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中庸学习目标1、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作家作品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整体感知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中庸问题导学从选文来看,“中庸”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其具体的思想是什么?“中庸”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中庸”是做人的完美境界。具体的思想是: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用;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理想人格圣人。 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合作探究讨论: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什么是“中庸”精神实质?旧说中庸一书是子思所作,据考证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一词,今人普遍以为就是不偏激不过头不过激的意思,就是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凡事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做和事佬的意思.个人以为这其实是是对中庸本身的一个错误理解,也是对中庸之道的歪曲和庸俗化.个人以为中庸就是符合规则,坚守正道的意思,因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原文).以打球为比喻,打高尔夫球一杆入洞,这是不偏之,高尔夫球洞很小,规则很严需要很高的技术修养才能入洞,不能是我球打到那里画个圆圈能算数的,这是不易之.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就是君子模范遵守社会规则(原意还应该包括天道即自然法则)之道.儒家哲学注重的是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在我看来,它是做人的完美境界。具体的思想是: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待其它人要博爱。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哲学的思想精髓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即不偏不倚;庸:即平常。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传统“尚中”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理主义。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事上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中庸之道的关键是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中庸不是教人软弱,而是教人自立、自强、自信、自息!“中庸之道”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完美境界,所以它是无法达到的,但是可以无限地接近。同步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致中和,天地位焉致:达到。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下。C小人反中庸反:反对。D子庶民,则百姓劝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从容中道,圣人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D吾从而师之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中也者,_;和也者,_。(2)好学近乎知,_,_。(3)_,_,_,明辨之,笃行之。(4)诚者,_;诚之者,_。6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四书”是指_、_、_、_四部著作,其中_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率性之谓道率:遵循。B发而皆中节 中:适合,符合。C万物育焉 育:繁育、生长。D中庸其至矣乎 至:达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9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B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C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10请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斗且见微知著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歹堇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选自国语)注: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文中成王(后文又简称“成”)。称赋:与兵赋相称。宾献:馈赠及进贡。若敖氏:与斗子同族。放:依。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羞子文羞:羞辱。B是勤民以自封也 勤:使劳苦。C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 令:美好。D其速怨于民多矣 速:招致。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的一项是()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子常奔郑,昭王奔随ABC D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抛弃。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福及子孙后代。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2)四境盈垒,道歹堇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不至:可译为“不必”。(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2)在断句的基础上,给这段话标上标点符号。(3)翻译这段文字。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反,违背。2. 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指示代词。C项,音节助词,无义。D项,助词,的。3. 答案:C解析:A项,古义:指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D项,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5. 答案:(1)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来源:Zxxk.Com6. 答案: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来源:Zxxk.Com答案:7D解析: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8A解析:A项,代词;语气助词,表推测。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均为助词,表停顿。D项,均为疑问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9B解析:B项中“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一说有误,原文强调“贤者过之”,即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10(1)中,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做过了头,愚昧的人则常常达不到。答案:11A解析:羞,送给。12A解析:A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C项,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D项,前者表比较,可译为“比”;后者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13B解析: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作“子常必亡”的证据。是子常的结局。14B解析:“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15(1)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2)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参考译文: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物品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民法课件教学
- 1S-2R-Bedaquiline-1S-2R-TMC207-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保安证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江西安全生产条例要点讲解
- 民族风光课件
- 华体科技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点
- 新质生产力对消费的影响
- 2025年精神科抑郁症早期干预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转向系统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课标版)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七下期末人教版数学试卷
- 2025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