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_第1页
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_第2页
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_第3页
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_第4页
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来实现科学研究成果的最大化,1987年,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工作的时候,SCI收录的中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数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大致是二十七八位。到了2010年,中国的SCI论文数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论文数还不到美国论文数的一半,有35%以上是零被引论文;英国的零被引论文不到25%。一个国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是反映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已经成为一些投机分子向上爬的手段,在中国,教授抄袭学生论文的事情都已经不是新闻了,本来教授论文抄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以至于社会上已经产生了“审丑疲劳”,不是院长、院士级教授抄袭都引不起“新闻兴奋”。不过,此前的抄袭,多为教授之间互相“借鉴”、“致敬”、“引用”,尚且“门当户对”,可身为教授却去抄袭本科生的论文,未免显得太“没出息”。而他们如此“辛苦”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为了中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规定的目标加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这也只能说是一种悲哀。,有些人常常将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混淆,科学主义则主张科学万能,科学至上,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不符合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承认科学不是万能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说:“这个时代,人文精神固然缺乏,科学理性同样也缺乏,把所有东西都量化,并非科学精神,而是科学主义。这是一个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双重缺失的时代”。,在高校,感受尤其深刻,无论是学科考核,部门考核,还是个人业绩考核,以及其他成绩的衡量,都用量化的标准。比如一年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拿到了多少个项目,得了多少奖,科研经费多少等,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体现了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其实不是,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是庸俗统计学。学科不等于科学主义: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要尊重事实,如实解释现象,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也不是通过数字可以准确衡量的,就社会而言,很多社会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人文领域的发展不能制定机械指标,比如:今年要搞什么什么“工程”,打造多少所一流大学、出版多少部文学艺术作品、学术著作等等,完全是违反科学精神的。更重要的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科学,特别是实证科学,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科学主义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价值虚无主义。,不仅如此,当前的社会上的风气太过于浮躁,科学工作者的目标不在仅仅是搞科研,而是如何出人头地,一口吃个大胖子,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科学工作者道德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他的奉献和创造精神。科学工作者如果缺乏奉献和创造精神,才是最大的不道德,当前,有很多人都在批判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但望眼看去,整个社会何不是如此,一个连老人都不敢扶的社会还有什么人文精神可言,科学工作者的现象并不仅仅是个例,想要端正这个社会的风气,并不仅仅是一时间可以完成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提供价值判断,不能确定科研方向与价值取向,这就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指引。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科学精神作引导,就会失去对科学研究价值正确判断,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在判别科学与伪科学的问题上,它是一个准绳,是科学知识的真理性.科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在学科发展问题上,它主张学科要交叉.融合.渗透;在具体科学研究上,它倡导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循常理,不跟风,同时又提倡合作与交流;面对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它强调客观对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们有共同的本源即科学精神中蕴涵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也蕴涵着科学精神。但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又存在区别。首先,科学精神侧重于自然科学范畴,注重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人文精神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注重对人文活动的探讨和人文精神生活的追求。其次,科学精神是以物为尺度,注重的是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性,以实验.客观事实.理性分析为主,注重用实实在在的科学发现(发明)或科技成果(产品)来影响人的生活,提高人类探索世界,征服自然的能力。而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及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和规律,以感性.教化为主,用文学.艺术等可见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官或用哲理.信条.典故等抽象理念的形式感染人的心灵,润物细无声地塑造人的内心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素质包括智能要素(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和非智能要素(如志向.爱好.气质等),是弘扬科学精神的前提。唯物的.辩证的.客观的角度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观察和分析客观世界和事物的方向,使他们能够以全新的思维,全面.公正对待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科技工作者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水平和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人文精神能开阔人的心胸,启迪人的智慧和思维,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思想境界,以人文的角度对待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减少功利主义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人文精神要求科技工作者加强人文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志向趣味.综合能力等)的培养,而不只是仅仅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E事实上,科技工作者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不但提升了文化底蕴和品位,也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文学艺术欣赏力.历史知识功底.博学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人文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并最终帮助他们取得科学研究事业的成功。,事实上,把科学精神贯穿于科研工作中确保了科研工作正确.有序地进行。而人文精神在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的同时,还在规范和指导着科学研究工作,使它不走向歧途,并引导着科技工作者积极地消除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倡导科学研究要体现人文关怀,坚守科技伦理,这就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功能的同时,还要努力避免或抑制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科学精神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人文精神则是侧重解决作什么和该怎么作的问题。两者是紧密相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作用不仅只在于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且还提供了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力量和动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能引导科技工作者不断地思考研究课题的意义.作用和价值;树立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讲究敬业与奉献,遵守科学的伦理与道德,遵从学术规范;人格趋于完美,追求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安宁,自觉地消除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给他们带来的困惑和烦恼;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理想和物质追求目标。故科技越发展,人类和客观世界就越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指引,就越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人与社会的发展,既离不开科学精神对人类力量的整合,也离不开人文精神对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导。可以说,这两者是先进文化的双翼,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两个价值向度。寻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趋势。当今社会,不少人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物质欲望不断满足的同时,却日益感到精神空虚,信仰迷失,甚至行为失范。所以,当代人只有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才能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