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稿.doc_第1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doc_第2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梁晓凤,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怀念与希望”为主题展开。再别康桥是诗歌体裁,在诗里作者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固有音乐性与动态美。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再加上高一的学生接触现代诗歌比较少,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将本文的重点、难点确立如下:我认为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情的领悟。而本文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艺术技巧和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与体味。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朗读感悟法,点拨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则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导入新课,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导入新课(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课件展示:康桥即剑桥。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对作者的影响之深。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留此佳作。还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当时与林徽因感情纠葛,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青荇xng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浮在水面。长篙g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 漫溯s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第三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请学生先默读,也可让学生配乐朗诵。然后带着问题找出答案。例如:分析“招摇”的深意(“招摇”写出了水草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暗喻了剑桥大学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梦”的含义 “寻梦?”,作者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想要追寻什么呢?分析“梦”的深层含义。(梦: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对自由民主的向往)总结:剑桥大学对于作者来说,既是母校,又超越了母校,它是作者心灵的圣地,灵魂的天国,寄托了作者乌托邦式的理想。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第四个环节就是进行拓展延伸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我可以讲一下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的相关知识。 第五个环节就是课后作业:朗读并背诵诗歌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仿照徐志摩的风格作诗一首。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招手作别 2、金柳、波光 中国古时会将“柳”喻为“留” 3、青荇招摇分节分析课文 4、榆阴下的清泉 5、星夜放歌 6、悄悄与沉默 7、依惜作别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