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回 避.doc_第1页
第七章 回 避.doc_第2页
第七章 回 避.doc_第3页
第七章 回 避.doc_第4页
第七章 回 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回 避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一)回避的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制度。(二)回避的意义 1、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2、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 3、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一、回避的种类 根据实施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回避分为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 1、 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自行主动地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 2、申请回避,是指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3、指令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指令回避制度。二、回避的理由 回避的理由,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实施回避的事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对回避的理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此外,刑事诉讼法第29条还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另外,有学者认为,除上述法定回避理由之外,还有其他可构成回避理由的情况。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第206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之所以作此规定,是因为参加过本案原审的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和案件结局有着先入为主的预断,这时再由他们参与或主持对该案的重审,就难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三、回避的人员范围 回避的人员范围是指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回避情形下应当回避的公安司法人员的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和第31条的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加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期间 回避的期间是指回避适用的诉讼阶段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与上述人员的身份相适应,回避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等诉讼阶段。 二、回避的审查和决定(一)享有回避审查决定权的组织和个人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检察委员会成员的回避应当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审查决定,但有关成员不得参加讨论,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则应由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有关成员也不得参加这一讨论。 (二)回避的决定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0条的规定,有回避决定权的组织或个人经过对当事人一方的回避申请或有关司法人员自行回避的请求进行全面审查后,如果发现司法人员确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情形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令其回避。这种决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该司法人员应立即退出刑事诉讼活动。考虑到刑事侦查工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也为了防止审查回避影响侦查活动的及时进行,刑事诉讼法第30条第2款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根据这一规定,侦查人员在提出自行回避或当事人提出要求其回避的申请以后,可以照常进行侦查活动,直到有关组织或个人依法对这一回避进行审查并作出正式的回避决定之后,该侦查人员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但其他侦查人员应立即接替其继续或重新开始侦查工作。 但是,有关的组织或个人经过审查,如果认为公安司法人员的自行请求回避或当事人一方的申请回避并不具有法定的回避情形的, 可以作出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三、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的复议 对于法定的组织或个人所作的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申请复议的权利。如果作出这一决定的组织或个人经过复议,认为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是不合法、不公正的,即可撤销这一决定,改做准许回避的决定。这种决定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有权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进行复议的是原作出该决定的组织或个人。对于这种复议申请,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只能提出一次。对于复议的最终结果,有关组织或个人应及时告知申请复议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思考练习:一、选择题1、王某是某公安机关的法医,在一起刑事案件的法庭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聘请王某担任该案鉴定人。本案的被告人提出王某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申请回避。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谁有权对王某是否回避作出决定? (2002)A王某所在公安机关的负责人 B该人民法院院长 C本案的合议庭 D本案合议庭的审判长2、某诈骗案,被告人甲17岁。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的父亲乙提出申请,要求担任本案庭审记录工作的书记员丙回避,理由是听人说被害人的父亲丁在开庭前曾请丙出去吃过饭。关于本案中的回避,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2003) A.乙提出回避申请,应当经过甲同意 B.乙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C.是否批准本案中的回避申请,由审判长决定 D.是否批准本案中的回避申请,由法院院长决定 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回避决定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2002)A公安机关侦查人员的回避由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决定,在回避作出决定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参加对本案的侦查工作 B公安机关负责人和检察长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C对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对合议庭成员回避,由院长或审判委员会决定 D对公诉人员提出申请回避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指派该公诉人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由该院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4、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案件时,被害人申请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某、刑一庭庭长刘某、参加本案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陈某及辩方证人锁某回避,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应当回避的人?(1999)A审判委员会委员王某 B刑一庭庭长刘某 C人民陪审员陈某 D证人锁某二、填空题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的人员包括:-、和。2、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讨论决定。3、人民法院院长的回避由讨论决定。4、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回避由讨论决定。5、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包括、-、。 三、判断题6、当事人一旦提出回避申请,相关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7、人民检察院为解决刑事诉讼的专门问题,聘请了一个专家鉴定人,但当事人以该专家鉴定人与另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申请该鉴定人回避,则该鉴定人的回避应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四、案例分析之一 某中级人民法院在公平审理赵志中伤害(致死)案件时,通知了本案被害人张小平之父张宠老汉出席法庭参与诉讼。开庭伊始,审判长宣布了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首先告知可以申请合议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然后问张宠老汉:“你是否申请回避”?张宠老汉不满地问:“怎么刚让我来就让我回去?”审判长听后,耐心地说:“不是让你回去,是问你是否申请回避。就是说,如果你认为上述人员与本案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本案公正处理的,你可以要求他们不参加这起案件的审判工作。”张宠老汉满意地回答:“我懂了。我不申请回避。”审判长接着问被告人赵志中:“你是否申请回避”?赵志中回答:“不申请回避。”提问:(1)什么叫回避? (2)回避制度的意义有哪些?之二某县公安局侦查员吴继业被调到该县人民法院任审判员。后来,法院院长交吴继业办理一起刑事案件。吴继业接案后,发现该案系自己在公安机关参与侦查、预审的一起案子,于是以此为由向法院院长请求回避。该院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