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方工程施工准备与基坑(槽)施工方案恰巧一、施工准备及定位放线(一)施工准备工作: 1.场地清理; 2.地面水排除(二)定位放线: 1.建筑物定位;2.放线二、土壁稳定(土体内摩阻力和粘结力保持平衡)(一)土壁塌方原因:边坡过陡;堆物过重;水渗入土体。(二)采取措施:放足边坡;适当堆物;做好排水。 三、基坑开挖与支护基坑:民用与工业建筑:浅基坑,规模小,易施工,问题少高层建筑:大面积深基坑,规模大,工期长,问题多大面积深基坑支护1.支护特点:(1)主要支护方法:钢板桩、柱列式钢筋砼桩、连续墙等,对方形或圆形基坑采用拱圈。(2)利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基坑四周土体(3)逆作法施工技术日益被重视2 .一些先进施工技术地下连续墙已是目前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之一。对地下结构层数多的深基坑的施工非常有利。优点: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可作防渗墙,形状灵活缺点:需用专用机械,成本较高(2)柱列式灌注桩以钢筋砼灌注桩配合土锚杆或横向支撑以减少柱身弯距的挡土结构优点:可使用钻孔机械,按通常灌注柱施工缺点:整体性能较差,无防水能力(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一种埋入土层深部的受拉杆件,它一端与构筑物相连,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钻孔安放拉杆灌浆养护安装锚头张拉锚固和挖土(4)土钉墙土钉墙由被加固土体、放置在土中的土钉体和喷射砼面板组成,形成一个以土挡土的重力式挡土墙。 土钉墙自上而下施工,靠土钉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整体作用。土层锚杆适用于地下水低于土坡开挖段或降水措施后使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层的情况,但其失效影响较大,不适用于没有临时自稳能力的淤泥、饱和软弱土层。施工工艺:开挖工作面、喷射、设置土钉、铺设钢筋网、设置排水系统四、施工排水(一)明沟排水法:当基地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沿基坑四周挖一定坡度的排水沟,设置集水井,使地下水沿沟流入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特点:明排水法构造简单(其由集水井、排水沟和水泵组成),施工成本低,应尽可能采用。优点:方法简单、经济,对周围影响小,应用较广。缺点:当涌水量较大、水位差较大或土质为细砂或粉砂,有产生流砂、边坡塌方及管涌等可能。(二)流砂现象及其防治在一定动水压力作用下,松散而饱和的细砂和粉砂容易产生流砂现象,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流方向,消除动水压力,是防治流砂现象的重要途径。其具体措施有: 1.枯水期施工 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减小,不易产生流砂。2.抛大石块法 基坑开挖中出现流砂现象,枪挖至标高后,立即铺设芦席并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以平衡动水压力。此法解决解决局 部或轻微流砂现象是有效的。 3.打钢板桩法 将钢板桩打入坑底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由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路线,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浇筑地下连续 墙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4.井点降水法 采用井点降水法可使地下水渗流方向朝下,向下的动水压力增大了土粒间的压力,从而有效地制止了流砂现象。(三)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连续不断的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直至基础施工完毕为止。1、一般轻型井点设备管路系统: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抽水设备: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器。轻型井点的布置依据:(1)水文地质资料:H、承压或非承压、土质、K等(2)工程性质:基坑(槽)形状、大小及深度。(3)设备条件:井管长度、泵的抽吸能力。2、轻型井点布置内容:(1)平面布置:确定井点布置的形式、总管长度、井点管数量、水泵数量及位置。(2)高程布置:确定井点管的埋置深度。3、轻型井点的计算:(1)平面布置、高程布置、确定井点管数量、调整(2)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B6,且H5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B。(3)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B 6或土质不良情况。(4)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高程计算公式: h h1hiL(1)涌水量的计算:无压不完整井:有效深度H0,当H0H时,仍取H; S井点管处水位降低值(S+iL)承压完整井:H含水层厚度;S水位降低值;y0环状井点的假想半径;A环状井点包围的面积应用上述公式时先要确定y0,R,K第一步:确定y0,当L:B5时,环形布置的井点可近似作为圆形处理,利用面积相等原则,将近似圆的半径作为矩形水井的假想半径。y0=(A/)1/2第二步:确定R抽水影响半径R,与土的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水位降低值及抽水时间等因素有关。第三步:确定K渗透系数 K 值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K值的确定可用现场抽水试验或实验室测定。对重大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较准确的值。(2)井点管数量及井距的确定:1)单根井点管出水量:q=120rl(K)1/32)井点管数量:n=1.1Q/q3)井点管间距:D=L/n4、轻型井点的施工:施工过程:包括井点系统的埋设、安装、运行及拆除等。(1)准备工作: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材料的准备,排水沟开挖,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测及防止沉降措施(2)井点系统的埋设:埋设井点的程序: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弯联管将井点与总管接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井点管的埋设方法:水冲法(分冲孔、埋管两过程)注意事项:冲孔深度宜比滤管底 深 0.5左右。保证井点管与孔壁 间填筑沙滤层的质量。井点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