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灵公不君,左丘明,1.了解左传的作者和内容。2.积累“克、过、患、舍、假、登、免”等文言实词的含义,以及“以、焉、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特殊句式。3.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4.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深入探究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书的体裁、体例,以及相关的史学思想。5.学习中国古代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继承史学家优良的史传传统。,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使我们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各只出场了一次的三位武士钅且麑、提弥明和灵辄,也都写得光彩照人。,1.“鲁君子”。左丘明,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被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古代历史和传说,以补充和丰富文字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2.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丘明出生的家族世代为史官,据鲁国和其他诸侯国大量的史料记载,其所著的左传国语远近驰名。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古人谓之“先儒”“先贤”,史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晋灵公,晋襄公之子。姬姓,名夷皋。公元前620年即位,其时年龄尚幼,即好声色。后来渐长,宠信屠岸贾,荒淫无道,以致民不聊生。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文章写晋灵公搜刮民财、残酷暴虐,最终被臣下杀死的故事,赞扬了赵盾敢于直谏、忠于国事和董狐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的品格。,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借助课下注释,叙述本文的内容梗概。,【自我核对】晋灵公征收重税以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他以弹子射人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因而触怒灵公,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赵盾出奔还没有走出晋国,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而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背上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2)反复自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自我核对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其应得的下场。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以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三部分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3).理解语段的含意,自我核对这里一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下了贬斥晋灵公的基调,预示着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常,是匪夷所思的。但晋灵公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毒是难以说明的,恐怕只能用心理变态来解释。,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自我核对作为古代的刺客,在“忠”“信”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选择用死来成全,有其可歌可泣的一面,也有其愚忠、愚信的一面。从钅且麑悲壮而死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位刺客尚且能为忠信而死,而一国之君却不明晓,可见,晋灵公已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钅且麑死得不值。臣子对古代的君主应视情况而定,君贤则辅之、忠之,君不贤则谏之或废之,万万不可愚蠢地为忠而亡。,2.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自我核对文中大臣士季进宫劝谏,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晋灵公的话重点只落在了前一句,他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而士季的这句话则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上,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这句话成为千古名句,主要用来劝诫人们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承认并积极地改正错误。,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人谁无过,。(2)靡不有初,。(3)庆父不死,。(4)外举不弃仇,。(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鲜克有终,鲁难未已,内举不失亲,有备无患,嗾()獒()翳桑()衮职()胹肉()熊蹯()箪食()钅且麑()寘诸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o,y,su,gn,r,fn,dn,chn,zhbn,(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2.通假字,辟”通“避”,躲避。,寘”通“置”,放置。,(2)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通“缺”,过失,“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4)三进及溜,(5)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通“境”,边境,“反”通“返”,返回,(6)反不讨贼,3.多义词,副词,能,动词,攻克,动词,克制,动词,严格限定,动词,穿过,(1)克鲜克有终既克,公问其故克己复礼为仁克日完成(2)过使妇人载以过朝过而能改人谁无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动词,犯过错,名词,过错,动词,超过,动词,担忧,动词,厌恨,名词,忧患、灾祸,动词,忌讳,动词,住宿,(3)患问其故,而患之宣子骤谏,公患之有备无患此数者,用兵之患也(4)舍舍于翳桑食之,舍其半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耳,动词,留下,动词,舍弃,动词,放弃,动词,建房舍,形容词,非正式的,连词,如果,介词,借助,动词,宽容,名词,假日,(5)假尚早,坐而假寐假令仆伏法受诛假舆马者,非利足也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十旬休假,胜友如云(6)登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动词,登上,动词,登到,副词,立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幸免,动词,免除,动词,免除,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7)免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8)以厚敛以雕墙皆以美于徐公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代词,之,语气词,啊,代词,人们,(9)焉公嗾夫獒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从师而问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0)其而观其辟丸也赵盾、士季见其手其我之谓矣,代词,他的,语气词,表示揣测,大概,古义:不采纳,不接受。今义:不进入,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书法作品,4.古今异义词(1)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2)书法不隐(3)古之良大夫也,古义:古代官职。今义:医生的别称,(1)提弥明死之(2)晋灵公不君(3)晋侯饮赵盾酒,5.词类活用,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名词作动词,行君道。,使动用法,给喝,(1)董狐,古之良史也(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3)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4)赵穿攻灵公于桃园(5)其我之谓矣,6.特殊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1.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反映在哪几件事上?,【与你交流】(1)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2)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2.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与你交流】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他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作“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赵盾其实是一位直言敢谏、养民施惠的良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作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事实。,3.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评价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人物?,【与你交流】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尽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言进谏,且由此引起晋灵公的杀心。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认真。赵盾在职守上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于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钅且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也恭,其事也敬”了。赵盾对老百姓也是仁慈的,当其打猎遇到极其饥饿的灵辄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让他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实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4.举例说明本文情节曲折、跌宕多姿的艺术特色。,【与你交流】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其中,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时所预示的危险,“钅且麑行刺”对钅且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情节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化莫测、情趣横生之妙。,5.举例说明本文叙事的“详而博”,并说说其作用。,【与你交流】本文所叙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但此事之来龙去脉,即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等,仅凭此一句很难弄得明白。而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遣使钅且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而且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等,这是其“博”。一“详”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出来。,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出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微妙地表达了作者的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含意,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所谓“不露山水”,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与名家画山水一样,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目;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为世所褒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游戏开发实战教程与面试模拟题答案
- 刘畊宏活动策划方案(3篇)
- 2025年汽车行业专业英语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传统文化研究书法方向高级进修课程试题集
- 2025年数据分析师面试准备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2025年电子商务概论考试模拟题集及答案解析
- 无菌物品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建筑师执业资格考前模拟试题
- 2025年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
- 女性生殖脏器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预防机制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GB/T 9258.1-2000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分析第1部分:粒度组成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 GB/T 311.2-2013绝缘配合第2部分:使用导则
-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策略课件
- 全文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学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