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很多学生对于原来的一些听说读写的规则有些淡忘了,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课就进行学习常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收益。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教学内容:勤于朗读(第一页两幅图)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朗读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教学流程:一、指导看图1、21、图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此时看图要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2、仔细观察她的朗读姿势,她是怎样朗读的?(1)她的身体怎样?(2)肩膀怎么样?(3)她是怎样拿书的?(4)她的神态怎么样?小结:朗读时要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平放。板书:身要正、肩要平,手拿书本臂平放二、模仿评价学生由于词汇量较少,在形容神态等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积累。1、请几个学生练习读书姿势,其余学生观察评价。2、小结: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人体有影响,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弯曲,两臂不自然平放,朗读时会感到吃力,目光与课本不能保持垂直,课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与课本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尺,过远过近都会影响视力。3、指导看下图,全班同学的朗读姿势怎么样?4、全班朗读,指名巡视,交流。5、全班朗读,巡视纠正。此时让全班互相练习读书姿势,并进行矫正。三、集体训练1、复习要领。2、指名几位学生摆正朗读姿势一齐朗读。提醒学生正确的姿势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是一时。3、评价指出:朗读时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嘹亮,态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神情专注,边读边想。板书:口齿清楚声音响,态度大方语句顺,字字句句都入目,边读边想有感情。四、总结: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两首儿歌。五、朗读识字一。对照儿歌要求,互评,自评。六、总结谈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勤于背诵(2、3两页的图)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背诵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背诵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教学流程:一 整体感知图画1 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2 简说图意。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先复习一下正确的读书姿势,给与评价。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1 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2 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小结:身正肩平 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 态度认真3 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 富有感情4 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5 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1 观察左下方小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态度怎样?老师要他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指名学生模仿表演。2 观察中间小图。让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家长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3 观察右边小图。让学生弄清: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态度怎样,姿势怎样?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四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乐于课外阅读(4、5两页的图)教学要求: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流程:一 观察上边三幅图1 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2 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4 观察第三幅图。5 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则怎样?6 小结三幅图: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二观察下边三幅图1 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2 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3 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4 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三小结当堂检测练习:分小组进行朗读、背诵练习。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朗读:身正 肩平 目光离书本一尺 背诵: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 有感情教后小结: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单元教学理念:本课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词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诵读,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识字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水乡的含义与好奇,利用图画的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江南水乡之美。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3点名配乐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你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你们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配乐齐读。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4 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设计意图:教师以范写,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记住生字,让他们才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效果更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设计意图:课文讲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许多空白。唯其”留白“才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这一环节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6)指名说,比赛说。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词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诵读,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识字2教学理念: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联系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10月1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设计意图:词串识字应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三、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挂图搭起了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沟通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上教师入情入境的讲解,使想象、理解、体验、积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指导学习第二行。(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3指导学习第三行。(1)播放“狂欢夜”录像。(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4指导学习第四行。(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小结。(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2指导写字。(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2)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片显示)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大典 检阅 海陆空 礼炮 焰火 狂欢夜 神州 腾飞 中国龙 2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3抽读词语,齐读词语。设计意图:加强生字的复习与巩固。根据小学生识字遗忘率高的特点,在课时的不同的环节中复习生字,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反复出现才记得牢。 二、钢量曲直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这些词,现在你是不是已经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吗?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比他读得更好?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学生评价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我边读边想像天安门城楼、金水桥、接受检阅的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夜晚广场上的狂欢情景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这时挂插图或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g”(反犬旁),笔顺是: 第二笔“)”像动物直立微微点头的样子。 焰:右上方是“*”第二笔是不带钩的,下方的笔顺为:“r门n闩臼”,其中 第四、五的两笔短横等横且不相连。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笔顺是广J:州丹州。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 6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7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放轻音乐。 8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四、指导说话 1看过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那热闹的场面。回忆一下,我们这儿是怎么庆祝的呢? 2(放录像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人们穿着什么?脸上怎么样?街上有着什么? 3同座位互相听,互相纠正。 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教师还可提示:我们也能在说的时候把韵文中所学到的词语用进去。 5说得这么好,写一定不会觉得困难的。 学生写话,教师相机巡视。教学反思:全课共有12个词语分为四组联系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教学理念:趣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也是识字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和多媒体,善于拆解组合,善于借助具体语境,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谜、实物演示、找朋友、演一演等,来彰显象形字的独特魅力。识 字 3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 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两张。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3。 2、 引导自学。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 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 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他有点像?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 出示“看”图: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上表示“看”字。 4、 小结: (1)这“笔、尖、看”3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这3个字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加强汉字与事物及其动态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其意了解字形,巩固汉字,领悟会意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2)我们怎样学的?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三、学习3个生字:灶、歪、尾。 1、 出示“灶”图。 (1)先看图,这是什么? (2)想想:砌灶要用什么? (3)再看字:“灶”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火作为偏旁要注意什么? 2、 出示“歪”图。 (1)图上的画挂得正不正?给“挂的不正”换个说法。 (2)出示“歪”的字卡。领读、指名读。 3、 出示“尾”图。你怎样记住它? 4、 巩固复习。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5、 学生看笔顺图描红。要求:看一看,描一个,笔笔到位。 四、读儿歌。 1、 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 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 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 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 (3)指导朗读。 3、“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 教学新偏旁。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创编儿歌的过程中,是换着方式的反复识字、巩固识字,更是将识字借助韵文运用在了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生字,懂得运用。 3、 学生看笔顺,描红。 4、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 认读课后词语。 7、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词语。 8、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图片和多媒体,善于拆解组合,善于借助具体语境,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谜、实物演示、找朋友、演一演等,来彰显象形字的独特魅力。更是将识字借助韵文运用在了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生字,懂得运用。识字4教学理念:本课是先呈现儿歌,再带出转转盘识字。这样来呈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发现,理解、在发现、在理解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图-意思”之间的关系。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渗透经常给头脑中的词语进行梳理,辨别。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教学反思:本课是先呈现儿歌,再带出转转盘识字。这样来呈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发现,理解、在发现、在理解的过程。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练 习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 2、照样子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朗读背诵诗歌秋天到。 4、动手做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背诵字母表,默写大写字母表。2、学会祝贺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教学第一题。 复习生字笔顺二、教学第二题1、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 指导。 (1)指导朗读字母的呼读音。 (2)教唱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 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 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好的同学。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烟陆铁”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棉”。 3、 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 反馈。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二、教学秋天到。 1、审题。 指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第一、二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逐步达到生动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5、 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 揭示言语交际的话题。 2、 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观察图片,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 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是怎样做贺卡的. (2)你把贺卡送给了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呢?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 句式练习。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训练。 找老师 那天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的?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老师一大早就这样认真地为大家工作,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怎样学习? 把“找老师”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送贺卡 你找到了老师,送贺卡,当时你是怎样做的?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把“送贺卡”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4、 练习说一段话。 (1)我们按“找老师、送贺卡、收贺卡”的顺序讲情了给老师送贺卡的经过。 要求:连贯通顺。 (2)个别练说,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5、作业: (1)完成书本练习。 (2)写一张贺卡。 教学反思: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背诵字母表,默写大写字母表。动手做一张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一句祝贺的话,学会祝贺。1、 秋游教学理念:本课通过图文对照,通过读读,看看、想想,说说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课时: 三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 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 三、指导看图 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又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用(f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低年级段的课文都配有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又可以作为语文训练的依托点。 四、初读指导 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上小节号 (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 (投影出示)凉了 郊外 一望无边 几只 绵羊 忙着 追逐 叫喊 (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 凉: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 (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 (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 自读,指读,齐读。 (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 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投影出示二类词)嘴”羊 智子 高”絮 嘴”花 打智儿 逮蚂背 (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 (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 (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 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 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 能回答了吗? 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 (出示) ( )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 )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 (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 ( )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3指名回答。(4 3 1 2) 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 六、教学生字 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 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 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兔:最后一笔点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撩。 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 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 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 喊:左边的“口”字要写得窄一点,与独体字的“口”不一样,右边的笔画较多,更注意匀称,也应写得左窄右宽。 逐:“豕”的弯钩落在竖中线上。 喊,第十笔斜钩要写得长而弯。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放轻音乐) 8反馈,把写得好、中、差的本子拿上来投影,让学生评析。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是为了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读课文则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的学习。 二、新授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教师故意读成: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 (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3出示:天气凉了。 天气渐渐凉了。 (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 (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二)教学第23自然段。 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 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1)“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望无际蓝蓝的天空。 你们还可以为“蓝蓝”换个词吗?(蔚蓝、碧蓝、瓦蓝) (2)天空还是怎样的呢?(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 (出示)一望无垠 无边无际 一眼望不到边 齐声读读这些词语。 (3)天空中的白云又是什么样的?读读书上的句子。(播放多媒体课件)看,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姿态万千,继续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弱电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 2025年乡镇社区工作者招聘面试注意事项与模拟题
- 会计主管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长安大学兴华学院校长开学讲话稿9000字
-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一中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份)月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 国际报关实训课件
- 国药集团安全培训课件
- 广东省四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 广州建筑文明施工方案
- 河南铁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执业兽医机构聘用证明或服务协议
- 身体尺(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化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 欠款转为借款合同
- 公路隧道建设施工技术规范学习考试题库(400道)
- 严重创伤重症监护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带拼音词组)-2023修改整理
- 初中生自我介绍范文给老师
- 北京市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试卷ABCDE
- GB/T 14048.7-201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7-1部分: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
- 议论文如何议论-使素材紧扣中心论点的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