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doc_第1页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doc_第2页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doc_第3页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doc_第4页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标题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为疾病的治疗、预防提供新的途径对药物学研究、总之,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一、血液流变学的来源1920年,Binhan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即在应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变的概念,即血液、淋巴液其他体液、玻璃体,软组织如血管、肌肉、晶体、甚至骨骼,细胞质等均可发生流变。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叫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这是生物、数学、化学及物理等学科交叉发展的边缘科学,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目前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表现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称为血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近年来,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等,这些属于分子血液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缩写为HR。 二、已报道的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见表1。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一 血管性疾病1 高血压,详细的病理生理和好发年龄,男女比例等。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同上2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同上2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同上2二 代谢性疾病1 糖尿病,同上22 高脂蛋白血症,同上23 高纤维蛋白血症,同上24 高球蛋白血症。同上2三 血液病以下同上2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 白血病,4 多发性骨髓瘤。四 其他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三、基本知识(一)血液的流动形式1、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 2、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 3、快慢两层液体间的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形成了驱使整体血液流动的力,称为切变应力。 4、 速度差(cm/s)切变率(g) = - 切变率的计量单 距离差(cm)位是 1/秒(s-1) 5、牛顿的粘度定律是:剪切应力(t) 帕斯卡(Pa)粘度(h)= - = -切变率(g)秒-1(S-1)帕斯卡.秒(Pa S) 进一步,牛顿发现有两种类型的液体,一种液体它的饿粘度符合上述规律,牛顿称之为非牛顿液体;而另一种液体它的粘度不符合上述规律,它的粘度是一个常数,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牛顿称之为牛顿液体我们的血液,全血是非牛顿液体,也就是说全血的粘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而血浆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的粘度与切变率无关。 6、表观粘度和还原粘度 表面粘度: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的粘度称为这种液体的表观粘度。它们的粘度是随着切变率的饿变化而变化。 还原粘度: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容的比值,既当血细胞为1时的全血粘度 四、血液流变学的指标 血液流变学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其测定参数也很多,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指标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粘附于聚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电泳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等。 五、每种指标的检测方式 (一)、 血液粘度血液粘度主要通过粘度计测定,目前常用的粘度计有两种:毛细管粘度计和旋转式粘度计,旋转式粘度计又分为同轴圆筒式,同轴锥板,锥板式和菱球式等多种形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同轴锥板式。(二)红细胞流变性1,红细胞聚集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测定或计算红细胞的聚集性。(1)低切变率,最好是1s-1条件下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出所谓的红细胞聚集指数。(三)血沉(ESR)和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越是相互聚集,血沉速度就越快。但是血沉速度快慢还受红细胞数量的明显影响,为了排除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比积)的影响,人们设计了一个公式,采用了一个新的参数,即血沉方程K值来表示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沉测定值血沉K值 = - en 是自然对数-(血浆比积+en红细胞比积)这样,血沉K值越大,表明红细胞聚集性越强。(四)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使它们之间有种排斥力而彼此不相互聚集,在电场中可向正极移动。利用这一特征,设计了红细胞电泳仪,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红细胞泳动的速度,见下面计算公式: 红细胞泳动的距离(mm)红细胞电泳速度(U)= -计数20个红细胞通过的平均时间(s)如果红细胞聚集在一起,其泳动的速度就会减慢。根据这一观察可以了解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根据以上结果还可以计算红细胞的电泳率,见下面公式:红细胞电泳速度(U)红细胞电泳率(V)(EPM)= -电场强度(E,V/cm)六、影响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的因素 (一)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 1、红细胞比积2、红细胞变形性 3、红细胞聚集性 4、血浆粘度 5、温度效应 6、其他切应力,切变时间,血液pH值,渗透压,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系统,抗凝及纤容系统也都对血液粘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血浆粘度1、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脂类,血浆粘度随它们的含量增加而增高。2、温度,血浆粘度随温度增高而降低。3、血容量,血浆粘度随血容量减少而增高;反之降低。(三)影响红细胞聚集性的因素 1、高分子的桥连力2、表面曲力 3、静电排斥力 4、切应力或切变率(四)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A 红细胞膜的化学成分、B 血浆中的渗透压、C 红细胞内粘度、D 氧张力、E 红细胞内ATP七、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质量控制(一)、仪器质量 1、粘度计规格 :旋转式粘度计的切变率应满足1200/s的技术要求。 2、灵敏度:在底切变率下能分辨hct相差0.01的同一标本的两个血样的血液表面粘度。在高切变率下能分辨hct相差0.02的同一表本的两个血样的血液表面粘度。 3、精密度取一份hct正常(0.40o.50)的血液,在不同切变率下重复测定10次,计算cv。要求低切变率(40/s)下cv5%,高切变率下cv2%。(二)、仪器校正 目前通常采用国家标准物质检测中心所公认的标准粘度油标定血液粘度仪,标准油应保存在4c冰箱,有效期为1年左右。(三)、抗凝剂的选择 肝素是血液流变学检查中推荐使用的首选抗凝剂,其浓度为10-20iu/ml血。(四)、标本采集及处理 1、注射器、试管等才血用具应清洁干燥, 2、才血时间一般要求空腹12小时以上,于清晨采血。 3、采血部位为前肘,针头进入后止血带应放松至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