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极拳试卷一、概念题。1. 太极拳是结合中国古代的养生术、导引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以及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等理论编成的一种拳术。2. 上步后脚前进一步或前脚前移半步。3. 碾脚脚跟作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脚前掌作轴,脚跟外展。4. 舍己从人就是在面临对手进攻时,不是以己之力去对抗对方之力,而是顺着看对手的来力,加上弧线和螺旋运动化去对手的劲,在对手失主平衡的时候,用我的劲把对手发出去。这件特殊的借力打力的战术原则就是太极拳的舍己从人。5. 太极拳的推手是一种对抗性运动,双方互相缠绕划圈,采用十三势的技法,最能体现“舍己从人”的原则。6. “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7. “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8. 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9. 搬拦捶手臂不可伸直,搬(压)拳和拦掌动作要有明显的弧度,不可直来直往;身体转动与两臂动作要配合恰当。10. 搂膝拗步一掌经耳旁向前推出,另一掌按于胯旁,掌心向下,两腿呈弓步,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搂须上下协调一致,身体须平衡稳定,不偏不倚。二、填空。1. 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故称为陈式太极拳,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2. 有后人将陈式太极拳发展成现在流传较广的陈、杨、吴、孙、武等各式太极拳。3. 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编写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后又编写了太极拳与太极剑各式的竞赛套路。4. 5. 长期进行-可有效地促进-的灵活、协调、有效地支配动作,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6.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健身内容之一。7.-的机能改变同时诱导植物神经机能提高,使-更好地适应机体需要。三、选择。1.-C-的种类虽各有不同,但其方法和基本动作的要求上都大体相同。其动作缓慢柔和,势势相连,运动绵绵不断。a长拳 b太极拳 c形意拳 d少林拳2.清末民初太极拳名家杨澄甫(18831936年)太极拳使用法讲述了一个奇妙的-B-故事。 a王征南 b唐豪 c张三丰 d陈王廷3.拳术的技击原则发展到以静制动,实际上就是-C-文化精神的传承。 a佛教 b道教 4.直到晚清太极名家武-ABC-(18121880年)编著太极拳谱八篇,首录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始以“太极拳”为名称之。 a王征南 b唐豪 c禹襄 d陈王廷5.太极拳的运动特点:-C- a体松心静 b缓慢柔和 c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 d自然放松6.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A-分左右心率。 a120130 b100140 c110130 d801207.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有效地促进-ABC-的灵活、协调、有效地支配动作,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 a中枢神经系统 b脑部神经系统 c心血管 d神经系统8.太极拳的技击原则,-AC-无论对手有多大的力量,都能够化于无形之中。 a不顶不抗 b舍己从人 c引进落空 d不卑不亢9.相对于外家拳-A-的技击原则,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是完全不同的技击境界,这也是一般不入内功堂奥之人难以理解的。 a以力抗力 b以静制动 c以快制慢 d借力打力10按照太极拳的要求,在对抗中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与对手顶抗,而是要能在各种条件下“舍己从人”,并且运用-C-,来解决问题。 a沾、粘、连、随b沾、贴、连、随c沾、贴、联、随d站、粘、连、随四、判断。1. 太极拳的种类虽各有不同,但其方法和基本动作的要求上都大体相同。其动作缓慢柔和,势势相连,运动绵绵不断。2. 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故称为陈式太极拳,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又有后人将陈式太极拳发展成现在流传较广的陈、杨、吴、孙、武等各式太极拳。3.清末民初太极拳名家杨澄甫(18831936年)太极拳使用法讲述了一个奇妙的王宗岳(张三丰)故事。4.张三丰所创的佛教少林派(道教武当派),以太极先天学和性命双修内丹术为本,辅之以内家拳法,与太极拳之旨相合,因此,拳家尊张三丰为太极拳之祖。5.据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又名奏庭,陈家沟陈氏九世;祖父思贵,陕西狄道县典吏,碑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父抚民,征士郎,碑立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兄于阶,庠生,亦名奏丹,有碑;明实录记载:陈子阶任湖广道御史,明万历元年(1573年)升任山东副使。据此可知,陈王廷是明末清初时人,与内家拳名家王征南等同时。五、简答。1. 简述太极拳2. 简述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3. 简述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4. 简述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5. 简述太极拳运动特点之一体松心静六、问答。1. 什么是太极拳的基本姿势?2.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哪些?3. 太极拳的运动原理是什么?4. 太极拳常见拳法有哪些?5. 太极拳常见的步法有哪些?七、简述。1. 简述太极拳基本姿势?2. 简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3. 简述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试卷答案二、填空。1.,400。2. 陈、杨、吴、孙、武。3. “十三势”、“长拳”、“炮捶”。4.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太极拳与太极剑。5. 太极拳练习 ,中枢神经系统。6. 弧形或圆,有氧代谢。7. 中枢神经系统,心肺功能。三、选择。1.C2.B3.C4.ABC5.C6.A7.ABC8.AC9.A10.C四、判断1.2.3.4.5.五、简答题。1. 答: 太极拳是结合中国古代的养生术、导引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以及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等理论编成的一种拳术。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王廷所创,故称为陈式太极拳,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又有后人将陈式太极拳发展成现在流传较广的陈、杨、吴、孙、武等各式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为了普及和推广太极拳,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编写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后又编写了各式太极拳与太极剑的竞赛套路。 太极拳的种类虽各有不同,但其方法和基本动作的要求上都大体相同。其动作缓慢柔和,势势相连,运动绵绵不断。2.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3. 答:太极拳技术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为运动量适中的健身运动。据有关试验证明,一般练习者,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适中的运动量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后血液气体成分产生良性改变,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时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强了机体氧代谢和能量的储存,促进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有机体产生保健功效。4. 答: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特别强调意念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配合的水平反映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程度。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协调、有效地支配动作,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同时诱导植物神经机能提高,使心肺功能更好地适应机体需要。5. 答: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六、问答1. 答:(一)头部:练习时头部自然上顶,下颌微内收,舌尖轻抵上颚,口轻闭,颈部肌肉放松,面部神态要自然平静,运动中随各种动作的要求,头部始终沿纵轴转动,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用鼻呼吸。 (二)上肢:要求“沉肩垂肘”、“舒指跟腕”。即肩关节要松、下沉,并有意识地使两肩向外引伸,肘关节保持微屈下垂,不可外翻。两臂始终保持弧形,不可过分弯曲与伸直。做推掌动作时,掌指自然伸展,手腕微下沉,总之,对上肢动作要做到既舒松伸展,又不绵软无力。 (三)躯干部:要求上体正直,胸部要做到“含胸圆背”,所谓“含胸”是指对长拳而言,不能挺胸,但也不可使两肩前送而使胸部内陷,应求其自然正直。“圆背”是指放松背部肌肉,两肩略向外引伸,而使背部略成弧形。腰部要放松,要以腰为主宰带动两臂动作。练习时,不能使上体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四)下肢:要求虚实分明,进退轻灵,所谓实就是承受身体重量多的腿为实,另一腿承受比较少为虚,避免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起收势除外),腿部活动时要送胯,屈膝,两脚轻起轻落。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无论前进后退,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再慢慢移过去,保持全身动作的稳定与灵活。2. 答:(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 (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套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势动作,按正常速度需要在五六分钟之间完成,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 (三)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初学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练习到一定程度时,须将呼吸、意念相配合。太极拳的呼吸一般都是与动作相配合的,即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如起势、收势动作,两臂向上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手张开时吸气,合时为呼气。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还可以理解为,向外进攻的动作为呼气,进攻前的动作为吸气。无论哪一种呼吸方式都应力求自然。动作与意念的配合,就是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上。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3. 答:(一)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须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圆,便于身体各部位肌肉放松,这种身体姿势有利于经络与气血舒畅地运行,不易造成运动性的局部受挤压而产生组织器官缺氧,因而,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代谢健身内容之一。 (二)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 太极拳技术运动特点决定了太极拳运动为运动量适中的健身运动。据有关试验证明,一般练习者,以24式太极拳为例,平均运动量在110130次分左右心率。适中的运动量使机体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后血液气体成分产生良性改变,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太极拳练习时对氧的利用率提高,增强了机体氧代谢和能量的储存,促进了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有机体产生保健功效。 (三)太极拳意念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保健: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特别强调意念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配合的水平反映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程度。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可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协调、有效地支配动作,使练习者心情舒畅、忘我怡神。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同时诱导植物神经机能提高,使心肺功能更好地适应机体需要。4. 答:太极拳拳法 (一)揽雀尾: “棚”:棚出的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不过口,肘关节稍低于手,后手可按在体侧,两臂要保持弧形。 “捋”:臂呈弧形,双手向左(或右)侧向捋,两腿移动要分清虚实,上身不可俯仰歪斜。 “挤”:一臂向前屈于胸前撑圆,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前臂高不过口,同时要和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按”:双掌自后经下向前弧形推出。两臂不可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过头,手腕微塌。按掌要与向前弓腿协调一致。 (二)如封似闭:重心后移,两掌左右分开,掌心向上,内旋后收,两掌后收时以肘关节牵引,边分边翻转,不可扬卷前臂,收至腹前;按掌要求同前。 (三)野马分鬃:一手向前分出,另一手下落于胯旁,成顺弓步,两臂都要保持弧形;左抱右分或右抱左分,腰部旋转起主要作用;分手和弓腿要协调一致,臂与腿须上下相对;前手高不过头,低不过肩;弓步的前膝与脚尖垂直。 (四)白鹤亮翅:一手向上亮掌于头斜上方,另一手按于体侧;臂都要保持弧形,不可折成三角形或伸直,两臂均不可伸直,手指要舒展伸开,但不可僵直。 (五)手挥琵琶:两掌立于身体斜前方,两腿呈虚步(脚跟着地),前手高不过眼,后手举在胸前或停在前臂的肘内侧,两臂保持弧形;腰背正直,臀部不可突出。 (六)搂膝拗步:一掌经耳旁向前推出,另一掌按于胯旁,掌心向下,两腿呈弓步,臂不可直,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肩。搂膝不可低头弯腰,也不可用力后撑和伸直臂肘;前推和下搂须上下协调一致,身体须平衡稳定,不偏不倚。 (七)倒卷肱:一脚退步,同侧臂呈弧形后摆,另一手向前推出。身体平稳,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动作要协调,不要手动脚不动或脚快手迟;后手回撤要走弧形,不可直抽,推出之臂不可伸直;转动时以腰为轴;退步要轻灵,脚前掌先着地,然后全脚踏实,重心后移。转身倒卷弘时,要先移重心,再转身提步;下搂手不可走直线,前推手须经耳旁向前推出,不可向下劈盖。前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要沉肩垂肘,身体正直,转动灵活。 (八)云手:以腰为轴,两掌随腰转动在体前左右交替弧形运动。无论手心向内或向外,运转都要呈立圆,速度要均匀,动作要连贯;臂不可僵直或屈成三角形,手高不过眉,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肩不可上耸;两掌运转要与转腰松胯、移动重心协调配合,不可只是摆动两臂而无腰的转动,身体也不可忽高忽低,左右歪斜;脚尖应向前或略外展;并步时两脚应距离1020厘米。 (九)单鞭:两臂分开,一手立掌,一手为勾,两臂皆不可伸直,手高不可过头,勾手不可僵劲,后臂也不可过横或过张;头要顶,腰要松,肩要沉,胸要含,腕要柔,避免挺胸收腹。 (十)玉女穿梭:拗步,一手上托另一手前推,两臂成弧形。前推之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腰;旋转不可僵滞,方向要明确;保持沉肩垂肘,松腰敛臀。 (十一)闪通臂:顺步,一手前推另一手上托,两臂皆成弧形,前掌高不过头,低不过口;身体中正不倚,松腰松胯。 (十二)金鸡独立:一腿支撑,另一腿屈膝抬起,无论挑掌还是撑掌,臂部都要成弧形;支撑腿稍屈站稳,另一腿大腿提平。 (十三)高探马:一手向前穿推高不过眼,后掌收在小腹前,两腿呈虚步。 (十四)搬拦捶:手臂不可伸直,搬(压)拳和拦掌动作要有明显的弧度,不可直来直往;身体转动与两臂动作要配合恰当。 (十五)双峰贯耳:两拳经两侧向前上方横打,高不过头,低不过口,相距约一头宽,拳眼斜向下,两臂如钳状;两肩要沉,两肘不可扬起。 (十六)海底针:虚步站立,两腿虚实要分清,臀部不可突出,同侧手按于胯旁,另侧臂伸向斜前方,手指指向前下方,上身前俯不超过45。5. 答: (一)上步:后脚前进一步或前脚前移半步。 (二)退步:前脚后退一步。 (三)撤步:前脚或后脚后退半步。 (四)进步:两脚连续向前移动各一步。 (五)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六)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侧向移动。(七)碾脚:脚跟作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脚前掌作轴,脚跟外展。七、简述。1. 答: (一)头部:练习时头部自然上顶,下颌微内收,舌尖轻抵上颚,口轻闭,颈部肌肉放松,面部神态要自然平静,运动中随各种动作的要求,头部始终沿纵轴转动,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用鼻呼吸。 (二)上肢:要求“沉肩垂肘”、“舒指跟腕”。即肩关节要松、下沉,并有意识地使两肩向外引伸,肘关节保持微屈下垂,不可外翻。两臂始终保持弧形,不可过分弯曲与伸直。做推掌动作时,掌指自然伸展,手腕微下沉,总之,对上肢动作要做到既舒松伸展,又不绵软无力。 (三)躯干部:要求上体正直,胸部要做到“含胸圆背”,所谓“含胸”是指对长拳而言,不能挺胸,但也不可使两肩前送而使胸部内陷,应求其自然正直。“圆背”是指放松背部肌肉,两肩略向外引伸,而使背部略成弧形。腰部要放松,要以腰为主宰带动两臂动作。练习时,不能使上体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四)下肢:要求虚实分明,进退轻灵,所谓实就是承受身体重量多的腿为实,另一腿承受比较少为虚,避免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起收势除外),腿部活动时要送胯,屈膝,两脚轻起轻落。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脚掌先着地。无论前进后退,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再慢慢移过去,保持全身动作的稳定与灵活。 2. 答:(一)体松心静: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之一。“体松”是指在练拳时,身体肌肉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使身体自然舒展,不得用僵力。“心静”是指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要集中。 (二)缓慢柔和: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一套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势动作,按正常速度需要在五六分钟之间完成,缓慢还需要连贯,即动作连绵不断,而柔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的姿势及运动路线都得保持弧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篮球普及课合作协议7篇
- 维修钳工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及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联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产业供需结构及未来投资布局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
- 2025-2030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升级需求与设备更新周期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制造决策优化研究报告
- 疫情留校申请书500
- 上大专申请书
- 中考语文名著总复习-三年中考真题《红星照耀中国》(教师版)
- 《张仲景活血通络法研究》
- 工程造价预算及成本控制手册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 房建类工程施工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 离散数学概论第2版田秋红习题答案
- 2024年辽宁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