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 第一章诊脉入门1 一、南雅堂医书平辨脉法歌诀(一)平脉法脉有三部,阴阳流通,呼吸出入,上下于中。 秋浮冬沉,春弦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 三部之分,尺寸及关,营卫流行,不失衡权。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作病占。 倘有参差,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 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 审察表里,三焦别焉,来疾去迟,内虚外实,来潮去大,病里可必,来大去小,在表无疑。 上潮小者,其汗自越,下潮小者,厥病关格,头无汗生,有汗则剧。 卫盛名高,营盛名章,高章相搏,其名曰纲。 卫弱名惵,营弱名卑,惵卑相搏,名损无疑。 卫和曰缓,营和曰迟,缓则阳长,迟则阴滋。 迟缓相搏,刚柔相宜,是名曰弦,色光肉肥。 肥人责浮,瘦人则沉,有若是者,其病以成。 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主肌肉,中候可明。 假令下利,三部脉伏,尺中小见,肾气可续,若见损脉,必至危笃。 浮表沉里,数腑迟脏,浮大濡等,和缓有象。 厥阴肝木,其脉微弦,濡弱而长,纵病亦安,纯弦者死,肝脏伤残,倘得毛浮,至秋难痊。 少阴心火,洪大而长,夏月得此,虽病无伤。 太阴肺金,其脉毛浮,得数则剧,迟缓可疗,数受火克,痈肿堪忧。 少阴肾水,沉滑如经,翕奄与沉,滑脉以名,翕为正阳,沉为纯阴,阴阳和合,关尺自平。 阳明微沉,仅能饮食,少阴微沉,股汗阴湿。 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水火金木,乘以纵名,火水木金,厥名曰横,火行乘木,水行乘金,是名曰逆,倒施而行,金水木火,顺名相生,纵横最重,顺逆犹轻。 乘脏乘腑,阴阳攸分,浮数乘腑,迟涩脏阴,寸口脉微,曰阳不足,阴往乘之,恶寒可卜。 阴不足者,迟脉见弱,阳往乘之,发热时作。 阳结浮数,阴结沉迟,是皆实证,有伤津液。 阳结浮数,阴结沉迟,是皆实证,有伤津液。 阳结之证,身轻能食,大便不通,期十七日。 阴不能食,大便反硬,十四日剧,早图宜慎。 阳浮阴弱,筋急血虚,其脉沉者,营气衰微,卫衰脉浮,汗出如珠。 阳结之脉,蔼如车盖,如循长竿,阴结之概,如羹上能,阳气衰微,如泻漆绝,必亡其血,细如蛛丝,阳气必微,下不至关,阳绝之源,上不至关,阴绝之愆,此皆不治,死于克焉。 阳气前绝,阴气后竭,其人已死,身必青色,阴前阳后,色赤心热。 脉病人安,是曰行尸,主卒眩仆,短命有期。 人病脉好,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可医。 肺绝之证,汗出不流,毛发自润,气喘不休,脉浮而洪,身汗如油,液亡气脱,喘而不休,水浆不下,胃气先坏,身体不仁,营卫已败,乍静乍乱,精神亦散,此皆命绝,由斯可断。 心绝之证,阴尽阳留,体如烟熏,直视摇头。 肝绝之证,唇吻反青,四肢漐习,见于脾经。 脾绝之证,柔汗发黄,环唇黧黑,真土已伤。 肾绝之证,狂言失志,溲便遗失,目反直视,病家来请,告以病情。 人苦发热,身体痛疼,师到诊之,病人安卧,其脉沉迟,绝不浮大,知其已差,无药可贺。 假云腹痛,病人自坐,师到诊之,脉浮而大,沉细不形,定愈无错。 来请人云,发热烦极,明日师到,静卧向壁,脉复自和,其愈可必。 又有诈病,医贵识破,师到不惊,向壁安卧,三言三止,脉之咽唾,假令脉和,诈言沉疴,当须吐下,针灸宜多,数十百处,其病乃瘥,诈病诈治,妙法无过。 持脉之时,可望而知,欠和呻病,风则言迟,摇头里痛,表强行迟,坐伏短气,腰痛坐依,心痛护腹,如怀卵遗,惧如循丝,面如脱色,数日不饮,口干脉涩,羞愧脉浮,色乍赤白。 假令人病,脉证相应,作汤与服,食顷变更,吐利腹痛,大异前证,是名灾怪,失于先问,吐利之作,非关此药,旧时所服,今乃发作,故曰灾怪,以警先觉。 四诊之法,望闻问切,上中下工,于此分别,自古及今,语多妄说,长沙心法,且于平脉,撮成短句,以承先哲。 第二章诊脉入门2(二)辨脉法阳脉浮大,滑动与数,阴脉沉涩,弦微并弱,阴见阳生,阳见阴恶。 缓止曰结,数止曰促,结则阴盛,促则阳勃。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其名曰代,病必难痊。 动脉之源,阴阳搏击,阳动汗出,阴动发热,形冷恶寒,三焦伤贼,动脉之状,颇似数脉,见于关上,头尾俱灭,形如豆大,动摇厥厥。 脉浮而紧,状如弓弦,按之不移,故名曰弦。 弦而大者,减为芤脉,弦减为寒,芤则虚厄。 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得此,半产漏下,男子得此,失精亡血。 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者,名曰残贼。 阴阳俱紧,中邪可怕,清邪中上,浊邪中下。 阳中于邪,头强颈挛,发热头痛,腰痛胫酸。 阴中于邪,必主内栗,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便溺妄出,足膝冷逆。 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拂郁,口烂齿虫。 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营卫不通。 卫气前通,小便黄赤,热气所过,痈脓可必。 营气通者,嚏嗢咽塞,寒为热拥,自下凝血,阴阳俱厥,脾气孤弱。 五液注下,下焦不合,清便下重,便难且数,脐筑湫痛,命难全活,清浊混淆,慎勿妄治。 七日微热,邪退可俟,大发热者,邪气犹至。 恶寒欲呕,腹痛欲利,至于吐利,紧去人安,若脉转迟,能食自痊。 脉浮而大,浮虚大实,在寸为格,关候在尺,关则不通,格则吐逆。 脉浮而滑,浮阳滑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发热汗出,此为不治,证属不足。 脉浮而数,风热相搏,洒淅恶寒,表邪始作,若不发热,有隐痛处,蓄积有脓,饮食如故。 脉浮而大,风虚气强,风气相搏,隐疹身痒,久为痂癞,泄风名彰。 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紧为寒,诸弱发热。 是诸脉见,乘寒则厥,郁冒不仁,胃虚脾涩,口急不言,外战内栗。 紧为寒实,亦主虚冷,亡汗若吐,咳者饮冷,胃虚下利,皆令脉紧。 寸微尺紧,多汗虚损,阴盛阳亡,从兹以诊。 病人之脉,微弱而涩,医误吐下,其人亡血,阳微恶寒,阴微发热,夏欲复衣,裸欲冬月。 脉微而缓,表虚里实,微则卫疏,缓则胃实。 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血多气少,失其常经,三焦绝道,名曰血崩。 脉微而涩,营卫不行,三焦无仰,体痹不仁。 营气不足,口噤身疼,卫气既虚,恶寒欠呻。 上焦不归,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谷食内停,下焦不归,遗溲失精。 卫衰色黄,营衰色青,根叶枯槁,寒栗唾腥,咳逆吐沫,上焦以明。 脉弱而迟,血寒气微,寒发热气,微血内饥,饥不能食,中满而虚。 脉弱而缓,中焦已虚,脾气不足,胃气有余,食卒不下,吞酸而噫,气填隔上,内伤饮食。 趺阳之脉,独取乎迟,兼和缓象,胃气常治。 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误下所为。 营卫内陷,其数先微,因是而知,脾气不治。 脉反更浮,邪气独留,潮热发渴,谷食难投。 便硬气噫,迟缓乃疗,数脉不退,恶疮可忧。 趺阳浮涩,少阴如经,其病在脾,下利当行。 少阴沉滑,斯为如经,滑而数者,屎脓已成。 趺阳伏涩,三焦气塞,吐逆便闭,名曰关格。 趺阳滑紧,胃实脾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如手把刃,坐自作疮。 趺阳沉数,实热消谷,此为易治,紧则病笃。 大而紧者,当即下利,脉实病虚,其证难治。 脉微而紧,虚寒相应,微紧相搏,短气之证。 趺阳不出,身冷肤硬,脾不上下,营卫俱病。 趺阳浮芤,卫衰营伤,肌肉甲错,体瘦羸尪,浮芤相搏,宗气衰竭,皮肉脂髓,四属断绝。 脉紧而浮,寒与气共,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寒气内哄,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趋泄如洞。 少阴脉伏,阴肿而痛,趺阳脉和,少阴脉负,土能制水,大顺以固。 少阴之脉,弱而兼涩,弱者微烦,涩者逆厥。 少阴脉伏,肾少精血,阳气迫促,上入胸膈,宗气反聚,心下血结,阳气退下,阴股间热,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并刺巨阙。 辨脉之法,具于此中,熟读玩味,其用无穷。 平脉辨脉,上下二篇,始自仲景,叔和所传,略述要领,撮成四言,神而明之,是在后贤。 第三章诊脉入门3 二、珍珠囊脉法诸歌(一)诊脉至捷歌凡诊脉,男先诊乎左者,为其左属阳,阳数顺行,自东而西,所以先左而后右也。 女属阴,阴数逆行,自西而东,故先右而后左也。 男女左右先后之法,盖体其阳阴逆顺耳,然不必泥此左右之法则也。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肾家之腑是膀胱,命脉外诊三焦病。 女人之脉左右同,但于尺脉常洪盛,小儿脉数是其宜,更向三关察形证。 手上寸关尺三部,管于上中下三部,上焦头面咽膈病,中主肚肠两胁去,下部小腹腿足间,诊脉恭详是公据。 浮沉迟数四般脉,五脏六腑为准则,浮主中风病在表,沉主在里及筋骨,脉迟为寒兼是虚,数者热多依此例。 (二)妊娠脉歌妊娠之脉要如何,认辨阴阳衰与盛,阴阳俱盛脉而和,两手调匀数相应,其人能食身无苦,容饰如常是妊定,脉来左盛是男形,左手偏洪是女孕,孕真带呕头昏闷,此是停痰恶阻病,急宜和胃与消痰,固血安胎全两命,若还腰腹俱疼痛,日夜咽干潮热剩,多眠恶食倦昏沉,此属经疑却非妊,大纲孕脉类如此,在意消详审安静。 (三)小儿脉歌小儿五岁一指脉,十岁方将两指看,十四五岁三指定,更量长短详指端,左手人迎以候外,右手气口以候内,外候风寒暑湿并,内则乳食痰积害,其余一一可依此,大略于此重引载。 第四章诊脉入门4(四)玉函经注解十二脉中合经水,内外相轮为表里,人身血气要充盈,六脉无邪无病体。 考之离合真邪论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宿谓二十八宿,度谓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 经水者,谓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汝水、江水、淮水、沔水、河水、漳水、济水也,以其内合经脉,故名之曰经水焉。 经脉者,谓手足三阴三阳之脉,所以言者,以内外参合,人气应之,故言及也。 甲乙经云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膀胱;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厥阴外合于沔水,内属于肝;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大肠;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小肠;手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三焦;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厥阴外合于漳水,内属心包;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 表里者,阴阳也,表属阳,里属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表里内外于相轮盈也;人之赖以生者,气与血而已,气卫于外,以充皮肤,血荣于中,以管经络,周一体而无间,盈百刻而不违者,乃平人之常也,平人之常气禀于胃,六脉无胃气不能生,和缓而平者,胃气也。 正理论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夫圣人以察阴阳以决死生,虽经络流注,如环之无端,岂能逃于三部者耶?人之经气主生神,水气充盈生志意。 原夫精之化成曰神,意之所成曰志。 心属南方,丙丁火位,处离宫,为五脏之尊,神明出焉。 肾属北方,壬癸水位,居坎户,为一身之根,精志藏焉。 道义经曰;神处心,神守则血气流通,志藏肾,志苏则骨髓满实。 孟子曰人非水火不生活。 南斗经亦曰水火者,人之生命也,在人身之中故心肾二脏,取象于水火焉。 复诊涩脉何部中,败血耗精之脉候,惟有三秋乃应时,余月见之皆恶候。 涩脉之候,内经曰涩者阳气有余。 千金方云脉涩者多气少血。 审看在何部中,在决其病。 大抵男子得之,主精耗竭,女子得之,主败血多病。 惟秋冬内以脉微涩曰应四时,余日见之,皆为恶候。 洪钩夏脉居寸口,堪笑愚夫多不晓,脉若俱洪不带钩,钩不应时血常走。 秋脉微毛若无涩,病者多应生可设,然于别部诊见之,涩谓秋中多结脉。 严冬尺脉要弦沉,肾部无邪体气清,忽然弦大多虚候,梦中涉水鬼随人。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此乃四时之正脉,然亦须诊得有胃气,乃为平和无病之人,若但见其脏脉而无胃气者死症。 人以谷气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矣。 夫元气天道也,为诸脉之父,胃气地道也,为诸脉之母,以其资内水谷,灌溉诸脉,以其主众体焉。 又曰胃为水谷之海也,以其播和气与诸脉,受之以资生焉,故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假令严冬之时,寒气凛冽,万物伏藏,各归其根,脉当沉细而反洪大,则为虚也。 何以言之?张长沙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为寒,大则为芤,弦芤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阳失精,皆候虚也。 春怕庚辛秋丙丁,微毛洪数病相侵。 春脉即肝脉也,脉当弦而急,而反得沉短而涩者,肺金邪乘以肝,故为肝病,是谓贼邪。 秋脉即肺脉也,脉当浮短而涩,而反得浮大而散者,是火邪乘肺也,故为心病,是谓贼邪。 广成先生举此二者为例,则余可知矣。 春怕庚辛者,即春时忌见秋脉也,秋怕丙丁者,即秋时忌见夏脉也。 微毛洪数,即春夏克木也。 玉函歌诀最玄微,俗眼之人难探颐,若能精向义中取,审察玄通神可比。 玉函经歌诀,广成先生本素问、难经而作也。 意极幽玄,非讲读圣经者,不能明也,后学能精心研究,则玄理自通,至妙至神矣。 (五)生死歌诀浮弦多是风头痛,积聚体痛胸膈噫。 浮者,太阳之脉也;弦者,少阳之脉也浮者,太阳之脉也;弦者,少阳之脉也。 足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胁,还出别下项,足少阳之脉,循络于耳。 脉浮而弦者,太阳之邪传入少阳也,二经俱病,是以外证头疼身体痛,内为积聚胸胁,噎闷而痛也。 紧实号为寒热证,涩泻烦躁小便涩。 紧为外寒,实为内热,实紧相兼,则知外感寒而内蕴热也。 寒邪客于肌不可发汗,汗则谵言狂语,内烦躁忧不得卧,若头痛目乱无精,疗之者,复发其汗,如此死者,医杀之矣。 湿温者,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则发湿温病,若两胫逆冷,心胸多汗,头目痛,若妄言,其脉阳濡而弱,治在太阴,不可发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重面色变,名曰重暍,如此死者,医杀之矣。 洪数脉来阳气盛,目赤舌干唇破裂。 洪者大也,数者疾也,洪为阳盛,数则为热,脉来应指,洪大数疾,则为热邪所盛,偏阳隆盛,是以目赤口干,唇焦破裂。 浮而兼紧肾之虚,温逐寒邪益精血。 浮则为虚,紧则为寒,脉浮而紧,见于尺中者,肾虚感寒也,宜以温暖之药祛逐寒邪,滋益精血,其病乃愈。 阳绝尺中脉细微,针灸勿令精气绝。 尺脉者人之根本也,脉来微而细者,则为阳绝,速灸关元、气海,不可缓也,治之稍缓,则阳气衰羸,精气竭绝。 促结代脉是脾虚,若见之时难救得。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曰促。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曰结。 脉来按之动而复起,再四寻之,不能自还,曰代。 此三脉,脾不得安常而然也,若更见于肺部,难可救也。 女人尺中须要盛,浮迟细沉是虚证。 经云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是其常。 男子阳多而阴少,其脉在关上,故寸盛而尺弱,女子阴盛而阳微,其脉在关下,故寸沉而尺盛。 是知女子尺脉要盛,今反见浮细沉尺之脉,皆主虚寒之候也。 忽然诊得寸中动,六脉无邪身有孕。 内经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诊之寸洪而尺大,肝弦而肺微者,有孕之脉也。 童女童男何以别,须看太真无损缺,大凡童子脉来沉,童女尺中洪拍拍。 (此与下同)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共尺里,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神气。 (同意)童男尺脉来沉者,精气完而未有所耗也,童女尺脉洪盛者,天癸盛而未有所损也。 (余如前章云)男子妇人精血衰,假绕覆溢脉无回。 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本,精若实则强盛,精衰则因弱,脉之盛衰,亦随气血之虚不同也,是以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 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际,为溢,为内格,此阳乘之脉也。 关以后者,阴之动也,阴当见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阴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二呼四至为平脉,一呼一至死相催。 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则阴阳各当其分,而不相胜也,故曰平人。 减之法曰不及,过之法曰太过,若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常著床,所以然者,皆血气不足故也。 伤寒舌黑洗不红,药洗分明定吉凶。 舌者心之宫,其色正赤,以象火也。 伤寒病舌上有膜,白滑如胎,甚者或燥或湿,或黄或黑,盖热气之有浅深也,若寒邪初传,未全成热者,则舌上苔滑也,及其邪传为热,则舌上之苔,不滑而涩也,若热聚于胃,则舌为之黄。 金匮曰舌黄未下者,下之黄则舌上之苔,不滑而涩也,若热聚于胃,则舌为之黄。 金匮曰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是热已深也。 若热剧于胃,则舌为之黑。 针经曰热病口干舌黑者死,肾水克心火也。 近代名医有用布帛生薄荷,从舌上下周洗噀,或以竹篾刮下,或复红,上又再生者,洗之赤不转者,命不久也。 后汗脉和无恶候,脉如燥疾命将殂。 内经曰伤寒热病汗出,辄复热而脉燥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此名阳阴交,交者死也。 中风目闭口开者,喉中拽锯气不敷,脉若洪弦犹可救,浮大多应命不苏,男女五劳洪数脉,定知不久气长吁。 (此与下章同)若遇风疾及痨疾,妙法看时若抵圣,风疾脾缓空费力,劳疾心数命难存。 彼注已详。 王德虏易简方云中风目闭口开,手散遗尿,声如鼾睡者,难治,予目见数人皆死。 大抵七表八里脉,相连九道作程途,表里脉分轻重病,九忤传来病不舒,诊脉要分轻与重,始知生死可支吾。 表者以阳言之,故脉有七,以象少阳,奇数也。 里者以阴言之,故脉有八,以象少阴,偶数也。 亦犹脏腑之表里,皆阴阳内外之相依者,如此,故取于表里而言也,道者通也,其脉有九,与表里之相通一也,然候脏腑之盛衰,性情之急缓,病之轻重,数之长短,皆可得而察之也。 今日察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证。 浮洪短促为阳弱,沉细兼长阴有余,如此分张轻重断,岂同俗眼一凡夫。 张长沙云瞥瞥然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故浮洪短促,谓之阳弱,沉细兼长,则如阴盛矣,萦萦如蛛丝细者,阴气衰也。 六部鬼贼是如何,造化阴阳事更多,心火怕逢沉滑脉,肺金尤怕浮洪克,惟有脾元恶木侵,四时寄旺本无形,甲乙最嫌金气黑,肾中缓脉水无盈,一位克重当须断,二位克重却分轻,三位克时难救疗,纵然暂醒必归冥。 五行咸通于五脏,分旺于四时,故心属火,旺于夏,脉洪大而长,若反得沉细而滑者,肾水乘于心火也,名曰贼邪。 肺属金,旺于秋,脉来轻浮而短涩,若反得浮洪而散者,心火乘肝肺金也,名曰贼邪。 脾土也,土无正形,寄旺四季,脉来随四时五行而变,经所谓里不可得见,表乃见矣,若弦脉独见于本位,乃肝木乘于脾土也,名曰贼邪。 肝应木,旺于春,脉来弦急而长,若反得浮短而涩者,肺金乘于肝木也,名曰贼邪。 肾属水,旺于冬,脉来沉濡而滑者,反得迟缓而大者,脾土乘于肾水也,名曰贼邪。 素问曰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反四时,谓之难治,此之谓也。 水火相临分上下,金木相侵事必凌,水土二宫俱要静,一宫有克少安宁,高明定知刑克贼,孰能考究记心经。 天肇一于北,而命六门始具,地隅二于南,而心火继生,此一身之天地也。 夫命门者,元精之所禀,有真气存焉,是为坎一之水。 心者元神之所舍,有真液存焉,是为离二之火。 水立而火继之,精具而神从之,于是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扁鹊云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是以心位处上焦,而肾居于下部,以明火在上而水在下也。 水为阴,火为阳,心火常欲降,肾水常欲升,中藏经云火来坎户,水到离宫,火水相资,既济之道也。 易曰天地交而万物生,于是乎天三以生木,地四以生金。 在人身中,肝属木,肺属金也,肝藏魂,肺藏魄,魂魄已具,五脏备矣,是以肝木位左关,肺金居右寸,以明木在震,金在兑也,金木既以定位,则阴阳各当其分。 设若肝部诊得肺脉者,肺邪乘于肝也,谓之贼邪。 难经所谓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而反得肺脉,浮者,肺邪乘于肝也,谓之贼邪。 难经所谓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以此知金木相侵,事必凌乱也。 天五生土,在脏应脾,脾主中州,而土居四季,盖五脏资脾以养,五行资土以成也,水、火、金、木、土,以序相配,五脏具矣。 水、火、金、木、土,惟水、土二宫常欲安静而不受克者,肾为精之舍,脾为水谷之海也,盖五脏六腑生于精气,养于谷气,精气亡则无所本,谷气亡则无所养,无所本者死,无所养者亦死,是以脾肾一脏一宫受克,百病俱生,无所绥宁矣。 春怕庚辛秋恶疾,夏嫌水气火相刑,刑克只分轻与重,自然切脉甚分明。 春脉即肝脉也,夏脉即心脉也,难经所谓春脉弦,夏脉钩者是也。 春脉当弦而诊得肺脉,浮短而涩,是为肺病,谓之贼邪,至秋而死。 夏脉当钩而脉得冬脉,沉涩而滑,是为肾病,谓之贼邪,至冬而死。 左手诊得重病脉,右手脉候却调匀,只断脉中须应病,故知命脉得和平,假此一例余仿此,医门学者不劳心。 左手脉平和,右手脉病,为风邪伤于卫气,右手脉平和,左手脉病,为寒邪伤于荣血,谓三部偏见病脉,以肺主气,心主血。 赵子文云亦可为中风复寒之验矣。 今左手脉虽异于常,右手三部调匀,虽重沉病,犹为可活,益右尺命脉已存,右关胃气不绝,应当和平。 学此为例,余可知矣。 第五章诊脉入门5(六)诊杂病生死歌诀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病,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已下有止看暴病。 (七)诊暴病歌两动一止或三四,三动一止六七死,四动一止即八朝,如此推排但依次。 (八)形证相反歌健人脉病号行尸,病人脉健亦如之,长短瘦肥并如此,细心诊候有依稀。 (九)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诀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申辛酉里,夏得冬脉亦如此,还与壬癸为期尔,严冬诊得四季脉,戊巳辰戍还是厄,为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病应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克贼,春得冬脉只是虚,更兼补肾病自除,若得夏脉缘心实,还应泻子自无虞,夏秋冬脉皆如是,在前为实后为虚,春中若得四季脉,不治多应病自除。 (十)伤寒决生死脉歌热病诊得脉浮洪,徒然枉费用神功,汗后脉静当便瘥,喘热脉芤应终凶。 (十一)阳毒阴毒歌池氏曰叔和独取仲景伤寒二毒之说何也?二毒本然危急,诚恐后学不辨阴阳二症,阴症误投阳症之药,阳症误投阴症之药而致夭亡,乃引素问阴阳大论而作歌焉。 阳毒歌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作点斑,狂言妄语加鬼神,下痢频多喉不安,阳毒尸咽如炙脔,口舌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但每服,能过七日渐能安。 阴毒歌阴毒伤寒身体重,脊强眼痛不堪任,小肠刺痛眼黑青,毒气冲心转不禁,四肢厥冷惟思吐,咽喉不利脉细沉,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 (十二)诸杂病生死歌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心命殂须努力。 下痢微小却为生,脉见浮洪无瘥日。 恍惚之病定颠狂,其脉实牢保安吉,寸关尺部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 消渴脉数大者活,虚细病深厄难脱。 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 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课定更无疑。 鼻衄吐血沉细宜,忽然浮大即倾危。 病人脉健不用治,健人脉病号行尸。 心腹疼痛脉沉细,浮大弦长命必殂。 头痛如涩应须死,浮滑风痰必易除。 中风口噤迟浮吉,急实大数三魂孤,鱼口气粗难得瘥,面赤如狂不久居,中风发直口吐沫,啧药闷乱起复苏,咽喉拽锯水鸡响,摇头上窜气长吁,病人头面青黑暗,汗透毛端恰似珠,眼目小瞪不须治,冷汗如油不可苏。 内实腹胀痛盈满,心下劳强干呕频,手足烦热脉沉细,大小便涩死多真。 外寒内热吐相连,下清湿谷转不安,忽然诊得脉洪大,莫废神功定不痊。 内外俱虚身冷寒,汗出如珠微呕寒,忽然手足脉厥逆,休不安宁必死判。 上气喘急候何宁,手足温暖净滑生,反得寒涩脉厥迟,必知归死命须顷。 咳而尿血羸瘦形,其疾脉大命难存,喉血之脉沉弱吉,忽然实大死来侵。 上气浮肿肩息频,浮滑之脉即相成,忽然微细应难救,神功用尽也无生。 中恶腹胀紧细生,若得浮大命逡巡。 金疮血盛虚细活,急实太数必危身。 凡脉尺寸紧数形,又似钗直吐转增,此患蛊毒急须救,速求神药命难停。 中毒洪大命应生,细微之脉必危倾。 吐血但出不能止,命应难返没痊平,大凡要有生死门,太冲脉在即为忽,若动应神魂魄在,止便子休命不停。 (十三)察色观病生死歌欲愈之病目眦黄,眼胞忽陷定知亡。 耳目口鼻黑色起,八日必死七难当。 面黄目青手乱频,邪风在胃丧其身。 面黑目白命门败,困极八日死来侵。 面色忽然望之青,进之如黑卒难当。 面青目白忧息气,待过十日定存亡。 黄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灾殃。 面青目黄申时死,余候须看两日强。 目无睛光齿龈黑,面白目黑亦灾殃。 口如鱼口不能合,气出不返命飞扬。 肩息直视及不语,面肿疮黑亦难能。 妄言错乱及不语,尸臭元知寿不高。 人中尽满兼背青,三日须知命必倾。 两颊颧赤心病久,口张气直命难停。 足趺趾踵膝如斗,十日须知难保守。 项筋舒直定知殂,掌内无纹也不久。 唇清膝冷及遗尿,背眠饮食四日期。 手足指甲皆青黑,能过八日定难医。 脊痛腰重反覆难,此是骨绝五日看。 体黄溺赤时不止,肉绝六日便高判。 手足印青呼骂多,筋绝九日定难过。 发直如麻半日死,寻衣不语知奈何。 (十四)五脏察色候歌诀肝脏歌面肿苍黑舌卷青,四肢力乏眼如盲,泣出不止是肝绝,八日应当命必倾。 心脏歌面黑肩息直视看,又兼掌肿没纹斑,狂言乱语身闷热,一日之内到冥间。 脾脏歌足趺肿满面浮黄,泄痢不觉汗衣裳,肌肉粗涩兼唇反,一十二日内灾殃。 肺脏歌口鼻气出不复回,唇反无纹黑似煤,皮毛焦干爪枯折,程速三日定知灾。 肾脏歌面黑齿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频,皮肉濡结发无泽,四日内当命不存。 (十五)难产生死歌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 身重体寒热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上冷子当死,腹中须遗母归冥。 面赤细青舌寻看,母活子死定应难,唇口俱青沫又出,母子俱死总高判。 面青舌青沫出频,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应验,方知医哲不虚陈。 (十六)新产生死歌新产之脉缓滑吉,实火弦急死来侵,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牢坚命不停,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审看此脉分明记,长须念此看心经。 (十七)妊娠伤寒歌伤寒头痛连百节,气急冲心瀑如血,舌生玷点赤黑时,燥热不止致胎减,呕吐不止心烦热,腰背俱强胎痛裂,六七日来热腹中,小便不通大便结。 (十八)产后伤寒歌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肢绥者生,脉大忽然肢厥冷,须知其死莫能停。 三、医宗金鉴四言脉诀四言脉诀,始自汉张仲景平脉法,宋崔嘉彦衍之,明李时珍删补,及李中梓又补其缺略,删其差谬,复加注释,固已文简义赅矣,然犹有与经义不合者,今皆删去,其未备者补之。 脉为血府,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注经曰脉者,血之府也。 周身血脉运行,莫不由此贯通,故曰百体贯通也。 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 寸口者,左右寸关尺,手太阴肺经动脉也,为脉之大要会也,故曰寸口脉动,大会朝宗也。 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注凡诊人之脉,令仰其手,视掌后有高骨隆起,即是关部脉也,医者覆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之上,病人长则下指宜疏,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间,故命名曰关。 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注从高骨上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曰寸。 从高骨下至尺泽长一尺,因此命名曰尺。 寸部候上,故为阳也,尺部候下,故为阴也。 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注右寸浮,候胸中,沉以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右关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关浮候膈、胆,沉以候肝;两尺沉俱候肾,左尺浮候小肠、膀胱,右尺浮候大肠。 膻中即包络也。 五脏皆一,惟肾有二,故曰两尺候两肾也。 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以寄于肝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以统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关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 以大小肠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门配于右尺,其手厥阴包络,竟置而不言,悉属不经。 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候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也,浮外候腑,沉内候脏之说,详于卷末。 命门属肾,生气之源,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注两肾之中,名曰命门,命门居两肾之中,故两尺属之,命门之少火,即肾间动气,是为生气之源也,人若无两尺脉,则生气绝矣,病者必死,不能痊也。 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注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一寸九分寸关尺脉,三分分之。 今曰关一分脉,乃关上之一分也。 左关一分名人迎,肝胆脉也,肝胆主风,故人迎紧盛主乎伤风;右关一分名气口,脾胃脉也,脾胃主食,故气口紧盛主乎伤食。 此创自叔和,试之于诊,每多不应,然为后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说。 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颈上之动脉为人迎,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足知其谬矣。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寻。 注浮者,轻下指于皮脉间所得之脉也;沉者,重下指于筋骨间所得之脉也;中者,不轻不重,下指于肌肉间所得之脉也。 上者两寸也,竟者,即内经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者,两尺也,竟者,即内经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 左右者,左右手脉也,此七诊者,乃推寻取脉之法也,非谓内经独大、独小、独寒、独热、独迟、独疾、独陷下,七诊之脉也。 男左大顺,女右大宜,男尺恒虚,女尺恒实。 注天道阳盛于左,地道阴盛于右,故男左女右,脉大为顺宜也。 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阳在北,阴在南,阳道常饶,阴道常亏,故男寸恒实,尺恒虚,女寸恒虚,尺恒实也。 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额颊耳前,寸口歧锐,下足三阴,肝肾脾胃。 注此遵内经三部九候,十二经中皆有动脉之诊法也。 三部,谓上、中、下也,曰天、地、人,谓上中下三部有天地人之名也,部各有三,九候名焉,谓三部各有天地人,三而三之,合为九候之名也。 额颊耳前,谓两额两颊耳前也。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当颔厌之分,足少阳脉气所行,以候头角者也。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即地仓、人迎之分,足阳明脉气所行,以候口齿者也。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即和之分,手少阳脉气所行,以候耳目者也。 寸口歧锐谓寸口,歧骨,锐骨也。 中部天,乃掌后经渠之次,寸口之动脉,手太阴脉气所行,以候肺者也。 中部地,乃手大指次指歧骨合谷之动脉,手阳明脉气所行,以候胸中者也。 中部人,乃掌后锐骨下神门之动脉,少阴脉气所行,以候心者也。 下足三阴,谓五里、太溪、箕门,肝肾脾胃也。 下部天,乃气冲下三寸五里之动脉,足厥阴脉气所行,以候肝者也。 下部地,乃内踝后跟骨旁太溪之动脉,足少阴脉气所行,以候肾者也。 下部人,乃鱼腹上越筋间箕门之动脉,足太阴脉气所行,以候脾胃者也。 寸口大会,五十合经,不满其动,无气必凶,更加疏数,止还不能,短死岁内,期定难生。 注寸口动脉五十一止,合于经常不病之脉也。 若四十动一止,一脏无气,主四岁死。 三十动一止,二脏无气,主三岁死。 二十动一止,三脏无气,主二岁死。 十动一止,四脏无气,主一岁死。 不满十动一止,五脏无气。 若更乍数乍疏,止而不能即还,则可期短死,一岁之内必难生也。 五脏本脉,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涩短,肝沉弦长,肾沉滑软,从容而和,脾中迟缓。 注此言五脏各有所管之脉本,必皆不大不小,从容而和,始为五脏不病之脉也。 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注此言四时各有应见之平脉,必皆不疾不徐,缓而和匀,始为四时不病之脉也。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注外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脉必洪大紧数,弦长滑实而太过矣,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伤,脉必虚微细弱,短涩濡芤而不及矣。 饮食劳倦,诊在右关,有力为实,无力虚看。 注凡病外不因六气,内不因七情,为不内外因,内伤饮食、劳倦也,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故诊在右关,饮食伤形为有余,故右关脉有力,劳倦伤气为不足,故右关脉无力倦伤脾,故诊在右关,饮食伤形为有余,故右关脉有力,劳倦伤气为不足,故右关脉无力也,三因百病之脉,不论阴阳、浮沉、迟数、大小,凡有力皆为实,无力皆为虚。 经曰诸阳脉按之不鼓,诸阴脉按之鼓甚,此之谓欤。 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注经曰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 又曰诊脉有道,虚静为宝,言无思无虑,以虚静其心,为神凝于指下也,调息细审者,言医家调匀自己气息,精细审察也。 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和平之则,五至无疴,闰以太息,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则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 注医者调匀气息,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呼吸定息,脉来四至,乃和平之准则也。 然何以五至无疴乎?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息。 如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 言脉必以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始曰无疴,此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 至于性急之人,五至为平脉,不拘太息之例,盖性急脉亦急也。 若一息而脉三至,则为迟慢而不及矣,迟主冷病;若一息而脉遂六至,即为急数而太过矣,数主热病;若一息仅得二至,甚而一至,则转迟而转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则转数而转热矣(一至、二至、八至、九至,皆死脉也)。 迟数既明,浮沉须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忧怒,思悲恐惊。 注浮脉法天,候表之疾,即外因也。 沉脉法地,候里之病,即内因也。 外因者天之六气,风(风淫末疾)、寒(寒淫阴疾)、暑(暑淫心疾)、湿(湿淫腹疾)、燥(燥淫涸疾)、火(火淫阳疾)是也。 内因者,人之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也。 浮沉已辨,滑涩当明,涩为血滞,滑为气壅。 注此上六脉为诸脉之提纲,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统诸滑流涩滞之形状也。 脉象虽多,然不属部位,则属至数,不属至数,则属形状,总不外此六脉,故为诸脉之提纲也。 浮脉皮脉,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注皮脉取之而得者,谓之浮脉,筋骨取之而得者,谓之沉脉,此以上下部位而得名也。 凡脉因部位而得名者,皆统乎浮沉,故曰部位统属也。 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以血脉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浮脉皮脉。 肝肾俱沉,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沉也,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肾之沉也,故曰沉脉筋骨,肌肉在浮沉之间,故曰候中也。 浮无力濡,沉无力弱,沉极力牢,浮极力革。 注浮而无力谓之濡脉,沉而无力谓之弱脉,浮而极有力谓之革脉,沉而极有力谓之牢脉。 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 注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谓之实脉,浮、中、沉三部俱无力,谓之虚脉。 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 注浮、中、沉三部极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脉。 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可察。 注浮、中、沉三部极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谓之散脉。 惟中无力,其名曰芤,推筋着骨,伏脉可求。 注浮沉有力,中取无力,谓之芤脉,推筋着骨,按之始得,谓之伏脉。 以上十脉,皆以部位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浮沉也。 三至为迟,六至为数。 注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此以脉之至数而得名也,凡脉因至数而得名者,皆统乎迟数也。 四至为缓,七至疾脉。 注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 缓止曰结,数止曰促,凡此之诊,皆统至数,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至数不乖,代则难痊。 注四至缓脉,时而一止,谓之结脉。 六至数脉,时而一止,谓之促脉。 结促之脉,动而中止,即能自还。 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须臾复动,或十至,或二三十至一止,其至数不乖,谓之代脉,难痊。 谓不满五十动而止,合经难痊之死脉也。 以上五脉,皆以至数而得名者,故皆统于迟数也。 形状如珠,滑溜不定,往来涩滞,涩脉可证。 注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 进退维艰,往来滞涩,谓之涩脉,此以脉之形状而得名也。 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皆统乎滑涩也。 弦细端直,且劲曰弦,紧比弦粗,劲左右弹。 注状类弓弦,细而端直,按之且劲,谓之弦脉。 较弦则粗,按之且劲,左右弹指,谓之紧脉。 来盛去衰,洪脉名显,大则宽阔,小则细减。 注上应来指而盛,下去减力而衰,谓之洪脉。 脉形粗大阔然,谓之大脉。 脉形细减如丝,谓之小脉,即细脉也。 如豆乱动,不移约约,长则迢迢,短则缩缩。 注其形如豆乱动,约约动摇不移,谓之动脉。 来去迢迢而长,谓之长脉。 来去缩缩而短,谓之短脉。 以上八脉皆以形状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滑涩也。 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表冷,浮缓风湿,浮濡伤暑,浮散虚极,浮洪阳盛,浮大阳实,浮细气少,浮涩血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注浮,阳脉,主表,风邪六气外因之病,皆从表入,故属之也。 浮而有力,表实风病也,浮而无力,表虚风病也。 迟,寒脉也,故曰表冷。 缓,湿脉也,故曰风湿。 濡,气虚脉也,气虚则伤暑,故曰浮濡伤暑也。 散,气散脉也,气散则虚极,故曰浮散虚极也。 浮洪阳盛脉,故曰阳盛也,浮大阳实脉也,故曰阳实也。 细,气少脉,气少不充,故曰气少也。 涩,血少脉,血少枯滞,故曰血虚也。 数,热脉也,故曰风热。 紧,寒脉也,故曰风寒。 弦,饮脉也,故曰风饮。 滑,痰脉也,故曰风痰。 第六章诊脉入门6沉阴主里,七情气食,沉大里实,沉小里虚,沉迟里冷,沉缓里湿,沉紧冷痛,沉数极热,沉涩痹气,沉滑痰食,沉伏闭郁,沉弦饮疾。 注沉,阴脉,主里。 七情气食内因之病,皆由里生,故属之也。 大,有余脉也,故曰里实。 小,不足脉也,故曰里虚。 迟,寒脉也,故曰里冷。 缓,湿脉也,故曰里湿。 紧,寒脉也,故曰冷痛。 数,热脉也,故曰热极。 涩,血滞脉,故曰痹气。 滑,痰食脉,故曰痰食。 伏,痛甚不得,吐泻脉也,故曰闭郁。 弦,饮脉也,故曰饮疾。 濡阳虚病,阴弱虚疾,微主诸虚,散为虚剧。 注濡为阳分无力脉,故主诸阳虚之病,弱为阴分无力,故主诸阴虚之病,微为阴阳血气不足脉,故主诸虚,散为元气散之脉,故曰虚剧也。 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牢疝癥瘕,心腹寒冷。 注革,内空之脉,故主界子亡血伤精之病,妇人半产崩带之疾。 牢,内坚之脉,故主诸疝癥瘕,心腹寒冷疼痛之病也。 虚主诸虚,实主诸实,芤主失血,随见可知。 注虚为三部无力脉,故主诸虚。 实为三部有力脉,故主诸实。 芤为营空之脉,故主失血。 然此三脉,皆随所见之部位,可知其上下内外之病也。 迟寒主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虚寒。 注迟,阴脉也,脏属阴,故主之,凡阴冷之病,皆属之也。 有力为寒实作痛,无力为寒虚痛也。 数热主腑,数细阴伤,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注数,阳脉也,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民热源转换及供热主管网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2025黑龙江大庆肇源县下半年人才引进44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
- 2025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招聘(2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咖啡饮料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2026重庆市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9人(二)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程项目中设备与材料协调方案
- 房贷贷款放款还款通知书
- 杨家河小学停学通知书
- 2025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玻璃陶瓷水泥生产知识考查
- 3D建模技术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 智能化宽带网络网关(iBNG)技术白皮书
- 固定资产明细表模板
- 工程合同续签协议范本
- 检验科标本溢洒处理流程与规范
- 起重机培训课件桥式起重机
- 《秋季腹泻》课件
- 《病区护理人文关怀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现代汉语专题》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新版青海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 设备损坏赔偿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