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文第8自然段。教学目的:1、理解“中华之崛起、中华不振、振兴中华”的意思,体会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2、初步感悟引用原话作为题目一般不用标点。3、从“妇女、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在肇事事件中的表现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中国太软弱、太落后了。4、读出不同场景下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语气,感受周恩来把自己个人的学习与中华的振兴联系起来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教学重点: 从“妇女、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在肇事事件中的表现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中国太软弱、太落后了。教学难点:读出不同场景下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语气,感受周恩来把自己个人的学习与中华的振兴联系起来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教学准备:1、制作导学课件。2、周恩来生平资料。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猜猜“崛起”是什么意思?“中华之崛起”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四字词来说“中华之崛起”的意思吗?现在知道课题的意思吗?2、我国第一任国家总理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当年回答校长的一句话,请大家齐读。看看标点,再读。3、(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4、师小结:作者是引用周恩来说的话作为题目,题目一般不用标点。二、了解原因1、想知道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另一个四字词语来回答。(出示:中华不振)能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回答吗?2、请大家比较这两个词(出示:中华崛起、中华不振),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你知道“中华不振”的意思吗?3、其实,刚听伯父说“中华不振”时,周恩来是不太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的,直至有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件事比比看,谁最快从课文中找到写这件事的两个自然段。三、品读课文1、(出示第8自然段)请大家认真读第8自然段,找出这段内容中的一个关联词。(不但反而)2、你能用上关联词“不但反而”把下面三句话说完整吗?妇女不但得不到中国巡警的撑腰,反而 。 肇事的洋人不但 ,反而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 。3、按常理,妇女会得到帮助,洋人会得到惩处,可是(读三个句子)4、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啊!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妇女不但得不到中国巡警的撑腰,反而被训斥了一通。 你能加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把上面三句话说得更完整吗?5、因为中华不振,虽然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6、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的含义中华民族太软弱、太落后了。四、品味人生、1、所以,当听到同学说“为明理而读书 、为做官而读书”时,周恩来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你猜他在想什么?我猜他在暗暗地想: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导读出“暗暗”的语气) 2、当听到同学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时,周恩来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其实他已经在心里默默地说: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导读出“默默”的语气)3、他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直到校长点名让他回答,只听他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导读出“清晰而坚定”的语气)4、校长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让他再说一遍“为什么读书”,只听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指导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5、周恩来是这么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这么做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学成之后,成了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任国家总理,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华而努力。6、小结:当时“中华不振”的状况引发了周恩来的思考,(?)促使他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振兴中华而奉献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7、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是不是也该好好思考: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教学反思:1、深刻地解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调控课堂。肇事这件事既是激发周恩来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直接诱因,又能引出全文。深入地体会这段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对于理解他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华不振”。课堂上,我就是抓住这个切入点组织教学的。“中华不振”成了我解构、重组、整合本文的一条主线。20分钟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解读课题追根寻源(中华不振)品悟人生(他把自己个人的学习与中华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声情并貌的朗读,形成情感的碰撞,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2、细细地揣摩词句。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才能感受教材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情感。怎样揣摩词句呢?课堂中主要呈现三次:(1)理解“中华之崛起、中华不振、振兴中华”的意思。目的是体会这三个词之间的内在关系。(2)运用关联词“不但反而”和“因为所以”把句子说完整,目的是真正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3)读“暗暗地想、默默地说、清晰而坚定地说、铿锵有力地回答”的语气,目的是感受周恩来把自己个人的学习与中华的振兴联系起来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3、读出真切的感情。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理解文本,才能运用语言,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我重在指导学生读进去,读出来。如在教学第8自然段时,通过加关联词重组课文内容,读出“中华不振”的感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在“中华不振”的时候,身为中国人的愤怒、无奈与悲哀。品读“为中华之崛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航工程师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组织发展面试题库及答案
- 邹城幼儿面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证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安徽怀宁辅警笔试试题及答案
- 房地产信托受益权让与及回购担保服务合同
- 万科物业租赁合同范本:租户入住及退租管理协议
- 汽车抵押贷款合同示范
- 股东退股条件及企业品牌形象保密合同
- 互联网公司注销及知识产权清理合同
- 2024年上半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
- 2024年桑黄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转私借款合同书模板
- 幼儿园小班社会《我能我会》课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多元统计分析-基于R(第3版)》课件全套 费宇 第1-13章-多元统计分析与R简介-多维标度分析
-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提升培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