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总信息 1 、砼容重2 、地下室层数3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4 、地震力计算信息5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6 、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楼板刚度假定风荷载信息7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w08 、结构基本周期地震信息 9 、振型组合方法(藕联、韭藕联)10 、计算振型数与有效质量系数11 、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12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13 、周期折减系数14 、质量了偶然偏心双向水平地震扭转效应单向水平地雳扭转效应活载信息 15 、考滤活载不利的层数 16 、活载折减系数调整信息17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8 、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19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2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21 、梁扭矩折减系数 22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23 、0.2Q。调整 24 、9框架结构和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 25 、是否按抗规5.2.5调整楼层地震力(剪重比满足规范) 26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高度配筋信息 27 、梁、柱箍筋最大间距设计信息 28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29 、梁、柱重叠部份简化 30 、是否考虑P一效应 31 、柱配筋计算原见(单、双偏压计算) 32 、是否按砼规范( 7 . 3 . 11 一 3 )、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荷载组合 33 、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34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程序相关问题 1 、总刚模型 2 、侧刚模型 3 、周期比控制 4 、扭转位移比控制 5 、层间位移角控制 6 、剪重比控制(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7 、刚度比控制 8 、受剪承载力比拄制(薄弱层)1 、硅容重 G c一25kNM2(框架结构) 26一29 kN/M2(框架一剪力墙、剪方墙结构)由于剪力墙数量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随工程不同而不同,剪力墙数量多,容重值应取大些,反之,可取小一点。但是准确取值很困难,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构件重量,建议将容重输为25kNM3,剪力墙上的抹灰、饰面重量单独计算,按线荷载输入至每层。 2 、地下室层数 (1) 层数:填“0”,表示不考虑地下室(程序作为地上部分考虑),此时程序已对地下室部分考虑了风载。填“n”为地下室层数。程序对地下室没考虑风载,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 判别嵌固层方法: a 、首先不考虑回填土的影响(填“0”),计算地下室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当剪切刚度比 2即作为嵌固层(高规5.3.7条)。 b 、根据计算得的嵌固层位置调整“地下室层数”参数,进行计算。 (3) 嵌固信息(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刚度比): a 、填“0”:相当于不考虑回填土的嵌固作用。 b 、填“5”, :相当于把地下室水平位移全嵌固 C 、填“ 2一3 :相当于把地下室水平位移弹性嵌固为 70一80% (经验值):程序隐含值为“3”。 d 、填“- 1”表示嵌固部位指定为地下室顶板。(n为地下室层数)注:所填“05”含义是回填土的约束刚度与地下室本身侧移刚度的比值。(4) 侧移刚度比计算:计算地下室结构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相刚度比时,建议采用 高规 附录 E . 0 . 1 中剪切刚度 (5) SATWE 程序中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刚度比”参数对结构的地震力及其相应的位移(尤其对地下室和首层)有一定的影响。 (6) 相关规范:a、 抗规 6.1.14条、 高规 5.3.7 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地下室外墙可参与地下室的侧向刚度计算,但外墙距上部结构较远(如超过 40m50m),一般不参与计算。b、如作为嵌固部位的楼层,其构造还应满足 抗规 6 . 1 . 14 条、 高规 4.8 .5 条、 4.5.5 条的具体要求,(否见,有可能柱塑性铰不出现在嵌固部位的上一层,而向下转移)。嵌固部位处不能采用无梁楼盖。c、不满足地下室部分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点击了程序给予调整项,程序则会自动调整,但地下室部分不要求剪重比限值,只需看地上部分。d、对于多层地下室,如果没有对地下一层以下构件特升定义抗震等级,则全部按全楼抗震等级考虑,且程序内定地下室的剪力墙按加强部位考虑。抗规6 . 1 . 3 条、高规485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影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以下各层可根据具体情况逐层降低一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7)程序缺陷: a 、如地下室顶板作力上有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满足 抗规 6.1.14 条、高规4.8.5 条,要求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外,不应少于地下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 1 . 1 倍;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此条程序未实砚,需设计人员自行加强。 b 、程序计算地下室外墙时未进行裂缝验算。 3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1)施工模拟1:考虑施工中是分层加载,逐层找平的因素影响的算法。(2)施工模拟2:将竖向构件(柱、墙)的转向刚度放大 10 倍后再做施工模拟1。注意:采用施工模拟 2 的算法,传给柱、转换层、基础的荷载较为合理。但目前程序还未将施工模拟 2 的算法调试好,计算结果不正确。4 、地震力计算信息 抗规3.1.4条,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IV类场地上较高(40m钢筋砼框架、60m的钢筋砼民用房屋和类似工业厂房及高层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高规3.3.1条:乙、丙类高层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上述两本规范可理解为:10层(高度28m)以下6度区的乙、丙类建筑可不计算地震作用,10 层及以上( 28m高度以上)建筑应计算地震作用。5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出口节点:精度高,计算量大,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剪力墙较少的结构内部节点:精度低,计算量小,一般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较多的结构6 、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1)在进行计算周期比(TtT1:)、位移角(u/h)、位移比(最大平均)、刚度比等内容时必须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2)如采用弹性楼板假定的工程应计算二次,首先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做以上内容(如刚度比、位移比等)的计算,然后再按弹性假定完成其它内容的计算。(3)一旦选中“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项,“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的弹性楼板将不起作用。 (4)刚性楼板假定和弹性膜楼板假定在以下内容中计算结果大小的比较:刚性假定 弹性膜假定位移比 小 大有效质量系数 大 小 剪重比 大 小 位移角 小 大 周期比 略大 略小(通过几个项目计算,周期比差别很小,大致为刚性假定的略大于弹性膜假定)楼板刚度假定(1) 刚性楼板假定: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适用楼板形状规则,板连续的工程。由于楼板面外的刚度未考虑,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采考虑板平面外刚度对整体刚度的影响。(2) 弹性楼板6假定:采月壳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膜剪切刚度和面外板弯曲刚度。在此假定下,部分竖向楼面荷载将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减小,适用于板柱体系。(3) 弹性楼板3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穷大,面外考虑板弯曲刚度。适用厚板转换结构。(该结构平面内刚度很大,而又不能忽略平面外刚度)(4) 弹性膜仪定:真实计算楼板平面内腹剪切刚度,平面外刚度为零。适用楼板局部开大洞,楼板平面较长或有较大凹入及平面弱连接,楼板面内刚度有较大削弱的结构。计算时要真实输入楼板厚度。(板厚为零的房间可以布置均布荷载、开洞房间不能布置均布荷载)。对于同一个工程,可综合采用几种不同的假定,弹性板可以定义在整层楼板上,也可以仅在需要的局部区域上,通过局部区域弹性板托整层楼板分成几块刚性楼板。7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w0(kN/m2)(1)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填写重现期为50年或100年或10年的基本风压值。(2)荷规附表D.4给出了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重现期为50年100年10年的基本风压值。(3)规范给出的是重现共为 50 年的最大风速,作为当地的基本风速,再按公式计算确定基本风压认W0值,荷规附录里有不同的重现期的换算式。(4)高规 3 . 2 . 2 条及条文:特别重要或对风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60m高以上的建筑风压值按100年一遇取值。(特别重要的建筑可认为是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或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 8 、结构基本周期(秒)此数据用于程序计算风载,应尽量准确,最好的做法是先通过程序计算出结构的基本周期,然后再将此周期值回填,以得到最准确的风力值。初估值可用0.08n(框剪结构,n为层数)、0.08一0.12n(框架结构)、0.06n(剪力墙结构)。9 、振型组合方法提供了两种方法: CQC法(完全二次项平方根振型组合法):适用于考虑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高规3.3.11一5式、抗规5.2.3一5式)。SRSS法(平方和平方根法):不考虑扭转耦联,适用于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0 、计算振型数与有效质量系数规范对计算地震作用时的最少振型数量的有关规定:高规3.3.10条:对于不考虑扭转藕联的结构,规则结构可取3,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时可取5一6。高规3.3.11条:对于考虑扭转影响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可取9一15,多塔楼建筑每个塔楼的振型数不宜小于9。高规5.1.13条:B级高度结构,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 ,多塔结构不应护于塔楼数的 9 倍。抗规5 . 2 . 2 条:不进行扭转藕联计算,可只取2一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动个数应适当增加。抗规5 . 2 . 3 条: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可取前9一15个振型。(1)高规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多塔不小于 9 倍塔楼。(2)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即有效质量系数0 . 9(高规5.1.13条B级高度建筑和复杂高层建筑)。(3)计算可在“刚性楼板”或“弹性楼板”的假定下进行(4)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0 . 9 ,说明计算振型数够了。如果小于 0 . 9 ,说明地震作用偏小(剪重比小),结构将存在不安全性,应增加振型数。(5)结构计算振型数增加,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增大,内力和变形增大。 (6)振型数不能超过结构自由度数,否则会造成地震作用计算异常,例如规则 2 层结构,振型数最多取 2n = 2x3 = 6(7)结构自由度数计算:刚性楼板数为 Ki ,独立于刚性楼板的节点数为Mi,结构层数n,则总刚模型的结构自由度数为 例如某个分块刚性楼板10层结构,每层独立于刚性楼板的节点数为20个,每层有1块刚性楼板,总刚模型结构自由度数为10x (2 x20+3x1)=430个。 11 、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高规 4 . 8 . 2 条、 4 . 8 . 3 条、 4 . 8. 5 条、 8 . 1 . 3 条,抗规 6 . 1 . 2 条、 6 , 1 . 3 条。 (1)框一剪结构中,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2)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的部分可逐层降低一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三级或四级。(4)框架一核心筒结构高度60m时可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并应满足规程对框架一剪力墙的其它要求(土木工程学报2004 . 3高规若干问题解答)。(5)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表 4 . 8 . 2 规定的一般剪力墙的提高一级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6)连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12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 RMC“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指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载的组合值系数(抗规5 . 1 . 3条、高规3 . 3 . 6 条),这与“荷载组合信息项”中的“活载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为同一概念。与程序中“活载信息项”中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是两个概念。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抗规5 . 1 . 3条、高规3 . 3 . 6条)可变荷载组合值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组合值系数。组合值系数见抗规5 . 1 . 3表,高规3 . 3 . 6 条。13、周期折减系数(高规强条)由于实际工程中采用了填充隔墙,而这部份隔墙的刚度在结构自振周期计算中未考虑,导致实际的结构自振周期短于理论计算值,使其按这一周期(理论值)计算的地震力偏小。因此高规 3 . 3 . 16(强条)、3 . 3 . 17 条给出了各种结构型式的填充墙为砖墙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0.70.8,框剪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 1. 0。实际工程可根据具体的填充墙多少及填充墙类型进行适当调整。(当填充墙为多孔砖和小型砌块,抗震设计手册 5 . 2 . 2 一三中列表表示了墙体数量对的取值影响,当为轻质隔墙时,取0.8 0.9)。周期折减只在计算地震力时有效,不会影响计算周期的输出。对楼层位移有影响,楼层位移是用周期折减后的内力计算的。 14 、质量偶然偏心 双向水平地震扭转效应单向水平地震扭转效应(1) 质量偶然偏心:高规3.3.3条,抗规5.2.3条条文 含义:由于施工,使用等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变化,产生偶然偏心引起的 地震扭转效应及地震地面运动扭转分量的影响。 规范规定: a 、抗规(5.2.3条):对平面规则的结构,在不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 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简化方法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b 、高规(3.3.3条):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直接取各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 ei 士0.05Li (Li为建筑物总长)来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c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适用范围: a 、对于一般的平面规则的结构,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考虑偶然偏心。b 、高规43 . 5 条,验算楼层位移比时,应在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进行验算。(2) 双向水平地震扭转效应:抗规5.1.1一3(强条)、5.2.3一2一3 高规3.3.2一2(强条)、3.3.11一3 适用范围: a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 b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平均位移超规范下限值(1 . 2)较多(例如1.4 ) , (判断此条是否作为考虑双向地震的依据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 (高规 4 . 3 . 5 条、抗规3.4.2条、3.4.3条)。 c 、多项超过高规4.3.3条一4.3.7条、4.4.2条4.4.5条,抗规3.4.2条3.4.3条中的规定“不宜”限制条件。高规4.1.2条一4.1.3条条文),(“多项”一般指3项) 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竖向构件(如框架柱)设计影响较大,对水平构件(如框架梁)设计影响不明显。 (3)单向水平地震扭转效应:高规3.3.2一2(强条)、3.3.11 一 2、抗规 5 . 1 . 1 一 3 (强条) 适用范围: a 、除了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外的其它高层结 构应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高规3.3.2一2 条)。 b 、除了上条( a 款)以外的其它结构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 计入扭转影响(抗规5.1.1一3)。(4)扭转效应: a 、 结构第一振型周期为Tt,或满足Tt0.7Tx1(Ty1) , 或 0 . 7Tt Tx2 (Ty2)时,均应考虑地震扭转效应(抗规 5 . 2 . 3 条文)。b 、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祸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高规3.3条)。结语:1 )多层建筑的规则结构考虑单向地震作用及偶然偏心影响;一般不规则结构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地震作用效应;特别不规则结构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地震作用效应。 2 )高层建筑无论单向还是双向地震作用,均应考虑地震扭转效应。 3 )SATWE程序可同时选择“考虑偶然偏心”和“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两项开关,程序自动分别对二种情况进行计算,并取不利结果。 4 )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扭转位移比时(最大位移平均位移),应再单独计算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偶然偏心影响下的位移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 )当两个方向水平地震单独作用的效应相等时,双向水平地震的影响最大,此时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是单向水平地震力的1.31倍,随着两个方向水平地震单独作用的效应比减小,双向水平地震的影响也减小。 15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的层数高规5.1.8条:高层建筑结构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 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选择了此项,“调整信息”项中“梁弯矩增大系数”就不起作用了。16 、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4.1.2条:在设计梁、柱、墙基础时,考虑活载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使用功能、楼层梁从属面积、层数等对荷载进行的折减。程序中仅有柱、墙、基础的折减功能,在选用折减系数时,应注意程序中给出的隐含值仅适用于荷规表4.1.1第1(1)项,其余各类建筑(如商场、书库、车库等)应由用户修改后确定。另应注意,程序按所填计算层数根据系数进行折减,当建筑物为阶梯状或为裙房部分时,该部分的层数小于所填层数,程序仍按所填层数执行,此时用户应调整计算,以符合项目实际情况。17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BK (1)在采用刚性楼板及弹性膜假定时,忽略了楼板的平面外刚度,使结构总刚度偏小。实际上,楼板的面外刚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楼面梁的有效翼缘,为此规范给出了用近似以梁刚度放大系数形式来间接地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 (2)执行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一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3)由于梁有中梁和边梁之分,且要考虑楼板开洞及楼板弹性变形等因素,所以应该区分梁的放置部位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刚度放大系数。SATWE软件有自动搜索功能,可自动判断与楼板的连接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刚度放大系数。 (4)对于两侧都与刚性楼板及弹性膜假定相连的梁,取中梁的刚度放大系数BK;仅有一侧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取边梁的刚度放大系1+( BK一1)/2;对于其他情况,如不与楼板相连的独立梁和仅与弹性楼板6、弹性楼板3相连的梁,梁刚度不放大。 18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高规5.2.3条,调幅系数取0.8一0.9。计算结果有时会出现框架梁跨中弯矩输出值很小,配筋却很大的现象,是因为程序自动将梁跨中弯矩设计值与竖向荷截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正弯矩的50进行比较(高规5.2.3一4),取大者配筋,程序内力输出值是整体计算的值。 19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 BM。此项为梁正、负弯矩均增大。此项与“活载不利组合”不能同时作用。 2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高规5.2.1条、抗规6.2.13条,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1) 程序所识别的连梁:凡一端支座为墙平面内,另一端支座为墙平面内、平面外的梁,不论跨高比多少均识别为连梁。(2) 梁一端为墙平面一内,另一端端为框架柱(或梁),些类梁程序不识别为连梁。(建议一端与剪力墙相连,另一端与框架柱相连的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连梁设计,详“高规理解与应用培训教材”)(3) 程序对已识别的连梁进行刚度折减。(4) 当梁跨高比大于5时,受力类似框架梁(竖向荷载比水平荷载作用效应明显)应慎重考虑连梁刚度的折减,以保证正常使用阶段的裂缝及挠度满足要求。21 、梁扭矩折减系数TB 对刚性楼板,可取0.4一0.5,程序目前对两边或一边带楼板的梁均按所填系数进行折减。程序对圆弧梁、无楼板独立梁进行自动确认,扭矩折减系数对这些梁不起作用。 22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通过该系数来放大地震力,提高结构的安全度,常常是当剪重比稍小于规范值时(小于规范值太多时应调整方案),用放大系数来调整以满足规范要求。 23 、 0.2Q0调整为了保证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抗规6.2. 13条、高规8.1.4条,规定了需要对地震作用下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适当调整。任一层框架部分的总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即0. 2v。)和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的1.5倍(即1.5Vf , max)二者的较小值。(1) 程序增加了规范中对框架柱数量沿竖向有规律分段变化时可分段调整的规定的内容。(2) 程序隐含设定为不调整。(3) 当立面收小很多,框架柱减少很多的楼层不宜进行此项调整。(4) 调整仅对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进行,柱轴力不调整。24 、 9o框架结构和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高规6.2.1条、6.2.3条,l.2、 V=1.2()/Hn上两式需计算梁、柱的实际承载力,即根据实配钢筋、材料强度标准值等数据计算出的承载力。程序不知道实配钢筋面积,因此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程序缺省值为1.15。注意,用户在施工图设计时,对梁、柱进行实配钢筋时应与所填数字基本相符。(建议用户先将超配系数填为1,计算配筋,然后将实配钢筋与计算配筋结果的比值,即为超配系数填入,再进行实际承载力验算)。 25 、是否按抗规 5 . 2 . 5 条调整楼层地震力(剪重比满足规范)(强条)抗规5.2.5条、高规3.3.13条均为强条,规定了不同设防烈度下的楼层均应满足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即剪重比),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据此进行相应调整。如果结构的地震作用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调整结构方案以满足最小系数要求。程序可自动调整放大地震作用来满足要求,但是并不等于完全修正了方案的缺陷。 26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高度高规7.1.9条、10.2.4条、抗规6.1.10条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抗震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抗震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其目的是在此范围内控制轴压比及墙平面外稳定性、增强抗剪承载力、增加边缘构件箍筋和墙体横向钢筋等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1) 当有地下室且顶板能作为嵌固部位时,地面以上加强区按规范要求取地下室顶板以上1/8墙肢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区取墙肢总高度的1/10。抗规规定不大于15m。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区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 二者的较大值。(2) 当有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嵌固部位时,地面以上加强区高度从室外地面起开始计算。(3) 地下室部分加强区取做为嵌固部位以下一层算起的至顶板间的各层。但程序自动认为地下室部分均是加强区,可用人工指定加强区的起算层号的开关来指定地下室的哪部分为非加强区;(4) 有地下室时,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的高度计算加强区;(5) 高规(7.2.15条)规定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及上一层都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抗规(6.4.6条)则规定在该部位是否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由轴压比控制,程序按高规要求控制。土木工程学报2004第3期,黄小坤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若干问题解说一文中说明:高层建筑当剪力墙轴压比等于或接近高规表7.2.16的限值时,箍筋配箍特征值取0.2 (特一级为0.24);当剪力墙轴压比小于抗规表6.4.6 条的限值时,配箍特征值可取0.1;其他情况,箍筋配箍特征值可按轴压比大小在0.1和0.2(特一级为0.24)之间内插取值。箍筋直径不小于8mm ,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特一级和一级)或巧150mm(二级),约束边缘构件阴影范围内的纵向钢筋最低配置要求同高规7.2.16 条。对于多层建筑,边缘构件的设计可仅符合抗规的要求。(6) 规范、规程只将抗震结构中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定义为加强部位。原规范(89系列规范)所指的剪力墙顶层、楼电梯间等不再作为加强部位。目前程序对这部分,如高规7.2.20条墙配筋率的要求没有执行,用户自行调整。(7) 程序只对落地剪力墙起作用,不落地墙按非加强区设计调整系数。(8) 多塔楼结构底部加强部位: a、SATWE程序设置了“裙房层数”参数,用于确定墙加强区高度还要满足裙房层数。“裙房层数”参数仅起此作用,与结构体系类型无关。 b、高规10.6.4条条文说明。“为保证多塔楼建筑中塔楼与底盘整体工作,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以及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墙度范围内,在构造上应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以从固定端至出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在构造上应予以特别加强”。程序没有对塔楼之间塔楼中与裙房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构造上加强,只对剪力墙进行了加强。 27 、梁、柱箍筋最大间距、(l) 梁的箍筋面积是按输入的间距计算的,可输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面积(如果输入间距是加密区的,对非加密区应注意实配时箍筋面积应增加,相反输入的是非加密区的间距,配加密区箍筋面积时应减小)。(2) 梁、柱箍筋输出结果:非加密区,当计算值构造值时(高规 6.3.4全长面积配筋率要求),输出0;加密区,当计算值构造值时,输出构造值。 Asv一Asvm”为“加密区一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输出结果中次梁也有这个结果),梁可理解为每段梁的“1.5h范围一中间范围”的箍筋面积。 (3)柱的箍筋考虑了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的要求,可理解为计算结果是加密区的箍筋。28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1)我国钢筋砼多层,高层房屋结构在设计中通常均按有侧移假定进行结构分析(砼规7.3.11条条文),砼规7.3.11、2中表7.3.11一2的计算长度L。是按有侧移框架确定的。(2) 砼89规范有按无侧移考虑的框架柱计算长度规定,2002年规范取消了无侧移的规定。 29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1)作为刚域: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常用于异形柱(因柱肢较长)。(2)不作为刚域: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的一部分计算,常用于一般矩形柱。(3)两者区别: a、作为刚域梁端弯矩算至柱边。不作为刚域梁端弯矩算至柱中心。b、作为刚域计算的结构刚度值大于不作为刚域的计算值(因梁跨减小,梁刚度增大)。 30 、是否考虑 P一效应 P一效应即为重力二阶效应问题,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1)相关规范:a、高规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筒体结构: EJd2.7H2框架结构: Di 20 b、高规5.4.2条:当不满足上式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c、高规5.4.4条(强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筒体结构EJd1.4H , 框架结构 Di10(2) 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P一效应开关。(3) P一效应计算既适用“刚性楼板”也适用“弹性楼板”。(4) 考虑P一效应时,不改变柱计算长度系数。(5) 程序计算并输出刚重比 EJdH2Gi 、 Dihi结果值。(6) 考虑P一效应且不失稳,周期值增大,相应结构内力和位移比也增大,但内力和位移的增量会控制在20以内,可在周期、内力、位移文件中查。(7) 用户应通过程序输出的刚重比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考虑二阶效应和结构整体稳定性。如需要考虑,则应选择P一效应进行计算。 31 、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双偏压计算)(1) 高规“6.2.4”条:恻纳挂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2) 异形框架柱应按双偏心受力计算。(3) 规范没有要求用双偏压计算的柱,可用单偏压计算。某例题AS双偏心AS单偏心l.4(指单边的增大倍数),说明按双偏压计算钢筋增大量较多。(4) 由于双偏压计算结果的不唯一性,因此应该用验算功能完成。(5) 实配钢筋时角筋一定不能小于计算值。(6) 特别强调:用户进行双偏压验算前,首先点击单偏压计算,然后完成柱的施工图设计(可用程序),以确定钢筋布置,最后再进行双偏压验算,否则有可能设计出错或不合理。 32 、是否按砼规范(7.3.11一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1) 如果选择了此项,程序将按砼规范7.3.11.3中7.3.11一l、7.3.11一2公式修正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 (2)程序不能自动验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是否大于总弯矩设计值的75%,也就是符合7.3.11一3公式的条件,需用户自行判断后确定。一般框架结构用7.3.11一3条计算的柱计算长度会使框架结构侧移过大,造成浪费,所以应慎重。 (3) 如果不选择此项,则程序默认按砼规表7.3.11一2条执行。 (4)应用7.3.11一3条计算柱的计算长度时,“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将会影响柱计算长度的取值,减小计算长度。33 、活荷载的组合系数见荷载规范表 4 . 1 . 1 组合值系数。34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见抗规5.1.3条、高规3.3.6条中的组合值系数。程序相关问题: 1 、总刚模型这是一种真实的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结构总刚模型假定每层非刚性楼板上的每个节点(有构件相连的)有两个独立水平平动自由度,可以受弹性楼板的约束,也可以完全独立不与任何构件相连,而在刚性楼板上的所有节点只有两个独立水平平动自由度和一个独立的转动自由度。总体刚度矩阵就是建立在这些结构自由度上的,可通过结构总体模型的刚度矩阵凝聚而成。总刚模型进行振型分析时能真实模拟具有弹性楼板、大开洞的错层、连体、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结构,可以正确求得结构每层每个构件的空间自振形态,但自由度数相对较多,计算耗时多和存储开销大。2 、侧刚模型这是一种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的刚度矩阵模型,即把房屋理想化为空间梁、柱和墙组合成的集合体,并在平面内无限刚的楼板上互相连接在一起。不管用户在建模中有无弹性楼板、刚性楼板或越层大空间,对于单塔结构的侧刚模型假定每层为二块刚性楼板,而多塔结构则假定一塔一层为一块刚性楼板。每块刚性楼板具有两个独立的水平平动自由度和一个独立的转动自由度。侧向刚度矩阵就是建立在这些结构自由度上的,可通过结构总体模型的刚度矩阵凝聚而成。侧刚模型进行振型分析时结构自由度数相对较少,计算耗时少,分析效率高,但应用范围有限制。 3 、周期比控制(Tt/T1) 高规4.3.5条: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混合结构高层、复杂结构高层不应大于0.85。天津异柱规范3.2.4条:Tt/T1不应大于0.85。抗规:未对此项作规定。(1) 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分析,因周期比原则上是针对高层建筑整体振动效应,为了避免局部振动,应按“刚性楼板”假定分析。(2) 高层建筑需要控制周期比,多层建筑不需要,多、高层异形柱框架结构需要。(3) 对于一般结构,最长扭转周期是第一扭转周期Tt ,最长平动周期是第一平动周期Tl。对于复杂结构应结合整体空间振型动态图形来确认,排除掉较长的局部振动周期。(4) 对于多塔结构,如果上部没连接(不是连体建筑),最好分成各塔楼分别计算周期比。因为在周期比计算中涉及到每个振型的平动因子和扭转因子计算,从理论上讲应采用“整体模型”,但目前程序对于平动、扭转因子的计算只能针对单塔,如按多塔计算,程序输出的是整体周期,没有输出每一个塔的周期。如果上部有连接(即连体建筑),目前程序验算方法尚不清楚。(5) 周期比的控制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增加整体抗扭刚度。 4 、扭转位移比控制高规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天津异柱规范3.2.4条:max平均不宜大于1.2 max平均不应大于1.4抗规3.4.3条:计算扭转影响时,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1.5倍(大于1.2 时判断为平面不规则)(1) 规范对结构层位移比的控制,均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软件专门设计了“强制各层为刚性楼板”的参数,以适应规范的要求。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先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位移比,再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计算。(2) 层位移比的验算应该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如果是双向地震作用,应重算一遍在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3) 程序对每一层都计算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4) 当计算的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值很小时(层间位移角不大于位移角限值的1/3),位移比的控制可略有放宽(根据超限高层建筑抗震专项审查要点)。(5) 引入“刚性楼板”的概念后,层平均位移采用算术平均算法,即层最大位移和层最小位移的和之半算得。(6) 当位移比不满足要求时,往往是结构刚度布置不均匀,如靠一边布置剪力墙,或支撑布置不均匀等,也可能是结构上下刚度偏心较大引起。(7) 对于多塔结构,最好分成各塔楼分别计算。因多塔的假定是“分块刚性假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全部刚性假定。 5 、层间位移角控制抗规5.5.1条、高规4.6.3条规定了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位移角(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h)的限值。(1) 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进行计算,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影响,应考虑扭转影响。总刚或侧刚模型均可采用。(2) 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先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房管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环境监测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电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计算机操作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操作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水工闸门运行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烹饪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管护师-社区护理(中级)代码:373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报告管理制度
- JT∕T 917.2-2014 道路运输驾驶员技能和素质要求 第2部分:货物运输驾驶员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
- QCT1170-2022汽车玻璃用功能膜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第四章 休克病人的护理课件
- 委托合同解除协议书
- 植物生理学课件(王小菁-第8版)-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 放射工作人员证申请书
- 技术公司元器件承认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