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3页
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4页
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推进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医教育 2000年第2期第19卷 教育研究作者:岑珏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上海200437关键词:中医教育;可持续发展Keywords: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历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的目标是保持社会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长期反思的结果,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我清楚地认识到医学的发展不仅要依赖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医学与人类、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医学教育作为医学事业发展中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力量,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中医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涉及到自然、社会、人的综合性内容,需要多方面、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与社会的其他组织结构相比较,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的独特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多学科协调研究,在这里能得以顺利实现。而中医这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古老学科,不论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还是在其自身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都处在特殊地位。医学模式的转换,疾病谱的改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医学不仅要治疗疾病,而且要预防疾病,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医学的战略目标是增强人类体质,保证人类健康发展,降低医疗费用,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和效率,使人类自身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有着西医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承担起人类身心健康的重任,责无旁贷。当今世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农业、经济、医药、产业的发展,都返朴归真,提倡回归自然,使用可利用、无污染、无危害的自然资源,以免对历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尤其是治病救人的医药学,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更是提倡绿色、提倡自然。国内外的医学学者广泛地致力于中医药的开发和研究,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两千年来自然的疗法、自然的药物来源吸引了众多崇尚自然,追求人类健康者的目光。2中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过程中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缓慢的发展态势使中医在人们眼中真的成了“慢郎中”,不仅临床疗效如此,学科发展亦如此。而今,虽然在上海有着保护中医发展条例,但医保制度出台后,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尤其是单纯的中医院仍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病种单一尚且不论,人们开始把中医从一种医疗方法看作仅仅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手段。在中医科研领域,西医工作者在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营养保证本学科发展的同时,不断对中医药宝藏进行发掘、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中医科研人员在经费、技术、设备等硬件条件都不如人的情况下,勉力研究,仍不免处于科研成果从中医中来,到西医中去的两难境地。在中医教育板块,在对上海中医药大学历届毕业生质量调查中发现:医院对历届生政治表现和健康状况的评价很高;中医专业理论知识和诊治能力强,西医知识基本适应工作需要,但相对较弱;一般疾病诊治强,危急重症处理能力弱;考核毕业生对科研课题的设计、立项和中标能力的指标总体评价仅为“一般”,且评价为差的比例为各项指标中最高,即评价最低;毕业生医古文知识掌握较好,应用能力较强,外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不够,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的评价较低。以上这些问题在在校学生及毕业实习生中也普遍存在。总的来说,在中医的医疗、教育和科研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最终结果将导致中医临床医疗行为的不健全,最重要的是中医学科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滞后性。究其最主要原因,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封闭结构延缓甚至阻碍了学科的顺利发展,最为关键的是中医理论自身的缺陷,许多基础概念含糊不清,且不少是无法证伪的哲学术语之移植。而且,她对信息社会中“知识激增”的冲击适应性差,难以迅速吸收、容纳和利用新的信息及新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手段。长此以往,中医面临的将不是发展问题,而是能否生存的问题。为了避免以上不良结果的出现,中医教育应当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3中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医该如何发展,这是在中医如何进行教育之前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医和西医应不应该结合的问题,各家看法不同,也颇多争议。我是不赞成结合的,中医有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认识生命现象的方法,有着两千年的防治疾病的经验,使用完全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两者除了在医疗行为目的和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供自身建设上有共同性以外,其他各方面都没有相容性。歌德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医只有保持自己特有的优势才能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建国近50年来,中医医、教、研各方面虽取得一定成就,但总体发展仍然不快。中医发展,教育先行。首先要树立新的观念,只有通过现代研究把中医丰富的科学内涵揭示出来,让现代人普遍懂得古老的中医,才能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否则,中医的特色就会褪色。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转变观念,才能造就出具有现代科学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中医药学与西医学虽同属医学体系,但毕竟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医疗行为。中医教育由此担负着不同于西医教育的重担:中医学生不仅学中医,还要学西医;不仅读古文,更要学外语。“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不仅要努力继承,更要加以提高”。在受现代医学挑战的当代,中医学生不仅要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意把中医自身建设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和展示,这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提高在文化知识上的表现,它也构成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如此的自信和宽广的胸襟,只有中医教育才能达成所愿。3.1应由重视知识传递转向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从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已经被继承了两千年,从私塾学堂、师带徒形式到大学教育,中医教育无不重视经典著作的诵读和研究。但是在校学生到了临床实习阶段,纵然是熟记证型、中药、方剂,面对活生生的病人还是觉得无从下手。诚然,医学是经验科学,熟才能生巧,但这与中医教育的体制和具体方法不无关系。因此我很赞同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每年6周临床见习机会的规定,边学边用,避免遗忘,带教老师口传身授,学生才知如何运用。3.2重视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仅仅5年的本科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学习期间,中医学生面临着比西医学生更艰巨的学习任务。中医学诞生至今,有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然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在世界数字化、地球村落化的今天,学科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让中医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持续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学专业,更要学交流手段(包括外语和计算机),这是中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3发挥学科优势,建筑中医学人才高地中医药学从一开始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到了现代,更是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及其他边缘学科联姻,从而开花结果。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医药学有着西医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中医药的验、便、廉,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中医的基础理论、机理研究、科研实验等不断得到现代科学的阐明,令人信服。加强中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对科研课题的设计、立项和中标能力的培养,建筑起中医学的人才高地,中医必然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3.4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学习中医的过程是很艰苦的,不仅有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更需要体力、耐心、刻苦钻研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尤其需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医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现代学生对古老中医的兴趣,养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高质量的学生为载体,使中医学能够持续、稳定发展。3.5重视学生自我保持健康能力的培养中医自古就强调养身,更要养心,健康包括身、心两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中医乃仁术也,中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仁术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