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doc_第1页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doc_第2页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doc_第3页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doc_第4页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为例,重点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发展有机农业的步伐。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农业,促进效应1、 引言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现在我国的农村经济正向着小康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重点关注并全力解决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以句容市天王镇戴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动植物在生产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单产,但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大大抑制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近50年来,我国已灭绝了约200多种高等植物,脊椎动物也灭绝和可能灭绝了10种,目前仍有约4600种高等植物,433种脊椎动物受到灭绝威胁。大量化肥的使用流失汇集到湖泊、水库、河流,造成水体污染,通过水循环进入土壤,使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降低,形成板结、沙化,引起水土流失(2)。据报道,我国耕地受到污染的近一千万公顷,受酸雨危害的达530万公顷,仅农田污染每年就使粮食减产120亿公斤。农产品加工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使农产品受到化学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过度使用的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农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为此,多数的发达国家积极倡导有机农业,目的是要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容,农业经营永久。我国有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维持着传统农业的生产习惯,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这些地区的农田相对比较容易转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有机农业将会给当地农民和当地环境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戴庄项目区概况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镇、常、宁三市交界处,在东南与溧阳接壤,西与溧水毗邻。该地居于苏南密集的城市群之中,四周经济都较为发达,连接104国道,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8千米,交通便捷。2.1 气候条件:该区属亚热带中部季风型气候,冬冷夏热、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长和光热雨量与作物生长发育同季的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日照总时数2152小时,年日照率49%,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61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月平均气温15.2度,10度以上活动积温4840度,年平均降雨量1018毫米,无霜期229天。2.2 土壤条件:区土地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好,地形东高西低,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属丘陵山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土壤和砂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8%。2.3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四季水量多少依次为夏秋春冬。一般集中在夏秋两季。区水系属秦淮、太湖两个流域,白沙等7座水库分布区内,总库容100多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0.3万亩,而且水库水质清澈,可直接饮用,独立灌溉水系。2.4 生物资源:区内仍有较大面积林木植被保持原始状态,林竹花草繁茂,泉溪潭泊密布,兽禽虫众多,饲草有: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饲用玉米等。其他物种资源也较丰富,特别是野生中药材、经济林果、栽培作物、多种家禽等,生物多样性明显。3、农业综合开发对有机农业发展的促进效应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我们选择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发动、引导农户发展有机农业。2005、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有机种植农户达到296户、面积3120亩,占全村农户总数的30%,耕地面积的25%,种植桃、茶、稻、青花菜、荷仁豆、葱、草莓、牧草、山芋、大豆等有机农产品,果园放牧山羊、草鸡、鹅等。使岗坡地亩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水田亩纯收入达到了2000多元,比传统栽培效益提高34倍,2006年有200多户因此年纯收入增加5000元,50多户增加1万元以上,高的超过了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3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种植有机桃、有机枣、有机柿为例,进行有机水果种植经济效益分析见表1。 表1 有机水果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2005年 种植模式物化成本劳动力成本产量单价经济效益元/亩元/亩kg/亩元/kg元/亩有机桃298.5253.346416 6872.2常规桃115.4120.31079 3 3001.3有机枣 223.3 184.1406 145276.6常规枣 112.1119.651862876.3有机柿155.8247.4426.510 3861.8常规柿118.2 119.6 5732.41137.4从表1中看出,有机果品种植虽然产量较常规种植单产低,有机桃、有机枣、有机柿单产分别为常规种植的43%、78%。和74.43%,单位售价高,有机果品单位售价是常规种植果品的2.33-5.33倍,劳动力成本和物化成本虽较常规种植有所提高,但有机桃、枣、柿每亩的经济效益较常规种植分别提高了3871.9元、2400.3元和2724.4元,增幅达到了383.45%-211.0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3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生态效益的提高以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科技示范园有机桃种植为例。3.2.1 有机栽培在防止桃园水土流失中的生态效应土壤水土流失会引起土壤的薄层化,土壤养分循环失衡,土壤性质劣质化和贫瘠化以及土壤砂质化和逆向发育过程,从而导致土壤退化,同时水土的流失还引起土壤养分及植物使用农药的流失、汇集引起农业方面源污染,从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据王凭青等研究,在土层厚度一定时,土壤的水源涵养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特性、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大的土壤。可不断地将地表径流转为地下水流,增强土壤入渗性能,减少了土表径流(3)。在有机栽培条件下,通过生草栽培、草根深耕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大量研究认为,草根对土壤渗透力的作用主要是根系能将土壤单粒粘结起来,同时也能将板结密实的土体分散,并通过根系自身的腐解和转化合成腐殖质,使土壤有良好的团聚结构和孔隙状态(4-7)。根系还能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土壤的冲刷量。根系同时还具有推迟、延缓和缩短产流、产沙时间的作用。(8)生草植被地表部分是植被系统中影响降水的第一个活动面,使降水产生第一次再分配。雨滴降落在植被茎叶上,被茎叶所吸附,很快形成水珠并从茎叶上缓慢落到地表,又被落叶枯草等所吸收,并渗入地面。生草植被改变了植被地内降水量,削减雨滴势能,含蓄水源保持水土。有机肥料全面替代化学肥料的施用同样也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的含量,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渗透率。通过生草栽培及有机肥料全面替代化学肥料的施用。2005年7月测定有机栽培桃园土壤容重较净园栽培降低0.08 gcm-3 ,总孔隙度增加了2.5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5.23%(见表2)。表2 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的影响 2005年土壤类型处理有机质g/kg容重g/cm3总空隙度 %黄棕壤有机栽培 23.81.5147.8黄棕壤净园栽培17.6 1.5946.62005年7、8月,选择有代表性的两次降雨,分别为23.5mm和42.8mm,测定30m2有机栽培与净园栽培降水量与产生径流时间,径流量及含沙量(见表3)。表3 不同降雨量对不同栽培模式的影响 2005年处理降雨量mm/6h产流时间min地表径流量L含沙量g/L有机栽培23.5-42.832014.10.12净园栽培23.5 21024.42.242.835 40.63.24由表3可见,有机栽培较净园栽培在降水时能显著推迟径流产生时间,在降水量23.5/mm6h-1时不产生径流,降水量达42.8/mm6h-1时推迟流产生时间285 min,同时降低径流量及含沙量分别达65.27%、96.3%。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3.2.2有机栽培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的影响有机农业原理认为,健康的土壤是作物、牲畜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有机农业培肥的理论是土壤是一活的生命系统,施肥首先是喂土壤,再由土壤为作物提供养分,而不象现代农业那样仅把土壤视作作物生长的栽体用化学肥料为作物直接供给营养。一方面有机肥全面替代化学肥料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关键。有机肥的施用第一步是激活土壤微生物,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在平衡的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高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9)另一方面,桃园生草栽培通过草根的深耕,草根与土壤的粘结,根系的老化和腐烂、改善了土壤的容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在净园栽培条件下,由于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使引起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向单一化方向发展,造成农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10)。在生草栽培条件下,牧草及杂草桔秆富含纤维素、水溶性多糖、蛋白质等物质。通过刈割还田,能激发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呼吸作用以及氨化、硝化等作用,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增加,有利于分解土壤中有害物质如H2S、NH4等,同时使固氮菌增殖,促进固氮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益微生物群落还能参与腐殖质的形成、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有益微生物群的增加,还能仰制土壤有害菌的繁殖,增强植物对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据卢东等研究,有机栽培中有害金属Cb、Cr含量较常规降低。有机栽培条件下,土壤中蚯蚓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这些迹象表明,有机桃园的土壤理化性,得到了有效改善。蚯蚓能通过取食、消化和排卵等生命活动以及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的化学行为,同时蚯蚓在降解有机废物过程中能提高土壤中腐殖质和有机酸含量,并促进植物生长。蚯蚓通过挖掘、取食、排卵、运动、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矿物质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无机营养。还有研究表明,通过蚯蚓的取食行为,能降低有机污染物向下淋溶从而减轻污染水体的危险。3.2.3有机栽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有机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合理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通过生物防治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有利于通过调节土壤生物的活动以实现营养的优化循环和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通过整合和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减少外部投入,节约能量和作物持续高产。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都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向单一化方向发展,并会改变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组成,降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平衡失调以及杀伤天敌,引起害虫再猖獗。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方面。尤其是对害虫、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的影响尤为明显,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菜田优势害虫种群趋势指数降低,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多年的实践也表明,农田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导致农田青蛙、蜘蛛等天敌显著减少,其中青蛙的减少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机栽培条件下,桃园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树木,并种植有黑麦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混杂有禾本科及豆科的其他杂草,据实地调查植物种类计19科35种,昆虫群落据我们实地调查,在有机桃园害虫亚群落中,优势种类主要有蚜虫、叶蝉、金龟子、刺蛾,它们的数量变化极大的影响害虫亚群落和总群落的数量消长。在时间的发生上,5月上旬前,由于气温较低,害虫数量增长缓慢、种群数很少,5月中旬后,害虫数量增长很快。天敌亚群落中,优势种类主要有瓢虫、草蛉、蜘蛛其数量的增消与害虫数量的增消趋于同步。实践表明有机桃园在不施用化学杀虫剂,利用糖酯诱蛾、诱杀金龟子的情况下,害虫亚种群落数量在天敌的作用下得到了有效控制。2004年、2005年,有机桃园在每年的3月、6月、9月用石硫合剂、苦参碱防治病虫害3 次,病虫害得到了理想的控制。而净园栽培条件下桃园在2004年、2005年的39月使用农药分别为12次和11次。 4.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促进了有机种植社会效益的提高以戴庄村为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发展有机水果种植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戴庄村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高涨(见表4),先后获得农户三年生有机桃株产量25Kg,每Kg售16元,亩纯收入6000元的实绩。到2005年10月止戴庄村参加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98户,参加有机农业合作社农户187户。表4 样本农户种植有机水果意向 戴庄村 2005年12月愿意种植有机水稻不愿意种植有机水稻 合计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农户数1052173265223102275百分比%3.6418.9162.9196.3681.0937.09100从表4中看出,2003年,愿意种植有机果品的农户只有极少数,占调查样本数的3.64%,到了2004年已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户愿意从事有机果品的生产,2005年愿意种植有机果品的农户已达调查样本数的62.91%。2006年春,句容市戴庄村新扩桃树种植面积达51.33 公顷。农民纷纷要求加入有机农业的行列。4、结论 4.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示范典型带动,项目资金推动,调动了农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并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科技支撑。4.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农业综合开发有机农业项目的实施,不仅能确保农产品安全,经济效益高,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群众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高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有机农业面积从2002年的300多亩发展到2006年的3120亩,完全得益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参考文献1 马世铭,J.sauerborn.世界有机农业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J.中国农业科,2004,37(10):1510-1516.2 吴东雷,陈声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5:15-16.3 王凭青.杂交狼尾草水土保持能力的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