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论文.doc_第1页
fdi论文.doc_第2页
fdi论文.doc_第3页
fdi论文.doc_第4页
fdi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2012111122 密级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及对策分析系(部、中心)名 称:经济与管理系专 业 名 称:国际经济与贸易班 级 名 称:12级国贸一班学 生 姓 名:李雪莹指 导 教 师:袁学军 二一六年五月17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生签名: 日期:20 年 月 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女子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本论文属于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 生 签 名: 日期:20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 年 月 日摘 要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华投资现象日益普遍。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现象。另外独资化倾向日益加深,并且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外资政策的脚步更加倾向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独资的方式提高其股权比例,独资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本文主要叙述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及问题,先通过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数据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再根据其发展趋势从我国经济市场的角度考虑,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市场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服务业ABSTRACTMak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s a big move of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Therere many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finding inroad into Chinese market step by step with economic globalized and its universal that more and more foreign capitals are investing in Chinese market. Since late 1980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have found a new way to invest in and access to Chinese market. And it has presented a phenomenon with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s the main way to invest,take the service industries as the main project。Besides, its coming into sole ownership more and more deep increasingly, which now is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lan of these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Recently,foreign capital policies are more open and are pursuit of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with we china have achieved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deeply and we promised to join the WTO,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use the sole proprietorship policy to raise stock rights. The sole ownership have already became a lead which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mak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This article is mainly narrate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FDI in China. First of all, we start with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FDI in China through the theory of FDI and statistical data. And then, we make the right projects from the angle of our economic market which suit Chinese economic market to sustained develop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FDI in China.Key word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service industry目 录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摘要IIABSTRACTIII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1.3.1 研究思路21.3.2 研究方法22 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分析22.1 垄断优势理论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2.3 内部化理论3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43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43.1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43.1.1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43.1.2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主要产业服务业53.2 跨国公司在华FDI存在的问题63.2.1 盲目并购,缺乏并购目标和发展战略63.2.2 三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73.2.3 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国外企业无法顺利在华投资74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74.1 跨国公司R&D投资趋势74.1.1 跨国公司R&D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探索扩张,世界研发中心正在向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转移84.1.2 外包R&D 活动已经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新动向94.1.3 产生R&D趋势的原因94.2 跨国公司在华FDI独资趋势104.2.1 跨国公司在华FDI趋向独资化104.2.2 跨国公司在华FDI趋向独资化的原因124.3 跨国公司“本地化”发展趋势135 针对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45.1 合理引导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鼓励R&D机构进入中国145.2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国际竞争力145.3 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开发的领域155.4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实行“本地化”战略155.5 大力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努力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15参考文献17致谢18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及对策分析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发展,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已经使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成为两大主流形式,跨国公司也就应运而生。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是其中一股特殊的经济力量,是与民族、国家、区位经济一体化组织、国际经济组织等相提并论的经济主体。跨国公司是两大经济主流形式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载体,也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由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塑造出来的企业跨国化经营的典范。同时,两大主流形式也推进了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如今,中国经济力量不容小觑,已经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也正在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中国也将成为跨国公司的运营中心,所以我们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我国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对策,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增强我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吸引力。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环境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1.2 研究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走出国门,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演变与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一些问题也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显露出来,尤其是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本文正是基于跨国公司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深入研究,试图发现突破口并总结一些经验,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内容,使之成为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另外,研究它,继而认识它,我们就可以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抑制其消极的一面,进而去推动经济的发展,造福社会。1.2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趋势,并针对其发展制定出适合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对策。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概括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确定了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通过对一般理论的阐述和了解,可以运用这些一般理论来解释现状。第三部分是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即盲目并购,缺乏并购目标和发展战略、三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第四部分是跨国公司在华FDI的趋势分析。分别研究了R&D投资趋势、独资趋势和“本地化”趋势。第五部分是针对已经分析研究出的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 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对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进行概述,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起点和基础。然后运用数据和图表提出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跨国并购是其主要形式、服务业是其主要产业。接着具体分析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总结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合理引导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开放的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华实行“本地化”战略等。1.3.2 研究方法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查找关于本论文的文献资料,以及查阅图书馆相关书籍、报刊和杂志等为本文提供参考资料);数据统计法(通过中国统计局、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统计网站,收集相关数据,再利用Excel对找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用分析法(引用著名学者专家的论点和概念,从中结合自己的思路整理总结自己的观点)。2 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分析2.1 垄断优势理论加拿大经济学家海默1960年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后来他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改进,形成了“海金传统”,这成为了最早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海默也成为了当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开创者。该理论认为传统的资本流动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跨国公司国外直接投资,而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竞争的存在,造成了少数工业部门具有独特优势,进而使得企业形成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对外扩张,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垄断优势理论还进一步说明了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表现在知识资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三个方面。由此可见,跨国投资的形成是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它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基本假设、市场不完全为基本条件、垄断优势为中心、充分利用其核心资产,限制各种不利因素,使得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上取得胜利。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弗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并且将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该理论重点是把产品在市场竞争的地位和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后来,弗农在跨国公司经营实践中发现了他所提理论的不足之处,通过修改和完善,他将产品周期重新划分为“创新期寡占”、“成熟期寡占”和“衰老期寡占”三个时期,跨国公司依据不同的进入障碍来维护和建立其垄断寡占地位。2.3 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最初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1937年提出的。该理论阐述了在完全工业化的市场经济中,为什么会产生企业这样一种形式。后来,在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列(P.J.Buckley)、卡森(M.Casson)和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A.M.Rugman)合作出版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他们系统地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它认为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企业之外,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支配的外部市场;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市场,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不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由公司少数决策人制定的价格,即转移价格,用以解决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易正常进行的问题。另外,知识产品的特性是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知识产品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公共产品性质并且在知识产品市场上存在着买方的不确定性。最后,还建立了内部化市场的四个特定因素,即行业特定因素、地区特定因素、国别特定因素和企业特定因素。内部化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跨国公司的新理论,一直在对企业的内部化进行探索,是一个动态化的理论,有利于克服以往内部化理论的静态化缺陷。内部化理论的出现,是学术界在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为跨国公司“通论”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该理论在解释投资的地理方向和跨国经营网络的形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是英国里丁大学教授,他在1976年发表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中提出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活动中,应吸收区位理论,并结合了内部化理论,形成跨国公司折衷理论。1981年邓宁发表了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进一步系统化了折衷理论,最后形成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中出现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直接投资。该理论认为国际生产的特点及行为模式取决于资产所有权结构、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及国家的区位优势,这些因素反映着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本质、场所以及企业自身的特性,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经营的战略选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意义是它综合吸收了其他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合理成分,并将国际贸易、国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让置于统一的理论体系中。该理论可概括为以下公式:国外直接投资=所以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根据这个公式,邓宁提出了以下可供选择的方案,见表1.表1 企业优势和国际竞争方案选择方案/优势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区位优势(L)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许可证贸易3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3.1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3.1.1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出不同种类的全球经营战略去适应各国的投资环境,其中,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在个别年份有所减缓,但是总体上还是呈现不断扩大的势头。另外,跨国并购开始迅速发展,其交易总额急剧增长,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资金流入总额也在迅速增长,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自2008年起,全球仍然处于经济危机的复苏期,所以各国在华的跨国并购都很不稳定。虽然如此,可是我们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还是要抱有希望。跨国公司中国并购市场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也在逐步恢复和发展中,许多大型投资项目都在中国进行。财富杂志排名最大的30家美国公司中,己经有21家在华投资,一共投资176个项目。列入财富杂志的日本最大的19家工业企业中,已有18家在中国投资,投资项目达205家。自2000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己连续5年超过400亿美元,连续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数额总数的五分之一。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吸引外资更是超过500亿美元,超过美国首居世界第一。据商务部公布的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2015年16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914家,同比增长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数4205.2亿元人民币(折合684.1亿美元),同比增长8.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32家,同比增长4.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数895.7亿元人民币(折合145.8亿美元),同比增长0.7%。戴姆勒、三星和住友电气等知名跨国企业持续追加对华投资。外资并购交易金额和占比都大幅提高。16月,以并购方式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641家,合同外资金额总数144.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数131.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82.1%和336.5%。并购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8%上升到19.3%。由此可见,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FDI的主要方式。3.1.2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主要产业服务业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如今以发达国家为领头羊的世界经济浪潮正在向第三产业发展,即服务型产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占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20%,20世纪70年代上升到25%,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40%,20世纪90年代则超过了50%。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的推广、证券和金融市场的成熟,都为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也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升级到以制造业为主的服务业结构当中(如图1)。图1 1978年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比重变化图 (百分比)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1978年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1985年时占我国产业结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并一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2012年甚至超过了第一产业占我国产业结构的比重,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最重要的推动力。综合来看,从1978年起我国的投资市场产业结构的支柱由原本的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还会持续上升。另外,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向合理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矛盾。3.2 跨国公司在华FDI存在的问题3.2.1 盲目并购,缺乏并购目标和发展战略国内企业想要做大做强,急于求成,有时候对并购项目以及并购后的风险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预测,只是一心想要扩大公司规模,这种情况下的并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没有制定明确清晰的决策和梳理正确的发展战略,这就是目前在华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后,在包括保险、电信、银行、证券、分销、旅游、交通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对外开放的规章和制度,为跨国公司扩大对华服务业直接投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发展的道路,使得跨国公司的并购项目日趋增多,然而盲目的并购必然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充分了解投资企业并做出相应的并购准备,以及并购后整合方案的确定这些都是跨国并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盲目并购这一现状是跨国公司在华FDI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2.2 三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结合图1和国家统计局调整后数据,我们可以知道201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41%、43.67%和46.92%,而目前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一般为5%、30%和65%。相比而言,我国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虽处于下调过程中,但仍然高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在1985年所占比重虽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但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双双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导致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程度仍然较高。目前,高收入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大都保持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50%,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于40%-50%区间内。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差距。这就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3.2.3 市场制度不够完善,国外企业无法顺利在华投资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后,虽然整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制度和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马车,那么制度和管理就是这辆马车的两个轮子。这个比喻对于现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来说恰如其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虽然提供了一个巨大且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此之上的跨国公司却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安排,使得整个地区发展无序,即使这辆马车跑起来了,但是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来进行管理,这辆马车只会绕更多的弯路,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市场这块平地上的发展也会变得缓慢,这就造成了外国企业无法在华顺利投资。4 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4.1 跨国公司R&D投资趋势传统的R&D格局是跨国公司为了防止技术和人才的外流,保持自身在国际竞争中具有领先优势,大部分企业会将R&D活动的集中在母国,使其在公司总部的严格控制之下。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跨国公司逐步意识到自身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因此跨国公司R&D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发展和直接投资的动向,由此跨国公司对R&D的投资趋势开始逐渐加大。自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跨国公司开始让少数海外子公司来负责R&D活动,此后海外R&D活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于技术当地化,大多早期的海外R&D都以此为要求而进行开发工作,却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置之不理,所以海外R&D活动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一直很低。但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跨国公司R&D投资出现了新的趋势。4.1.1 跨国公司R&D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探索扩张,世界研发中心正在向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长期以来,跨国公司通常只是将其低附加值环节放在了发展中国家,却在发达国家放置R&D等高附加值环节。但是,随着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潜在市场也开始产生关注,再加上发展中国家的低廉劳动力,这能使得跨国公司的R&D成本被大大降低,所以跨国公司都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自家公司的R&D机构,进行R&D投资。中国和印度凭借着自己的区域优势,开始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热点地区。美国的著名咨询管理公司博思艾伦在其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创新报告中显示,从2005到2010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印度的研发投资增加了 17%,在日本的增长幅度为 3.8%,在欧洲增长幅度为 5.2%。该报告是在对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前1000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版的。另外,根据贸发会议在20102015年针对世界R&D活动开支金额最大的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出中国、美国和印度成为在20102015年最具吸引力的研发区域的前三位(如图2)。图2 贸发会议调查中最具吸引力的未来研发地点 20102015年(百分比)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引起跨国公司R&D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扩张,这就是随着一些跨国公司的重点业务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转移,其研发力量的重心不断发生着“同向移动”。以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联合利华为例,联合利华在全球的业务超过一半的增长贡献来源于非洲和亚洲地区,中国和印度是其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两大市场,因此联合利华将其研发及综合经营力量向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高增长区域延伸。2010年11月22日联合利华向外宣布,它们要将在中国上海的研发中心大幅“扩张”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基地,企业打算主攻个人和家庭护理产品的研发,因此会把公司相关的跨国资源都集聚在此。这又将成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其具有全球业务共享性质的研发机构。在2011年AMD、微软、西门子、诺华等跨国公司也相继采取了相似的政策和措施。至此,相关专家认为,跨国公司全球性研发基地向中国发展的帷幕已经拉开了。4.1.2 外包R&D 活动已经成为跨国公司R&D投资的新动向继“制造外包”、“服务外包”之后,“研发外包”开始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研发投资又一新的战略。其中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就指出:离岸外包市场目前的规模是100至150亿美元,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250亿美元。而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研发离岸外包的受益国。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收益这是研发外包的主要目标,而缺乏工程师则成为传统型的研发国家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例如,德国目前有1.8万个工程师岗位却无人问津,再看看中国或印度却是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国家。这对跨国公司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另外,一些将研发外包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一些从事制药和电子软件的跨国公司,他们受到新药研制成本不断上升问题的困扰,使得这些全球制药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投来了目光。为了利用低成本的当地研发优势,这些跨国制药企业选择向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抛出了橄榄枝。R&D Magazine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有36%的跨国制药企业将其部分研发业务外包,而在2015年有40%的跨国制药企业将其部分研发业务外包。目前印度每年接受研发外包的销售额约为15亿美元,到2020年,印度在全球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2%增加到30%,金额也将超过600亿美元。中国正在成为印度的有力竞争对手。在186位被调查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其中有46%表示将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有26%选择印度,另外选择拉美和东欧的企业各占13%和9%。4.1.3 产生R&D趋势的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凸起和国际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跨国公司也开始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科技实力与科研基础设施的比较优势。在寻找研发配置的最佳区位的同时,也促进了跨国公司R&D活动开始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1)生产支撑。跨国公司为了在当地开展R&D活动,会设计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产品。而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R&D投资规模与深受其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呈正相关,两者之间也相互影响。所以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中心就是利用当地的母公司研究机构已经整合出的科研成果、技术条件,然后针对该地区用户和市场需求、技术差异、材料性能差别等方面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良和革新,实现母国科技成果的本地化。在这一推动力下,跨国公司的海外R&D活动开始从事产品测试、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和培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以及消费者口味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调整。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产品的要求以及需求都是非常大量的,所以如果一个跨国公司想要占领中国市场,就必须满足人们的各项要求和需求,也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在中国境内进行R&D活动。(2)市场拓展。各国市场的特殊性和不同的消费偏好的形成正是由于国情、民族和文化特性的差异。仅仅进行技术改良的研发已不能满足东道国的市场需求。所以,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必须在东道国建立R&D机构,这样才能更加直接地对当地市场的需求特点有所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出相关产品,用以支持其产品的先进性和巩固在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从而拓展东道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进一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除了人口众多,而且文化也多种多样。这样的市场差异,就使得跨国公司必须在中国实行R&D活动才能清楚的了解文化差异的需求,以进行差异化生产研究出相关产品,而不是局限于只能单一化生产,这样会大大降低市场的占有率。(3)资源寻求。R&D活动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其中既包括技术人才,也包括为保证研发活动可以顺利进行的法律政策和技术基础设施等良好的技术环境。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R&D机构,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弥补国内技术人才的短缺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基础设施、法制环境、优惠政策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协作。另外,中国有较低廉、丰富且训练有素的科技人才和其他技术资源,可以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这一般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的战略考虑。4.2 跨国公司在华FDI独资趋势4.2.1 跨国公司在华FDI趋向独资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乘着这股潮流来到了中国,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最为突出的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政府全面鼓励“走出去”政策,另一方面鼓励外商在华投资,使得我国在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在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仅为603.25亿美元,而到了2015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就上升至1057.3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股权结构方面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种形式。从改革开放起至1985年,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到账外资金额总数的存量和流量,合作企业都高于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但是从1986年起,这一现象被打破。合资企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到账外资金额总数先后超过了合作企业,并且保持了整整20年的领先优势。2005年后,独资企业在经历了20余年的持续增长之后,首次在项目数量和合同外资金额方面超越了合资企业,占42.91%。此后,独资企业独占鳌头的发展势头一直保持至今,这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经历了又一次结构性的变化(参考表2和表3)。表2 2002年2015年中国实际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额(单位:亿美元)年份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其他总计2002195.7789.22161.516.29452.62003188.3593.41165.168.91454.612004158.4482.15156.276.76403.182005145.8865.01191.395.33407.612006157.5462.12238.739.8468.192007149.9238.36333.848.93535.052008163.8631.12402.229.1606.32009163.8831.13412.679.23616.912010146.1418.31429.619.19603.252011143.7819.4462.8168.69694.682012155.9614.16572.644.92747.682013173.1819.03723.158.59923.952014172.7320.34686.8220.44900.332015224.9816.16809.756.461057.35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出表3 2002年2015年三种投资方式所占直接投资额比重(单位:百分比)年份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其他200243.319.735.71.4200341.420.536.62200439.320.438.81.7200535.816471.2200633.6513.2750.992.09200728.027.1762.392.42200827.035.1366.341.5200926.565.0566.891.5201024.233.0371.221.52201120.72.7966.629.89201220.91.976.60.7201318.72.178.30.9201419.22.376.32.3201521.31.576.60.6数据来源:根据表3计算所得表2和表3给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在2002年到2015年我国的三种方式情况和占直接投资额比重。据此,从2002年开始,跨国公司独资企业占直接投资额比重开始稳步上升,出现了从合资企业向独资企业转变的现象,2006年已经占总投资额总数的一半。因此,2005年以后,在中国投资市场中,外商独资企业都全面的超过了合资企业,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主流模式。由此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独资趋势”的在华进入模式。4.2.2 跨国公司在华FDI趋向独资化的原因(1)投资环境改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运作赖以生存的各种要素均与国际惯例中的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国的各种要素市场都还不健全,在各种管制条件下,商品市场形成速度较慢。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也是在年代初期才开始进入起步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投资环境已经逐步得到改善,成为了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人瞩目的外商投资热点区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品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成功转向买方市场,人员流动性加强,外商可以很容易招到价格相对便宜的工程技术人员资本市场也日趋完善,到2000年底,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值已达GDP的50%以上并且各种中介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都为外商采取独资或合资控股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全面履行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减少甚至取消贸易壁垒,市场进一步开放,管理模式与国际逐步接轨,跨国公司对我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熟悉,跨国公司选择独资、控股的形式也就显得十分自然。同时,我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不但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最主要的是增强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再加上外资企业慢慢地对我国国内情况越来越熟悉,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内成为了具有平等权甚至优先权的企业法人后,这就会导致合资优势被弱化,外资采取独资竞争已经是大势所趋。(2)国家对外资政策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外资政策正在经历一个放松调整的过程。外商在华投资的形式、领域、规模、比例、经营范围等逐年进行调整,同时通过修改法律,放开了以前的外汇平衡、出口比例、本地化率等方面的限制。由此,外商投资企业的独资倾向日益突出。另外,由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许多行业不允许独资,为了降低进入中国的外部风险,获得当地的资源优势,跨国公司大多选择了合资的方式。据此成立的合资企业,一旦政策限制取消,使得企业必然向独资走去。所以说,走向独资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特定时期非市场化行为的一种调整。(3)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外资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国外企业都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市场建立自己的企业。并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变为其全球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占领市场和增强全球竞争力已成为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而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加快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力、减少交易成本、提高销售利润等。因此,各地政府的工作重心不能单纯的依靠投资优惠政策这一有限的方式。还要转移到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透明的政策、优良的投资服务、健全配套体系和社会环境稳定等与投资有关的软环境上来。这才能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外资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和国产品牌崛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外资企业需要提高反应速度和市场决策,来增强对企业的控制力。也可以通过整合在中国分散的投资项目,实行统一管理来提高运营效率。这就充分实现了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因此选择独资的形式可以更快速的达到他们的目的。4.3 跨国公司“本地化”发展趋势近年来,跨国公司一改过去无视东道国利益的经营战略,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加强了在中国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对华直接投资扩大的同时,积极实施经营活动的本地化战略,本地化趋势也逐渐加强。据2006年调查统计显示,在资本金100亿日元以上的日本大企业中,有51.4%的企业是以对华直接投资为目的扩大销售市场的。而寻求廉价劳动力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的对华直接投资大企业仅占31%。并且在今后的35年内,以寻求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将占日本大企业的81%。跨国公司本地化战略中,原材料和零部件人力资源本地化、生产采购本地化、产品本地化和研发中心本地化是关键因素。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采购本地化方面,日本普通机械和精密机械行业对华直接投资企业在华采购率已超过50%,电气机械行业对华直接投资企业已超过30%,中美合资企业在华原材料采购率已达到57%,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上海生产的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在华采购率高达87%。在人力资源本地化方面,美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企业中的CEO绝大多数是华人,欧洲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就差了很多,日本最差,除松下公司有一副董事长是中国人以外,其他全部都是日本人;在产品本地化方面,跨国公司开始注重其经营活动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相融合,努力适应当地消费需求,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另外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超过700家,且近几年设立的研发机构日益增多。欧盟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目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5 针对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5.1 合理引导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鼓励R&D机构进入中国我国作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大国,开放初期对跨国公司的并购限制太多,阻碍了外商在华的投资。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之后,我国采取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即跨国并购,以此来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为此,首先要解决的是意识形态问题,转变对跨国并购的认识,我国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并不代表该企业的结束,而是为了寻求让企业更好发展的方法。另外,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我国还要完善对并购的法律条件和政策取向,让外商能够更加放心的在我国进行投资。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的入世,跨国公司渐渐把研发中心“分店”开到中国,其中北京、上海、南京和广东是“四大密集分布”地区。跨国公司R&D机构的设立不但带来了人才、信息和资金的流动,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匮乏的长期困扰国内企业的尴尬局面,从而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经济效益。因此我国应该采取鼓励的政策,创造更好的条件去吸引跨国公司来中国设立R&D机构,这样也不会舍得国内的技术人才外流,是更加有利于我国国情的技术开发,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5.2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国际竞争力2007年开始,我国以经全面开发,很多跨国公司向中国投来投资的目光。所以,我国应加强投资环境的建设,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通讯设施等方面加强科技园区的建设,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人才资源密集的城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样就会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国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加大法律保护力度,一方面可以保护跨国公司的研发成果不被竞争对手窃取,防止跨国公司R&D机构的利益受到损害,减少跨国公司对产权保护问题的担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国内研发成果被总公司轻易获取,减少技术的溢出和逆流。5.3 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开发的领域如本文之前所说,服务业以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主要产业。在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投资准入领域扩大到了电信、商品流通、金融等发达国家占较大市场和竞争优势的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原来在中国是被政策严格管制的。而从实际上看,我国在这些行业并不占有优势,但却存在较大的潜力,特别是金融行业,我国的金融机构所占据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当然对其开发既要积极也要慎重。2008年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行业的开发虽然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就一定会带来经济危机,也不意味着我国应该放慢对服务业开放的步伐。我国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积极谨慎地扩大服务业的开发领域。5.4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实行“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战略就是跨国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等环节,考虑东道国的消费需求然后进行投资。并采用东道国的材料生产、雇佣东道国的人员进行经营管理的合作战略。在引导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时,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本地化”战略,就可以把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