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儿科护理学】 @福中.doc_第1页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儿科护理学】 @福中.doc_第2页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儿科护理学】 @福中.doc_第3页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儿科护理学】 @福中.doc_第4页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讲义【儿科护理学】 @福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导课:介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的教学目标。回忆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病,尤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发病率最为多见约占儿科门诊病人的60以上。2、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左右5岁儿童死于肺炎,占5岁儿童死亡率的28,我国每年5岁儿童因肺炎死亡者约35万,占全世界儿童肺炎死亡的10。3、门诊患儿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住院患儿中肺炎最为多见。二、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二)解剖特点1上呼吸道 (1)鼻: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因而易受感染,且感染时粘膜易充血、肿胀,引起鼻塞,出现呼吸困难,吃奶困难,呛咳等,致使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原有肺部炎症加重。处理方法:若鼻痂较多,可以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湿润清楚鼻痂(最好是一边吸乳一边清痂);若鼻粘膜充血、肿胀严重,可以吸乳前清洁鼻腔后滴1麻黄素入鼻以减轻充血、肿胀。(2)扁桃体 腭扁桃体在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因此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而1岁以内少见(3喉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相对较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肿胀,喉腔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2下呼吸道 (1)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粘膜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液腺分泌不足,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易于感染并易导致呼吸道阻塞。(2)由于右支气管粗短直,因此异物易进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不张和右上肺炎。(若出现异物如果冻等吸入肺部引起梗阻,可以行倒挂,拍背的紧急处理,促使异物排出)(3)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使肺的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故易于引起肺部感染,特别是间质性炎症(小叶性肺炎)、肺不张或肺气肿等3胸廓婴幼儿胸廓呈桶状,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换气易发生缺氧、青紫。(三)、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满足机体氧供需要);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完全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新生儿最明显。新生儿:4045次/分1岁以下:3040次/分23岁:2530次/分测呼吸频率的时候最好是睡眠时测量。2呼吸类型 呼吸肌发育比较差,婴幼儿为腹式呼吸;7岁以后接近成人的胸式呼吸。(3岁后的患儿数呼吸次数的时候可以看腹部起伏情况)3呼吸功能的特点 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4血气分析 婴幼儿的肺功能不易检查,可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新进展:婴幼儿肺功能检查仪:EXHALYZER肺功能仪是瑞士的ECO MEDICS公司推出的第三代肺功能测试系统,可用于早产儿(2公斤及以上)、新生儿、儿童以及成人的肺功能检查)三、免疫特点1、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2、新生儿和幼儿IgA生成不足,易患呼吸道和肠道感染,56个月的小儿血中的IgG和/或IgM很低,易患呼吸道感染。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1、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包括流行性上感和一般类型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2、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为多(护理上特别注意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发生)。大部分的儿童1年中可患感冒36次,约10左右甚至可达8次以上。本病一般为自限性,通常37天,个别10天。(注意在换季时社区的健康教育,尤其是上感病程较长的,要注意防止病原体向下传播,引起气管、支气管,甚至是肺炎)二、病因 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等,引起细菌性肺炎。 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婴幼儿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气候改变、空气污浊、护理不当等容易诱发本病。三、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一)局部症状:鼻咽部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喷嚏、流涕(一般是先流清涕,后鼻涕变稠)、咽部不适或咽痛(小婴儿无法表达,常表现为拒奶、大量的流涎、哭闹不安)等。部分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抽泣样呼吸等。(二)全身症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发热。轻症的发热体温可高可低。重症患者可表现为骤起高热,体温达3940度,甚至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畏寒、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三)体征视诊:鼻粘膜和咽部充血、水肿及咽部滤泡,扁桃体充血或有白色斑点状渗出物。肠病毒感染患儿可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触诊: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听诊:肺部呼吸音正常。(四)并发症发热超过7天,需注意有无并发症,尤其是婴幼儿。上呼吸道炎症波及邻近器官或向下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护理上尤其有注意病情观察,主要是观察有无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警惕发展成肺炎。) (五)与流感的鉴别 流行性感冒(流感) (influenza) 由流感病毒引起,可致大流行。突出表现为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患儿持续高热、寒战、头痛、乏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呕吐等,可伴惊厥,甚至昏迷、休克等。易继发肺炎、心肌炎等,病程多超过7天。四、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咽试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五、治疗要点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治疗。(一)对症治疗 居首要地位一般处理:休息,供给足够的水分,注意保暖,冬季需注意室内空气新鲜,但防止吹穿堂风,给母乳或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症状护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可用扑热息痛:口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药,是两个月以上小儿首选的解热药)惊厥者:安定:直肠给药。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鼻咽部卡他症状比较明显者:扑尔敏:口服(减轻鼻咽部卡他症状),若鼻塞症状明显影响呼吸和吸奶,可给予麻黄素滴鼻12滴。(二)对因治疗主要是抗病毒用药。如利巴韦林肌注、板蓝根冲剂冲服、双黄连静脉滴注。若并发细菌感染,常选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注意使用此类抗生素前要做过敏试验)六、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惊厥。 3不舒适(discomfort) 与咽痛、鼻塞等有关。4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及预防知识。七、护理措施 要点:环境起居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健康教育注意:根据护理程序决定首优、中优、次优的护理问题,安排相应的护理措施。1发热的护理(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1次。(2)遵医嘱给予退热剂。(3)保证患儿摄人充足的水分,经常喂水,婴儿哺乳时要取头高位或抱起喂,以免呛咳;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4)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因受凉而使症状加重或反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5)病情观察: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 2观察病情 要点: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口腔粘膜、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皮肤有无皮疹等。警惕高热惊厥等的发生。(如患儿病情加重,体温持续不退,应考虑并发症的可能,需及时报告和处理。如病程中出现皮疹,应区别是否为某种传染病早期征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3促进舒适(生活环境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温18一22,湿度5060。 (2)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鼻塞严重时于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幼儿,宜在哺乳前10一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3)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等情况,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行雾化吸人。4用药护理:准确准时给药,观察药物效果。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者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5健康教育要点:(1)居室环境: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室内吸烟。(2)饮食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平衡,纠正偏食。(3)活动计划: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4)预防隔离: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季节交替,气候骤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是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一、病因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细菌皆可引起支气管炎,常为混合感染。特异性素质、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鼻窦炎等患儿常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二、临床表现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随着气管分泌物的增多,咳黏液痰,后变为黏液浓痰。部分患儿有全身症状,如疲乏、纳差、睡眠不安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asthmatic bronchitis),也称喘息性支气管炎,系指婴幼儿时期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支气管炎。其主要特点为:多见于3岁以下,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患儿;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喘息,夜间或清晨较重,或在哭闹、活动后加重,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症状上可表现为哭闹、烦躁时呼吸困难加剧,可有鼻翼煽动及三凹征,严重者出现发绀。有反复发作倾向,大多数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发作减少,但约有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三、治疗要点 主要是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 1控制感染 发热、痰多而黄,考虑为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 2对症治疗 一般不用镇咳剂或镇静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咳出。对于刺激性咳嗽可用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等;咳嗽重而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氨。喘息者可用氨茶碱或氨茶碱缓释片;也可行博利康尼止喘药的超声雾化吸人,喘息严重时可加用泼尼松。四、常见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气道分泌物堆积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利于排痰。 (2)经常更换患儿体位,拍击背部,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以利于痰液排出,促进炎症消散。 (3)给予超声雾化吸人,以湿化气道,消除炎症,促进排痰。必要时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化痰止咳剂、平喘剂,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5)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氧气吸人。 余类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第五节 肺 炎 一、概述1、定义 肺炎(pneumonia)系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羊水吸入、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2、特点 (1)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各型肺炎共同临床表现。(2)多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的时候多见,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向下蔓延引起。(3)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二高表现)排我国儿童死因的第一位,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缺铁性贫血)之一,3、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小儿肺炎的死亡率,是21世纪世界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纲要规定的重要任务。二、分类 目前,小儿肺炎的分类尚未统一,常用方法有四种,各肺炎可单独存在,也可两种同时存在。 1病理分类 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小儿以支气管肺炎为主。 2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等(感染因素引起的);非感染性肺炎如吸人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 3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 轻症肺炎(主要为呼吸系统表现如咳嗽、气促等)、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临床上若病因明确,则按病因分类,否则按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一、概述小儿最常见的肺炎,3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北方以春、冬季多见,南方以夏季多见。二、病因1、内因 神经系统调节不良,免疫功能不健全,以及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总述中已介绍),2、外因(1)环境因素 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冷热失调等,为肺炎的发生创造有利的条件。(2)感染因素 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备注: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本病,且病情严重,容易迁延不愈,病死率也较高。故护理中尤其要注意患儿家属关于肺炎的健康教育)三、病理生理主要以肺泡炎症为主,支气管壁与肺泡间质炎性病变较轻。呼吸道、血入侵 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 影响肺通气病原体 进一步加重 通气换气障碍毒素入血 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 影响肺换气 毒血症 低氧血症、C02储留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损害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备注:为代偿缺氧,患儿呼吸与心率加快,出现鼻翼扇动和三凹征,严重时可产生呼吸衰竭。1循环系统 心肌炎、心衰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加上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引起中毒性心肌炎,可诱发心力衰竭。重症患儿常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中枢神经系统 脑水肿、脑细胞水肿缺氧和C02储留使脑血管扩张、血流减慢,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颅内压增高。严重缺氧和脑供氧不足使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造成乳酸堆积、 ATP生成减少和NaK离子泵转运功能障碍,引起脑细胞内水、钠潴留,形成脑细胞水肿。病原体毒素作用亦可引起脑水肿。3消化系统 消化道出血、中毒性肠麻痹低氧血症和毒血症可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等应激性反应,导致粘膜屏障功能破坏,使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和消化道出血。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 重症肺炎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因为严重缺氧时体内需氧代谢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常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C02潴留、 H2C03增加又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和C02潴留还可导致肾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水钠潴留,重症者可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四、临床表现1、轻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大多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气促。 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新生儿或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 咳嗽:较频,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 气促: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可达40一80次,重者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体征: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 2、 重症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微循环障碍轻者心率稍增快,重症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肌炎。合并心衰者可参考以下诊断标准: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微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肝脏迅速增大;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若出现前5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若并发心肌炎者,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或嗜睡,脑水肿时出现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前囟膨隆、脑膜刺激征、呼吸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如纳差、腹胀、呕吐、腹泻等;重症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如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和消化道出血表现(如呕血、黑便)、等。 备注: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可引起脓胸、脓气胸、肺大泡等并发症,多表现为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或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五、辅助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取鼻咽拭子或气管分泌物标本可作病毒分离和鉴别;取痰液、气管吸出物、胸水、脓液及血液等作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等。(护理中要注意正确指导患者留取标本) 2血常规 血细胞检查: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浓度升高,而非细菌感染时则升高不明显。(CRP是应激表现) 3胸部X线检查 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居多,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六、治疗要点 原则: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感染(病因处理),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 1控制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一般使用至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基本小时后3天。(对因治疗)细菌感染:(1)在病原菌未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肌内注射。重症者可增加剂量23倍,静脉给药。(2)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可用氨苄青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加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3)青霉素疗效不佳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改用红霉素,静滴。(4)疑为金葡菌感染可用新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等,亦可应用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5)病原体己明确者,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6)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7)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大扶康或二性霉素B。 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可用利巴韦林、干扰素、聚肌胞、乳清液等,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及加减。2对症治疗 最主要的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退热、止咳、祛痰等;重症患者伴有其他系统损害,应采取对应的措施。对于中毒性肠麻痹者,应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蠕动)。对有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防治并发症 对并发脓胸、脓气胸者及时抽脓、抽气;对年龄小、中毒症状明显、脓液粘稠经反复穿刺抽脓不畅者,以及有张力性气胸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七、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发病情况,既往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现象;了解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发病前有无原发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等。 2身体状况 检查患儿有无发热、咳嗽、气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唇周发绀及肺部啰音等症状和体征;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以及咳嗽的有效性;注意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了解胸部X线、病原学及外周血检查结果。3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病因和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家庭环境及家庭经济情况。了解患儿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八、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不易排出有关。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九、护理措施要点: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转换体位,同时轻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以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进行体位引流。(2)给予超声雾化吸人,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临床常用a-糜蛋白酶+博利康尼生理盐水雾化吸入)(3)遵医嘱给予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等;对严重喘憋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剂。(4)鼓励患儿多饮水。(5)上述方法欠佳者,可考虑吸痰。2氧疗 是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脑水肿的主要疗法之一。要点:选择合适的给氧方法,保持鼻导管通畅。(1)最常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直至缺氧消失方可停止。一般婴幼儿用面罩吸氧,年长儿用鼻导管法吸氧;若缺氧严重,应考虑用面罩加压给氧;呼吸衰竭者,应给予机械正压通气,即使用呼吸机。(2)用氧安排:鼻导管法氧流量为0.5L1L/min;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4L/min ,氧浓度不超过40(防止氧疗并发症)。(3)保持导管通畅,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患者症状有无改善。备注:关于氧疗方法,浓度,观察要点注意参照护理学基础氧疗一节。3环境起居的护理 (1)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温湿度适宜,湿度5560,温度1822。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2) 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3)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被。 4饮食护理 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炸或产气食物。一般以流质、半流质为主。(1)喂食时要注意将婴幼儿头部太高或抱起,防止引起呛入气管发生窒息。(2)鼓励患儿多饮水。(3)重症患儿记录24小时出入量。5发热的护理 (参考上感的发热护理)6密切观察病情要点:精神意识、瞳孔、呼吸、心率等(根据肺炎重症累计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 (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60次/分、心率加速(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人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共同抢救。 (3)患儿出现腹胀,呕吐吐胃咖啡样内容物、黑便等表现,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应禁食、予以胃肠减压,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7健康教育要点:安抚患儿家长焦虑情绪,促使其协助配合治疗护理。正确解释病情、用药等。其他参照上感的健康教育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年龄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6月一2岁的婴幼儿新生儿及婴幼儿婴幼儿及年长儿临床特点喘憋为突出表现,临床上有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两种类型:前者中毒症状轻,后者中毒症状重,抗生素治疗无效。骤起稽留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咳嗽较剧,喘憋、发绀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中毒症状重,可有皮疹,易复发及发生并发症。因病原体较顽固,抗生素疗程长。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常有发热,热程13周。咯出粘稠痰,可带血丝。可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表现。红霉素治疗有效。肺部体征肺部可听到细湿啰音,出现较早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常在发热45日后出现湿啰音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肺部体征不明显,婴幼儿以呼吸困难、喘憋和双肺哮鸣音较突出X线检查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小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呈片状阴影,可融合呈大病灶,有肺气肿变化快,有小片状浸润影,迅速形成多发小脓肿、脓胸等4种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