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TCA2003操作说明培训_第1页
徕卡TCA2003操作说明培训_第2页
徕卡TCA2003操作说明培训_第3页
徕卡TCA2003操作说明培训_第4页
徕卡TCA2003操作说明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A2003操作说明,2,目录,1、中英文菜单对比2、仪器棱镜、显示单位、参数、改正数设置等3、仪器的校正4、自由设站软件介绍5、数据的传输6、全站仪保养,3,ON/OFF开机/关机屏幕显示-主菜单(应用程序),1、中英文菜单对比,4,.aF,功能键快速调整常用功能,1、中英文菜单对比,5,功能键照明功能,1、中英文菜单对比,6,F1EXTRA外部工具,1、中英文菜单对比,7,F2CAL仪器检校,1、中英文菜单对比,8,F3CONF仪器配置,1、中英文菜单对比,9,F4DATA数据的输入和浏览,1、中英文菜单对比,10,F5SETUP测站设置,1、中英文菜单对比,11,F6MEAS测量,1、中英文菜单对比,12,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3,Compensator/Hz-corrections补偿器开关/水平角改正(全设为ON),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4,棱镜类型选择,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5,EDMmeasuringprogram距离测量方式设置(标准/精测/快速/跟踪/平均数),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6,PPM设置,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7,Usertemplate&files选择用户模板和文件,F1(ATR)打开或关闭ATR自动目标识别功能。F2(LOCK)锁定目标棱镜,用于跟踪测量。,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18,3、全站仪的校正,19,包括:双轴补偿纵、横向指标差:l,t垂直编码度盘指标差:i水平视准差:c水平轴倾斜误差:a自动目标识别的瞄准误差:ATR,机械误差,3、全站仪的校正,20,机械误差可随时间和温度而变化。因此,在下列情况下需重新校检:第一次使用;一般在交货前厂家已经检校过精密测量前;长途运输后;长期工作后;温度变化大于20摄氏度;在确定仪器误差之前,用电子气泡整平仪器。仪器应当安全、稳固,避免阳光直射引起某一面温度升高。测定仪器误差可从任一面开始。,机械误差何时需要检校,3、全站仪的校正,21,大胆:检校不会损伤仪器物理性能,遇到需检校的情况,就应检校严格:严格按照检校要求条件,比如目标,整平,温度等细致:检校结果直接作用于测量数据,瞄准要细心自信:只要遵守检校条件,细致完成检校过程,要自信地接受检校结果,检校的原则,3、全站仪的校正,22,在系统主菜单里按CAL(F2)键激活该功能。按键说明:l,t(F1)测定补偿器指标差,同时调整电子气泡;i(F2)测定垂直度盘指标差;c/a(F3)测定视准轴误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i/c/a(F4)测定垂直度盘指标差、视准轴误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ATR(F5)测定ATR自动目标识别的瞄准差;测定完成后,误差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右边,并可预置在仪器内。,如何启动检校,3、全站仪的校正,23,本仪器采用双轴补偿器,所以当测定纵横向补偿器的指标差(l,t)时,也相当于测定了水平气泡中心。在测定补偿器指标差之前,须先将仪器取出放置一会儿,使之与外界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同时避免热源对仪器单面的影响。仪器的纵横向指标差在出厂前已经测定并且设置为零。,补偿器(l,t),3、全站仪的校正,24,在INSTRUMENTERRORS界面下按l,t(F1)键激活该功能。按MEAS(F3)键开始纵横补偿器指标差(l,t)的测定,此时如果仪器不稳,其值将不能测定,仪器显示557号错误信息。完成后显示纵横向补偿器指标差新的测定值。按键说明:RETRY(F1)重新进行测定;NO(F3)不更改原来的测定值;YES(F5)用新值代替原值并保存;如果测定的指标差大于54,需进行重新测定。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确的整平,或是否稳定,如果仍然超限,请与当地徕卡服务处联系。,3、全站仪检校补偿器(l,t),25,水平视准差(c)是视线与水平轴不正交产生的误差,在仪器出厂前,水平视准差已被调整为零。测定水平视准差时,先用望远镜瞄准约100米处的目标点,该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不大于9只有当改正功能为“ON”时,水平视准差才会得到改正,按aF键可选择改正开关,3、全站仪检校水平视准差(c),26,在INSTRUMENTERRORS界面下按c/a(F3)键激活该功能;进入测定水平视准差界面后,双轴补偿器自动关闭。按MEAS(F3)键开始测定,然后仪器提示用户进入第二面进行测量(需要用户精确瞄准目标)。测量完成后,显示测定的新、老水平视准差。按键说明:RETRY(F1)重新进行测定;NO(F3)不更改原来的测定值;YES(F5)用新值代替原值并保存;如果测定的值(c)大于524,需进行重新测定。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确的整平,或是否稳定,如果仍然超限,请与当地徕卡服务处联系。,3、全站仪检校水平视准差(c),27,然后,系统提示是否进行水平轴倾斜误差(a)测定。按键说明:NO(F3)退出当前模块,返回到校准界面INSTRUMENTERRORS;YES(F5)对提示确认,继续进行水平轴倾斜误差(a)的测定;,3、全站仪检校水平视准差(c),28,水平轴倾斜误差(a)是水平轴与垂直轴不正交所引起的,仪器出厂前已将该值调整为零。只有当“水平改正”功能为“ON”时,设定的(a)才对水平角进行改正,按下aF键可选择改正开关;测定水平轴倾斜误差时,先用望远镜瞄准约100米处的目标点,该点须高于或低于水平面27。,3、全站仪检校水平轴倾斜误差(a),29,在水平视准差校正完毕后,系统提示是否进行水平轴倾斜误差(a)测定,选择YES(F5)键激活该功能;进入测定水平轴倾斜误差界面后,双轴补偿器自动关闭。按MEAS(F3)键开始测定,然后仪器提示用户进入第二面进行测量(需要用户精确瞄准目标)。测量完成后,显示测定的新、老水平轴倾斜误差。按键说明:RETRY(F1)重新进行测定;NO(F3)不更改原来的测定值;YES(F5)用新值代替原值并保存;如果测定的值(a)大于524,需进行重新测定。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确的整平,或是否稳定,如果仍然超限,请与当地徕卡服务处联系,3、全站仪检校水平轴倾斜误差(a)检校,30,在INSTRUMENTERRORS界面中,按i/c/a(F4)键进入综合测定状态(即垂直度盘指标差、水平视准差和水平轴倾斜误差)。在测定过程中,垂直度盘指标差和水平视准差的测定可以用同一个目标,即倾斜角小于9;对于水平轴倾斜误差的测定则须采用垂直角大于27的目标点。具体操作步骤参看前几节。,3、全站仪检校综合误差测定(i/c/a),31,ATR瞄准差指的是视准线和CCD相机阵列中心轴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差,测定内容还包括视准差和垂直指标差。ATR瞄准差的改正往往不考虑水平改正开关的状态。测定ATR瞄准差时,须精确瞄准大约100米处的棱镜,垂直角应小于9。测定过程与测定垂直度盘指标差的测定类似。,3、全站仪检校ATR瞄准差,32,在INSTRUMENTERRORS界面下按ATR(F5)键激活该功能;进入测定ATR瞄准差界面后,ATR功能自动开启,并显示当前ATR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改正值。按COLL(F1)键进入测定界面,双轴补偿器自动关闭。按F6键选择测定ATR瞄准差的同时是否测定水平视准差和垂直度盘指标差。建议同时测定i和c。用十字丝精确照准棱镜,按MEAS(F3)开始测定,初次完成后仪器自动转到第二面。再次用十字丝精确瞄准棱镜,测定完毕后,仪器显示ATR的测定结果。如果选择了垂直度盘指标差和水平视准差,则相应的测定值也会显示出来。,3、全站仪检校ATR瞄准差,33,按键说明:ABORT(F1)中断测定,保持原测定值;NO(F3)不需进一步重复测定,新老测定值成为任选,与水平视准差、垂直度盘指标差一同显示;YES(F5)可以多次重复测定,直到达到所需精度,其结果是所有测定值的均值,建议至少进行2个测回;按键说明:RETRY(F1)重新进行测定;NO(F3)不更改原来的测定值;YES(F5)用新值代替原值并保存;如果ATR水平或垂直瞄准差超出242,需重新进行测定。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确的整平,或是否稳定,如果仍然超限,请与当地徕卡服务处联系。,3、全站仪检校ATR瞄准差,34,4、自由设站,35,4、自由设站,36,4、自由设站,37,4、自由设站,38,4、自由设站,39,4、自由设站,40,4、自由设站,41,4、自由设站,42,4、自由设站,43,5、数据传输,44,5、数据传输,数据下载,45,5、数据传输,数据下载,46,6、全站仪保养,47,仪器必须装箱运输,防止受剧烈振动;仪器不宜受潮;受潮后,回到室内应该打开仪器箱,释放潮气避免在强磁场内作业,影响精度;放置温度在-40+70干燥环境中;保持目镜和物镜的清洁;充电器不能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池在+1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