,由此你还能证明哪些三角形全等?”为的是启发学生明确证明的方向,由易到难,逐层推导,避免盲目推导瞎猜。 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解题的思维过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五、效果性提问 效果性提问,即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问。 这类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这类提问往往和巩固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学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之后,教师可提出“ 这些知识在概念和学习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学生的误解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六、概括性提问 概括性提问,即要求学生概括学习材料的提问。 对学习材料能够进行概括,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进行概括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有些时候概括过程让学生来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此类问题的提问可选择中等难度的材料。 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后,让学生先做这样一道题“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然后让学生归纳“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学生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概括出一系列的数学材料,此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化,也有利于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回答问题,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公开招聘编外劳动合同制人员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招聘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市外国语学校编外合同教师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安康镇坪县中医医院备案制招聘(2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颈动静脉瘘课件
- 果蔬茶生物质能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点餐系统与供应链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平流层飞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安宁疗护个案护理模板
- 检验科复检制度及记录
- 养老院薪酬管理体系-
- 华为AAU规格标准手册-5G
- 2024房产独家出售委托协议书范本
- OptixOSN3500智能光传输设备业务配置手册
- 法院委托评估价格异议申请书
- 《报批报建工作》课件
- 软件正版化培训
- 全自动自清洗过滤器操作规程(2篇)
- 工业园区消防维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