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件_第1页
城市设计课件_第2页
城市设计课件_第3页
城市设计课件_第4页
城市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20+12学时)主讲:龚蓉,一、绪论,1、课程学习框架2、学习方法3、城市设计教育4、城市设计参考书目,1、课程学习框架,(1)有关城市设计基础理论(概念、发展、任务、特征、城市设计评价等)(2)城市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论文)(3)城市设计方案借鉴(ppt语音材料学习),2、学习方法,城市设计课题的提出始于1980年代初。城市设计更加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知,把人的视觉、体会、感情融于城市设计中。方法:了解理解运用,3、城市设计教育,“一定要把城市设计精神灌输到每个设计题目中,让每一名学生学习,在城市集镇或乡村中,每一幢房屋都必然是其所在物质及精神环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按照这样的认识来研究和设计房屋,必须以这样的精神来从事教育。城市设计绝不是少数人学习的项目,而是任何建筑师忽视不得的项目”。沙里宁,4、推荐参考书目,城市设计概论理念.思考.方法.实践-邹德慈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著城市设计-王建国著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都市设计概论-乔纳森.巴奈特著谢达庆译都市设计在台湾-林钦荣著都市设计-陈明竺著,共鸣的环境设计指南-陈淑珍著景观设计实务-井上.裕著找寻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罗杰.特兰西著谢达庆译开放的都市设计程序-乔纳森.巴奈特著舒达恩译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乔纳森.巴奈特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雅各布斯著,第一讲、城市设计概述,一、城市设计概念及其内涵二、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三、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城市设计概念及其内涵,1、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2、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3、城市设计学科和专业构成,城市设计:指人们为了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都市问题事典,相关定义,“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设施等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市镇设计(F。吉伯特)“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论城市-它的产生、成长与衰败(E。沙里宁),1、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1)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城市设计是指为了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设计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的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二是系统设计,及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关联的项目的形体,但它们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如公路网、照明系统、标准化的路标系统等。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这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如区域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政策、旧区更新改造保护等设计。”,(2)“小组10”(Team10)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规划的艺术和授型者的作用必须重新定义与功能注意的艺术分析方法想联系,建筑与城市规划曾被认为是两个彼此分离的学科,但是我们今天不再说建筑师或者城市规划者,而是说建筑师城市设计者。,2、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1)巴奈特(J.Barnett)“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的生活问题”“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DesigingCitieswithoutDesigningBuildings)(2)齐康“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城市设计包含这样几个意义:一是离不开城市二是城市设计离不开设计。小结:两种认识都认为城市设计与人的认知体验和城镇建筑环境有关。,3、城市设计的学科专业构成,从上述的引述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1)城市设计专业概念方向由“理论”和“应用”两部分构成。(2)城市设计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应用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并不等同,尽管他们有交叉。(3)只能借鉴,而不能从外国引进整套“先进”的城市设计理论。(4)因为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程度、内容不同,世界各国研究者对城市设计研究所运用的概念、适用范围的区别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我们给城市设计做出如下定义: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学科方向和专业。它以阐明城镇建设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进行设计研究工作。,二、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1、城市设计缘起2、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设计(西方)3、工业革命至二战前的城市设计(西方)4、战后的城市设计(西方)5、中国的城市设计6、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1、城市设计的缘起,“一部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角度来写,即写成一部城市设计史。”-吴良镛“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2、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设计(西方),2.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2.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2.3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2.4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1、时代背景城市+村镇=城邦神人同形的宗教信仰2、城市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本主义,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圣地卫城城市生活中心广场,2.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雅典,雅典卫城,(1)卫城位于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顶上,东西长230米,南北最宽130米。(2)建筑群自由活泼布局(3)卫城的视觉观赏按照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雅典卫城,米利都城,城市路网棋盘式城市中心有分区城市广场呈规整的形状,米利都城平面示意图,2.2古罗马的城市设计,1、时代背景古罗马时期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罗马征服了大部分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2、城市设计的特点希波丹姆斯式的城市设计原则在罗马的城市设计中得到进一步的运用与发展;注重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广场);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雕像、凯旋门);“罗马病”。,罗马帝国广场群平面图,帝王的骑马雕像成为广场的中心,2.3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1、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状况中世纪初期城市处于衰落阶段,城市和乡村一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新的城市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了新的城市空间。中世纪中期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2、城市设计的特点中世纪早期城市自发形成,以环状和放射环状居多,新建的无历史遗迹的城市采用方格网布局尺度巨大的教堂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城市被划分为若干教区;,意大利佛罗伦萨总平面,城市广场采用封闭的不规则的空间;教堂、钟楼、市政厅或雕塑不放在广场的几何中心,应避开交通位置偏于一侧或一角。,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坎坡广场(Campo),坎坡广场(Campo),讲究与环境和人体尺度的和谐,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红色的意大利锡耶纳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金色的威尼斯,2.4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城市设计,2.4.1文艺复兴(14-16世纪)1、社会背景教会逐渐衰落,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整个社会转向对人的关注,空间理念中融入科学与人文精神。,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理想城市模式的探讨,费拉锐特理想城市,帕尔曼-诺伐,斯卡莫齐理想城市,城市建设集中在市中心与广场,圣马可广场,城市的改建设计追求庄严宏伟,显示资产阶级的权势,罗马市政广场,2.4.2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1、时代背景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逐渐取代教会统治,城市设计在指导思想上为中央集权的政治寡头服务。几何与规则的形式美成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在观念意识上,是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2、城市设计特点讲求轴线对称,尺度宏大,给人以威严感。放射性的城市轴线,串起若干个豪华壮丽的城市广场,形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纪念性、标志性构筑物作为城市结构的主体。城市道路一般是“环形+放射”。,封丹纳的罗马城市改建设计,波波罗广场,3、工业革命至二战前的城市设计(西方),1.工业革命时期(18-19世纪、近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理想模式的探索空想社会主义城市、霍华德和“田园城市”、”嘎涅和“工业城市”、马塔和“带形城市”,田园城市,带形城市,2.20世纪二次大战前(1945年前)柯布西耶和“明日城市”四个观点;(1)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出现功能性老朽,可以通过技术改善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关于拥挤问题可以提高密度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的密度分布(4)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1、人口规模300万人2、中心区建24栋60层的高楼3、采用立体式的道路系统构4、90%为绿地空地,4、战后的城市设计,40年代后期的战后重建50年代新城建设和环境问题的重视60年代以来规划多学科发展、第二代新城建设、人文关怀下的城市设计巴西利亚(1)运用高速公路先进技术(2)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3)处理好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和突出三权广场的宏伟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