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诗22091ppt课件_第1页
酬赠诗22091ppt课件_第2页
酬赠诗22091ppt课件_第3页
酬赠诗22091ppt课件_第4页
酬赠诗22091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赠汪伦(李白),李白行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叙事),(抒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2,酬赠诗,(一)赠送诗(二)酬答诗,酬赠:1.以礼物金钱等为赠以表谢意。2.诗词唱和。,.,3,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4,思想感情归纳,表谢意(含婉拒),表深情。,表干谒(自荐信),表心志。,A,B,C,D,.,5,酬赠诗四首,.,6,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7,作家作品,张籍(766?830?)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其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后来元稹、白居易所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其实就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的。,.,8,解题:什么是“节妇”?,节,就是节操、气节。节妇就是守女性之“贞节”的女子。即女子对她所遭遇的第一个男人的无条件的忠贞。特别是宋代以后,至于明清两朝,这种观念始终是卡在我国女性脖颈上的一道沉沉的枷锁。,读,立节完孤,.,9,Q:女主人公在拒绝第三者的追求时,她给出了哪些理由呢?,我已出嫁,要守节。(“事夫誓拟同生死”、“何不相逢未嫁时?”)我的丈夫也很优秀。(“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10,这两句说此”君”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这两句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11,Q:这种迂回的写法有什么作用?,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12,Q:外在内容与实质内涵之间是怎么的对应关系呢?,主人公:妾第三者:君“我”丈夫:良人理由:节妇之节,张籍,李师道,皇帝(国家、国家的统一),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13,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二字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14,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小结:此诗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15,鉴赏要点1、此诗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说明的婉拒之意。2、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3、比兴手法的运用,委婉含蓄。,.,16,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人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而是想象去元稹不止因何事而忆自己,致使自己昨夜梦到元稹,诗人用这种想象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并且使这种对友人的相思、关心之情表现得更为浓烈。,.,17,风流才子元稹,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数年后,妻亡。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宰相等职,后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二人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藉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此外,元稹还有传奇(小说)莺莺传问世,它成为后人写作西厢记的蓝本。据传,这是他根据个人经历写作的自传性小说。,.,18,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这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现在,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昨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19,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元稹在通州害过一场严重的疟疾,病后一直身体很坏,记忆衰退。但“我今因病”的“病”字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四句紧承三句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你。,“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元稹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20,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白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感情真挚。,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21,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两个人都写了梦,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22,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小结这是一首和诗,与白居易寄来的诗相比,结句翻出了新意。在韵脚受限制的情况下,别出机杼,更是难得。,.,23,“入时无”三字是全诗的灵魂。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细而逼真。,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请翻译出下面诗句,并解释词语。,【韵译】: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释词】:,.,2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韵译】: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内容】:此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写得优美动人。,然而,这又非作者本意。请解释标题“近试上张籍水部”中“近试”的涵义。,请翻译出下面诗句,并解释词语。,.,25,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临近考试,背景介绍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这首诗投赠的对象,是官居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26,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临近考试,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很有典型性。一箭双雕。,.,27,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28,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美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请分析这二句的巧妙之处,.,29,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