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doc_第1页
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doc_第2页
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doc_第3页
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doc_第4页
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公示稿)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5日第一部分 方案编制背景一、任务由来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为变更矿山,现有采矿证号为C5301132011037130108732,有效期2011年3月22日至2021年3月22日。开采矿种为石灰岩,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t/年,矿区面积为0.1508 km2。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38号)文件精神和专家意见,2016年11月1日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在东川区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方案中列入“改造升级”类矿山。为满足转型升级的要求,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向昆明市东川区国土资源局提出了采矿权范围、开采标高、生产规模变更申请(附件11、附件12),申请采矿权变更范围拐点个数为9个拐点,面积由0.1508km2变更为0.0533 km2;开采标高由1886m1500m变更为1890m1674m;生产规模由3万t/年变更为10万t/年。为办理采矿证变更延续,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委托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云南省东川区红石岩普通建筑材料用石灰岩矿勘查报告并取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于2017年12月委托云南延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云南省东川区红石岩普通建筑材料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并取得评审备案登记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矿权人须对矿山造成损毁破坏的矿山进行治理及恢复,因此采矿权人于2017年11月委托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进行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项目组,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范围和复垦区,完成该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并送交相关部门审查。二、编制目的1、在调查了解、评价本矿山现状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恢复方案及综合治理措施,为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矿山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将造成土地损毁,方案主要针对矿山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土地损毁的特点,提出各种预防措施和整治措施,减少矿山建设及生产造成的土地损毁,并及时将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3、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土地复垦管理、监督检查、验收以及土地复垦费用的缴存提供依据,确保土地复垦落到实处。第二部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基本情况表项目概况矿山名称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矿山企业名称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矿山类型 申请 持有 变更法人代表廖朝坤联系电业性质私营企业项目性质生产项目矿区面积及开采标高0.0533km2/1890-1674m资源储量1046.44万t生产能力10万吨/年采矿证号(划定矿区范围)C5301132011037130108732评估区面积0.698km2项目位置土地利用现状图幅号G48G047020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矿山服务年限为7.5年(含基建期3个月,生产期7年零3个月)(2018年6月2025年11月)方案适用年限5年(2018年6月2023年5月)方案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名称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郑荣华资质证书名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资质等级甲级甲级甲级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 号200512500220082530012008225005联系人陈祖根联系电要编制人员姓名职务职称专业陈祖根审 核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包 黠编 写工程师工程地质勘查李 娟编 写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评估区重要程度重要区 较重要区一般区一级 二级 三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较复杂 简单生产规模中型 中型 小型现状分析与预测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现状评估:矿山为已生产多年的露采矿山。根据现场踏勘,矿山破碎站南东侧岸坡为一原生崩塌体B1;矿山多年开采形成采场边坡,形成高陡岩质边坡BW2,现状矿山开采沿坡开挖堆积形成土质边坡BW1;其次,矿区所在沟谷为腊利河泥石流N1上游区段。总体上,现状地质灾害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1)矿业活动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后期采矿活动基本不产生废弃渣土,后期采矿活动加剧BW1弃渣边坡诱发灾害的可能性小;加剧边坡BW2诱发崩塌、局部坍塌的可能性中等,对采矿人员设备危害性中等;加剧崩塌B1变形的可能性小。矿山采矿活动加剧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对沟内矿山自身采矿设备、人员安全形成威胁,危害性中等。(2)矿业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弃渣边坡BW1可能诱发渣体滑坡、坡面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矿山开采形成高陡边坡BW2可能诱发崩塌、滚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对矿山施工人员设备形成威胁,危害性中等到大;破碎站、堆料场堆料若不及时清运,可能诱发小规模局部坍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矿山办公区、下游堆料场后期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矿山新建道路建设开挖地区地形相对较陡,道路切坡开挖可能诱发产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对施工人员设备危害性中等。高位水池建设开发可能诱发小规模崩塌,对自身施工人员设备危害性小到中等。 冲沟C1诱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到中等,对沟口破碎站、堆料场危害性中等;(3)矿业活动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可能遭受边坡BW1失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可能遭受BW2诱发崩塌、滚石,发生的可能性中等,矿山本身人员设备可能遭受其危害的危险性中等到大;破碎站、堆料场位于B1其下坡向,可能遭受崩塌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矿山主要采矿附属设施破碎站、堆料场、办公生活区均位于腊利河中上游沟谷内,可能遭受泥石流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总体上,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严重。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现状:根据现场调查,该矿山最低开采标高1674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1560m;矿区地形地貌利于露采坑地下水及地表径流自然排泄。矿区内地表水体一般发育,大气降雨的垂直入渗为主要的补给水源,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以岩溶水为主,地层透水性强,采场与区域含水层有一定的联系,据现场调查及访问,现状采矿活动暂未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和泉点,矿山用水雨季主要为矿区南侧腊利河的水源,旱季矿区内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出1km外引水解决。矿山现状生产、生活废水较少,未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产生污染。综上所述:矿山现状对含水层的影响较轻。预测: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矿区南侧为腊利河中上游,腊利河内矿山已建办公生活区、破碎站及堆料场等设施继续使用,闭坑进行拆除,矿山设计矿体开采标高大于地下水位标高,矿山生产运营产生的废水较少,不会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渗漏、破坏等现象,预测对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影响程度较轻。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现状:现状矿山开采形成的露天开采区长约240m、宽约100m;形成采坑坡高4170m,坡角约30-60,以60为主,采区内挖损严重,采矿活动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矿山破碎站及堆料场及办公生活区、矿山道路的建设等,进行了场地整平、开挖山体等系列的建设活动,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改变了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矿区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远离城市、无主要交通干线通过。总体上,现状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预测:露天开采矿石活动直接开挖山体,剥离土石,造成大范围的山体破损、岩石裸露、土壤消失。据统计,预测矿山露天采场面积约4.2hm2,小于10hm2,开采深度0-65m。露天采场面积小于10hm2,但开采深度大于50m,采矿活动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矿山开采终了时,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采矿终了时台阶高度10m,台阶坡面角60,坡度较陡,将形成永久性的陡坎,岩石裸露,不易进行绿化。采矿终了下部采场矿区还会形成采坑,矿山自然景观连续性遭受破坏;矿山各露天采场、工业场地及生活区等生产辅助设施、运矿道路的建设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植物、农作物的死亡,甚至改变了原始的地形地貌景观;矿区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或重要景观(点)分布,不属于生态、旅游、名胜古迹等保护区。总体上,预测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现状:矿山采石工艺为露采,开采区位于当地地下水位以上,无矿坑涌水现象。生产过程中工程废水主要是雨季雨水冲刷采场表部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本项目矿山机械使用干法操作,仅在旱季需要对生产区域、道路等进行洒水降尘,经蒸发后耗损,不产生生产废水,排放量为0;该项目职工租用周边村民房屋,不在项目区内食宿,无生活污水产生;由于前期采矿开挖、场地建设开挖和回填,扰动土壤表土结构,降低土体抗蚀能力,剥离表土堆放于砂石料堆放场内,项目区现状土壤土层较薄,碎石含量高,有机质缺乏,根据本矿山矿体的特征,本矿山石灰岩矿石主要矿物组分为亮晶方解石,矿石矿物成份、化学成分简单,土壤污染主要受矿山开采扬尘的影响,其影响较轻。预测:项目基本无生产生活废水排放;矿山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水文地质属于以岩溶水为主的类型。因矿区地形较陡,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根据开发方案,后期矿山开采范围内大部分石灰岩直接裸露地表,矿区表土缺乏,后期所需覆土大部分来源于原堆积的弃渣边坡BW1,预测矿山开采对土壤污染较轻。总体上,预测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影响程度较轻。村庄及重要设施影响评估评估区地形起伏不大,评估区内无村庄分布,远离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评估区区内无重要水源地、无重要交通设施等,后期矿山停采对矿山进行治理及复垦工作,不存在对村庄及重要设施形成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综合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铜都镇红石岩采石场矿山建设运营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大小、危害程度,采矿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程度、水土环境影响等,对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的有关划分标准,将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较轻区3个等级3个区段。矿区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已损毁:该矿山为变更矿山,至今已开采多年,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该矿山已损毁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地质灾害(崩塌B1)、露天采场(上部采场、下部采场)、现有采空区、临时堆渣区、堆料场、办公区、破碎站以及已建矿山道路。其中露天采场(上部采场、下部采场)、现有采空区、办公区、破碎站、以及已建矿山道路损毁土地方式主要为挖损;临时堆渣区、堆料场损毁土地方式主要为压占;现状地质灾害(崩塌B1)损毁土地方式为塌陷。拟损毁:该矿山后期建设及生产运行中,已损毁的临时堆渣区、堆料场、办公区、破碎站、已建矿山道路将一直利用至矿山闭坑为止,属在已损毁基础上重复损毁,拟损毁方式属压占;基建期将新建高位水池及部分矿山道路损毁土地的方式为挖损;另外,矿山后期建设及生产期间还需对露天采场(上部采场、下部采场)未开采区域进行露天开采,损毁土地方式属挖损。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该矿山已经损毁土地及地类为:破坏有林地0.1931hm2,破坏灌木林地0.5908hm2,其它草地7.7707hm2,沟渠0.0930hm2,裸地0.4650hm2,裸土地0.0248hm2。损毁林地、草地8.5546hm2,大于4 hm2,总体上,现状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严重。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该矿山拟损毁土地及地类为:破坏有林地0.2275hm2,灌木林地0.6897hm2,其它草地9.2638hm2,沟渠0.1008hm2,裸地0.4650hm2,裸土地0.0248hm2。损毁林地、草地10.1810hm2,大于4 hm2,总体上,预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严重。(续)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面积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小计已损毁拟损毁占用林地有林地0.2275 0.1931 0.0344 灌木林地0.6897 0.5908 0.0989 草地其他草地9.2638 7.7707 1.493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沟渠0.1008 0.0930 0.0078 其他土地裸地0.4650 0.4650 裸土地0.0248 0.0248 合计10.77169.1374 1.6342 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损毁及占用面积类型面积hm2小计已损毁或占用拟损毁或占用损毁挖损7.3646 5.8408 1.5238 压占3.1358 3.1358 塌陷0.0650 0.0650 小计10.5654 9.0416 1.5238 占用0.20620.0958 0.1104 合计10.7716 9.1374 1.6342 复垦土地面积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已复垦拟复垦林地有 林 地-4.2830 灌木林地-6.2824合计-10.5654土地复垦率%复垦面积比例10.565498.09%(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工程措施工程量及投资估算分区工程名称工程量重点治理区(A)露天开采区警示牌4个预留清理危岩方量、采坑铁丝网预留清理危岩1500m3、采坑铁丝网128 m2监测点3个弃渣边坡BW1清运回填运输方量约2.6万m3,运输距离平均为200m.监测点2个矿山新建道路监测点2个冲沟C1中下游监测点1个次重点治理区(B)破碎站及堆料场、办公区监测点4个崩塌B1监测点1个腊利河泥石流谷坊坝1道投资估算方案编制年限总费用概算(万元)106.2万其中:工程措施费43.4万元,临时措施费0.8万元,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费36.4万元,独立费用20.6万元,基本预备费5万元。(续)复垦工作计划及保障措和费用预存工作计划根据该矿山于2017年12月评审通过并取得评审备案表的开发利用方案资料,该矿山属变更矿山,该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山总体设计规模10万t/a,设计矿山服务年限为7.5年(含基建期3个月,生产期7年零3个月)。该矿山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年限由矿山服务年限7.5年及复垦措施管护期2年组成,共9.5年(2018.62027.11),土地复垦方案适用年限为5年(2018年6月至2023年5月)。本方案主要根据矿区土地损毁类型、强度、危害程度的治理难度、防治责任以及矿山建设及生产计划来确定土地复垦工程进度。该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为9.5年,复垦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4.25年(4年零3个月):基建期(3个月):主要对现有采空区进行复垦,复垦面积2.6210hm2,复垦方向为灌木林地。工程量为:编织土袋码砌237.6 m3、撒播狗牙根2.8610hm2、表土处置5630.5 m3、覆土32.9m3、扦插爬山虎1220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24.11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24.11元。生产期第1年:主要对上部采场18901880m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0538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0.0266hm2)、灌木林地(0.0272hm2)。工程量为:撒播狗牙根0.0538hm2、表土处置1089.5m3、覆土59.3m3、种植山合欢67株、穴播车桑子0.0266hm2、扦插爬山虎182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3.44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3.50元。生产期第2年:主要对上部采场18801850m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3011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0.1352hm2)、灌木林地(0.1659hm2)。工程量为:撒播狗牙根0.3011hm2、表土处置359.5m3、覆土295.1m3、种植山合欢338株、穴播车桑子0.1352hm2、扦插爬山虎690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2.44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2.66元。生产期第3年:主要对上部采场18501830m、下部采场17451730m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2910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0.1086hm2)、灌木林地(0.0899hm2)。工程量为:撒播狗牙根0.2910hm2、表土处置48.0m3、覆土325.3m3、种植山合欢377株、穴播车桑子0.1506hm2、扦插爬山虎640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2.31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2.69元。生产期第4年:主要对下部采场17301720m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1189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0.0643hm2)、灌木林地(0.0546hm2)。工程量为:撒播狗牙根0.1189hm2、表土处置507.0m3、覆土139.6m3、种植山合欢161株、穴播车桑子0.0643hm2、扦插爬山虎300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2.31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2.88元。第二阶段3年零3个月:生产期第5年第8年零3个月:主要对下部采场17201700m进行复垦,复垦面积0.5102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0.2862hm2)、灌木林地(0.2240hm2)。工程量为:撒播狗牙根0.5102hm2、表土处置452.5m3、覆土612.9m3、种植山合欢716株、穴播车桑子0.2862hm2、扦插爬山虎1024株。该阶段静态投资为5.75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7.66元。第三阶段2年:闭坑后第1年、第2年:主要对现状地质灾害(崩塌B1)、下部采场17001690m、临时堆渣区、堆料场、办公区、破碎站、高位水池以及矿山道路进行复垦,复垦面积6.6044hm2,复垦方向为有林地(2.6201hm2)、灌木林地(2.9843hm2)。工程量为:编织土袋拆除237.6 m3、拆除砖混362.0m2、拆除混凝土(无钢筋)42.2m3,拆除混凝土(有钢筋)7.5m3,清理石渣377.8m3,土地翻耕5.8309hm2,渣体回填75. 0m3,覆土6584.0、修建水池2座、种植山合欢8645株、穴播车桑子6.2687hm2、扦插爬山虎5435株、撒播狗牙根6.6694hm2。该阶段静态投资为37.56万元,动态投资费用为61.34万元。保障措施(1)技术保障措施项目实施单位针对项目区内土地复垦方案,经济、合理、可行、达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标准。复垦方案一经批准,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执行,并确保资金、人员、机械、技术服务到位,设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复垦工程的规划指导、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和工程实施,并对其实行目标管理,确保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工程进度,项目实施单位将及时组织施工队伍完成土地复垦。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职责,制定工程工期目标责任制,严格按项目规划要求实施每项具体工程,确保复垦工程目标的实现。复垦工程严格按规范进行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按工期完成。(2)资金保障措施资金来源:该矿山土地复垦项目的各项土地复垦费用均由土地复垦义务人(云南红石岩矿业有限公司)支付,并列入矿山建设成本之中与主要工程建设资金同时调拨使用,同时施工及开采、同时发挥效益。资金管理:土地复垦费用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应建立共管账户存储土地复垦费用,按照土地复垦费用监管协议的约定使用。复垦义务人应当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当地国土行政部门报告当年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经当地国土行政部门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和阶段土地复垦计划的要求对复垦义务人实施的土地复垦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复垦义务人可向当地国土行政部门申请从土地复垦费用共管账户中支取费用,复垦义务人在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和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完成全部复垦任务后向当地国土行政部门提出最终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复垦义务人可向当地国土行政部门申请从土地复垦费用共管账户中支取结余费用。(3)组织保障措施项目建设单位应成立土地复垦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土地复垦实施工作和工程管理,按照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的复垦措施、进度安排、技术标准等严格要求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措施。并严格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设计和相关标准开展各项工作,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应设立专门机构,选调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懂专业的得力人员,具体负责项目区土地复垦的各项工作。 在工程建设、生产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择工程队伍,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对施工单位组织学习、宣传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者的土地复垦自觉行动意识,还应配备土地复垦专业人员,以解决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接受当地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4)监管保障措施矿山所在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复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向当地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当地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接到土地复垦验收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经验收不合格的,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书面整改意见,列明需要整改的事项,由土地复垦义务人整改完成后重新申请验收。土地复垦义务人不复垦或者复垦验收中经整改仍不合格的,要缴纳土地复垦费,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为组织复垦。费用预存计划土地复垦义务人完成阶段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县、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阶段验收,验收合格后,复垦义务人可向项目所在地县国土资源局申请从土地复垦费用共管账户中支取费用,并用于下一阶段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向有验收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总体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复垦义务人可向项目所在地县国土资源局申请从土地复垦费用共管账户中支取结余费用。该矿山复垦费用提存情况表序号存储期存储时间提存金额占总投资比例(%)备注(万元)1第一期2018年6月30日前15.58 14.86%占静态投资比例为20%2第二期2019年5月31日前14.87 14.18%3第三期2020年5月31日前14.87 14.18%4第四期2021年5月31日前14.87 14.18%5第五期2022年5月31日前14.87 14.18%6第六期2023年5月31日前14.87 14.18%7第七期2024年5月31日前14.91 14.22%合计104.84 100.00%费用构成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费用(万元)一工程施工费48.72 二设备费0.00 三其他费用13.67 四监测与管护费8.97 (一)复垦监测费8.00 (二)管护费0.97 五预备费33.47 (一)基本预备费4.28 (二)价差预备费26.92 (三)风险金2.27 六静态总投资77.92万元(4916.57元/亩)七动态总投资104.84万元(6615.15元/亩)第三部分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恢复治理结论1、评估对象及方案适用年限: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部分的评估对象为矿山各生产采场及其开采爆破影响范围、堆渣区、堆料场、破碎站地及办公区、运输道路等矿山自身生产生活设施及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等地质环境问题。,根据该矿山2017年12月取得的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证明,该矿山生产规模为10万t/a,设计矿山服务年限为7.5年,本方案编制年限为9.5年,适用年限为5年。2、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区内属中高山深切割地貌区,地形坡度一般在3550;地表无大的水体存在,地下水类型有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内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根据评估区岩土体的岩性组合特征、结构特征,区内岩组特征以较坚硬为主,岩体结构以薄中厚层状为主,受开采爆破影响,局部采场边坡岩石较破碎,但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有冲沟、岩溶,特殊土局部分布红粘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人类工程活动采矿活动强烈,综上,按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划分,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3、评估级别: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于重要区。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小型”,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综上,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定为一级。4、地质灾害适应性评价:矿山为小型矿山,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复杂,本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本矿山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到大,综合评估认为矿山建设适宜性为适宜性差。5、现状影响分析:矿山现状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严重,矿区内采矿活动现状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严重,对水土环境影响较轻。综上,评估区内采矿活动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属于严重。6、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