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doc_第1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doc_第2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doc_第3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关键词】 妇科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10%20%,占生殖细胞肿瘤85%97%,占畸胎瘤95%以上。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双侧仅占10%17%1。2003年3月2005年12月本院应用腹腔镜对卵巢良性畸胎瘤进行手术共8例。本文就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36.5岁,均有生育史,有剖宫产手术史2例,其中双侧卵巢畸胎瘤2例,术前常规行妇科三合诊检查、B超检查,必要时腹部平片检查,8例均无手术禁忌证,肿瘤直径48cm。 1.2 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7天,以减少手术中出血。术前1h静推头孢他啶1.5g。 1.2.1 麻醉 全部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1.2.2 体位 采用平卧位,术中取头低臀高仰卧位,不放举宫器,术前置尿管开放。 1.2.3 手术步骤 于脐轮切开皮肤10mm,气腹针穿刺,确定进入腹腔后,以CO2气体形成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3mmHg。沿此孔刺入10mm套管针。由此套管置入腹腔镜,电视腹腔镜监视下,在下腹两侧相当于麦氏点处,分别行5mm,10mm Trocar穿刺,置入套管为器械操作孔。 1.2.4 术前镜下评估 先观察上腹部横膈和肝脏,腹膜表面和大网膜,然后将病人置头低位检查盆腔器官,特别是双侧卵巢,对有盆腔粘连者先行粘连分解术。对年轻患者,尽量保留卵巢功能。直径5mm大小的卵巢良性畸胎瘤,先在卵巢门对侧切开卵巢皮质,用5mm抓钳抓住囊肿被膜,剪刀剪开囊肿被膜,长度以剥出囊肿的大小而定,用剥橘子皮方法进行分离,分离到囊肿基底部可见从卵巢门而来的血管供应,用双极电凝切断后完整地将囊肿从卵巢中分离出来。修剪多余的卵巢皮质,卵巢囊肿剥离面内凝止血,卵巢切口可以不缝合,若卵巢囊肿剥离面较大,需缝合12针修复卵巢,缝合处涂透明质酸钠以防止术后粘连。对直径68cm大小的良性畸胎瘤,因所剩余正常卵巢组织较少,可用内套圈套扎卵巢固有韧带2次,在距套扎部位11.5cm的部位切断蒂部。在处置之前先穿刺吸出部分囊液使囊肿体积缩小后再套扎。如采用电凝切断法,骨盆漏斗韧带的电凝必须紧靠卵巢部位钳夹血管,用双极电凝,待电凝过程无蒸汽产生现象,提示组织完全干燥时方可剪断2。用抓钳提起囊肿放入自制的7.5寸无菌硅胶手套内,收紧袋口拖入套管内一起拉到腹部切口处。用剪刀经腹部切口伸入标本袋内将囊肿开窗,用吸引器吸净囊液,内容物缩小后,将标本袋从腹腔内拉出,组织物送病检。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无1例中转开腹,因良性畸胎瘤10%17%为双侧,对侧卵巢必须仔细探查辨认,术中发现2例为双侧畸胎瘤,同时予以切除。术中3例剥离时不慎破裂,此时必须用温热林格氏液灌洗盆腔,使脂肪乳化便于吸引器吸引干净。必须将盆腔内较厚的油脂和毛发清除干净,以防止发生化学性腹膜炎及包裹性肉芽肿。平均手术时间55min,出血甚少或几乎无出血。 2.2 术后情况 术后最高体温37.8,第2天恢复正常,术后612h下床活动,术后酌情给予抗生素,抗生素不作为常规使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不足24h,术后34天康复出院。穿刺口皮肤均甲级愈合。术后病理切片均为良性畸胎瘤。 3 讨论 3.1 腹腔镜手术在卵巢良性畸胎瘤的价值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卵巢良性畸胎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3.2 腹腔镜卵巢良性畸胎瘤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腹腔镜下典型的卵巢良性畸胎瘤呈灰白色。笔者认为囊肿直径8cm为好。8cm的畸胎瘤,囊壁较薄容易破裂,囊内粘稠的油脂和毛发外溢,处理起来较费时;另外,过大的囊肿,难以拖出腹腔外,两者都可使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常规检查对侧卵巢是必须步骤之一,3cm的卵巢畸胎瘤在镜下并非呈灰白色,需穿刺确诊。本文2例对侧卵巢畸胎瘤3cm,在镜下很难分辨。双极电凝肿瘤基底部的血管是手术中止血的关键,必须先电凝基底部血管,再将囊肿与卵巢完全分离。腹腔镜卵巢良性畸胎瘤切除术成功与否,应视畸胎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是否有粘连有关。另外,手术的成功与否还与术者对腹腔镜手术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手术器械配置是否完善等综合因素有关,只要病例选择恰当,术者有较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