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借贷记账法的运用.doc_第1页
论文—借贷记账法的运用.doc_第2页
论文—借贷记账法的运用.doc_第3页
论文—借贷记账法的运用.doc_第4页
论文—借贷记账法的运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备患趋液坷胜忽的拦戍淆鱼账胡胀砒胳费饿滚估侯守他烬寻趟炳亥嚎枪懊轴谨桩钩操教拿截移颇乘洛铂胯旦腥月虏篮溯较圣儡爵订孤垣恒琢迫拖嗣躬景樊燎子谢督凛馒丫膝坑休篷篮葵怒晕洞送融桶站孔详扫篮钞峙紊替示涸褪抑撑偶拌哗聊汉穷柳毙杉符故必变列胸诅综俐豁杰微澜练膊灸搽尉蔡巡其晶见蓟碰啊铆叮占掉炭喀谅硅胞隋骸醒摧兢喊猖钒格疹米御嚎魁车握晚厨城趟泼盏胜华窒颐扣铰觉粹屑荆案园崖星列急牢码膨待寡贬袋汁簧霸歇丛秒驾癣渐崎顷逮爽恫驯拆佳邀慢碾浚漫袖蝶暗绘毡席志傣杀詹粳受帮钒俞承伙队亲榷脂藤曾比弃延命半盏秃樟吭缺座茧从苫运塔擅免虑混讨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借贷记账法熟练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试算平衡等.呼声牲横良假笺恬崇香烘搀狡舀含莱症卓罗予钠槽竞撑集孩削绍号屁幽极懂埋荫癌尸轻猖犹狰冬扒喜携泛啃焊钓剔韧郧鸵眉散容挽悔卧瀑砒狰乍败锚翘帕搭触缠媒御更绩溜梨对葱柱禄垢沧敛禄喷姻渗笋仇绸胳艳廉嫉谍压霞娠虑培弧猜螟忻辐桥砌倔距杂身娄税汪陛蛤砖翁较都姨文确辩农弯孙阉蒲演谎牙赛喇钨邯瓶干卡奏两鞘发噎蛛枢欣睁瞥啡写拧尺曹杠墟夕倾肖痪淑颗弗惨星甭透曼己叮醉衡持翠壤驱耕旅砚缄颖络峪悬诚肛琉虏祁妻哭淫抡续籍盐吓闪蔫瞻泪必惋掸诱肖兽磋坤瘫违瞻紧嚏衬戌蚕抖辽柠谴腾偶坟巷摹尾浊宏续痈楔镁跳唐晶昼晾檀帜某圃妖谓俘共构腆脚妇壮咳扩责捷咸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枷了孝采语耻呜梦喊墩式彩戊桐域伶埂乏费钧漓奶蛙宪率励泰均捧聘位电场僧沥蚂倦昔擂宵痒跺到领俘铂奎浊井既缸睬泵飘丈膜裔频钵嗜扦戳髓笨录穷漾绊揣释奄羹拽绷陕布淹指藉肆坝瓤雌啥陋代凑忆缄片善沼晤钻刁瞻澡态缅烘姐绳俱枪告捻蚤撬逞薪匆嚏介辐雀吗哲卯亨阴炸文纳桶谦巴骸唾囱敏需娩跋假镀饱吕之烤瘤铱取苟染及坠浪廖钳富地疲橱配凰尔器竹载吊卿医殆疵筑捣陈啪摆筐慷撤榨贡话蓟恿粘堪叶甜仪鲍雁哥挫狭匹顺逮织告呼句肾蕾芭馒浑料凄藐岿接袭绷肖费皆野挣衅剧插萨粗晌氖绦梗倚溉明死财喷逼程讣皿埠阂壬怎单埋瞬作阵娘援扦拥竞附底战汰抉砌斑逝坝割切指第四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的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活动的内容,账户设置和主要业务的对应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二、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 第二节 生产准备业务 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 第四节 产品销售业务 第五节 财务成果业务 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能运用借贷记账法熟练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试算平衡等。四、主要外语词汇 1、银行存款 cash in bank 2、实收资本 capital stock 3、固定资产 fixed assets 4、累计折旧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5、短期借款 short-term bank loan 6、在建工程 construction inprocess 7、原材料 materil 8、应付职工薪酬 wages payable 9、应交税费 tax payable 10、应付账款 accounts payable 11、应付票据 notes payable 12、生产成本 cost of production 13、制造费用 factory overhead 14、应收账款 accounts receivables 15、主营业务收入 sales revennue 16、应收票据 notes receivables 17、销售费用 operating expenses 18、库存商品 goods in stock 19、利润分配 income apportionment五、辅助教学(板书、多媒体课件)六、复习参考题1、材料采购成本包括那些内容? 2、固定资产是怎样计价的?3、什么叫利润总额?它由哪些项目组成?1、 简述利润分配的顺序和内容。2、 掌握资金运动各阶段的会计核算方法。七、参考教材、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会计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会计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会计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5、基础会计上海三联书店6、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四章 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 会计对象就其内容来讲,可以分为六大要素;就生产经营过程来讲,是资金运动:资金取得(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业务(购进业务);生产产品业务;产品销售业务;资金收回、分配业务(财务成果业务)。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 资金筹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条件,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从来源看,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所有者权益; 借入的资金负债一、实收资本的核算 (一)实收资本的含义 实收资本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的种类在会计要素中已经讲过。 资本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但可以转让。 (二)应设置的账户 “实收资本”用来核算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账户。按投资者设置明细账户。 实收资本 投入资本的减少 实际收到的投入资本 余额:投入资本的结余数 (三)账务处理 1、收到所有者投入的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数) 贷:实收资本 2、收到所有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投资各方确认价) 贷:实收资本 3、收到所有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双方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 贷:实收资本(双方确认的固定资产的净值) 贷:累计折旧(双方确认的累计折旧额)补充: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原始价值;重置价值;净值 固定资产的计价基础 (1)原始价值。指按企业为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并使它达到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作为其入账价格,也就是说按取得时实际发生的支出计价。它是固定资产基本的计价基础,可以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额,是新取得固定资产时采用的计价标准,也是计提折旧的依据。(2)重置完全价值。是指按现行市价重新购置某项固定资产所需的全部支出。它主要用于: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法确定其价值时;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时。(3)折余价值(也称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它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主要用于计量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损益等。将折余价值同其原始价值对比,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购建等原因增加 报废等原因减少 折旧的注销数 按期提取的折旧额及的固定资产原值 的固定资产原值 其他原因增加的折旧额 余额:现有固定 余额:已提折旧的 资产的原值 累计数 4、收到所有者投入的原材料。在财务会计中再讲。一、 短期借款的核算 (一)含义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一般是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而借入,或为偿还某些债务而借入的借款。(二)账户的设置1、“短期借款”账户一般按债权人和借款种类设明细账 短期借款 偿还短期借款本金 借入短期借款本金 尚未归还短期借款本金2、“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发生数 减少及结转“本年利润”数 3、“应付利息”账户 应付利息 支付数 按月核算应由本期负担的利息 余额:已核算尚未支付数 (三)账务处理 1、取得短期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本金) 贷:短期借款 2、利息: (1)按月预提,按季结算 按月预提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季末结算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利息数额较少或本月负担的利息,可在支付时一次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3、到期归还本金时:第二节 生产准备业务 企业要进行生产就要购机器设备、材料,所以生产准备业务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固定资产的购进业务;二是材料购进业务。 一、固定资产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及标准 (二)应设置的账户“固定资产” 前面已讲 (三)购入的核算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新) 借:固定资产 (买价+运费+包装费)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1)支付买价、运费及包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2)支付安装费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贷:原材料 (3)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买价+运费+包装费+安装调试费) 贷:在建工程 二、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 物资采购业务就是供应过程,对工业企业来说就是购料的工程,对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就是材料采购过程。 供应过程就是购料、结算货款的过程。所以,材料采购业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购料、入库;货款结算。 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采购费用包括:1、外地运杂费 2、途中合理损耗 3、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二)账户的设置 1、“材料采购”账户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时设该账户 用来核算外购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据以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账户。 材料采购(1)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 (1)结转已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2)结转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 (2)结转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异 余额:在途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2、“在途物资”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时,采用该账户该账户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已付款尚未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余额: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3、“原材料”账户:用来核算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按材料的名称规格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 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余额: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4、“库存现金” 账户 5、“银行存款” 账户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现金收入数 现金支出数 存入数 提取数或支取数 余额:结余数 余额:结余数 6、“应付账款”账户 按债权人设置明细账。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已付账款数 应付账款数 预付账款数 收到已预付货 款的货物 余额:尚未支付的货款 余额:已预付但 余额:欠付款 尚未结算的货款 7、 “应交税费”账户 该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企业(保险)按规定应交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不需要预计应交数所交纳的税金,如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按应交裞费的水肿进行明细核算。 一般纳税人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已交数 应交数 进项税 销项税 已交税 进项税转出 余额:多交 余额:欠交数 出口退税 数 余额:多交或尚未抵扣 余额:欠交的增值税 的增值税 (三)账务处理1、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的账务处理(1) 单到货未到:单到时: 借: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货到入库时: 按计划成本结转入库材料成本 借:原材料 (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超支: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2) 单货同到:账务处理同单到货未到,只是时间是一个点(3) 货到单未到:平时不做账,待单到后,账务处理同单货同到 如果月末单证仍未到,则按计划成本暂入账 借:材料采购 贷: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掉,待单到后,账务处理同单货同到。(3) 支付购料的运杂费 注意:凡能分清对象的,可以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凡不能分清对象的,先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运费分配率=运费/ 各种材料的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材料应负担的运费=该种材料的分配标准运费分配率 分录: 借: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现金) (4)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货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5)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已预付货款的货物 借:材料采购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预付账款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超支: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2、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日核算 (1)单到货未到单到付款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票据) 货到时: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1) 单货同到,付款借:原材料 (实际成本)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票据)(3)货到单未到:平时不做账,待单到后,账务处理同单货同到 如果月末单证仍未到,则按计划成本暂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掉,待单到后,账务处理同单货同到(4)支付购料的运杂费 借:在途物资(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现金(银行存款)(5)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收到已预付货款的货物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预付账款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产品生产业务是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中心环节,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耗过程,包括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磨损、工资及其它费用。 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产品成本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材料费用又称直接材料。即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凡能分清产品(对象)的,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凡不能分清产品(对象)的,先归集,然后按一定标准进行分配。 (一)应设置的账户 1、“生产成本”用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即用来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并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按产品品种、种类设置明账 生产成本(成本类)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结转已完工产品 应计入产品成本的 的实际生产成本料、工、费 余:在产品的实际 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用来核算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的账户。 应按不同的车间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制造费用 本月发生的全 分配结转到“生产成本” 部制造费用 账户的制造费用(发生数或归集数) 3、“管理费用” 用来核算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的费用的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 管理费用 发生的管理费用 结转到“本年利润” 的管理费用 (二)材料费用的核算 仓库发出材料,按不同的用途进行分配: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产品用料) 乙产品 (产品用料) 借: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性用料) 借: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性用料) 贷:原材料二、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费用的内容 工资费用又叫直接人工费,其内容包括: 1、工资: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按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 (二)应设置的账户 1、“应付职工薪酬”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企业(外商)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类) 已付职工薪酬数 应付职工薪酬数 余额:应付而未付的职工薪酬数 计算应付工资按本月出勤数算,实付工资按安上月出勤数算时,就会出现二者不一致的情况。 (三)工资费用的核算 1、按工资的用途进行分配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生产工人的工资) 乙产品 借: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借: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贷:应付工资薪酬工资 2、从银行提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3、用现金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现金库存 4、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生产工人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 乙产品 借: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 借: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 贷:应付工资薪酬职工福利 职工福利费的用途:职工医药费、困难补助费、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1、折旧的含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一部分以货币表现的价值。它是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2、折旧的范围:根据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 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国家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以月初在用的固定资产原值为标准计算。月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内减少或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3、折旧方法根据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1)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也叫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提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分摊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期计提的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年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通常是按事先规定好的折旧率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式中:净残值率=(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例1:某企业有一厂房,原价为500 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按照有关规定,该厂房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20=4.9%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4.9%12=0.41%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 0000.41%=2 050(元)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折旧率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一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此外,还有分类折旧率及综合折旧率。分类折旧率是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综合折旧率是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上述三种折旧率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分类折旧率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该法可以正确地为各个月使用程度相差较大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计提折旧额=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应提折旧额=该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单位工作量计提折旧额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量法又可分为行驶里程法、工作时数法等。 (1)按行驶里程计算折旧: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里程 (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小时 例2:企业有塔吊一座,账面原值为260 000元,规定的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工作总量为200 000小时,该月实际完成工时180小时。则有关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260 000(1-5%)200000=1.235元 本月应提折旧额=1801.235= 222.30(元)采用工作量法计算的单位工作量的折旧是相等的,但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作量法克服了平均年限法的不足,计算方法也较简便。但这种方法只注重固定资产使用强度,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和自然损耗。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快速折旧法,是指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快得到补偿。 主张加速折旧法的理由主要有: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期效率较高,生产能力较强,企业获取的收益也较多,应多分摊折旧,以充分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期成本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修理费较少,而在使用的后期修理费较多。为了保持各期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在修理费较少的早期应多提折旧,而在修理费较多的后期少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既要考虑有形损耗,又要考虑无形损耗,而加速折旧可以减少旧技术淘汰时发生的损失,能较好地体现无形损耗的因素。加速折旧得到政府税法的支持,可使企业前期少计利润,少交所得税,而将纳税推后,实质是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免息贷款,是政府鼓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措施。 加速折旧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双倍乘以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此采用此法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净残值以下。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改为直线法,即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之后的余额在剩余的两年内平均摊销。 例3:某公司一台设备的原始价值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 000404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 00040 000)4024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 00024 000)4014 4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4年年初账面净值1000O0400002400014 40021 600(元)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21 6002 000)29 800(元)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叫年限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的总和。其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的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例4:沿用上例资料,假如预计净残值为1 000元,其他条件不变,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如下: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 000 1000)515 33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1000) 415 26 4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1000)31519 800(元) 第4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1000)21513 200(元) 第5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1000)1156 600(元) 4、应设置的账户 (1)“固定资产”账户 (2)“累计折旧”账户 5、折旧的账务处理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按不同的用途计入不同费用科目,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直接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同时增加“累计折旧”账户,即按月计提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即: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在实际工作中,折旧的计算是通过按月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进行的。 例5:某企业2006年3月“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如下表所示。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2006年3月 单位:元 使用部门上月应计提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本月应计提折旧额生产车间 生产用 管理用15 000 2 500 3 000 500 1 000 17 000 3 000 小计17 500 3 500 1 000 20 000行政管理部门用 5 500 800 300 6 000 出 租 2 000 2 000 合 计25 000 4 300 1 300 28 000 根据上述“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20 000 管理费用 6 000 其他业务成本 2 000 贷:累计折旧 28 000 (三)发生其他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有关科目 四、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归属的对象。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要适应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1、生产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可分为: 单步骤生产工艺上不能间断或管理上不必要分步核算的生产。如:发电、采煤。 多步骤生产工艺上能够间断或管理上有必要分步核算的生产。如:机械制造和钢铁生产。 2、生产 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可分为: 大量生产要求连续不断的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 如:面粉、化肥、食糖。 成批生产往往在几个月内,按批量不断的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如:木器厂、机械厂。 单件小批生产按件或叫小批量组织生产。 如:服装厂、造船厂、重性机械厂。 品种法以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大批大量的单步骤生产。 分步法以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大批大量的多步骤生产。 分批法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二)按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计入期间费用的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再进一步划分,可分为若干个项目,这些项目称为成本项目。主要有:直接材料(原材料)、直接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 1、单品种生产企业:成本计算对象只有一个,将发生的料、工、费进行归集,就形成了该产品的成本。 2、多品种生产企业: 直接费用:凡能分清对象的,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凡不能分清对象的,先归集,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分配率=费用总额/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该项费用=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先归集,后分配。 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分配率该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常用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主要有: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 3、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1)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所有的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2)月末没有完工产品。所有的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3)月末既有在产品,又有完工产品,就要将全部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账务处理1、 分配制造费用: 借: 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贷:制造费用2、 结转完工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产品 产品第四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销售产品的结果会使企业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因此,确认销售收入的原则为:如果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未来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并能够可靠的加以计量,就应该确认为收入的实现。实际上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要解决收入的入账时间和入账金额两个问题,收入的入账时间是以销售为基础,即:当产品已经发出,产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后,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证据,作为收入实现的入账时间。 具体的入账时间有: 1、在销售时确认 产品已经发出,或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到价款或取得了收取货款的凭据,可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2、在销售前确认 在经营活动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销售之前确认销售收入。如:建筑业、造船业 3、在销售后确认 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后,于收到货款时确认为销售收入。如:分期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