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_第1页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_第2页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_第3页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_第4页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资料,2,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太仓(江苏)人。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大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大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3,4,文章结构总揽,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关于五人),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关于墓碑),呜呼,亦盛矣哉,(感慨),首段,介绍“五人墓”的由来,抒发感慨,6,突出“独五人之曒曒”的问题,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曒曒,对比,对比点是:,死后的影响,以“何也”引发下文,7,周公被逮,士人声义,绨骑厉斥,众不能堪,吴民痛心,噪而相逐,吴臣请示,按诛五人,英勇抗暴,五人当刑,意气扬扬,詈骂中丞,谈笑以死,头断悬城,色不少变,贤者发金,脰与尸和,慷慨就义,叙“五人之曒曒”,8,五人之死的意义,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挫败阴谋,功在国家,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仗义而死,重于泰山,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9,大阉之乱,缙绅难以不易其志,五人则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10,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对比,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与虽死犹生,11,1、叙事议论有机融合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然后接着叙述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