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肺部合并症,移植后肺部合并症的危害,统计显示,移植后肺部合并症可占全身合并症比例的30%-60%。肺部合并症是61%的移植相关死亡的直接原因。出现肺部合并症的移植病人一旦病情进展至需用机械通气的境地,病人的存活率不超过30%。,移植后肺部合并症的诊断,72%的肺部合并症在移植病人生前未被诊断出。感染性合并症漏诊率为52%。非感染性合并症漏诊率更是达到80%。,SharmaS,etal.PulmonaryComplicationsinAdultBloodandMarrowTransplantRecipients:AutopsyFindings.Chest,2005,128:1385-1392.,移植后肺部合并症分类,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移植后肺部合并症分类,1.特发性肺炎综合征(IPS),1.存在广泛肺泡损伤的证据存在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存在肺生理功能的异常,如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如CT、X线摄片显示的多肺叶的渗出表现。2.经过适当的检查及评估排除下呼吸道感染的存在经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肺活检排除各种病原菌感染;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在第一次检查未获得病原微生物证据的第2-14天内重复检查,依然排除病原菌感染,ClarkJG,etal.NHLBIworkshopsummary.Idiopathicpneumoniasyndromeafter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mRevRespirDis,1993,147:1601-1606.,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出现的类似肺炎表现的一组临床征象,但排除感染性因素所致。,特发性肺炎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病因不是很清。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除白血病外的其他恶性基础疾病、移植前的化疗、全身放射治疗、GVHD、供者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阳性等促进其发生。肺损伤(移植前放、化疗及隐性感染所致)及继发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可能在IP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位起病时间介于移植后早期(21-87)天之间,发病率7%-35%。临床上表现为包括呼吸困难、干咳、低氧血症。但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以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亦可表现为偶然发现的影像学异常。超过90%的IPS患者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渗出改变。肺活检病理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特发性肺炎综合征影像学及病理表现,高分辨CT显示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及毛玻璃样改变。,肺泡间隔由于水肿及细胞浸润增厚(arrow);肺泡腔内见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脱落,纤维素样渗出及透明膜形成(arrowheads)。(HandE,x250),特发性肺炎综合征治疗与预后,目前较公认的方法包括支持治疗及防治感染。另外TNF拮抗剂显示出了治疗潜能,但仍需进一步评价。有病例报道糖皮质激素对IPS有效,但大样本研究显示其不改善IPS患者预后。大约有31%的IPS患者肺炎可得到缓解,更多的患者因感染、气胸、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导致疾病更为复杂。有文献显示病死率大约74%。,2.弥漫性肺泡出血(DAH),弥漫性肺泡出血(DAH)在HSCT病人中发病率约5%,通常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30天内发生。,临床表现:突然发生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发热和低氧血症。可伴咳血,发生率不足20%。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影像学:胸部X线摄片通常显示在肺野中部及下部的肺泡和肺间质的渗出改变,CT检查显示双肺的毛玻璃样改变。肺组织病理:弥漫性肺泡损伤。确诊依据:对疑诊病例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的灌洗液呈进行性的血样改变或回收的灌洗液中有超过20%的含血铁黄素的巨噬细胞,并排除感染可予确诊。,弥漫性肺泡出血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肺野内弥漫的毛玻璃样改变,伴肺内间隔组织增厚,形成“铺路石”征。,肺泡腔内见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arrows).(HandE,x100),弥漫性肺泡出血病因,发生DAH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TBI,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异基因HSCT,重度急性GVHD,移植前呼吸道炎症反应。移植前肺功能状况、延长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及血小板数量下降与DAH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总之,肺损伤、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参与其发生,其与IPS发生相似。,弥漫性肺泡出血治疗与预后,既往的研究认为应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患者存活率,但新近的临床研究未证实这一观点。另外,有应用因子成功治疗DAH的案例报道。合并DAH的移植病人死亡率为48%-10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其次是多器官衰竭和败血症。若病人能顺利度过DAH的危险期,预后一般良好。,3.围植入期呼吸窘迫综合征(PERDS),植入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围植入期,临床上表现为皮疹、非感染性肺部渗出、发热、腹泻和毛细血管渗漏的一组综合征。PERDS则是植入综合征中的肺部表现症候群,具有对治疗反应较好及病死率低的特点。PERDS多发生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发生率约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少见。,围植入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起病时间:PERDS往往发生在中性粒细胞植入的5天内,发病中位时间是移植后11天。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发生在所有患者中,2.发热仅发生在63%的患者中,3.双肺部影像学渗出表现可以在症状的起始阶段不表现出来。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渗出,5.肺活检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但对诊断讲一般没有必要。PERDS诊断标准包括发热(38.3);肺部损伤,表现为低氧血症(动脉氧饱和度低于90%)和/或肺部渗出;且排除心功能不全和感染存在。,围植入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高分辨CT显示双肺有实变,沿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右侧胸腔积液。,围植入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及预后,预处理所致的内皮损伤和随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重建细胞因子分泌相应增多及它们之间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短程应用可有效治疗植入综合征。仅1/3患者症状较重,可能需要重症监护甚至机械通气治疗。死亡率大约26%。,IPS、DAH与PREDS异同点,4.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BOOP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肺泡管和肺泡中出现肉芽组织。BOOP的出现与GVHD相关,故认为BOOP是GVHD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报道显示BOOP在HSCT病人中的发病率接近10%。但除异源免疫损伤外,其他因素如感染、药物等亦可参与其发病。研究显示HLA-B35位点可能是BOOP发生的一危险因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起病时间:BOOP往往在移植后1个月至2年内起病。临床表现: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热。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气流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出现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野或单肺野有斑片状阴影,或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或有结节样阴影。疾病活动时NO呼出实验浓度增高,疾病稳定时NO浓度降低。BOOP的确诊:需经支气管肺活检,更多时需开胸活检。其典型表现为呼吸管腔内的斑片状纤维化生成,并由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象塞子样堵塞住远端呼吸道,肺泡管和支气管旁的肺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双肺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支气管旁肺泡腔内见纤维肉芽组织(arrows).(HandE,x100),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治疗与预后,80%左右的BOO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有联合红霉素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的个案报道。影像学异常改变通常会在开始治疗后1-3月内消除。死亡率大约19%。,5.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BO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细小支气管及其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以及中心细小支气管存在纤维化现象。BO发生与cGVHD明显相关。在HSCT病人常中,BO发病率介于5%-20%之间。BO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非异源免疫损伤如胃食管返流、下呼吸道感染,及应用马利兰或甲氨蝶呤,高龄,男性、吸烟史及移植前已存在通气限制现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起病时间:BO通常发生在移植后6-12月内,患者间临床表现差异可较大,从无明显症状到非常明显甚至可以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在移植100天后出现气喘、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的通气限制,且伴有中至严重程度的cGVHD,胸部X线摄片正常,高分辨CT显示小气道增厚或扩张并伴有局灶性的密度增高现象,应高度怀疑BO可能。BO的确诊:依赖于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由于BO的发生呈现局灶性的特点,因此经支气管肺活检往往不能够满足取样的需要,常出现假阴性结果。开胸活检被认为是取样的较理想方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右下肺支气管扩张,整体肺通透性增强。,细支气管周围间质组织见单个核细胞浸润(arrows).,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与预后,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能改善BO患者通气功能的药物,考虑到BO病程的不可逆性,控制异源免疫反应及非异源免疫反应如治疗cGVHD、控制继发感染仍是目前治疗BO的基本策略。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红霉素具有改善BO患者气道狭窄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观察。其他在研究的治疗策略包括阻断PDGF、TGF-的信号转导通路达到抑制各类免疫反应的目的。BO患者的死亡率超过60%。研究认为对BO患者预后而言,仅能在不总1/3的患者中取得肺功能稳定的不错结果,肺功能改善的可能性较低。,6.肺细胞碎片栓(PCT),PCT起病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2天。PCT仅发生在异基因HSCT病人中,在报道的病例当中,绝大多数为青少年患者(18岁),并且常伴有GVHD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一些伴有咳嗽,无呼吸困难症状。25%患者胸部X摄片正常,异常表现包括出现结节、肺间质突出、肺不张。CT检查显示肺野外围多发结节,直径从几毫米至最大4厘米。支气管肺泡灌洗用于排除感染存在。,肺细胞碎片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肺野外围散在分布结节样病灶(arrows).,肺细胞碎片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节主要由出血性梗死灶构成(asterisk).在梗死灶内、附近或远处可见血管闭塞性损伤(arrowheads).(HandE,x40),嗜碱性、无定形物质堵塞血管腔(arrows).其中可罕见存在白细胞(arrowheads)(HandE,x400),肺细胞碎片栓治疗及预后,大多数PCT患者在1-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而胸部影像学好转则需数周至数月时间。目前尚无因PCT致死的报道,多数预后较好。,7.肺泡蛋白沉积症(PAP),PAP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种少见合并症,病理表现为肺泡内过度沉积膜磷脂蛋白,具有潜在的导致呼吸衰竭的可能。文献报道的3例患者中,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均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灌洗液染色确诊,1例存活。胸部X摄片显示肺部弥漫渗出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及注射GM-CSF治疗该病的疗效因病例数少,尚无法作出评价。,8.肺静脉闭塞病(PVOD),P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罕见的一种血管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移植后6-8周,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肺动脉高压和低氧血症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可做出临床诊断,开胸病理检查可以确诊。基本病理改变为肺小静脉内皮发生纤维增生导致血管闭塞。高剂量化疗和多次移植可能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文献报道认为早期给予高剂量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病情。,9.纵隔气肿或气胸(ME/Pneumothorax),纵隔气肿或气胸可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合并严重肺部病变的晚期出现,虽然文献报道未发生严重后果,但我们的经验认为有时可以迅速恶化病情。,纵隔气肿或气胸,严重肺部病变的晚期,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第1时段,细菌、真菌感染性合并症常见;第2时段,病毒、肺孢子菌、原虫在内的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肺部合并症出现,尤其是病毒,特别是CMV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第3时段,感染性肺部合并症不常见。但若伴发GVHD后,仍然易并发各种感染性肺部合并症。,1.细菌性肺炎(BP),BP的发病率在异基因HSCT和自体或同基因HSCT中的发病率无明显区别。BP在移植病人免疫力重建后的第3时段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移植后1月内的第1时段细菌感染似更多,菌血症在预处理化疗后的粒缺期发生率可高达59%)。在第1时段,致病菌主要为来自胃肠道和口腔黏膜的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和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第2时段,致病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在第3时段,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假单胞菌属。,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临床表现上,BP进展迅速。影像学表现上,移植病人BP与普通人BP无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培养及药敏试验,经支气管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有助于明确病菌种类指导治疗。,2.真菌感染(FI),FI既往报道的发病率高达70%,90年代末的数据显示FI大约占移植后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的12%-45%。FI在allo-HSCT中的发病率更高。FI的发病时间介于移植后21-466。FI在早期的致死率高达90%。,2.1曲霉菌感染(AI),曲霉菌是移植后肺部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可以侵蚀血管,造成出血性梗死,发生率70%血源播散。可以侵蚀气道,造成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炎,发生率30%气道播散。,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血源播散型,结节高密度影伴Halo征,结节样梗死灶伴四周出血,曲霉菌感染灶周围环绕由于真菌侵蚀血管造成的出血梗死区。但该征并非其特异性表现,亦可见于念珠菌病、奴卡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泡细胞癌等。,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血源播散型,右肺上叶楔形实变影,对应的梗死灶(Arrow),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血源播散型,新月形空洞征,当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曲霉菌感染灶好转吸收时,CT可显示在结节状病灶内出现新月形空洞形成。,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气道播散型,小叶中心性结节,气管旁局灶性密度增高影,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气道播散型,枝丫征,曲霉菌性支气管肺炎,呈支气管周边分布(Arrow),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气道播散型,小支气管堵塞(Arrow),小支气管腔内及附壁检出曲霉菌(银染法),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可参考宿主因素;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G/GM试验)作出临床诊断。条件许可,可进行组织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以确定诊断。,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54-556.,2.2念珠菌感染(CI),念珠菌感染在HSCT病人中较常见,但单独的念珠菌性肺炎较曲霉菌性肺炎相比不常见。念珠菌可以通过血源播散或吸入的方式感染肺部。念珠菌性肺炎的薄层CT影像学表现:双肺的多发结节影,可伴多处实变,也可伴有“枝丫征”、“晕征”、毛玻璃样变、胸腔积液、支气管壁增厚及空洞形成。,念珠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双肺多发斑片状毛玻璃阴影,一个结节影(Arrow)伴”晕征“。,结节影,在病理上对应为血管念珠菌病诱发的以肺动脉为中心弥漫性慢性肉芽肿(x40),念珠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右上肺多发境界不清的结节影;其中一个有空腔形成(*)。胸腔镜检证实为白念感染。,念珠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多发的、散在分布的、边界不清的、大小不一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弥漫的毛玻璃样改变亦可见。,出血性梗死灶,包含血管内真菌集落及梗死灶。(x400),念珠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双肺多发、境界不清的结节影,伴“晕征”。,血管内念珠菌灶,结节外为肺泡毛细血管充血,罕见炎症性间质性增厚。(x200),念珠菌感染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右上肺后段实变,小支气管增厚及“枝丫征“(arrows).,广泛的毛玻璃样改变,左上肺实变。病理研究认为,实变对应肺泡水肿,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及透明膜形成。,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宿主因素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组织活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54-556.,2.3肺孢子菌肺炎(PCP),自开始常规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肺孢子菌后,PCP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目前报道的合并PCP患者多因为不能耐受口服预防药物或已停止口服预防药物后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外,PCP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可为较典型的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粟粒状阴影,亦可表现为不典型的多发小结节伴局灶性阴影,最后可进展为肺泡实变。PCP的确诊需要通过特殊染色在痰液中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找到肺孢子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治疗、防治肺部纤维化实变的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肺野内见毛玻璃样改变,间杂正常密度肺组织,呈马赛克样分布。,中下肺野呈云雾状改变,肺孢子菌肺炎的病理表现,肺泡内被泡沫样渗出物填充,肺泡内渗出物可见肺孢子菌(银染法),3.病毒感染(VI),由于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缺陷,VI是移植后病人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移植后的第2时段容易发生VI。致病病毒谱除了常见的CMV病毒外,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也日益受到重视。,3.1CMV肺炎,既往研究显示CMV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在移植后病人高达70%,CMV肺炎的发病率可达40%。CMV肺炎对移植后病人威胁很大,一旦肺炎症状出现致死率可达85%。CMV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allo-HSCT,NST,供体或受体CMV病毒阳性;输注CMV阳性的血制品,含TBI预处理。通过输血时采用白细胞滤器过滤掉可能感染CMV的白细胞、选择CMV阴性的血制品输注及用抗CMV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对CMV阳性移植受者抗病毒治疗或阴性受者预防治疗,CMV肺炎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有报道可降至2%以下。,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干咳症状。胸部CT影像学显示:双肺野广泛分布的模糊影伴多发小结节(直径5mm)是其最常见表现;单独上肺野很少出现病变是其特征;可伴有胸腔积液;也呈正常影像学表现。,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双肺叶下部有实变影,斑片状毛玻璃影及多发小结节。,病理显示影像学的结节影为出血性结节,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双侧非对称性沿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实变影伴少量胸腔积液。,双侧非对称性斑片状云雾影,伴沿支气管血管分布的小结节,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多发的边界不清的小叶中心性结节(Arrowhead),及枝丫状模糊影(Arrow)。,CMV肺炎病人普通CT表现,CMV肺炎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发病患者自身特点、胸部影像学特征及有关CMV的辅助检查可以做出诊断。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及时用有效抗病毒药物及特异的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快速检测CMV的实验方法如PCR法检测病毒DNA拷贝数,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抗原等在早期发现CM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2呼吸道病毒感染,稍前的报道显示其发病率介于2%-10%之间,最近的报道显示为20%。原因可能为采用了更敏感的病毒检测方法,如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及RT-PCR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病毒,提高了检测率。同时也说明呼吸道病毒感染在移植后感染性肺部合并症的发生中可能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常见的致病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等,但它们在具体的研究报告中所占比例不一,这与当时的病毒流行情况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JPKanne,JDGodwin,TFranquet,etal.Viralpneumoniaafter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igh-resolutionCTfindings.JThoracImaging,2007;22(3):292-299.,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病时间段比较宽,移植后8天-9个月均可起病,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个月。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的急性症状。胸部CT影像学可有以下表现:肺野中出现毛玻璃样变,双肺均被累及最多见;多发性结节(直径3-10mm最多),可伴“枝丫”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肺实变;胸腔积液及支气管扩张少见。实验室检查方面可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用免疫荧光法或RT-PCR法检测各种呼吸道病毒。合并呼吸道病毒所致肺炎的移植病人有死亡报道。,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流感病毒A感染),左上肺见局灶性的支气管旁毛玻璃样模糊影(Arrow),左下肺实变影(Arrow)及散在毛玻璃样阴影(Arrowheads),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流感病毒B感染),散在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斑片状毛玻璃影及实变。,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副流感病毒感染),斑片状毛玻璃影伴多发微小小叶中心性结节,微小小叶中心性结节,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左上肺见境界不清的小叶中心性结节(Arrow),斑片状沿支气管旁分布的毛玻璃影(Arrow),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斑片状毛玻璃样阴影,沿支气管旁分布的实变影。,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腺病毒感染),斑片状毛玻璃阴影,沿支气管旁分布的实变(arrowhead)及小叶中心结节(arrow)。,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像学特点(人偏肺病毒感染),斑片状分布的毛玻璃样阴影,斑片状实变(Arrow)及散在分布的小结节(Arrowhead)。,4.原虫感染(PI),HSCT病人合并肺部原虫感染甚为少见,但由于移植病人免疫力存在缺陷,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果感染原虫可以引致发病。,蠊缨滴虫感染,蠊缨滴虫系超鞭毛虫属,原生动物门,动鞭毛纲,超鞭毛目的一种原生动物。寄生于蟑螂、白蚁等昆虫肠内。蠊缨滴虫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报道罕见,其传播途径可能为蟑螂排出的粪便污染食物,经咽部进入呼吸道或排泄物干燥悬浮于空气粉尘中被吸入呼吸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大量繁殖,引起呼吸道炎症,并产生变态反应,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致病。,蠊缨滴虫感染病例,虫体多数呈椭圆形,胞浆呈紫红色,鞭毛呈深紫色,束状排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租车合同范本
- 婚后贷款赠予合同范本
- 电脑回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赠与合同范本下载
- 光纤布线施工合同范本
- 陵园合同范本
- 大型喷泉采购合同范本
- 房屋加固质保合同范本
- 卖家单方解约合同范本
- 餐厅房东 合同范本
- 黄遵宪年谱长编(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滇中引水工程
-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杆塔设计原则
- krones旋盖系统控制原理及参数设定
- GB/T 708-2019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40549-2021焦炭堆积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
- GB/T 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 实习协议模板(最新版)
-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1》教案
- 车间拆除及场地土壤治理与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技术方案工程方案和设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