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_第1页
第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_第2页
第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_第3页
第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_第4页
第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章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第一节锅炉本体布置第二节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第三节锅炉热力计算方法,2,第一节锅炉本体布置,一、锅炉本体布置的典型结构二、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三、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3,1型布置及其变形(1)型布置的优点:高度低,易于安装起吊方便;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尾部烟道烟气向下流动,有利吹灰;锅炉烟气出口在底层,引风机、送风机除尘器等可以布置在地面。(2)型布置的缺点:占地较大;受热面局部磨损;转弯气室难以利用;锅炉容量大时,燃烧器布置有困难。前后墙布置,煤粉管道复杂,四角切圆布置,炉膛与尾部烟道高度和截面配合难度大。,一、锅炉本体布置的典型结构,4,图131(a),5,(3)无水平烟道型结构紧凑;密封性好;包墙管系统简单;有利于受热面采用悬吊结构,6,(4)双折烟角型改善烟气在水平烟道的流动状况,利用转弯烟室的空间,在水平烟道部分布置更多的受热面。,7,2塔型布置,1、特点烟气一直向上流动,适用于褐煤、多灰分劣质烟煤。2、优点便于疏水,锅炉体积小,锅炉占地少,煤粉管道和燃烧器布置方便,整台锅炉悬吊,只有向下的垂直膨胀,对流受热面管子在一侧集中穿墙,减少密封面,烟气不改变流动方向,对受热面冲刷均匀,磨损减轻。3、缺点锅炉很高,安装和检修困难,蒸汽管道的长度和成本增加,炉膛和对流受热面的截面需配合恰当;将空气预热器和送引风机放在顶部,加重锅炉构架负荷,也增加了安装和检修的困难。,8,3箱型布置,1、特点适用于中大容量燃油、燃气锅炉。,9,二、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参数的变化使得锅炉内加热、蒸发和过热(再热)吸热量的比例发生变化。参数升高:加热吸热量变化不大;蒸发吸热量变化降低;过热(再热)吸热量变化升高。前屏墙式再热器,10,三、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燃油:箱式煤挥发分低:燃烧区布置燃烧带;炉膛瘦长;空气预热器受热面积大;挥发分影响过量空气系数。煤灰分:磨损和积灰,要选取适当的烟气流速灰的熔融性:灰的软化温度T小于等于1390度,需要限制炉膛容积热负荷。影响炉膛的容积和尺寸。煤中水分:水分大,要求热风温度高,空预器面积大。,11,第二节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一、排烟温度二、热风温度三、炉膛出口烟温四、各受热面中的工质流速,12,一、排烟温度排烟温度低,排烟若损失小,锅炉效率高,节约燃料;但是传热温差下降,增加了受热面积。存在最经济排烟温度。还应考虑:低温腐蚀、堵灰。表132表133,13,二、热风温度,热风作用:煤粉制备时起干燥预热作用,主要是帮助煤粉在炉内迅速着火。热风温度高有利于运行,但是多布置空气预热器面积。稳定着火为益。只有在挥发分少的无烟煤,水分高的褐煤、液态排渣方式时,才采用高的热风温度。固态排渣煤粉炉贫煤、烟煤300350褐煤、无烟煤360400,14,三、炉膛出口烟温,一、饱和蒸汽的溶盐二、硅酸的选择性携带三、过热蒸汽的溶盐规律,15,一、饱和蒸汽的溶盐,1、溶盐规律:(1)分配定律:如果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介质中(如空气和水)均能溶解,则平衡状态下,该物质在这两种介质中的溶解度之比为一常数,可称为分配系数。(2)饱和蒸汽溶盐的特点:具有选择性;溶盐能力与压力有关;,16,2、盐类分类:(1)硅酸盐(分配系数最大);(2)易溶的其它盐类,如NaOH、NaCl、CaCl2(分配系数小于硅酸盐,但压力增大,分配系数很大);(3)难溶于蒸汽的盐分(分配系数很小);【注意】P6Mpa,考虑硅酸携带;P12.75Mpa,考虑第二类盐携带;P20Mpa,考虑第三类盐携带;,17,二、硅酸的选择性携带,1、重要性:高压下,硅酸携带大大高于机械携带,在汽轮机低压缸沉积;2、硅化物溶盐规律:(1)复杂性:测量时难分开;溶解特性差异大;锅水PH值影响大;(2)蒸汽中硅化物溶解量:(3)锅水中硅酸含量:(4)溶解系数:3、减少蒸汽中硅化物含量的方法:(1)补给水除硅、防止凝汽器泄露;(2)控制锅水的PH值,PH值增大,溶解少,一般910。(排污降低PH值,可导致硅量增加),18,三、过热蒸汽的溶盐规律,1、饱和蒸汽易于溶解的盐类在过热器中溶解度也较大;2、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3、压力一定,溶解度不同的盐有增有减,过热汽温很高时,接近理想气体,盐分受温度影响大;,19,第四节汽水分离装置,一、汽水分离过程的组织二、立式旋风分离器三、涡轮式旋风分离器:(轴流式),20,一、汽水分离过程的组织:,1、分离的任务和一次分离元件:(1)、任务:一次分离(粗分离),蒸汽湿分减少到0.5%1%;消除汽水混合物的动能;为二次分离(细分离)创造条件,A、不允许大的水滴或大量湿分带进二次分离元件;B、均匀引出蒸汽;(充分利用汽包分离空间)C、不允许夹带汽泡;(降低膨胀水位,减少下降管带汽,水流不旋转)D、分离水流不能直冲水面,溅起水滴;阻力小;,21,(2)、一次分离元件包括:旋风分离器;挡板;立式节流板;水下孔板;钢丝网分离器;2、细分离的任务和办法:(1)任务:蒸汽湿分降低到0.01%0.03%;(2)办法:控制蒸发面负荷减少汽流携带水滴的卷吸力;局部区域汽流流速不要太高;进行重力分离;采用二次分离元件;,22,二、立式旋风分离器:,1、工作过程:(见锅炉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2、结构型式及允许负荷:290,315,350,23,三、涡轮式旋风分离器:(轴流式),多用于强制循环锅炉,24,第五节蒸汽清洗装置,一、蒸汽清洗工作原理二、蒸汽清洗装置三、提高蒸汽清洗效果措施,25,一、蒸汽清洗工作原理,分配系数:蒸汽的含硅酸量取决于锅水的含硅酸量;(1)凝结蒸汽率:(2)总平衡方程:(3)清洗装置平衡方程,26,盐分平衡图,27,(4)锅水平衡方程x:送入清洗装置的给水占总给水量的质量百分数;p:排污率;:进入清洗装置蒸汽的硅酸含量;,28,清洗效率:实际清除的硅酸含量与理论上可能除去的硅酸含量之比;:清洗不完全系数;,29,影响蒸汽清洗效果的因素:,(1)清洗后蒸汽携带硅酸系数;(2)清洗水硅酸含量;(3)清洗不完全系数;,30,二、蒸汽清洗装置,雨淋式;水膜式;起泡穿层式;板厚23mm,开孔孔径56,31,三、提高蒸汽清洗效果措施,1、蒸汽与清洗水要充分接触:保证必要的清洗水层厚度Hqxs;(1)清洗孔板上部保持连续的清洗水层;(2)保证清洗装置上水层均匀,溢流通畅;2、蒸汽与清洗水要均匀地接触:3、进入清洗水层蒸汽应力求干净:4、减少清洗后蒸汽带水量:(1)清洗负荷强度Rqxb;(2)清洗水份额x;(3)清洗装置与二次分离元件的距离Hqxs;5、提高锅炉给水品质:,32,第六节排污,一、锅炉给水的限定二、排污三、给水品质,33,一、锅炉给水的限定,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