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 目 名 称: 澄迈县中医院排水排污配套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澄迈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0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会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澄迈县中医院排水排污配套工程建设单位澄迈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芳联 系 人王雅雯通讯地址澄迈县金江镇金马大道17号2楼 联系电 真邮政编码570100建设地点海南省澄迈县公园路、规划的金经廿四路、澄迈中医院新址内立项审批部门澄迈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澄发改审批(2019)200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E4852管道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m)602.75绿化面积(平方m)总投资(万元)777.26环保投资(万元)54环保投资所占比例7评价经费(万元)3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澄迈县中医院创建于1997年9月11日,位于澄迈县金江镇解放东路103号,占地面积约1.5亩,业务用房1785平方m,现有工作人员180名,其中医护人员130人,办公及其他工作人员50人,现有病床138张床,病床使用率85%。根据20152016年平均门诊量统计为年接诊人次约18万人次/年,是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新建的澄迈县中医院尚未完工,坐落于公园路的东部,公园路为澄迈县金江镇的城市主干道,全长1.3km,呈东西走向。为了方便医院的正常运作,本项目新建澄迈县中医院排水排污配套工程(包括污水压力管道DN150总长1277m,一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350m3/d,污水重力流管道DN400总长68m,雨水管道DN400DN800总长640m,及排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本项目雨水工程为新建沿1号路和2号路的2条雨水管道,1号路为现状公园路的一部分,涉及路面破除。新建雨水管DN400共长117m,雨水管DN600共长121m,雨水管DN800共长402m。本项目污水工程包括一段68m的DN400污水管道及一个350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及一段1277m的DN150污水压力管道。澄迈县中医院的污水经过68mDN400污水管道排入350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后通过1277mDN150污水压力管道排至现状文化北路的市政污水管网。本工程的污水泵站选择中医院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东北角地块,泵站占地面积为90.7m2。泵站位置现状地块为空闲地,场地标高为31.50m。从医院接入污水泵站的污水管道在中医院用地红线范围内,污水提升泵站出水压力管道延伸至1号路后沿着1号路从东向西,继续沿着公园路南侧从东向西延伸至与文化北路交叉路口的污水消能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版),本项目属“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的“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新建”类,应编制报告表。建设单位澄迈城乡建设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委托海南海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澄迈县中医院排水排污配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环评人员,赴项目现场进行了详实的踏勘和考察,结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要求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及内容本设计为澄迈县中医院排水排污配套工程(包括污水压力管道DN150总长1277m,一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350m3/d,污水重力流管道DN400总长68m,雨水管道DN400DN800总长640m,及排水管道附属构筑物)。本排水工程项目主要为收集道路及两侧地块雨水,将中医院的污水收集并通过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及沿着公园路压力管道的分流制排水工程。新建污水压力管道DN150总长1277m,一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350m3/d,污水重力流管道DN400总长68m,雨水管道DN400DN800总长640m,及排水管道附属构筑物。表1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及管道工程量表工程内容单位数量型号、规格合计备注雨水管道管道工程土方m38647球墨铸铁给水管,K98647雨水检查井 D1000m37/706MS201-3,P11雨水检查井 D1250个11SSF150/18-1.61106MS201-3,P14雨水检查井 D1500个1Z45T/W-10106MS201-3,P16沉泥井 D1250个6Z45T/W-10606MS201-3,P125单篦雨水口m10/1006MS201-8,P9双篦雨水口m9/906MS201-8,P10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 DN800m402/402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 DN600m121/121/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 DN400m117/117/I级钢筋混凝土管 DN300m369/369/其他工程拆除及恢复混凝土路面m1117/污水压力管道管道工程土方m32640/2640/圆形立式闸阀井个4包含闸阀成套,闸阀DN150407MS101-2,P14圆形排气阀井个4包含闸阀成套,闸阀DN500407MS101-2,P52圆形排泥阀井个2包含闸阀成套,闸阀DN650207MS101-2,P58圆形排泥湿井个2/207MS101-2,P59压力检查井个7/7/压力消能井个1/1/污水压力管个1277PE100级管1277/其他工程拆除污水检查井(新建一座压力效能井)m21新建1/拆除及恢复混凝土路面m72/72/拆除及恢复混凝土路面m246/246/拆除及恢复地砖人行道m870/870/污水管道管道工程土方m3316/316/污水检查井个1/1/沉泥井个2/2/高密度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个68/68/一体化泵站座1/1/2、工程建设方案2.1 雨水管道本项目雨水工程设计内容主要有1号路和2号路(沿路不设篦子不收集雨水,只转输1号路收集的雨水)的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采用单侧布置,雨水管最终排入2号路中医院用地红线外西南侧的现状排水土沟中。新建雨水管DN400共长117m,雨水管DN600共长121m,雨水管DN800共长402m。本项目的1号路雨水管道沿线均作预埋管,均为d300管;并沿线设计有雨水口和雨水口连接管,均为d300管;2号路雨水管道只做雨水主管道的设计。2.1.1 雨水工程设计原则(1)根据地形,道路坡向进行雨水管渠布置,使雨水就近水体排放。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散就近排放,避免径流过分集中,以减少工程投资。(2)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雨水管道在满流下的最小流速为0.75m/s,最大流速不宜大于5m/s(非金属管道)。(3)雨水排放满足环保要求。(4)合理设置雨水口。雨水口间距为30m左右,在道路交叉路口,间距相应调整,设置单箅/双箅雨水口。2.1.2雨水管道设计(1)平面设计项目雨水设计管道采用单侧布置,其中管道桩号K0+000K0+399.0的雨水管径均为DN800,管道桩号K0+399.0K0+519.0的雨水管径均为DN600,沿路收集1号路路段道路及路边地块的雨水,并排至2号路中医院用地红线外西南侧的现状排水土沟中。为方便1号路及两侧地块排水,1号路雨水主管旁布置雨水口,雨水口为单/双篦,1号路雨水主管道沿线均作预埋管,均为DN400管;2号路只设置雨水转输主管,不设置雨水口及预埋管。(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道布置结合地形地势、道路高程及排出口现状排水明渠底标高进行纵断面设计,雨水管道需满足布置在车行道下0.7m覆土要求。另外,雨水管道纵断布置应考虑与其他管道竖向交叉的竖向净距,管道应减少管道变坡转折点,使管道竖向顺畅,便于施工,雨水管道的埋深在1.092.32m之间。(3)雨水管材选择通过管材比选,雨水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属于A型SN10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详见GB/T 19472.2-2004)。(4)管道接口和管道基础本项目雨水管道管径DN400DN800,通过管材比选污水管道主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带扩口;管道埋深0.7mh4.5m,属于A型SN10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管道环刚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本项目设计一般路段污水管材采用环刚度8KN/m2,管道应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接口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承插口管插口外部和承口内部工作面须平整,尺寸准确,保证密封性。橡胶圈采用耐酸、耐碱、耐油的三耐氯丁橡胶胶圈,其内径与外径之比宜为0.850.9,表面光滑平直,不得有气孔、裂缝、重皮和接缝。其物理性能要求:邵氏硬度 505。拉伸强度不小于16MPa;伸长率不小于500。拉伸永久变形小于20;老化系数大于0.8。本项目雨水高密度聚乙烯HDPE增强中空壁缠绕管管底敷设200mm中、粗砂基础垫层,并采用150中、粗砂基础(参见国标06MS201-1-10),高程够时管道两侧回填合格的中粗砂至管顶500mm。2.2 污水管道项目排水体制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本项目污水重力流管道设计只有在中医院350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本项目)的进水前端的68m,污水管径均为DN400,污水管道收集中医院的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医疗废水。2.2.1 污水工程设计原则(1)污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管道的设计充满度参照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规定。具体见下表:表2污水管道设计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2)设计流速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6m/s,最大流速不宜大于5m/s(非金属管)。(1)平面设计本项目污水管道只设计中医院350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本项目)的进水前端的68m,污水管径均为DN400,污水管道收集中医院的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医疗废水。(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道均遵循满足最小覆土要求,结合地形地势、现状道路高程及交叉管道管底标高进行纵断面设计,污水管道埋深约在1.83m2.00m。(3)污水管材及接口通过管材比选污水管道主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带扩口;管道埋深0.7mh4.5m,环刚度8KN/m2;管道环刚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本项目一般路段污水管材采用环刚度8KN/m2,管道应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接口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承插口管插口外部和承口内部工作面须平整,尺寸准确,保证密封性。橡胶圈采用耐酸、耐碱、耐油的三耐氯丁橡胶胶圈,其内径与外径之比宜为0.850.9,表面光滑平直,不得有气孔、裂缝、重皮和接缝。其物理性能要求:邵氏硬度 505。拉伸强度不小于16MPa;伸长率不小于500。拉伸永久变形小于20;老化系数大于0.8。(4)污水管附属构筑物本工程污水检查井均选用1000圆形钢砼检查井,详见06MS201-3,12页。当接入排水检查井的管道过多时,检查井尺寸可考虑相应放大一级。施工时做好检查井与管道的地基和地基处理,防止两者产生不均匀沉降;当污水管跌水高度小于1.0m时只设置跌水,但不设跌水井。(5)井盖和踏步井盖井座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座井盖,踏步采用塑钢踏步。(6)管道基础2.2.2 管道平面布置本项目污水HDPE管道管底敷设200mm中、粗砂基础垫层,并采用180中、粗砂基础(参见国标06MS201-1-11),管道两侧回填中粗砂至管顶500mm。设计流量:33.54m3/h=9.32L/s。压力管设计计算:选用PE管,管径DN150mm(外径dn160),管道公称压力1.0MPa,Qmax=20.04L/s。查施工手册得:v=0.53m/s。污水提升泵站出水压力管道延伸至1号路后沿着1号路从东向西,继续沿着公园路南侧从东向西延伸至与文化北路交叉路口的污水消能井,其坐标为x=2184054.580,y=395681.848,并随着文化北路污水管道继续往南排走。管材:选用PE100级的给水管材,管材公称压力为1.0MPa接口:PE100级给水管道接口采用热熔连接。基础处理:管道基础需经换填或压实处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后方可作为管道基础的持力层。管道基础采用200mm厚中粗砂基础。2.3 污水压力管道设计2.3.1 管道设计(1)设计流量:33.54m3/h=9.32L/s。(2)管径:压力管设计计算:选用PE管,管径DN150mm(外径dn160),管道公称压力1.0MPa,Qmax=20.04L/s。查手册得:v=0.53m/s。2.3.2 管道平面布置污水提升泵站出水压力管道延伸至1号路后沿着1号路从东向西,继续沿着公园路南侧从东向西延伸至与文化北路交叉路口的污水消能井,其坐标为x=2184054.580,y=395681.848,并随着文化北路污水管道继续往南排走。2.3.3 管材、接口及基础处理(1)管材:选用PE100级的给水管材,管材公称压力为1.0MPa(2)接口:PE100级给水管道接口采用热熔连接。(3)基础处理:管道基础需经换填或压实处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后方可作为管道基础的持力层。管道基础采用200mm厚中粗砂基础。2.3.4 管道附属构筑物考虑到道路宽度有限,且地下管线较多,阀门井选用1200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门井(参考07MS101-2,14页),排气井选用1200砖砌圆形排气阀井(参考07MS101-2,52页),排泥阀井选用1200砖砌圆形排泥阀井(参考07MS101-2,58页),排泥湿井选用1200砖砌圆形排泥湿井(参考07MS101-2,59页),排泥阀井泥水排入邻近排水检查井。根据规范,压力管道上约200米左右间距设置一个压力检查井,出水压力井的盖板密封,压力检查井设透气筒,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防盗井盖,车行道上采用重型井盖,人行道上及绿化地上采用轻型井盖。2.4污水提升泵站设计1)泵站等级及防洪标准泵站等别:级;防洪标准:重现期10a。2)提升泵站形式根据方案比选,本项目采用一体化提升泵站系统。3)一体化泵站工作流程水流方向:DN400进水主管粉碎格栅配水筒体一体化泵坑污水提升泵污水压力输送管。4)粉碎式格栅机a、将污水中较大物质粉碎为20mm较小状况物质,以利于一体化泵站固液分离。1、粉碎后的小块物质经泵站固液分离后,排入下游出水管道。2、格栅池处不留栅渣,有利于环境和卫生。5)泵站说明该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规模为33.54m/h,采用14003500的城镇排水一体化预制泵站,进水管管径为DN400,出水管管径为DN150,水泵一用一备,配置粉碎格栅。泵站基础采用标号C30混凝土,钢筋是用 12螺纹钢,表面抹平,一定要水平。在基坑开挖完成后,要用C30混凝土在基坑底部浇厚度约为300mm的垫层作为承力层。提升泵站土建按350m3/d一次建成,以泵24h工作设计。则污水最高日最高时流量:Q大=33.54m3/h=9.32L/s(KZ=2.3)。选择集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在井筒里的湿式一体化泵站,考虑2台水泵(一用一倍),每台水泵的流量为33.54/216.77m3/h。集水池容积VEff按照本项目的污水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设计依据一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CECS 407-2015)。2.4 沟槽开挖及回填本项目的雨、污水(包括压力流)管道沟槽开挖均2.32m,根据厦门沧海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本项目项目地勘中间资料显示,本项目的管道竖向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地质层均为杂填土和素填土层,通过压实后其地基承载力基本达到120kPa。且道路两边空地空间充裕,采用放坡开挖形式进行管道沟槽开挖,污水压力管道边坡采用1:0.33;雨水管道边坡采用1:0.5;污水管道边坡采用1:0.5;排水沟槽基坑采用集水沟加溢流井明排降水。管道敷设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回填合格的原土至管顶,密实度90,继续回填合格的原土至管顶上0.5m,密实度90,用合格的原土回填管腔和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密实度90,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到路面基层或地面,回填时应分层夯(振)实,要求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机物,砖块、石块等。沟槽回填是管道工程中十分重要的工序。在管道的强度、稳定及刚度设计中考虑了土壤弹性抗力的作用,故回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管道的设计安全度,因此要求施工中应重视回填工作质量,尤其是管道胸腔土的回填,施工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污水压力管回填前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8MPa,注水稳压后,15min内压降不得超过0.02MPa,管道试压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要求执行。(2)回填前污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后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用水。管道的沟槽则应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3)回填材料:为了配合道路修复要求,管槽管腔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采用中粗河砂回填,其中不得含有有机物、树根、砖石等杂物。(4)管腔两侧胸腔回填土应对称运入和夯填,并分层夯实,不得使管道发生位移和损伤,每层土虚铺厚度不大于200mm,压实系数不小于0.95。(5)施工时避免出现管道变形损坏,管道顶500mm范围内的填土不能采用大型工程机械压实。泵站基坑回填采用粘土回填,密实度应达到90%以上,严禁用矿渣、建筑垃圾、淤泥等其他材料回填。泵站周边采用均匀粘土每0.5m回填夯实。回填过程中要注意基坑的四周要均匀回填,防止出现一则的土方过多,导致罐体倾侧; 待回填到离地面约300mm时,则在回填土表面浇注厚度约300mm的混凝土,以对回填土达到保护作用。2.5修复工程通过现场踏勘及对现状结构调查,本项目沿1号路建设的雨水管道以及污水压力管道用地现状为人行路面,其需破除现状人行道路面,需拆除人行道面积为1117m2;2号路建设的雨水管道用地现状为林地,其需要清理植被;泵站用地为空地;项目建成后对路面及人行道进行修复。2.6 施工组织项目工程采用开挖槽法进行分段施工,即在管线位置上开挖沟槽,然后进行管基础制作、下管、稳管、接口、沟槽回填、闭水试验、质量检查、与验收等施工项目。雨水井盖中间空白处应有“雨”字样,污水井盖中间空白处应有“污”字样,污水压力管井盖中间空白处应有“污压”字样,井盖标示设计详见国标06MS201-6。井盖及井盖座均采用球墨铸铁材料。踏步采用塑钢踏步,排水检查井踏步、脚窝位置图详见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3。检查井内需做好防坠落网安装(单绳拉力大于1600N,耐冲击500焦(100kg0.5m),静态承重300kg,网目小于10cm。),防止井盖缺失时行人不慎坠落、摔伤等事故发生。位于道路上的检查井井盖标高,若与道路设计标高有出入,特别是交叉口处,应以实际路面标高为准;位于绿化带中的检查井井盖标高应搞出地面10cm。排水检查井井室均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内外均抹面厚20mm。2.7 工程进度安排本工程施工期预计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本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完成,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设条件及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期拟定为12个月:本项目实施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第13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办理相关手续、提出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办理各项建设规划审批手续,进行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合同签订,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等。第411月,完成施工。第12月,完成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工作。2.8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本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为777.26万元。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管道沿着公园路铺设,雨水工程主要有1号路和2号路(沿路不设篦子不收集雨水,只转输1号路收集的雨水)两条雨水管道,新建雨水管DN400共长117m,雨水管DN600共长121m,雨水管DN800共长402m。本项目污水管道在中医院新建的350m3/d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的进水前端的68m,污水管径均为DN400,总长68m。污水提升泵站出水压力管道延伸至1号路后沿着1号路从东向西,继续沿着公园路南侧从东向西延伸至与文化北路交叉路口的污水消能井,管径均为DN150,总长1277m。本工程的污水泵站选择中医院用地红线范围内的东北角地块,泵站占地面积为90.7m2。泵站位置现状地块为空闲地,场地标高为31.50m。泵站周边的排水及防洪满足要求,故泵站内场地标高定为31.50m。根据现场调查,目前新建的澄迈县中医院还未建成,因此未存在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等环境问题。由于澄迈县中医院新址正在施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为澄迈县中医院的施工期污染:1、水污染源水环境:主要是施工场地产生的生活污水。2、固体废物主要是沿路其他在建建设项目运输车辆散落的废沙子、砖块、木材等;项目沿路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时清扫,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3、大气污染源沿线道路上过往机动车产生机动车废气;沿路两边居民产生油烟废气。4、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沿线道路上来往车辆的交通噪声。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地处东经1090011015,北纬19232000之间。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定安县,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东西宽56.25 公里,南北长70 公里。总面积2067.6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00.00平方公里。 金江镇位于澄迈县中部,东与瑞溪镇、永发镇毗邻,西与福山镇、临高县交界,南与中兴镇、加乐镇、文儒镇相连,北与老城镇、大丰镇接壤,已建成通车的西线高速、西环高铁和225国道穿越澄迈县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本项目选址位于澄迈县金江镇公园路南侧,项目位置中心坐标为N:194424.67,E:110059.36。2、地质地貌项目所在地属河积平原地貌,场地范围内地势较为起伏,整体地形呈北高南低,区内现状地面标高在27.52m35.81m,最大高差约8.29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项目场地方圆35km范围内,南渡江北部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玄武岩(Q2),南渡江以南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的中粗砂(Q4al)和第四系下更新统海相沉积土(Q1m)。本区域大地构造处于福山凹陷区内,南距海南岛区域性大断裂王五文教大断裂约5km。工程场区区内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且厚度非常大,表明新生界以来该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未发现地壳的差异升降活动及其它活动性断裂穿过工程区,据此认为工程场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上。3、气象气候澄迈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北缘,受季风影响大,光照充足,高温多雨,雷暴多,台风频繁,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干凉同季,雨热同期。干凉季,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月均降雨50.3mm,最少的1月份18.4mm,总雨量301.6mm,仅占年均雨量1786.1mm的17%。最多雨量是1973年,648.5mm,最少雨量是1995年,仅123.0mm。月平均气温在17.525.2之间,最冷的1月份17.5,历年极端低气温1.1,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雨热季,出现在510月份。月均降雨量247.4mm,最多的9月份306.0mm,总雨量1484.5mm,占年均雨量的83%。其中,8、9月份雨量为588mm,占年均量的32.9%。本季月均气温在24.428.4之间,最热的7月份为28.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1994年5月3日,为全省之最。40年中气温35以上,本季共出现1241天,占累年1534天的81%。一年四季气温度变化不大。最冷的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比年均温23.8,偏低5.06.4之间。受冷空气影响时,常伴低温阴雨出现,偶见霜冻。春季(35月)7,气温回升快,月均气温24.8,春分至清明期间,多出现三五天低温阴雨天气,俗称“清明风”。5月份月均温上升到27.4,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夏季(68月),为全年高温季节,月均温28.0,最热是7月份平均气温28.4,比年均温偏高4.6,有“干热风”出现,8月份台风、暴雨频繁,气温略有下降。秋季(911月),月均气温降24.0,9月份台风、暴雨频繁,10月份“寒露”节气前后,天气变凉,时有三五天的低温天气出现,俗称“寒露风”。秋季内月均气温近似春季,不同的是秋季高温多雨转向低温少雨,而春季则相反。澄迈地区风向变化趋势是冬季盛行东北偏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ENE)风,次常风向为东南风(ES)。最大风速2.6m/s,年平均风速1.8m/s。4、水文条件(1)水资源全县大小河流20多条,年流量35亿m3。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县内8个乡镇,长达120公里,年流量为17.4亿m3,可利用水4亿m3。蓄水100万m3以上的水库20宗,水域面积2.48万亩,库容蓄水1亿m3。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主干渠道穿越县境内9个乡镇和农场,灌溉面积近34万亩。地下水总储量3.2亿m3,其中优质地下矿泉水7处。本项目周围无明显水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粉质粘土中的孔隙性潜水及全风化、中风化凝灰岩的岩石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渗透,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及径流方式排泄。老城经济开发区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有24个含水层地下水,厚度为2080m,其中第4层可以作为城市水源,水质较好,可供饮用。在老城经济开发区已经打出四眼水井,平均日出水量1440m3。由于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开挖时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根据海南省2018年环境状况公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澄迈县季监测有效天数363天,其中空气质量达优级314天次,良级56天次,轻度污染12天次,中度污染2天次,空气质量优良率(AQI100的比例)为98.2%。澄迈县受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影响,出现918天的轻度污染;其余监测日空气质量均为优良。据2018年统计,澄迈县SO2、NO2、PM10、PM2.5、O3和CO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2018年澄迈县SO2、NO2年均浓度和CO第95百分位数是12微克/m3,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在32微克/m3,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小于等于40微克/m3),与2017年持平;细颗粒物(PM2.5)2017年年均浓度在16微克/m3,2016年年均浓度在18微克/m3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小于等于35微克/m3);臭氧(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2、声环境为了了解项目区域周边的噪声现状,根据本项目特点,建设单位委托海南莱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对本项目评价范围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征,共布设4噪声监测点,分别在澄迈中医院新址、金江镇政府、金山寺和澄迈第二中学各设一个监测点,详见附图。(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A声级。(3)监测时间、频率连续2天监测,昼间、夜间各一次/天。(4)监测结果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 表3 项目噪声监测与统计结果 单位dB(A) 测点名称测点时间测时主要声源等效声级dB(A)交通流量(量/20min)标准限值达标情况大中小N1澄迈中医院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060达标夜间社会生活噪声4550达标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0.460达标夜间社会生活噪声44.550达标N2金江镇 政府昼间交通噪声53342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4836627355达标昼间交通噪声52.2186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49.703315355达标N3金山寺昼间交通噪声55327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5165726455达标昼间交通噪声54.4174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50.203913555达标N4澄迈县第二中学昼间交通噪声58477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52218736955达标昼间交通噪声57.369970达标夜间交通噪声249358255达标评价结果:通过对项目边界进行监测,污水压力管道两侧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两侧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3、生态环境本项目污水管道和污水压力泵站在澄迈中医院新址内,雨水管道在医院新址的北侧和西侧,污水压力管道管线沿道路人行道下布置,管线走向与道路一致,占地在道路红线范围内。本项目只有雨水管道涉及林地,主要的植被为桉树林和次生林,项目建设对该区域植被影响不大。次生林项目区域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次生林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滑桃树、黄槿、乌桕群落和鹊肾树、土坛树、苦楝群落。滑桃树、黄槿、乌桕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北、西侧,宽度约8-10m,冠高约8-10m,覆盖率达60-70%,但优势种并不明显,在乔木层中滑桃树和黄槿稍稍占优势,常见的乔木种类有破布叶、苦楝、木麻黄、小叶榕、朴树、构树、对叶榕等多种,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较为丰富,常见的有狭叶蒲桃、闭花木、水柳、牛筋藤、假鹰爪、假蒌、土牛膝、酢浆草、了哥王、黄花稔属多种植物、锈毛野桐、白背叶、龙须藤、猪屎豆、越南葛藤、叶被木、酒饼勒、大菅、土坛树。鹊肾树、土坛树、苦楝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东侧,宽度约10-15m,覆盖率达60-70%,冠高约8-10m,优势种明显,在乔木层中主要由小乔木类植物的鹊肾树、土坛树为优势,苦楝个体树也较多,但未见高大的个体分布。常见的植物有刺竹、破布叶、对叶榕、牛筋藤、细叶裸实、假蒌、鸦胆子、土牛膝、山黄麻、麻疯树、了哥王、黄花稔属多种植物和凤尾蕨、井边茜、光荚含羞草、含羞草等。刺竹林主要分布在项目两侧,与次生林镶嵌分布。以刺竹为主,间分布有一些常见植物,如布楂叶、龙眼睛、大青等多种。生物多样性较低。灌木林1)水柳+牛筋藤+赤果鱼木群落这一灌丛类型主要分布在项目西北侧,植被覆盖率一般为30-50%。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不很丰富,以水柳、牛筋藤、赤果鱼木占优势,常见的植物有光荚含羞草、加拿大蓬、金盏银盘、三叶鬼针草、水蔗草、散穗黑莎草、割鸡芒、粗叶耳草、海南叶下珠等10多种。4、污水提升泵站周边现状补充监测为了了解污水提升泵站周边的环境空气和噪声现状,根据本项目特点,建设单位委托海南莱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21日至27日对本项目评价范围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1) 环境空气监测表3 项目周边环境空气监测与统计结果 单位:mg/m3 (臭气浓度无量纲)采样点位时间风向风速(m/s)气温()气压(KPa)湿度(%)氨硫化氢臭气浓度(无量纲)1#金江镇居民点12月21日第一次北2.120.7100.6720.0220.0011012月21日第二次北1.724.6100.4690.0250.0011012月21日第三次北1.927.5100.3650.0210.0021012月21日第四次东北1.621.2100.5710.0270.0021012月22日第一次东北1.821.2100.7690.0200.0021012月22日第二次北1.524.9100.6650.0260.0011012月22日第三次北2.127.8100.5640.0240.0021012月22日第四次北1.721.6100.6700.0250.0021012月23日第一次东北2.420.7100.6740.0240.0021012月23日第二次东北1.924.1100.7710.0270.0021012月23日第三次东北2.228.1100.6690.0280.0011012月23日第四次北2.520.6100.7720.0300.0021012月24日第一次东1.621.0100.7620.0310.0011012月24日第二次东1.924.3100.6590.0320.0011012月24日第三次东北1.528.2100.5580.0350.0011012月24日第四次东1.321.4100.6640.0330.002101#金江镇居民点12月25日第一次东2.420.5100.8670.0190.0011012月25日第二次东北2.723.8100.6660.0230.0021012月25日第三次东2.526.4100.7620.0180.0021012月25日第四次东2.221.0100.9680.0210.0021012月26日第一次东北1.520.3100.7640.0340.0011012月26日第二次东北1.823.9100.6620.0290.0021012月26日第三次东1.727.0100.5600.0360.0011012月26日第四次东北1.320.8100.6650.0370.0021012月27日第一次东2.521.4100.8700.0300.0021012月27日第二次东北2.124.2100.6670.0310.0021012月27日第三次东北2.227.6100.7620.0380.0011012月27日第四次东北1.922.0100.8680.0350.00110评价结果:通过对污水提升泵站周边金江镇居民点进行监测,该方位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 噪声监测:表5 项目噪声监测与统计结果 单位dB(A)测点名称测点时间测时主要声源等效声级dB(A)车流量/h大中小N1项目泵站边界北侧2019年12月21日昼间交通噪声47.7390930夜间自然噪声45.42019年12月22日昼间交通噪声48.34501233夜间自然噪声46.1N2项目泵站边界东侧2019年12月21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6.3夜间自然噪声42.22019年12月22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5.5夜间自然噪声42.0测点名称测点时间测时主要声源等效声级dB(A)车流量/h大中小N3项目泵站边界南侧2019年12月21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3.5夜间自然噪声41.42019年12月22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2.8夜间自然噪声41.8N4项目泵站边界西侧2019年12月21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0.8夜间自然噪声42.52019年12月22日昼间社会生活噪声51.5夜间自然噪声42.1备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 夜间50dB(A)4a类标准:昼间70dB(A) 夜间55dB(A)测试时间:N1(昼间)和N2(昼间)为20分钟,其余为10分钟;气象条件:无雨雪,无雷电;最大风速:2.1m/s;主导风向:北;“昼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时段。评价结果:通过对污水提升泵站周边边界进行监测,污水提升泵站北侧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其他方位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6。表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序号坐标名称保护对象相对项目位置与项目最近距离(m)环境功能区XY管道声环境1E1100106.58N194419.44金江镇政府居住北2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2E1100051.13N181813.63居住区居住周围/3E1100048.62N194426.17金山寺旅游北2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 支原体肺炎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方面的简答题库及答案解析
- 软件评测师历真题及答案
-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要点试题(含答案)
- 汽车编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停电应急预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西色彩模拟试题及答案
- 职业指导师测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小微信贷员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罗茨风机检修方案课件
- 2025年青协社团笔试题目及答案
- 儿童户外安全培训课件
- 供水工程成本预算与动态控制方案
- 护栏供应及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反假货币试题题库及答案
- 现房与期房培训课件
- 2024年仙桃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年版
-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