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_第1页
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_第2页
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_第3页
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_第4页
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备案号:DB54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54/T XXXXXXXX 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4/T XXXX2018目 次前言1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生产环境要求25饲料品投入36饲养管理47卫生消毒与保健68养殖资料记录(档案建设与管理)8前言本标准按照GB/ T 1.1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西藏明辉农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勇、吴洪新、张成福、降晓伟、信金伟、姬秋梅、陈晓英、达娃央拉、曹涵文、姜辉、孙光明、张强、平措占堆、洛桑、洛桑顿珠、次旦央吉。本标准为首次制定。DB54/T XXXXXXXX斯布牦牛养殖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斯布牦牛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引种和购牛、饲养投入品、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检疫、运输、病死牛处理、废弃物处理、资料记录等斯布牦牛养殖的各环节应遵循的准则。本标准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斯布牦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的牦牛饲养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126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 473 绿色食品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DB54T 0071 斯布牦牛3 术语与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斯布牦牛斯布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及其周边地区,其被毛多为黑褐色,部分牛躯体和头部有白点,少数有棕色和灰色,体格大,头较大而宽,粗重,角型向外折向上伸展,角尖距大,颈较短而粗,四肢较短而粗,躯体结构紧凑。3.2净道工作人员行走及饲草料投入品运送的专用通道。3.3污道粪便等废弃物运送的专用通道。3.4投入品在饲养过程中所投入的符合斯布牦牛日常所需的饲草饲料、饲料添加剂、饮用水、兽药等。3.5牛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粪、尿、污水、动物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留疫苗、使用过的一次性畜牧兽医器械及包装物等。3.6防疫措施针对传染病采取的预防、控制或消灭的对策和措施称为防疫措施。3.7出栏牦牛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斯布牦牛适宜出栏年龄为3.5岁,即经历3个冷暖季,在第3个暖季结束时出栏屠宰。4 生产环境要求4.1养殖场选址选择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之外,地势高、通风良好、交通便利、水电供应稳定、隔离条件良好的地点建设。场址应远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区域,距离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且位于长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水质应符合NY 5027。4.2养殖场布局4.2.1总体要求场区布局应遵循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安全生产、节约用地、管理方便、利于防疫的原则;在满足当前生产需求的同时,应兼顾未来改造和发展的需求。场区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与无害化处理区四个功能区,个区域界限明显,运行方便;场区与外界环境隔离,四周设立围墙;场区出入口设有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入口设有人员消毒通道和更衣室。4.2.2生活管理区生活管理区应位于地势较高的上风口,设立门卫、办公、生活、生产辅助设施,与生产区分开。4.2.3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应位于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紧靠生产区,设有干草棚(库)、饲料加工储藏间、青贮设施、水电供应设施。4.2.4生产区生产区应位于下风向或侧风向,主要设施包括牛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牛舍要合理布局,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牛群的饲养要求,各牛舍之间距离大于建筑物高度的2倍,便于防疫和防火。运动场头均面积84.2.5隔离区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处,应与生产区隔离100m以上,设置隔离牛舍、兽医工作室、病畜处置室,设立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4.2.6无害化处理区无害化生产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设立堆粪场、废弃场堆放设施及病死畜处理设备。4.2.7其他场区及牛舍内净道与污道应严格分开,场区内道路进行硬化,裸露地面进行绿化。5 饲料品投入5.1饲草饲料饲草料及原料使用严格执行NY 5032的要求。对各种饲草料和原料进行采样和化验,符合无公害饲料、原料标准方可使用。各种原料和产品标识清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5.2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用法使用。严禁添加和使用未经国家批准和禁用的物质。不严禁使用肉骨粉、骨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蹄粉、角粉、羽毛粉、鱼粉等动物源性饲料。6 饲养管理6.1人员管理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消毒通道,进行严格消毒。饲养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饲养工作。饲养人员上岗前应更换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带出生产区。任何人员不得携带动物及其产品进入生产区,并禁养其它动物。6.2牛群管理按照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进行分群管理,分为母牦牛群、犊牛群、公牦牛群。6.2.1母牦牛参配母牦牛:参配母牦牛的组群时间,可据当地生态条件,在母牛发情前一个月内完成,并从母牛群中隔离其它公牦牛。选择体格较大、体质健壮、无生殖器官疾病的作为参配牛,参配牛集中放牧,及早抓膘,促进发情配种提高受胎率。妊娠母牦牛:可强饲养管理,营养需要从妊娠初期至后期,放牧时要很好的草场。饮水时不要空腹饮水,防止造成母牦牛流产。6.2.2公牦牛配种季节的管理:配种季节在7月8月,配种前加强饲养,要补饲豆利类、骨粉、食盐等饲料,提高种公牦牛的配种能力。非配种季节管理:在非配种季节应和母牦牛分群放牧,与育肥牛群、阉牦牛组群,在远离母牦牛的放牧场上放牧,应少量补饲,在配种季节到来时达到种用体况。6.2.3犊牦牛初生后母牦牛舔干体表胎液、吮食母乳,初乳吮食7d左右,提高犊牛成活率。特别是冬季对牦牛的保温措施等加大力度。适进补饲,当犊牛会采食牧草以后,可补饲饲料粉、骨粉配制的简易混合料或采用简单的补喂食盐的方法增加食欲和对牧草的转化率,每隔3d5d补喂一次。及时断乳,犊牛哺乳至6月龄后,一般应断乳并分群饲养。6.3牦牛放牧与饲养管理6.3.1不同季节放牧牦牛的管理6.3.1.1冬春季放牧管理主要任务是保膘和保胎。冬春季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和饮水。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放避风洼地或山湾。妊娠母牦牛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也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冬春季风雪多,应注意气象预报,及时归牧。在牧草不均匀质量差的牧地上放牧时要采取散牧方式。6.3.1.2夏秋季放牧牧管理主要任务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增加畜产品产量。夏秋季早出牧,晚归牧,延长放牧时间,让牦牛多采食。天气炎热时,中午让牦牛在凉爽地方反刍与休息。出牧后由低逐渐向通风凉爽的高山放牧;由牧草质量差或适口性差的牧场,逐渐向牧草质量好的牧场放牧。夏秋季放牧根据时间安排的牧场或轮牧计划,要及时更换牧场和搬迁。6.3.2放牧牛群的管理6.3.2.1作息时间包括放牧、挤奶、饮水、补饲和休息等。完全放牧牛群,放牧时间一般不少于10h,如果放牧16h仍不能吃饱,要进行补饲,暖季要给牦牛补饲食盐,可在圈地、牧地设盐槽,供牛舔食,还可以制作食盐舔砖,放置于离水源较远、不被雨淋的牧地或挂在圈舍中让牛舔食。给牦牛饮水,冷季要定时,每天2次,暖季放牧要有意识到有水源的地方,让牛群自由饮水,全天放牧时间应分2段3段,每吃饱为一段,段与段之间是休息、饮水或补饲。避开酷暑与严霜期放牧。6.3.2.2补饲干草补饲:在冬春季枯草期,加喂干草或其他补充饲料,每天提供每头干草23 kg,其他配合饲料0.2 kg0.3 kg,矿物质饲料100g200g,牧草中应含有不低于5mg/kg的铜,硒不少于0.1mg/kg,钴不少于0.1 mg/kg。6.3.2.3牦牛越冬措施贮备供冷季补饲的草料,做好草料贮备;修建暖棚牛舍,合理补饲,冬季来临前及时淘汰弱残牛,出栏育肥牛,保持最低的畜群,减少草料压力。6.3.3牦牛的生产管理6.3.3.1牦牛的系留管理系留圈地的选择:一般选择有水源、向阳干燥、略有坡度或有利用排水的牧地,或牧草生长差的河床沙地等。系留圈地的布局:多采用正方形系留圈,也有长方并列系留圈。拴系之间的距离为5m。6.3.3.2牦牛的棚圈一般建在定居点或离定居点不远的冬春季牧场上。主要供泌乳牛、犊牛群的使用。墙高1m1.2m,大小以200 m2600m2为宜。6.3.3.3牦牛的剪毛牦牛一般在8月中旬左右剪毛。牦牛尾毛两年剪1次,并要留一股用于摔打蚊、虻。6.3.3.4牦牛的去势一般在2至3岁,不宜过早,在5月6月份进行。6.3.3.5牦牛的出栏公牦牛3.5岁时,根据生长发育、外貌、配种能力和后代品质等进行“复选”,达到DB54T 0071斯布牦牛特级和一级标准的留下做种牛,二级标准及以下的去势育肥,在活重达到180kg200kg时适时出栏。6.3.3.6牦牛的出售与运输不出售病牛、死牛,出售的牦牛应具备检疫证,检疫程序符合GB 16549;牦牛调运检疫按照GB 16567规定执行。牦牛运输按照NY/T1056执行。7 卫生消毒与保健牛场消毒应符合NY 5126和NY 5030的要求。消毒前,应彻底清除环境中存在的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消应根据动物疫情、健康状况、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药用量;消毒前,应认真检查消毒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并做好消毒记录。7.1环境消毒严格遵守消毒制度,消毒池设在大门口及生产区出入口;人行通道设在消毒间内,消毒间安装紫外线灯或喷雾消毒设施,并设计洗手池和更衣柜等;用聚维酮碘溶液或聚醇醚碘溶液进行带畜消毒、饮水消毒。7.2牛舍消毒每年春秋两季对牛舍及牛群活动场地进行定期消毒,用火碱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结合生产周期、牛群周转进行不定期的环境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或醛类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7.3用具消毒器械和用具采用戊二醛类等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每月进行一次清洗消毒。7.4废弃物处理7.4.1牛场应有固定的牛粪储存、堆放场所且堆放场所的大小与生产规模相匹配,并有防雨、防漏、防溢流措施。7.4.2牛场的污水通过沟渠、管道汇集于化粪池,经发酵、沉淀后用于农田灌溉。7.4.3采用干清粪法,牛舍、运动场的粪便及草料残渣每天收集一次,并运送堆积至隔离区的堆存场所,经发酵腐熟后,用作肥料;牛场应有沼气发酵设施或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做有机肥利用。7.4.4牛场内的不可利用废弃物处理与排放执行GB 18596的要求,废弃物处理执行GB 16548的要求,粪便处理执行NY/T 1168的要求,污染物排放执行GB 18596的要求。7.5病死牛处理对需要处死的病牛,应在指定地点扑杀,不得在牛场内进行解剖;牛场不得出售病死牛;传染病牛或疑似传染病牛的尸体处理按照GB 16548的规定执行;有治疗价值的病种牛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愈后观察一个发病周期后,无明显症状后归群饲养,有条件可单独饲养。7.6卫生保健7.6.1防疫防疫应符合NY 5126的规定。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疾病的诊断由已取得兽医资格证的人员执行,按照当地兽医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进行免疫接种,维护群体健康,预防疫病发生;当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对重大疫情进行先封锁隔离,后取样送检,并同时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动物防疫法采取控制、扑灭措施。7.6.1.1疫苗的选择选用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疫苗,注意是否符合国家兽药品有关规定(如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贮存方法或温度)。7.6.1.2疫苗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的使用疫苗,对于同一批疫苗,可以先进行小范围免疫接种,确定安全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免疫注射。不要任意把不同毒力、不同种类、相互有作用的疫苗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牛体进行免疫注射。7.6.1.3免疫时间保证在非疫区内选择机体免疫效果最佳,病弱牛、临产前两个月妊娠两个月牛,吃奶犊牛,不足月犊牛等不予注射。最好在白天进行免疫注射,避免黄昏后注射。7.6.1.4紧急接种免疫应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时,必须对牦牛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只能对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牦牛进行紧急接种,对于患病牦牛和处于潜伏期的牦牛不能接种疫苗,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扑杀。7.6.1.5免疫接种程序以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而定,疫苗的具体使用方法以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为准。参考牦牛常见传染病常用免疫程序与NY/T 473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执行。7.6.2斯布牦牛常见病防治7.6.2.1牦牛布鲁氏菌病采取以预防为主,采取以定期检疫、淘汰病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