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安监.doc_第1页
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安监.doc_第2页
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安监.doc_第3页
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安监.doc_第4页
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安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安全论文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中的若干问题 平朔动力中心:谢步春【摘要】首先给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定义,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及运行模式。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OHSMS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内容,指出该体系可提高企业组织水平和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通过解读OHSMS标准相关术语,分析OHSMS运行中对危险源的管控机制与常规安全管理强调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关系。基于企业现有风险评价方法的缺陷建议,宜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手段,提出针对不同风险性质的危险源策划控制措施应依据的原则和思路。从运行控制、绩效监控机制等方面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企业常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对应关系。在OHSMS运行中应强调对危险源的管控,合理策划控制措施,通过实施管理方案和引入绩效监控机制实现持续改进。【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控制;绩效监控机制OHSMS and Discussion on Issues of Running ItAbstract:Concep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 for short is pointed out. Then main contents and operational model of OHSMS are introduc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HSMS can improve management leve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ondit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control in OHSMS and hidden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c- onventional safety managemet is analyzed by interp reting several OHSMS standardsrelated terms.It is recommended to t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ol combined wi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tive evalu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enterp rises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risk assessment methodoi-ogy; meanwhile,principles and ideas are proposed for controlling the risks that have different natur-es. Additionally,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HSMS and conven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are also analyzed from the operation 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The operation of OHSMS should focus on effective hazard control, reasonable risk control measur-es, and continual improvement by implementing management programs and introducing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chanism.Key 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HSMS); operation model; step; content;hazard;hidden accidents;risk control;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chanism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HSMS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影响,关注的焦点是人。其目的是为了减少雇员和其它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风险,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益,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它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涉及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的一切活动。它要求把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由一系列标准来构筑的一套系统,它表达了一种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进行控制的思想,也给出了按照这种思想进行管理的一整套方法。这种体系应当是科学的、有效的、能够被接受的,并与企业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兼容的。同时,它作为一套标准,应该能得到广泛地接受和承认,具有规范性。OHSMS是一种对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控制的战略及方法1。2 OHSMS主要内容及运行模式OHSMS的主要内容包括方针、策划、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五大方面,其基本思想是实现体系持续改进,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戴明环PDCA( 计划、实施、监测、改进)循环活动,使体系始终保持了持续改进的能力,并通过对体系的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它损失的目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及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图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3 建立基于OHSMS管理体系的步骤和内容3.1 准备工作企业重点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1)初始准备工作。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作为贯标标准,确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范围。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工作计划及时间表。(2)建立领导机制。建立贯标领导小组,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落实职责,保证项目过程有效实施。任命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完善和对外联络工作。(3)贯标培训在体系建立之前,要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宣讲,实施动员,分层次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作用、意义和要求,使相关人员理解标准,掌握要点,以有利于建立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3.2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现状评价在建立体系之前,企业必须首先明白自己企业目前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以便使将来建立起来的体系针对性更强,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因此,企业须组织相关人员与咨询人员一起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进行评价。评价工作可以从安全健康管理机构的适用性评价、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识别和符合性评价、现有管理制度及檔的适用性评价、对以往发生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分析、人员及安全管理技术状态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此外,对职业安全健康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评审其原有安全管理体系适用的范围、组织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为体系策划、制定方针、目标提供依据。并可依据评价结果初步提出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以及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和优先次序等。3.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该项工作是建立与运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基础,该项工作是否能圆满完成,对于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使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要确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公司领导),也可以是管理者代表,来促进该项工作;在工作中应充分征询相关人员(如车间主任、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的意见,确定风险评价人员对于风险评价技能培训的需求并进行适当的培训。在这一阶段的工作应以用人单位为主,咨询人员更多的是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必要时可以请外部的本行业专家来协助这项工作。因为公司内部的人员对本单位的活动和实际情况最熟悉,做出的评价和措施也才更符合实际情况,由此建立的体系也才更为合理有效。3.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设计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初始评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论,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指针和管理方案,并补充、完善、明确或重新划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职责,以及檔化的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确定各部门的职责、确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和程序文件的范围、体系的总体策划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檔一般可以分为3个层次:安全健康管理手册(第1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第2层次文件);作业文件(第3层次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表格等)。(1)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是根据OSHMS标准和组织自己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来描述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组织用于向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体信息的文件,集中表述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保证能力。主要使用者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关方以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时使用。(2)程序文件。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方法和途径,含有程序的文件就称为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处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结构中的第2层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它是对管理手册的展开和具体化,使管理手册中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要求得到展开和落实,对下它引出相应的支持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其它管理文件等。程序文件主要供各职能部门使用。(3)作业文件。围绕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要求,描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现场如何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做法,是一个详细的工作檔。它包括作业指导书(如脚手架搭拆作业指导书、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单位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规范、规程、管理制度,记录表格(如培训记录、应急演习记录等,用于阐明活动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檔)。作业文件的使用者主要是个人和班组。此外,由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因而在体系檔中还应包括法律法规等其它要求。一般在管理手册的附件中加以体现这部分内容:法律法规清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体系组织机构图等其它数据。(4)档体系策划的实施。该部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参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要素,以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形式来确定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3.5 体系檔的编写根据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檔的基本要求,即:系统性、法规性、协调性、见证性、唯一性及适用性的要求,对体系檔的编写人员进行培训。对每个程序文件的编写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檔涉及到几个部门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会签,落实各部门的职责,以免以后扯皮。檔的编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自上而下依次展开方式、从程序文件开始,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自下而上的方式。对体系文件的编排格式,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和生产活动的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但最好采用标准格式,按照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GB/T1.1-2009的版面要求来制定,体系檔的受控标识、编码格式等也应符合相应的要求,但作业文件可以不采用标准形式编制。在编写体系檔时可以不必丢开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而是有必要与用人单位传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相结合,有些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稍加修改即可用作体系的程序文件,有的则可直接作为企业的作业文件。3.6 体系试运行OHSMS的试运行实际上就是各檔的贯彻实施。试运行的目的主要是检验体系檔的适用性;积累体系要素的有效性和符合性的证据,因为内审和认证机构审核都需要受审方提供体系各要素策划、实施的符合性和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证据;通过绩效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要素的实施,使体系真正具有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功能;提高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达到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并为迎接认证机构审核作好准备。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自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引进OHSAS18001标准并颁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以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十余个年头。目前,许多企业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4标准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吸取了西方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5。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在体系建立的初期无法将企业已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有机整合,加之对标准的某些要素的理解差异,造成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几个要点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加以对比分析并就其整合模式进行初步探讨。4.1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关系与评价方法首先必须将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概念正确理解并加以区分。根据OHSMS1800120072标准定义:“危险源(hazard)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在对该定义的解读中,要注意理解“根源”和“状态”两关键词的差别;常规安全生产管理强调对事故隐患进行管控;而事故隐患则已经构成了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状态”,它只是危险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图3) ,即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构成事故隐患。与之相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的是对危险源的管控,即控制事故发生的“根源”,而并非待其已转化为事故隐患再采取控制措施。总的来说,二者的关系是: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但是危险源未必是事故隐患,失去控制的危险源才是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属性显然与事故隐患性质有着区别,但也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认定排查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就是从本质上消除其存在事故隐患,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把危险程度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要求组织持续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再对这些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和科学评价,并针对评价出的可能带来不能承受或不愿承受的风险,确定与所识别的这些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和服务,对这些活动和服务采取(目标管理或运行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将其风险降至能承受或愿意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将风险降至零6。图3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关于风险评价,就我国目前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言,适宜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手段。所谓定性评价即以现行的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为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开展风险评价。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风险,可视作不可容许风险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定量评价。关于定量评价方法的选取,不同行业和风险性质的企业,其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可能是不一样的。实践中许多企业不加区分地运用LEC法,而忽视了LEC法仅适用于对作业人员的危险性分析这一局限性。例如:对某些复杂系统(如化工行业)其本身的危险性特征而言, 利用LEC方法是不合适的, 而应该使用“HAZOP,DOW,MOND等分析方法”。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用的方法开展风险评价。4.2对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对象和方式的探讨与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7标准明确提出“重要环境因素”概念不同的是:OHSMS180012007只提出“可接受风险”这一概念。体现在风险控制措施上二者的区别在于: 对“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需要建立目标、管理方案来实现。与之相比,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手段还包括运行控制(4.4.6)及应急准备和回应(4.4.7) 8 。对此,一些企业引入了“中高度风险”这一概念。我认为,在目前对危险源的评价方法难以统一标准的现实条件下,可将“中高度风险”作为组织策划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对象。“不可接受风险”和“中高度风险”二者的关系及控制手段如图4所示。图4 不可容许风险和中高度风险及其控制手段除不可接受风险外,对于中高度风险甚至可接受风险,均可通过建立目标和管理方案,以实现风险水平的持续降低。管理方案与运行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一项新的管理方案必须有新的资源投入。相当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中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包括安全措施、隐患的治理整改、管理人员配置和制度更新等硬投入) 。因此,现实操作中一些企业将执行运行控制程序(4.4.6)和监测程序(4.5.1)等不进行资源投入的管理模式当作管理方案是不符合体系标准要求的。4.3 运行控制中现场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方法如3.2节所论述,对于企业存在的某些中高度风险,可视情况采取运行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程度。有效的运行控制手段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制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指导文件。其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制度要求可视情况结合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按标准的要求整合入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而现场的作业指导文件视企业生产性质可结合工艺过程制定。图5为某油库清洗油罐的作业流程图。图5某油库洗罐作业流程图准确详细的作业流程划分既是辨识危险源的基础,同时又是作业指导书制定的依据:可通过现场作业指导书将各作业步骤产生的危险源加以控制。如图5所示,该油库的洗罐作业指导书结合作业流程编制,可有效控制作业准备步骤中未事先准备个人防护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油罐清洗作业步骤中人员未按要求消除静电带来静电火花、通风不畅导致人员中毒以及作业结束后未按要求清理油污导致作业人员滑倒摔伤等危险源。4.4 三级监控机制的内涵及其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对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过程方法的建立和规范、符合性及抽样审核,可有效把握组织在管理上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程度。但是,管理体系本身缺乏安全绩效准则9。就建立体系的企业而言,如何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提高绩效,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三级监控机制从不同层面提供了适用于各管理层面的绩效监测方法10。绩效测量和监视(4.5.1)在体系运行中其结果通常作为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的第一次输出,是管理体系的第一级监控机制。其内容包含对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监视,目标指针完成情况的监视,事故、事件和不符合等不良职业健康绩效的监测,员工职业健康体检以及监测设备的维护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与常规的安全生产日查、周查、月查等形式结合,内容上体现“五查”的要求,即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同时还应关注对设备设施及存在职业健康危害的作业场所的强制性检查、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及对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评价等。第一级监控意义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自我发现11。审核(4.5.4)是体系运行的第二级监控机制,可与常规管理的专项检查、年度安全大检查等形式结合,即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自我纠正。管理评审(4.6)是体系运行的第三级监控机制,可与常规管理的年度安全总结会等形式结合,是管理体系运行的自我完善。三级监控机制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对应关系见表1。表1 三级监控机制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对应关系级 别体系要素管理活动意 义一级监控绩效测量和监视(4.5.1)安全目标、技改方案完成情况检查,安全生产日查、周查、月查设备设施检测、校准,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员工体检,法规要求符合性评价自我发现二级监控审核(4.5.4)专项检查年度安全检查自我纠正三级监控管理评审(4.6)办公会、职代会、年终(安全)总结会自我完善4.5 纠正措施与隐患整改的区别如3.4节所论述,三级监控机制作为体系运行绩效的第一次输出,为企业衡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依据。对于绩效监测发生的不符合,则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死循环。这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封闭原则及管理体系的(PDCA)原理相符合。若将其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的隐患整改对比,则存在以下区别:首先对象不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2)实施对象是体系运行的事故、未遂事故和不符合项,其范围和内涵大于常规管理的事故隐患。其次是理念不同,要素4.5.2针对已发生和潜在的不符合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两种手段,更加强调预防为主。这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强调隐患整改的“事后管理”模式有着理念上的差异。第三是方法不同。就纠正措施本身而言,其内容除了纠正已发生的不符合,还包括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不符合情况再次发生的要求。从体系运行的角度来看,此项要求使4.5.2成为体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理念的归口要素。4.6 管理评审实施的探讨GB/T 280012001标准在管理评审(4.6)要素中,明确了管理评审的目的、责任人和对结论檔化的要求。除此之外,关于管理评审的地点、是否形成程序以及形式、覆盖内容等均未做明确的要求。这一点上标准给了企业很大的灵活性12。在企业开展管理评审活动中,可灵活地规定时间间隔、会议内容、参加人员等;管评前各部门并不是都必须写出各自的总结,只需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评审即可。无论是录音、录像和文字形式的记录都是被认可的。管理评审可结合安委会、职代会、年度总结会等最高管理者参加的会议进行,并不是必须为应对审核召开专门的管理评审会议。4.7 结论通过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常规安全生产管理比较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涵义具有不同的范畴。在一定条件下失去控制的危险源才是事故隐患。OHSMS强调的对危险源的管控其核心是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危险源转化为事故隐患,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更加准确地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2)目前一些企业应用的评价方法与其危险源特性不匹配,导致不能准确评价风险级别,这是造成一些企业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结合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宜对危险源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同时注重对法规要求符合性的判别。(3)对于不可容许风险,应制定管理方案将风险水平降至可容许范围。对其他级别的风险同样可视情况制定管理方案,实现风险管控水平的持续改进。(4)准确合理地划分作业活动既是辨识危险源的基础, 又是制订作业指导书的重要依据, 对OHSMS有效运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应给予重视。(5)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