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交流绕组的理论-2013分解.ppt_第1页
第4章交流绕组的理论-2013分解.ppt_第2页
第4章交流绕组的理论-2013分解.ppt_第3页
第4章交流绕组的理论-2013分解.ppt_第4页
第4章交流绕组的理论-2013分解.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交流电机理论的基本问题,交流绕组基本概念交流绕组的电动势交流绕组的磁动势,交流电机的共同问题,交流电机:产生或使用交流电能的旋转电机。两大类:同步电机(synchronousmachines)转子速度等于同步速异步电机(asynchronousmachines)转子速度不等于同步速(synchronousspeed),同步速旋转磁场的转速,两类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形式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转子结构不同,工作原理、励磁方式和性能也有所不同。,交流电机的共同问题,但定子绕组的构成、定子感应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性质相同,分析方法也是相同.这就是交流电机的共同问题。,交流电机定子冲片与铁心,定子线圈,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1)绕组产生的电动势(磁动势)接近正弦,且幅值要大幻灯片7。(2)三相绕组的各相基波电动势(磁动势)和磁动势必须对称,电阻、电抗要平衡。(3)绕组的铜耗要小,用铜量要省;(4)绝缘要可靠,机械强度、散热条件要好,制造要方便。,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在一个主极下,气隙磁密呈正弦分布,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导体在定子上,固定不动,磁场随转子而旋转,所有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幅值相等,但在时间上相差一个相位角,例:三相同步电机(p=1),定子、转子、空气隙(airgap),定子上嵌放有对称的三相绕组a-x、b-y、c-z,转子绕组通以直流电流形成分布磁场,匝链定子上的各相绕组。对称是指各相绕组的匝数相等,空间位置彼此相距(apart)120,设转子以恒定速度旋转,设磁场在气隙中按正弦分布;定子绕组中所匝链的磁通(magneticflux)按正弦规律变化,其感应电势按正弦规律变化。由于各相匝数(turnnumber)相等,从而各相电势的大小相等,由于各相绕组空间分布彼此相距120,从而三相电势时间相位差120满足了三相电势对称要求。,交流绕组的分类,按相数分:单相和多相绕组;按槽内层数分:单层和双导绕组;按每极每相槽数:整数槽和分数槽;按绕法:单层绕组可分为同心式、链式和交叉式绕组,双层绕组分为叠绕组和波绕组。,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均匀原则:每个极域内的槽数(线圈数)要相等,各相绕组在每个极域内所占的槽数应相等。对称原则:三相绕组的结构完全一样,但在电机的圆周空间互相错开120电角度。电势相加原则:线圈两个圈边的感应电势应该相加;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连接也应符合这一原则。如线圈的一个边在N极下,另一个应在S极下。,绕组:按一定规律排列和连接的线圈的总称,元件element(线圈coil),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术语1:电角度(electricaldegree),磁场每转过一对磁极,电势变化一个周期,称为(一个周期)360电角度。在电机中一对磁极所对应的角度定义为360电角度。(几何上,把一圆周所对应的角度定义为360机械角度。)磁极对数为p圆周机械角度为360电角度为p*360,术语2:相带(phasedomain),为了三相绕组对称,在每个极面下每相绕组应占有相等的范围相带。每个极对应于180电角度,如电机有m相,则每个相带占有电角度。三相电机m3,其相带为60,按60相带排列的绕组称为60相带绕组。,另一种方法是把每对极面所占范围均匀分为三等分,使每个相带占有,称为120度相带。一般采用60度相带。,术语2:相带,60相带绕组,把每对极所对应的定子槽等分为六个等分。依次称为a、c、b、a、c、b相带,各相绕组放在各自的相带范围内。,术语3:每极每相槽数q(numberofslotperphaseandpole),每个极面下每相占有的槽数。已知总槽数Q、极对数p和相数m为,则q1分布绕组(distributedwinding)整数槽绕组q为整数(integer)分数槽绕组q为分数(fraction),术语4:槽距角(slotpitchangle),相邻两槽中心线之间的电角度已知总槽数Z、极对数(polepairs)p,圆周的电角度,术语5:极距(polepitch),相邻两磁极对应位置两点之间的圆周距离几何尺寸每极所对应的定子内圆弧长设D为定子内圆直径。槽数表示极距:,术语6:节距y(跨距spanpitch),表示元件的宽度。元件放在槽内,其宽度可用元件两边所跨越的槽数表示。,槽导体电势星形图:把电枢上各槽内导体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势分别用矢量表示,构成一辐射星形图,导体1、2分别与13、14相距360度电角度,导体电势时间上同相位(重合),导体1、2分别与7、8相距180度,导体电势在时间上反相位。,有p对极,就有p个星形相量图相重合!,60相带,把定子圆周六等分,把每一等分中的导体正向串联,形成一个线圈组。,把两个相差180电角度的线圈组反向串联,形成一相。,分相在电动势星形图上划分各相所属的槽号分相的原则:每相电动势最大,且三相对称。,120相带,把定子圆周三等分,把每一等分中的导体正向串联,形成一相。,每相电动势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20,因此是三相对称的。,每等分占定子圆120,因此叫120相带。,120相带与60相带比较,采用60相带可得到较大的相感应电动势,4.2三相双层绕组(two-layerswinding),双层每槽中有两个元件边,分为上下两层放置。靠近槽口的为上层,靠近槽底部为下层。每个元件均有一个边放在上层,一个边放在另一槽的下层,相隔距离取决于节距。元件的总数等于槽数,每相元件数即为槽数的1/3。双层绕组的主要优点是(1)可以选择最有利的节距,同时采用分布绕组,来改善电动势和磁动势的波形;(2)所有线圈具有相同的尺寸,便于制造;(3)端部形状排列整齐,有利于散热和增加机械强度。,分极分相:应符合均匀原则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连线圈和线圈组: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层边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极相组。,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Z1=24,2p=4,整距,m=3),每相有2p个极相组,总共2m*p个极相组。,连相绕组(电势相加原则):将属于同一相的2p个线圈组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按照同样的方法构造其他两相。,连三相绕组:接法或者Y接法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以叠绕组为例画出三相双层绕组展开图,已知一交流电机定子槽数Q=36,极数2p=4,并联支路a=2,(1)计算节距双层绕组都采用短距绕组,(2)绘制槽电动势星形图,三相双层绕组有叠绕组和波绕组之分,叠绕组和波绕组的连接规律与直流电机中的一样。交流电机叠绕组和直流电机叠绕组的区别在于:交流电机需要分相,即将同一个极下的线圈分成三相,然后将属于同一相同一个极下的线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极相组。另外,直流电机的线圈是通过换向片连接起来的,而交流电机的线圈端部是通过并头套连接起来的。,图42三相双层绕组的槽电动势星形图,相带,槽号,极对,A,B,C,X,Y,Z,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第一对极下,(1槽18槽),第二对极下,(19槽36槽),各个相带的槽号分布,(3)分相,-1-2-3-,-10-11-12-,-19-20-21-,-28-29-30-,图: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一条并联支路),123,192021,101112,282930,A相绕组线圈的连接图(两条并联支路),(4)确定并联支路,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1,2,3,10,11,12,19,20,21,28,29,30,图4-4三相双层叠绕组的A绕组的展开图,4.3三相单层绕组(singlelayerwinding),单层每槽中只放置一层元件边,元件数等于槽数的一半,无需层间绝缘,结构和嵌线较简单单层绕组只适用于10kW以下的小型异步电动机,其极对数通常是pl,2,3,4单层绕组通常有等元件、链式、交叉式和同心式等四种不同排列方式,单层绕组:构造方法和步骤(steps),分极分相:符合均匀原则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将每个极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连线圈和线圈组: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将一对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单层绕组:构造方法和步骤,连相绕组:电势相加原则将属于同一相的p个线圈组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连三相绕组:接法或者Y接法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例如:相数m3,极数2p4,槽数Q24每极每相槽数q2槽距角=30极距=Z/2p=24/4=6,*连成三相绕组,说明,属于a相8个槽,即l、2、7、8、13、14、19、20;2对极,每相每对极下一个元件组,1728,13一19一1420。根据槽导体电势星形图,按电势相加原则构成元件,每相每对极可以连接成一个元件组。元件组之间可串联或并联形成不同并联支路数单层绕组每相有p个元件组,如串联方式连接,则并联支路a1,相电势E=pEq,相电流IIc。每相功率PEIpEqIc。,其它绕组形式,由以上分析可知:各相所属的槽号(即线圈边)确定后,只要按电动势分相中的原则进行连接,其连接的先后次序和各圈边之间的相互搭配并不影响其电动势大小。实际情况中,圈边之间不同的连接组成的绕组形式也不相同,单层绕组有链式、交叉式、同心式和等元件。采用何种绕组形式,与极对数p和每相每极槽数q有关,并有利于节省用铜量、并使嵌线方便等。,1、链式绕组:适用于q=2,p1的小型异步电机。例如m3,p2,Q=24,q2,a=30,属于a相8个元件l、2、7、8、13、14、19、20组成的4个线圈接成2-7,8-13,14-19,20-1,与上述等元件的相电动势或磁动势的性质和大小相同,但链式绕组的端部接线较短,可节省铜线。,链式绕组的每个元件都是短距。从相电势和磁势角度看具有整距性质,2、交叉式绕组(crosswinding),交叉式绕组适用于q3的小型异步电机例如:m3,p=2,q3。定子槽数Q=2mpq=2*3*2*336槽距角a=p*360/Q=20,属于a相的元件有第一对极下的1、2、3、10、ll、12,第二对极下的19、20、21、28、29、30共12个元件边,210,311相连,是节距为8的(大)线圈1219相连,节距为7的(小)线圈2028,2129相连,节距为8的大线圈301相连,节距为7的小线圈。,依次二大一小交叉布置为交叉式绕组,属于a相的元件有第一对极下的1、2、3、10、ll、12,第二对极下的19、20、21、28、29、30共12个元件边,b相和c相的连接规律与a相完全一样,a=20,相间相差6个槽。如第2槽为a相首端,则b相首端是第8槽,c相首端是第14槽。,三、同心式绕组,对于pl的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每极每相槽数q较大,采用同心式绕组嵌线。例如:m3,p=2,q2。则定子槽数Q=2mpq2*3*2*224,槽距角a30,属于a相的有8个元件边1、2、7、8、13、14、19、20,把1与8相连构成一个大线圈,2与7相连构成一个小线圈。这一大一小组成一个同心式线圈组。13与20相连,14与19相连组成另一同心式线圈组。与链式绕组的相电动势或磁动势的性质和大小相同。,属于a相的有8个元件边,把1与8相连构成一个大线圈,2与7相连构成一个小线圈。这一大一小组成一个同心式线圈组。13与20相连,14与19相连组成另一同心式线圈组。然后把两个线圈组反向串联,以保证电势相加.,在外形上有多种绕组型式,合理选用绕组型式,可以节省铜线,简化工艺。绕组型式不同只不过是元件构成方式不同、导体连接先后次序不同,而构成绕组的导体所占的槽号是相同的,都在属两个相差180电角度的相带内,三相单层绕组的节距因数均为1,具有整距绕组性质优点:绕组因数中只有分布因数,基波绕组因数较高,无层间绝缘,槽利用率高缺点:对削弱高次谐波不利,无法改善电势波形和磁势波形,漏电抗较大使用:一般用于10kW以下小功率电机。(功率较大或对波形要求较高的电机,通常采用two-layerswinding。),三相单层绕组小结(summary),4.4在正弦分布磁场下的绕组电动势,(1)导体电动势;(2)线圈电动势(3)线圈组电动势;(4)相电动势,1、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ec,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econ,设b=B1sint,L为导体的有效长度,v为导体“切割”主极磁场的速度,导体转过的角度=t。,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Ec1,正弦电动势的频率,气隙磁场每转过一对磁极,线圈中的电势便经历一个周期(period)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电势的频率用每秒转过的磁极对数表示。极对数p,转速n(r/min),则频率(frequency),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effectivevalue)Econ1,导体(conductor)a与导体a相距一个极距(polepitch),即180电角度,则导体电势ea=B1lvsin(t-1800)。,元件电势为,整距线圈(full-pitchcoil)中的感应电势Ec1,设元件匝数为Nc,感应电势有效值为,短距元件(shortpitchcoil)电势,导体a与导体a相距非一个极距(差一短距角)则元件电势为,短距元件电势与节距系数,短距元件的电势小于整距元件的电势节距因数,表示当线圈节距为短距时,线圈合成感应电动势比为整距时所打的折扣,4、分布绕组的电动势、分布因数和绕组因数,电机采用分布绕组(线圈的空间位置互不相同),每元件组有q个元件,元件组电势即为q个元件的电势之和。通常各元件匝数相等,所以各元件电势的幅值(amplitude)相等,由于各元件空间位置(spatialposition)依次相位差a电角度,各元件电势的时间相位差也为a角度。因此分布绕组电势之和应等于各线圈电势的矢量和。,q=3的元件组:将3个元件的电势矢量相加。,分布因数(distributionfactor)kd,定义:元件组各电势的相量和与代数和的比值为分布系数。,意义:因矢量相加小于代数相加,采用分布绕组后,相当于在集中绕组的基础上打了一个折扣,即乘以绕组的分布系数kd1。,线圈组的合成电动势,Ncq为一个元件组串联匝数(seriesturns),绕组因数kw1=kd1kp1,反映分布和短距对电势的影响,单层绕组可看作是整距分布绕组,kw1=kd1。,绕组的相电势,1单层绕组每对极每相有一个元件组(极相组)p对极电机,每相有p个元件组,可以串联、并连或混合连接。如有a条并联支路,则每相电势为单层绕组每相串联匝数,当线圈组串联(正、反)成相绕组的一条支路时,各个线圈组感应电动势的相位不是同相,就是反相,因此无需打折扣。,绕组的相电势,2双层绕组每对极每相有2个元件组p对极电机,每相有2p个元件组,可以串联、并连或混合连接。有a条并联支路双层绕组每相串联匝数,绕组因数计算举例,电机每极下有9槽,试计算下列情况下的绕组分布因数(1)绕组分布在9槽中;(2)绕组占每极2/3槽(即120相带);(3)三个相等绕组分布在60相带中。,解:由题中条件,即q=9(1)绕组分布在槽中,则槽距角为分布因数,解:(2)120相带,q=6,q=120,=20分布因数,解:(3)三相绕组60相带,q=9/3=3,q=60,=20分布因数,4.5感应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及削弱方法,主极磁密空间分布,磁场是由转子电流激励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fluxdensity)实际是一个平顶波,可分解出基波和各奇次谐波(duetosymmetry).基波磁场和各次谐波磁场均随转子而旋转.在定子绕组中不仅感应基波(fundamental)电势,还感应有各次谐波(harmonic)电势。,以三相凸极(salientpole)同步电机为例。,基波与高次谐波的关系,极距:,极对数:,频率:,有效值:,1,高次谐波的绕组系数,高次谐波感应电动势的危害,(1)使发电机的电动势波形变坏(2)发电机本身损耗增加,温升增高(3)谐波电流串入电网,干扰通信,削弱谐波电动势的方法,(1)使气隙中的磁场分布近可能接近正弦,(2)采用对称的三相绕组,(3)采用短距绕组,(4)采用分布绕组;采用斜槽;采用分数槽绕组。等等。,当接成星形连接时,在线电势中不可能出现3次及其3的倍数次谐波电势。,采用适当的极靴宽度和不均匀的气隙长度(磁极中心气隙较小,磁极边缘的气隙较大)、改善励磁绕组的分布范围。,要消除v次谐波,可令v次谐波节距因数为0。,波形畸变率(wave-shapedistortionrate),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小结,交流绕组的组成原则获得较大的基波电势,尽量减少谐波电势,且保持三相电势对称,同时考虑节约铜线和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分析绕组的基本方法槽导体电势星形图。通常小功率电机多采用单层绕组,功率较大的多为双层短距绕组,以削弱高次谐波、改善电势和磁势波形。绕组电势的计算公式与变压器线圈电势的相类似。由于绕组型式不同,相电势计算时必须考虑分布因数和节距因数。由于气隙磁场并不完全按正弦规律分布,存在谐波电势,对电机运行不利。,例:一台汽轮发电机,定子槽数Z=36,极数2p=2,采用双层叠绕绕组,节距y1=14,每个线圈匝数Nc=1,并联支路数a=1,频率为50Hz,每极磁通1=2.63wb。试求:(1)导体电动势(2)匝电动势(3)线圈电动势(4)线圈组电动势(5)相电动势,4.6交流绕组的磁势(Mmfofacwinding)(异步电机的定、转子绕组和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都是交流绕组),在空间分布的绕组中通以交流电流,其所产生的磁势不仅是空间函数(spatialfunction),且是时间函数。研究磁势的空间分布(distribution)规律;研究磁势的时间变化(variation)规律。,研究内容和步骤(contentandsteps),单个线圈的磁势线圈组的磁势单相绕组的磁势;对称(balanced)三相电流流过对称三相绕组的基波(fundamental)磁势;不对称(unbalanced)三相电流流过对称三相绕组的基波磁势;磁势的高次谐波分量(highorderharmoniccomponents)。,为了简化分析,假设(assumption):,绕组中的电流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不考虑(regardlessof)高次谐波电流;槽内电流集中在槽(slot)中心处;定、转子间气隙均匀,不考虑由于齿槽引起的气隙磁阻变化,即气隙磁阻(reluctance)是常数;铁芯不饱和(saturation),忽略定、转子铁芯(ironcore)的磁压降(mmfdrop)。,1.整距元件的磁势,整距(fullpitch)元件y=,通以电流后:在气隙空间形成一对磁极,且两个气隙的磁通密度(fluxdensity)相同。,磁路:磁力线穿过转子铁心,定子铁心和两个气隙,相对于气隙而言,由于铁心磁导率极大,铁芯消耗的磁势降可以忽略不计大小:一个气隙上消耗的磁势为:fc=Ncic/2方向:若规定磁势以出转子进定子为正,则出定子进转子为负。,(a)(b)整距元件的磁势(a)两极磁势(b)磁势分布波形矩形波,如果通过线圈的电流为正弦波,则矩形波的高度也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说明:磁势是随时间而交替变化的。,每极磁势沿气隙分布呈矩形波,纵坐标(longitudinalcoordinate)的正负表示磁势的极性(polarity).由于电流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所以磁势波的高度也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但空间位置固定不变(磁轴不变)。脉动的频率决定于(dependon)电流的频率。矩形波(rectangularwave)可分解为基波及各次谐波。,性质:脉动磁势,脉动磁势的分解(decomposition),N极下磁密与S极下磁密对称,由于结构对称,每极下磁密波对磁极中心线对称,因而不存在偶数次(evenorder)谐波,只有奇数次(oddorder)谐波。,矩形波分解为基波和各奇次谐波,基波是脉动的(fundamentalwaveispulsative),基波在空间按正弦分布;在时间上,任何一个位置的磁势都按正弦变化。所以基波是一个正弦分布的正弦脉振磁势。,不同瞬间时单相绕组的基波脉振磁动势,线圈组的磁势,单层绕组:每对极下由q个元件组成元件组,各元件在空间依次相距(apart)电角度,设各元件的匝数(turns)相等。当流过(flowthrough)相同电流,便产生q个振幅相等、空间依次相距电角度的矩形磁势波。把每个矩形波分别进行分解,都含有基波分量和一系列(aseriesof)高次谐波分量。,阶梯形,q越大,越接近正弦波,各元件产生的磁势为矩形波,分析:设q=3,a=20,三个矩形磁势波的3个基波磁势分量,它们的振幅相等,空间相位差20电角度,把三个正弦波曲线相加得到元件组的磁势基波。,线圈组的磁势,元件组(合成)磁势的基波振幅为:,v次谐波振幅:,一相绕组的磁势,一相绕组的磁势:即每对极下线圈组的磁势。因为:每对极下的线圈组所产生的磁势只作用在该相该对极下的磁路。对于单层绕组:单相绕组磁势即为该对极下一个线圈组的合成磁势;对于双层绕组:单相绕组磁势则为该对极下两个线圈组合成磁势的矢量和。,双层绕组的磁势Mmfoftwo-layerwinding,双层绕组:每对极有两个元件组,把两个元件组的磁势叠加(superimposition),便得到双层绕组的磁势。双层绕组通常是短矩绕组,从产生磁场的观点来看,磁势只决定于槽内导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元件的组成次序无关。把实际的短距绕组所产生的磁势,等效地看成由上、下层整距绕组产生的磁势之和(sum)。,双层短距绕组的磁势,在分析磁场分布式时,双层绕组可以等效为两个整距单层绕组,两个等效整距单层绕组在空间分布上错开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等于短距角,之间相差电角度,已知一交流电机定子槽数Q=36,极数2p=4,双层绕组采用短距绕组,从产生磁场的观点来看,磁势只决定于槽内导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元件的组成次序无关。,分析(analysis),双层绕组磁势的基波振幅(amplitude):,磁势的v次谐波振幅:,结论:单相绕组的磁势,利用和将单、双层绕组磁势公式统一。,双层基波幅值:,单层基波幅值:,s为每槽导体数,对于单层绕组:s=Nc;对于双层绕组:s=2Nc。,(1)单相分布绕组的磁势呈阶梯形分布,幅值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2)磁势的基波分量是磁势的主要成分,谐波次数越高,振幅越小,绕组分布和适当短距有利于改善磁势波形。(3)基波和各次谐波有相同的脉动频率,都决定于电流的频率。,单相绕组流入交流电流产生的磁势的特点,(4)v次谐波的极对数为,极距为,强调(emphasize):电势可以合并(incorporation),有串联或并联,磁势是时间函数,呈空间分布,各对磁极分别有各自的磁路,不能合并不同空间的各对磁极的磁势。,(a)4极磁场(b)磁势分布波形4极整距元件的磁势,脉动磁势分解成两个旋转磁势,脉动磁势:波的节点(node)和幅值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空间按正弦规律分布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脉动磁势可以分解为两个旋转磁势分量每个旋转磁势:振幅为脉动磁势振幅的一半,旋转速度相同,旋转方向相反。,基波分量,4.7对称三相电流流过对称三相绕组基波磁势,三相对称电流是指电流最大值相同,时间相位互差1200。设各相电流瞬时值为iA、iB、iC,三相对称绕组是指三相绕组结构相同,在空间依次互差1200电角度。,相轴,三个相绕组有三个磁轴。不论iA、iB、ic是否对称(symmetrical),就每相绕组而言,均产生一脉动磁势,作用在各自的磁轴上。,各相绕组脉动磁动势的表示分别为:对称的情况下,由于各相电流的有效值相等,各相脉动磁势的最大幅值也相等。,各相脉动磁势均分解成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势,三相绕组合成基波磁动势,三角变换,任何一个单相脉振磁动势可以分解成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转速相等的两个旋转磁动势。,三相合成,三相绕组的合成磁势,各相电流所产生的正向旋转磁势在空间均为同相(in-phase),所产生的负向旋转磁势空间相位差120。合成后,正向旋转磁势直接相加,负向旋转磁势相互抵消(counteraction),返回,三相绕组的旋转磁场(p=1),当某相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旋转磁势的波幅刚好转到该线绕组的轴线上。,三相合成磁动势基波的性质,(1)三相合成磁动势的基波是一个波幅恒定不变的旋转波(2)当电流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用360表示时,则电流在时间上经过多少电角度,旋转磁动势在空间上转过相同的电角度(3)旋转磁动势基波旋转电角速度等于交流电流角频率,旋转磁动势转速为同步转速(4)旋转磁动势由超前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转向滞后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5)如果改变电流的相序,则旋转磁动势改变方向,图,圆形旋转磁势(circularrotatingmmf),当电流为一对称的三相电流时,合成磁势仅有正序(positivesequence)旋转磁势F。当矢量F旋转时,端点移动的轨迹(trajectory)为圆。,不对称三相电流流过对称三相绕组的基波磁势可采用对称分量法(symmetricalcompon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