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李尚贵)_第1页
语文教师应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李尚贵)_第2页
语文教师应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李尚贵)_第3页
语文教师应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李尚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师怎样把劳动教育常态化 林凤初中 李尚贵 “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是人生存之本,社会发展之源,轻视劳动、怠慢劳动,会阻碍社会发展,使民族遭受灭顶之灾。 学生参与劳动的总体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化、智能化逐步把我们的手脚从烦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90后和00后搭上历史的快车来到一个全新安乐的世界时,歌舞升平让他们形飘如仙,醇厚馨香使他们神醉忘魂,八九点钟的太阳暗淡无光,思想的沉沦甚过弥漫苍穹的雾霾,莽莽乾坤殊不知又抛向惰性的深渊。有人慨叹:80后比不上60后,90后比不上80后,00后就是空前绝后。这种认识不无道理,它已在中小学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吃穿、比钱多、比阔气;追求时尚与超前享受,游手好闲。网吧是常客,娱乐场是光顾的乐园。厌弃学习,怕苦怕累,把读书当作苦差,抄袭作业成风。鄙视劳动,逃避劳动。有的学生没洗过碗,不会扫地,更不懂生产劳动。这种怕吃苦,不爱劳动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致使很多学生变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畸形怪胎。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影响自身的生活与生存,长此以往,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安危。为了研究这个问题,随机调查了某个班34个学生(农村学生)。针对性的调查有如下几种结果:1.“在家劳动情况”一项就有21人很少或从来没有参与家务劳动。2.“在校主动争取劳动情况”一项有33人很少争取或者不争取参加。3.有32人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4.有27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他们坦言:最爱的几件大事就是吃好、穿好、玩好。总体特征是:劳动观念淡漠,惰性实足,厌弃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厌弃劳动的原因1.学校原因 一是过度强调安全,学校怕追责而不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农村学生取消了两个农忙假了,取消了必要的劳动实践课,甚至体育课也取消了一些高难项目。2015年上期开学不久,安岳县某校体育课上,学生失手将铅球砸到另一个学生的头上当场死亡,被赔偿数十万。对家庭作业拖沓的学生,老师不敢过多追问,否则会闹出人命。某校一名初中生开学报名时没完成假期作业被老师劝回家完成了才来报名,其母亲知晓后把学生骂了一通,后来就自缢身亡,学校赔偿十多万而告终.。二是升学的指挥棒不科学的指向,让很多老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内容。三是校园建设和环境的美化走向社会化、机械化,让学生失去了就地劳作的机会(有些学校连清洁卫生都是请人代劳)。2. 家庭原因 一是独生子女过度的溺爱,不使其参加必要的劳动,大人代劳致使学生从小就失去锻炼的机会,从而养成懒惰习惯。二是隔代教育产生情感鸿沟,产生放纵任性的态度,无法正常引领劳动教育。随机调查一所小学校(不同年级)两个班共108个学生,留守儿童达54。抽查初中某年级一个班43名学生就有36个留守和半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人数达84。这些留守学生多半是隔代管理或者寄托给他人管理,严重缺乏必要的和谐沟通,代养者就成了劳动大包干户,学生不爱劳动可想而知。 有个学生在记一次有意义的家务劳动写道:“80后不再纵横天下时,90后00后便接管了江湖,成为一代“懵主”。随着机器和电子化产品的代劳,再加上“独生”这块镇家之宝,所以很多儿童和青少年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阔爷”,成了酱油瓶倒了都懒得扶的主。”另一个学生这样写:“别以为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都 勤快,其实十有八九是十指不沾春水的大少爷、大小姐。他们就属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一个个都懒得不成人形了。”3. 社会原因 一是大机器生产和电气化取代了人的劳动,致使人们失去很多劳动的机会。二是打工潮拉空了农村壮年劳动力而使大片土地撂荒,学生无人带领从事劳动。三是新一轮体脑倒挂的分配不公引发的读书无用论,致使很多学生也从脑力劳动方面懈怠下来。四是社会物质丰富,安居而忘本。4. 政策原因 缺少提高民族素质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劳动教育淡化。过左的强调安全问题和缺乏安全事故的法律定界。农民不做地还可以领可观的各种补助,累了大半辈子的人也坐享清福来,靠着外出务工的钱宁可打麻将和跳坝坝舞逍遥度日,成了以怠带怠,致使整个社会进取意识落后,思想惰性,行为懒惰。5.学生本身原因 学生劳动意识淡薄,懒惰思想和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经历苦日子,缺乏对劳动重要性的切身体会,因而缺少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迫在眉睫,语文教师应该挑起教育重任,语文教学应把劳动教育常态化。怎样利用语文教学把劳动教育常态化语文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工具,是中华民族文和道的载体,担负着多种职能,也承载劳动教育功能。语文教学施以劳动教育具体应从以下诸方面着手。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吃苦向上的进取意识。没有理想就没有灵魂。理想有不同的层次,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有当科学巨人的远大理想,有成家立业的近利理想.只要有健康的理想,就有学习、生活、劳动的热情和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什么有用的意识就可随之产生。人最可怕的不是行为惰性,而是没有灵魂的萎靡颓废。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比赛爬山,日本小朋友输给中国小朋友。一名输者指着一名胜者说:“下次再发生中日战争,我们一定要打败你们。”可见日本小朋友心中装着的民族和国家,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每个人的血液,难怪二战后日本国力恢复快得惊人。如何在语文中寻找这些理想和精神材料呢?其实教科书上比比皆是,林觉民用血泪写成的与妻书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至上理想让人肃然起敬;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有这样的话:“我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和母亲同样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会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济苍生,安社稷的博大爱心如阳光和甘霖。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那种求学道路的艰辛历程一定会唤起学生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茅盾的白杨礼赞能激发与艰苦生活抗争的意志。为学告诉学生事在人为的道理.总之,大力挖掘语文中这些篇章和语言中包含的道理,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远大的理想,产生吃苦向上的进取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2.以脑力劳动引领体力劳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读书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对学习存有怕吃苦的思想,就无法搞好学习。很大部分学生怕在学习上开动脑筋,稍有点困难就照抄答案,思维一点也没有受到训练。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培养与困难斗争的品质。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独立思考,不抄袭。让学生明白:脑力劳动怕吃苦,必定会影响体力劳动。学生会明白,现实社会没有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实践劳作,生存是何等的艰难。3.以“教学实践活动”借机引导学生从事必要的劳动我们的语文书上编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在充分挖掘这些现存材料时,可以灵活多变地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更多的动手实践活动。学了中国石拱桥,安排考查家乡的桥,步行去找、去访、动手动眼去察看,动脑去分析归类等,然后动手设计制作自己心中的桥,自然把语文活动变成了劳动。学了动物说明文,有老师安排学生观察蚯蚓,证明“把蚯蚓从中截断会再生出两个生命个体”。学生积极性很高,掘土捉蚯蚓,断切手术,细心培育,两周后发现蚯蚓的再生能力惊人,原来的两个断节居然成了两个鲜活的新个体。写作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教师事先就针对式的安排一次活动,如参加社会区服务,或布置一次家庭劳动任务。这样一举两得,一积累了真实可感的素材,二学生得到了手脚锻炼。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深入民间搜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等有趣活动,然后整理成文交流,还可以把最有价值的发往网络平台供大家分享。百度可查的七个望娘滩、芭蕉精等就是一位老师安排的一项实践活动收集整理得来的。4. 用现存的文章内容激发劳动行为动机,自觉产生劳动行为 凿壁借光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机会不易,应该珍惜;悬梁刺股相关的主人是苏秦,他挂有六国相印,是他争分夺秒地发愤苦读取得的成就;范仲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的用功苦读终成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孙权劝学告诉学生只有苦读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方仲永告诉学生,善待脑力劳动就是善待自己,漠视脑力劳动就等于自我毁灭。记一辆纺车告诉学生在艰苦的岁月里怎样用自己的体力劳动来战生活的困难,让人走出困境.学了吴岗的善待家园,安排一次保护环境的活动,如植一棵树,清理白色垃圾活动等。5.语文教师最能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行动 关于劳动的名言也能唤醒学生的劳动热情。教师导读课文时,有意识地插入相关的名言警句,以起到激励学生行动的作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是要我们争分夺秒地从事自己的劳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告诉人们,欣赏丰收的美,不如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说明劳动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取知识。脑力劳动如此,体力劳动亦如此。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 他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劳动的作用。可以想象,蔑视劳动的民族是什么样的处境。“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这告诉我们劳动是一种社会责任,任何人都必须劳动。这种方式的教育,教师可以布置收集与爱劳动有关的名言警句的任务,然后拟一个“我喜爱的一句名言”为题让学生写作。起到了体力和脑力综合劳作训练作用。6.语文教师躬亲示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言传不如身教。语文老师应该勤劳,让学生有效可仿。一要勤于书耕,勤读、勤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