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doc_第1页
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doc_第2页
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doc_第3页
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doc_第4页
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你一步一步走向健康 现在医院医疗以西医为主,中医是是先大后小,西医是先小后大。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缓时治本,急时治标。俗话说站的高看得远,中医自上而下,以人体为对象,所以很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而西医则以器官、以局部为对象,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不是西医不想治本,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慢性病西医根本拿它没办法。中医却能医治各种所谓的其难杂症。 医院所以医治上才有反复发作,难以愈合的说法。西医医治此病主要焦点在肠部,始终在局部的肠部上搞来搞去。今天将炎症消了,过一段时候它还是会生出来,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源头。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的。如果从中医理论上来看,治疗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中医找出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将人体看作一个完全的体系,从整体上治,对症下药。 如眼病,不单单病在眼,而从中医理论上讲,肝开窍于眼,眼出问题,病根在肝。肾开窍于耳,耳聋病根在于肾,治肾才是根本之道。肠病在脾,治本应该治脾,这样治起来是很好治的,也并不困难,但是人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时间慢慢调理。 西医所讲的病因不明,那只是从局部看问题。中医所讲:(此病)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即是精神因素,压力所致),肝气犯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脾生血,五谷入胃,经脾传化入心变赤而为血。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脾伤则气血不旺,生化无源,百病丛生。 病位在肠(此是表),病根在脾胃(此是本,治根应从此入手),受受地肝,久病及肾。 现在应该很明确的知道了,肠的问题主要是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病因很明了),脾主运化,水谷不化,吃什么泻什么,肠胃那有不出问题的道理。脾虚寒是主因,脾虚寒泄泻的结果是肠出现问题,表在肠实是脾。所以肠病皆因脾虚寒不吸纳水谷所致。 现在知道问题之所在了,抓主脾虚寒这个核心点下手,一切以健脾和胃为核心,此是治本是道,治肠是是治标,健脾、去寒湿、暧肾是治本。 初期用西药去治肠炎症,急泻期用西药灌肠最好效,药直达患处,负作用也小,很快止泻,再用中药、食疗去温补脾胃(西药不要停,慢慢用中医补脾补、补血、血肾后,身体慢慢好转,再慢慢减少西药分量直到停止。)。西药即按医院医生用量。 自制灌肠药 严重者可以自制灌肠药 用具:软管用导尿软橡皮管11号(很软的那一种),50毫升的大号针头,润滑用软管用医院用石蜡油(没有的可以豆油代替,豆油就要非常注意卫生确保无细菌) 1、思密达(止泻药)一天一次分量1包,水用50毫升,用开水乘凉到微温适体即可 2、麦芝林(消炎药)一天一次分量8小包,水用50毫升,用开水乘凉到微温适体即可 使方法以上二种药,每天只能使用一种,每种每天按用量使用一次,止泻药或消炎药交替使用,一天止泻,另一天既使用止泻药,几天后既可以控制,一般7天即已用完全停止,不需用了。 死死抓住脾虚泄泻这个核心问题不放,围绕补脾止泻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补脾止泻,去寒,补肾是贯穿始末治疗的基本原则。只要保证消化吸收能力加强,让脾运化正常,能吸纳就不会将吃进去后的东西泻出来,泄泻自然停止,泄泻停止事情就好办,不会反复损伤大肠,让大肠有时间休养生息,脾能吸收营养转化为血再通过毛细血管去滋养肠壁,修复肠粘膜,肠会慢慢恢复正常,所以补脾和胃始终是核心问题,让身体生成充足的气血来保证脏器正常运转。 营养疗(药疗食疗结合法) 营养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人如果7天没有吃就会死,如果7天拉就要面黄肌瘦。充足的营养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人体有充足的营养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带动人体的各个脏器,身体的各个部件才能正常,才能健康。没有充足的营养人体五脏六腑得不到滋养就会过早衰老以致百痛众生。充足的营养是脏器康复的关健,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食疗是非常重要的,药物消炎后,要有充足的营养去到人患有,营养供给身体的脏器,启动我们自身的免疫功能才能修复的已经损坏了的脏器。没有充分的的营养供给,身体失去能源,没有动力,免疫功能差,康复会遥遥无期,让人觉得用药就好一点,停药一段时间它还会再次观临,反复发作,这样让人一辈子离不开药罐子,永远找不到健康的出路。那主要是因为,自身没有了应有的免疫力去修复损坏了的脏器。 三分治七分养 在养中治,在治中养,治养结合,治即是养,养便是治,食疗为主,药疗为辅,营养为主,药物为辅,。药食同治,食疗贯穿疗的始末,食疗以补充营养为主。有充足的营养给身体供提足够能源至关重要的。 自己最了解自己,调养用靠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自己动手,制作药粥。首先,手中要准备几本工具书,以便随时查找。第一本:中华饮食养生全书周九如主编。中华药粥大全,马悦凌写的不生病的智慧温度决定生老病死。工具书在治疗中是非重要,不可缺少的。辩证施治法 (其实抓主了本质,抓到了根本,标本同治,从本入手。你就会发现,治这个病其实并不难,其实很好治。通过半年调理一定会有改观,一年大变化,这是肯定的。) 虚火是原因:寒湿 慢性炎症的正真原因:因寒湿造成的,寒湿造成虚火,而虚火堆积而变成炎。 治疗的理念是:将泻虚火,消炎症改为补虚化火,退炎 治疗的方法是:食疗为主,结合药疗。 (等后面再要分析湿,湿的变化:热湿寒湿风湿等,如何去湿) 治疗的原则是:去除寒湿,温补身休体,初期平补进而温补,再而猛补。以补脾为主导,补血,补肾相结合。 虚火是原因:寒湿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采用辩证施治,实火则采用泻法,虚火则采用补法。实火用清热,去火,消火等泻法。虚火用补气、补血,补脾、补肾等方法。 寒与“火”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肾在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大量寒湿正悄然进入体内,自然肾火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越来越大。而目前普遍都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这就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发作,这难道不是火上浇油吗?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这是没有对症治疗。可如果要去掉身体内的寒湿,要补肾,要用温热的食物。却发觉补不了,有虚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虚不受补”,但这种补不得的状况只是一种假象。 身体内的火是虚火,炎是因虚火堆积而成炎。身体内的虚火打掉后。身体内的假象去除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寒凉,这时再用食疗补血、补肾,怎样吃都不会上火了。当血液很快补足,身体不再受寒凉的侵袭后,你的肾阳之火、肾气就都在不断地充实。肾气充足,血液充足,身体自然就强壮起来,各种虚火自然消退,各种慢性炎症自然很容易治愈。 慢性炎症的正真原因:因寒湿造成的,寒湿造成虚火,而虚火堆积而变成炎。 炎由两个火组成,意为火太旺而成。炎在中医来说是一种火的表现,中医则再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而慢性炎症的这种火太旺,实是一种虚火,假性的火,实是身体寒凉到极点所聚积而成,外面表现的是假性的火,实到体内到处一片寒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越是身体寒,体虚的人,越容易上火,吃一些热性的东西,很快会上火,而身体热,身体强壮的人,吃了却不会上火。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寒湿重的人越容易生虚火,寒重的人更容易发生慢性炎症。这也是慢性炎症的正真原因:因寒湿造成的,寒湿造成虚火,虚火堆积而变成炎。 在治疗上,西医采用消炎,降火。而中医根据实火和虚火采用辩证施治。所以采用西药这种消火泻火的方法只能暂时性的控制慢性炎症,因为消炎药吃下身体更寒,看看舌现即知道这种变化,吃消炎药后舌苔是白苔,白苔是寒湿的表现,看口水,看小便,就知道身体寒湿更重,此时没胃口,又进一步伤了胃气,使得寒上加寒、虚上加虚,炎症就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发作而不能根治的。这是治疗的方向性问题,也是西医为什么不能根治的原因之所在。得了这种炎症的人身体内可以肯定都是寒湿非常严重的,这就需要慢慢去调理,先采用平补,选择一些平性食物。第二步再巧妙的用温补法。 保主脾胃就等于保主生命 医生治不好的病,自己完全可以治好 现在医学越发达,医院的设器越先进,究研的深度越深,从器官到细胞,可是现在却越来越多的病被列为不能治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而运用最原始、最简单的中医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却 完全可以治好。为什么!原始的中医理论是纵观全局,中医理论知识犹如立足高山顶,一目了然,一览无遗,现代医学越来越细,象在山底下走向山谷,越走越底,越走越细,乃至趴在谷底下研究起微砂的成份。现在市面在治疗结肠炎上已经出现了细胞因子的治疗了,但在治疗上不应将目前唯一放在肠这个部位上,外用药也好,内服药也罢可以肯定任何将目光放在肠上的治都是治表不治本的,任何西药只治暂时缓解,只能治表。因为肠病皆因脾的问题而引起的,并不仅仅在肠上,脾不化水谷所致,如何不从脾入手,脾的问题一日不解决,肠的问题就一日不能愈,所谓的愈也只能暂时缓解,过后反复发作。自救才是唯一的出路 经过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反复检查,经过医生多次的开药,可是病还是反复折腾着人,会觉得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此时是多么无奈与失望,觉得这是心头永远的伤痛。要想治好,只有另寻出路,自己走上自救的道路,也只有自救才是唯一的出路。脾虚脾赛是关键问题,使用食疗,制作药粥是当务之急,也是整个治疗最重要的部份。药粥食疗贯串整个治疗的始末。制作药粥使用食疗是治愈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好的中药方。治疗的方法是:、以食疗为主。这就需要自己去熟悉各种:食物包括植物,动物,家离以及中药的寒热属性、功效、宜忌等,然后自己动手,在化每日三餐于治疗中,偶医于食。如何自己不懂得这那知识,手中要准备几本工具书,以便随时查找。第一本:中华饮食养生全书周九如主编,这本书对各种食物,药物的介绍在同类书中是最全的面的。同时还要做书店买药粥,食疗方面的书以掌握如何制作。(后面将按顺序一步一步介绍) 治疗的先后顺序 先急后缓,先应急,再治本,先治标后治本,先西药后中药。这是治疗的先后顺序。首先使用灌肠药西药中药(药粥食疗) 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尽快让腹泻停止下来。这是治疗的首要任务,所以第一步不是考虑内服什么西药或什么中药。让腹泻停止,让溃疡缩小最直接,最好效的方法是使灌肠药,药物能直达患处,直接将抗溃疡药涂在溃疡面上。所以使用要灌肠药。 在灌肠药的选用上,现在有西药剂也有中药剂,当然要先用西药,使用灌肠药的最大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止泻消炎,中药剂在应急治疗方面是弱项,中药剂的灌肠药效果十分缓慢,并不理想。在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髓中有集全国各名医的中药剂灌肠药,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去试用,使用后会觉得十分缓慢,效果不理想。如果能买到柳氮磺吡啶灌肠药是最好的。如果买不到自己可以自己灌肠药。(自己的方法已介绍),自制的灌肠药效果并不差,为什么要选用两种:一种名为思密达的止泻药,一种名为麦滋林的抗溃疡的消炎药。因为两种药功效不同,交替使用能起到互补作用,更好的发挥止泻消炎效果,促进溃疡面的愈合。用此药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止泻消炎,缩小溃疡面。 第二步是使用西药 西药(医院医生会开出专用的肠药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天三次,每次2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此是治此病的专用西药。那么市面上有最为昂贵的德国药,也有法国药,还有便宜的中国药。其实里面的成份是一样的,只是德国、法国可能提纯的纯度略为纯一点,药效略为好一点点,其实是差不多。没有必要花钱卖那么昂贵的外国药,成分又差不多,药效也差不多。用中国产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就已经可以了,首先明确再猛的药也是暂时控制症状,治本的重点不放在肠上。中医时治疗什么是药 随着那神秘的面纱一层一层揭开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再简单不过的“脾胃运化失常”等原因。现在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接下来的治疗已经变得简单多了,并不复杂了,也不困难。 采用药疗食疗达到:健脾和胃,补足气血,让那些已经虚弱的肝、肾、脾、心等脏器慢慢苏醒起来,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让肠起死回生。治疗就变得有路可走,有迹可循了。按这个思路慢慢调理,让身体慢慢康复并不困难,只是时间问题了。 什么是药,对症即是大药。什么是补,符合身体当时的需要,即是大补。寒则温之,热则泻之,虚则补之,但是治疗始终应以健脾胃,补气血暖肾等补法,补法半年来应采用平补,平补药物,食物为主,一定要注意做到“补而不燥,温而不火”,如果补后燥热,温后燥火,那么不但无益,反而会引起炎症。 人体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初期体内是寒湿十分严重,有时又因虚火而转变为热湿,有时又寒热夹杂。所以中药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方药的,中医是根据人体的变化辩证施治。但变化是外象,在这个变化之有有一个永远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因脾虚寒才致泄泻,因肾火衰才百病起。所说抓主这个核心点,主要点。永远不变的东西是健脾,补气血,补肾,养肝。只要能够达这个目的就是灵丹妙药。中医的治疗中药丸可不可用 人体内部是在不断化变,一个中药方是需要随时根据情况进行另外配搭的,固定的中药丸难以符合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了的身体。既然要吃中药就不要怕麻烦,就要一定要找中医开药熬汤吃,又便宜,又便于吸收。 得了这个病,胃肠的功能此时已明显减弱或几乎接近瘫痪,本来就应该往胃、肠输送液体的、糊状的细小颗粒,而对于制作中药丸的制作者来说,此时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是最基础的医学的知识,为什么制作坚硬的中药丸,而不制成粉状。 为什么不要选用中药丸,原因:第一,不易被消化,吸收,药效甚微。第二,坚硬的药丸加重了肠胃的负担,双层胃肠分溶形的更是在胃肠经过的地方会擦伤溃疡面,加重病情。第三,药丸制作经过烤制,增加了燥火,这个燥火不是温补,本来的温补药就已经是热性,再加上吃进去一种虚火,更容易引起炎症。(待续)制作药粥,采用药膳 翻开浩瀚的中医书,看着滞涩的专业述语,难懂的中医理论,什么健脾燥湿,什么疏肝解郁,什么解痉,什么理气等等,人们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要从头学起十年几十年,然后再来为自己把脉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就需要寻找一种最便捷,最简单,任何都能够方便使的方法。在古代就出提了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提出了普通人都能用最简的方法作用出用于治病,强身的药膳。根据食物、药物的不同归经,不同属性,制作用于滋养身体,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药膳。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进行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根据食物、药物的不同归经,不同属性辨证用料。药膳是以药物为膳食,以膳食为药物,将药物与食物相配伍,烹制而成。简单方便,化医治于三餐中,偶医于食,烹制出的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治疗疾病的良药。 身体时时刻刻在变化,物是死的,人是活着,如果跟着屁股转,那么永远被动,永远被疾病牵着鼻子走。应该抓住核心,抓主矛盾,事情会就变得简单多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因为真理是不变。遵循健脾和胃,按照补气血,补肾,养心安神,护肝方法去调整日常的饮食,制作药膳。运用药粥治疗,充分发挥食疗药疗的作用。用阴符经一句话来说:“天地在于手,万化生乎身”。只要掌握了食疗,学会制作健脾等药粥,所有的一切就OK。 将三餐改变成治病的药粥,将汤菜改变而煲制成药膳,再进一步加制各种营养药汤。与疾病展开全面战斗,让“敌人”陷入汪洋大海之中,四面围起来打,将治疗融化于日常生活之中,那顽固不化的疾病便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消融掉、粉碎掉。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所以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一些必要的食具。 备用材料:北芪、党参,白术、 灵芝菇(养肝)、洋参、 淮山、红枣、莲子,芡实、粟子、小米、花生、龙眼肉(桂圆),乌豆,黑桃仁、枸杞、葡萄干 猪蹄,猪肚、猪瘦肉、鲫鱼、黄鳝,猪肝 煮粥:用电压力锅就能煮出烂烂的粥,如果要药效好的点,用“天际”牌煮粥煲更能使药效充分发挥。 先将应长期坚持食用的药粥写出来,再将各种药粥,煲汤,营养药汤逐步写出来。 最简单的药粥制作是:将煮粥同时,将配料一起放进锅中,粥熟即成一锅药粥 第一道药粥是: 早餐红枣(每人5个,因黑枣吃了引起炎症,不可用黑枣。)、淮山,白果(白果有微毒,每天用量不要超过三颗,)(健脾粥)。 中餐是:栗子(因人用量从每个半个起,逐暂加量)、淮山、(补肾粥) 晚餐:是莲子、芡实(太坚硬应另外搞碎)、淮山北芪、花生(养生安神粥)吸收能力决定身体恢复的速度 古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胃气决定着人的生死,说明胃气的重要性,那么胃气是什么,胃气就是健脾,换句话通俗易懂的话说就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的强弱决定身体的恢复速度。无论使用什么药,什么补品,什么营养,都必须吃进后消化吸收成才能为人体所用,如果不能被吸收能力,再好的营养也会被浪费,再好的药也不起作用、再好的补品也没有作用。所以想调养身体提高吸收能力是当务之急,只有提出了吸收能力,才能发挥食物与补品应有的作用,应将提高吸收能力排在重要位置上。 所以调理前先将脾健起来,但是调理胃气是要讲技巧的,并不是简单的使用几味开胃消食药,而是健脾和胃,不是普通的健脾开胃,因为开胃消食药使用后,会出现第一个不适反应就是“胃强脾弱”,胃强脾弱会出现胃口大开,胃酸分泌多,大量进吃而不觉得饱,吃的饭量比平时多好多,此时胃的功能比脾强大得多,会造加重大肠的负担不让肠不适。所以要健脾不能出现“胃强脾弱”,重在使吸收能力增强。这是重点。 当吸收能增加我们能才得到营养的补充,才有能力应付每天的消耗,才有能力去修复那些受损的的器官吸收能力的强弱,又决定的我们气血补充的多少只有吸收能力强,才能更多更快的补足身体耗损了元气 (待续未完)北芪3或5克,花生5个(如果煮烂则吃,如果还很硬就不吃花生只吃粥),山药随便切几块。 (接上)以上药粥最好吃上二、三个月后再使用下面的: 助吸收的营养药汤:一、(洋参半粒切片、瘦肉2两,红枣5,山药四块熬汤) 二、猪肾,红枣5,山药四块,北3或5克 三、芡实一小把,瘦肉2两,红枣5,山药四块熬汤 甘草、山药、白术、党参、大枣、莲子都有补益脾胃的功效。都可熬药粥。用大米、小米、红豆、麦仁、大枣、山药(这些在菜市场买就行),在药店买点砂仁、枳壳、莲子。加在锅里一起熬,(三味中药加一点就可以,加多了粥就很难喝了,当然,你若能忍受,多加些也行,每味不要超过5克)开锅后微火煲上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注意多加些水,若胡锅就有毒了)。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所以我加了砂仁枳壳两味行气的药,使脾胃之气顺畅。 变着花样制作各种药粥: 1、大米轮换添加各种配料:瘦肉、淮山,红枣、花生、白果、核桃仁、栗 子、龙眼肉、北芪、枸杞、洋参。 2、腹泻时添吃:猪肾加北芪(或洋参)汤,只喝汤。 第二道药膳: 1、健脾汤:红枣、山药、芡实、核桃仁、栗子、黑米、白果(因性寒所 以偶尔加莲子、薏米) 2、健脾肉汤:洋参、瘦肉汤 3、养肝排毒补中益气汤:灵芝菇(普通的即可,一斤100元左右)、猪骨 头(补气效果显著,但初时暂未使用) 4、党参、北芪、瘦肉、红枣(温胃止泻)汤 (备注:燥热时可以适量加入乌豆、麦冬、沙参) 任何时刻都不要忘记更多的补充营养,这是康复的重要保证 营养比药物更为重要,这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个秘密。特别应注意补充营养,采用平补或温补法,身体的寒湿会慢慢减轻,身体也慢慢好转。当拉泻时人体内更是一片寒凉,此时特别怕冷,手脚更是冰冷的,吃了寒性的消炎药后,发现用药是暂时缓解,初用时有效,慢慢会发觉的药效越来越差,身体内的炎症越发越快。那是因为在越消炎,体内寒凉越重,更是加更体内的虚火虚弱虚的炎症。 此时,如果补充平性或温性食物,给体内提供气血,脏器就不会那么快出问题,炎症就不会发得快。所以拉肚子更越加注意增加营养,讲究技巧的采用食疗温补法去除寒湿补气血,增加补充营养,就会发现炎症反而不会发起来,发觉很奇怪炎症为什么发不起来了。用药物消炎的同时没有注意比平时更加多的补充营养,身体因免疫力差而炎症反而频频发生,社是用药会反复发作原因。而用食疗温补法补充营养反而炎发不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所以在腹泻的任何时刻都不要忘记更多的补充营养,补充虚弱的身体,增加的气血,提高免疫力,让体内温暖起来,不再冰冷。这是康复的重要保证。千万千万不要忘记补充营养,补充血液。 (附) 补血食疗一点通 补血的另一种方法是食用高营养的各种肉汤以及用黑米、玉米、血糯米、大米做成的糊,再加进已加工成糊状的红枣、核桃、花生、莲子、桂圆、枸杞子等。所以病后初愈者、产后妇女、老人、孩子、身体虚弱的人,多喝各种将肉烧得很烂的牛肉汤、羊肉汤、猪肝汤、鸡汤、骨髓汤、蹄筋汤等,多吃各种直接消化吸收的糊,对养生及疾病的治疗特别好。 最好的补血食品是什么? 简单地说,只要吃到肚子里能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是补血的,所以补血的前提是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只要全部吸收,照样补血,而吃了高级的滋补品,胃、肠道不消化,依然什么用也没有。 相对来说,肉类、蛋类、鱼类这些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能明显地提高血液的质量,更容易使人抵抗力强,精力充沛。 其实至此有没有再续写,朋友们自己也已经知道了问题在关键可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多种多样的药粥了。(再见的时候也许是四月了,因这段时间忙,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回35楼,三顿吃粥治疗期间,其实,好后没有必要了,每天与常人一样早粥,午与晚吃饭就可以了) 第四道汤菜改制成药膳: 1、猪蹄、北芪、红枣、构杞(补气血效果显著) 2、排骨、淮山、红枣、芡实、莲子、薏米 3、猪骨、香菇、黄豆、花生 4、排骨、咸菜(或莲子、桂圆) 5、猪粉、香菇、(高压则香,电炖则苦)可能是微寒 有没有必要寻找特效药 在网上还见到许多人在寻找特效药。治病要找主症,问题要找核心,首先要明白此是:因脾胃运化失常所致,不化水谷,食物不被消化、吸收,所造成水湿下注大肠,换句话说:大肠的问题是水湿大量下注所致。所以只有让脾胃运化正常,让胃有足够的动力去消化,让小肠能够正常吸收,才能将食物吸收而成为气血。如果食物不被吸收成营养变化成气血就会成为有害的水湿,食物反而变成大量的垃圾,而大量的垃圾排放超出了大肠的正常负担,大肠不堪负耗,就出问题。比个喻:假如重新换上完好的,健康的新大肠,在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的情况下,在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反复下注的情况下,再好的,再完好无损的大肠也会再次病变。 治疗就象治理黄河河道一样,黄河下游水灾患滥,决堤,如果只想在下游堵住加固,此只是暂时解决,要根治必须找源头,在上游种植防护林,使到水土不流失,中游进行疏导,下游进行巩固。如果上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中游没有将水进行疏导,灌溉到干旱的果林、庄稼分流掉大部分的水,就自然增长下游的压力,下游当然会出象决堤,洪灾。人体的脾胃比喻是黄河,胃比喻为上游,胃动力不足,不能消化,如同上游水土流失,小肠比喻为中游,小肠吸收不了,没办办将食物转化为气血,只变成了垃圾、水湿。就如同中游没有进行治理疏导。大肠比喻为下游,只有减少水湿的下注,垃圾的排放,大肠才能正真的改观。 所以,寻找所谓的特效药都只能解决一时之急,从源头上去治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所以想找特效药治好这可能吗?如果治不了本,又否能叫做特效药?还是老老实实的从源头上找原因,从根本上去治疗。2.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根据美国医学协会的一份刊物,即使是每周仅散步几小时,也能显著降低患上乳腺癌的风险。此观点认为这是由于散步能降低体内脂肪的水平,而脂肪是雌性激素的来源之一。该项研究调查了74000名50-79岁之间绝经后的妇女。对于正常体态的妇女,散步可以降低30%患该病的风险,对于超重者也能降低10%-20%。据此推测年轻的妇女也能够从散步中获得同样的益处。 3.帮助入睡 下午时分一次轻快的散步可以让你晚上睡的更香-国家睡眠基金会如是说。专家认为散步可以增进快感激素5-羟色胺的水平,该激素能使你放松。或者,由于散步,体温升高,你的大脑会得到降低体温的信号,体温降低也促进了睡眠。(避免睡前2小时内散步,时间太晚了不足以降温) 4.减少各种各样的病痛和周身不适 太极式散步可以帮助减少日间疼痛。九年前,DannyDreyer当时居住在旧金山附近,发明了太极式散步,该方式融合了太极、瑜伽、普拉提的思想。看上去和普通散步很像,但是由于你有意识的放松,身体各部分互相协调,包括手臂的运动,散步的时候腿部承受的压力较小。这意味着疼痛的减少。“太极式散步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俄勒冈波特兰市太极式散步教师AlicePetersDiffely说,“你的整个身体会感觉更好。” 5.愉悦心情 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员发现,散步可以缓和消沉、忧虑的情绪,释放压力,一次30分钟的散步可以使你心情愉悦。坦普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每周5次,每次90分钟的散步能给心情带来极大的改观。一种解释说:散步促使身体产生内啡肽,这种化合物使人的身心轻松愉悦。 6.保持苗条身材 杜克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认为,每天散步30分钟可以防止大多数缺乏运动者体重增加。布朗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还指出妇女每周5次每次一小时的散步可以每天多消耗1500卡路里的能量,一年之中可以避免25磅的体重增加。散步可以控制体重的原因很简单:”太轻松了!”“越是运动量大的项目,越是没几个人去做”佛罗里达州VeroBeach印度河医学中心整形科主任JohnnyBenjamin博士说。 7.保持青春 几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认为,哪怕每周只进行45分钟的散步也能使人避免患上老年痴呆。经常散步还能防止老年人智力衰退。不论年龄几何,散步都能有效保持头脑的活跃,Benjamin博士说,“如果你和朋友们一起闲逛的话效果更为明显,边走变说绝对是大脑的一剂增强剂。” 8.保护骨骼 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散步能有效防止骨骼疏松。散步调动了全身95%的肌肉,让你的骨骼更强壮,更能承受负荷。“散步”Look说,“不仅仅是为了心脏。” 什么方法散步更健康呢?馨子整理了5种散步方法,供广大读者朋友们参考。 1.普通散步:散步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 2.快速散步: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至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3.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4.摆臂散步:散步时两臂随步伐做较大幅度摆动,可强化骨关节和呼吸功能,防治肩周炎。 5.摩腹散步:这是中医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每走一步用双手旋转按摩腹部一周,正反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至60步,每次5至1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老人。童子功 万籁声 童子功,实则名为:炼精化炁。这炁字,即代表无形的气。如一练此功,可将元精化为元气,而回精补脑。因之,不仅可以身强体健,延年益寿;且可治遗精早泄和生理的冲动。然而方法又极简,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诀是:口闭,目闭,卧式,以两食指塞两耳孔(如食指有毛病时,中指亦可),以不透气为度!不可重塞,亦不可太轻,以不透气很舒适为旨,有时,由鼻出气一口时,觉气微微直达涌泉,吸气上来时,不要管它!如此一二次。此后即是自然呼吸,不要管腹部胸部的弛张紧缩!要自然、不要握固、着相。三四分钟,觉口内生津,咽下就是。觉精管尿管似乎紧缩,很舒适,即可慢慢将两食指放下,安静而卧。如此积精充盈,身体自健了。睡前、起前,均可习之。中夜、午睡将起,亦可习之。是很容易练习的。而故意呼吸鼓气,一练就半小时,反而练坏了!这一步功夫,是以前修持之士不传之秘!一试便知。 万老指出:步骤以两食指塞两耳孔,以不透气为度,不可用力塞紧;口闭,以鼻呼吸;有时,由鼻出气时,觉气徐徐达两脚板,吸时不要管它;也只一两口气如此,此后仍是听其自然呼吸,不出两三分钟,觉口内生津,咽之可矣。觉得很舒服了,不想练了,轻轻放手,自然休息。过一段时间如愿再练,仍可如此习之。切勿一练半小时,把它当作气功去练啊!通常是寝前、起床前各习一次。此外,中夜心不宁时,均可随意习之。切勿著相鼓气!如有练出偏差的,按此法矫正即愈。固精固气,回精补脑!功效之大,比吃多少人参燕窝还强:可以治遗精早泄、中气不足、身体衰弱等等症候。人体有二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按摩足三里穴可延缓衰老 在我们的膝盖下面有一个调肠胃、抗衰老的穴位足三里穴,当我们把腿屈曲时,可以看到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就是足三里。 中医药认为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敲打足三里都能够进行调整,可以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泻泄、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经常按摩足三里,还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对各种常见的老年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车上、工间休息的时候,不妨经常按摩足三里,持之以恒,定有裨益。 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里穴做按压动作,每次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静坐(详细见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一)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二)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四)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五)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六)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七)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一)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三)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一)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二)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一)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惯用的静坐姿势。 (二)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 一、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入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是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二、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叉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流,即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力。 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三、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以使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颚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复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关间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盘足曲膝与健康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泡脚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泡脚的,民间就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的作用,以及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功效。 很多养生的方式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很简单,也很方便。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能够持之以恒。承山灭顽湿 第一次见识承山穴的神威,还是我在学校学中医的时候。当时,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的教室在地下室里,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出来了,我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不想动,身上很疲倦,脑袋也感觉大了、木了,昏昏沉沉地抬不起来。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一次下课后,班上有个同学,是北京当时一位著名推拿接骨专家的孙女,她对我说:“你怎么啦,天天上课就睡觉?”我就把这种难受的感觉告诉了她,这位同学很热心地说:“我来帮你看看吧!”她让我站了起来,蹲在我身后,把住我的小腿,双手拇指各按住我小腿肚子下方正中的一个部位,猛然用力,我当时感觉身上像触了电似的,一阵剧痛,不由得大叫一声!等缓过神来后,一下觉得自己头脑清醒了,也有精神了,腿脚也利索了,一切毛病消失于瞬间。我高兴坏了,赶忙问这是什么绝技,她说:“没什么啊,只是给你点按了一下承山。”学医后,结识了很多高人,再加上自己在临床上的经验,我慢慢悟出了承山穴的神奇。当时身上出现那些毛病,主要是因为一天到晚处在地下室那样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感受了湿邪,再加上学习任务重,心理的疲劳又带来了身体的紧张。疲劳加上湿邪,人就丧失精神了,好比绵绵秋雨中的树,枝叶低垂,有气无力。而承山穴正好有缓解疲劳和驱除湿气的功效。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这里,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间。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功效呢?顾名思义,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们的人体,人站着的时候,小腿肚子会紧张,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个纽结,是最直接的受力点。人体这一百来斤,全落在这一点上。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承受的压力,每个人又要承受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无形的山,压力在身上背久了,就会使人感到累,让人疲劳不堪。这种压力,承山穴最会帮人承担,所以说,它是一个为人扶危解难的穴位,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山”,只要轻轻按压承山,它都会挺身而出,义务帮我们承担压力,缓解疲劳。 我在临床上经常用双承山配双肩井,治疗由疲劳引起的腰酸腿疼,有很好的效果。下班累了的时候,我也会用这两对穴位,为自己消除疲劳。 承山穴是我迄今为止发现的祛除困扰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顽症人体湿气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红豆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为什么呢?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的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另外,游泳的时候,一些人的小腿肚子会抽筋,这是因为人在水里感受了寒湿之邪,这时,只要赶紧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状就会缓解或者消失。 按压承山穴,是有讲究的。前面说的那位同学帮我按压承山穴,手法相当狠,因为要用来帮我发汗、治病,所以不得不用这样的重手法来一鼓作气,驱除病邪。但平时我们生活中用来驱除湿气、缓解疲劳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如此了。承山穴按上去会非常酸痛,如果手法重了,人会受不了,所以,揉按承山的时候,我们开头只能轻轻地按、轻轻地揉,以感觉到酸胀微痛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千万不要把别人或自己按得剧痛难忍。拍手健身治百病 人体的手有78个反射区,如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膀胱、前列腺等;还有针对症状治疗的高血压、低血压、遗尿、失眠、多梦、胆囊炎、左头痛、右头痛等相应的敏感点。较长时间的拍手可以震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把身上的污秽毒素通过排泄器官排出去,若是亚健康可趋于健康,倘若反射区所对应的脏器有病,通过反复拍手震荡刺激可逐渐改变病态而走向健康。 大拇指是脾胃二经的反射区,食指是肝经胆经的反射区,中指是心包经小肠经的反射区,无名指是肺和大肠经的反射区,小指是肾与膀胱、心经的反射区。手掌上也有很多反射区,通过不断的反复震荡刺激而促使神经中枢作出调节,从而祛病保健康。如患了感冒,拍手拍到汗流浃背即好;心脏功能不佳、心律不齐,拍手2、3个月会有改善;手指酸麻或颤抖的拍手1、2个月会痊愈;高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下降:低血压的拍手血压会上升;痛风、头晕、头痛、过敏性鼻炎通过拍手可逐渐痊愈;便秘的人练拍手功可逐渐改善而趋于正常。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拍手的方式有几种:一坐着拍,二站着拍,三边走边拍,四原地踏步拍,五跳着拍。后三种比较好,因为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均参与活动,效果较好。甩手功由中国古代易筋经蜕变而来的甩手运动其实名叫达摩易筋经,我现在之名为甩手功。这套功夫,容易学习,用地不多,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只要有耐心毅力,一学就懂,不论大病,小病,久病,缠绵难医的病,一经练习,三几天后,便发觉它有好处,如果见效稍迟,就是做未到家。只要能耐心研究清楚,再为天天练习,一定有效。 初做,由于你未尝经过这样的持久,同时要意在上轻下重,未免觉得很累,但不要紧,只要想看这是一门绝好对防病治病的奇术,继续有恒的练下去,一定不久便有奇迹出现,所谓奇迹,那是你在练功的时候,打饱呃,连连放屁,这就足以证明你的肉体内脏随同运动,气血已在流通,才会打呃和放屁,因此,你应更加深信它的好处。 这甩手功何以有这样的威力呢?你必须明白:甩手功由易筋经变化而来,易筋之意,是使弱的筋,变为强的筋,病的筋,变为壮的筋,使已经生病的人,慢慢全愈,未病的人,充分健康。运动重点,着重我们两手的手指,手掌,手腕,两脚的足趾,足跟,膝部,通过手指手掌手腕,足趾足跟膝部的十二条筋脉,予以同时牵拉,使其受到刺激而起伸缩运动。因伸缩运动而转弱为强,由既病转为不病。由不病变为健康延年。这易经筋已经具有的疗效,甩手功,那更是了不起。 我何以说甩手功有超于易筋经的功能呢? 由于甩手功是有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根据,证明它确确实实反应绝对良好。第一:关于行气行血,有很大的功能,人类的脏腑,对于血,气足与不足,能否畅行无阻?于这个人的强,弱,有病或无病,是息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