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野火30高级特征创建概要.ppt_第1页
第12章野火30高级特征创建概要.ppt_第2页
第12章野火30高级特征创建概要.ppt_第3页
第12章野火30高级特征创建概要.ppt_第4页
第12章野火30高级特征创建概要.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章野火3.0的高级实体特征创建,12.1高级实体特征概述12.2扫描混合特征创建12.3螺旋扫描特征创建12.4边界混合特征创建12.5高级倒圆角特征创建,12.1高级实体特征概述,如前所述,实体特征是指直接建构实体零件的特征。基础实体特征的创建已在第10章介绍。第10章讲的构造特征和扭曲特征是位于【高级】子菜单中的特征,不过它们是要先建立草绘基础特征,才能建立的特征。本章所讲的高级实体特征是没有这一先决条件的,可以说,是除了拉伸、旋转、扫描、混合之外,也需要草绘才能建立的特征(参见图12-1左)。,图12-1高级实体特征创建命令,由于可变剖面扫描已在第10章作了介绍,本章不再重复。本章讲扫描混合、螺旋扫描、边界混合,以及可变圆角,而位于【高级】子菜单中的那些特征(参见图12-1右),除了管道在第10章有简要介绍外,其余的则因篇幅所限不予介绍了。,12.2扫描混合特征创建,扫描混合可以具有两种轨迹:原点轨迹(必需)和第二轨迹(可选)。每个轨迹特征必须至少有两个剖面,且可在这两个剖面间添加剖面。要定义扫描混合的轨迹,可选取一条草绘曲线,基准曲线或边的链。每次只有一个轨迹是活动的。,当扫描混合的一个选定截面图元数小于其它选定截面的图元数时,“混合顶点”可用作图元(参见图12-2)。使用选定截面上的控制柄可移动“混合顶点”。它会自动捕捉到选定链上的点或顶点。“混合顶点”可以位于图元上的一个点上。,1-截面12-截面23-混合顶点,图12-2创建混合顶点,表12-1(见教程)列出了可变截面扫描和扫描混合的草绘平面(z轴)方向选项的共同术语。,扫描混合特征创建实例,(1)进入扫描混合零件“T12-2.prt”的缺省(曲面)创建环境,(2)草绘原点轨迹(左2)和X轨迹(左3),先选原点轨迹,再选X轨迹,(3)发现要多个截面,故在“草绘1”下补充插入基准点PNT0PNT3,各点在原点轨迹上的比比率分别为0.6、0.75、0.80、0.85,(4)按下【参照】,设置参照如图,(5)按下【剖面】,选草绘截面,再按Ctrl键,插入剖面1剖面6,(6)过原点轨迹下端点草绘开始截面,(7)过原点轨迹上端点草绘结束截面,并大致分成4段,调整起点方向(左键选到起点再按右键,选“起始点”,方向改变如图),(8)过PNT0草绘剖面3,尺寸同剖面1,(9)过PNT1草绘剖面4,尺寸捕捉到X轨迹第一段过渡圆弧上切点,(10)过PNT2草绘剖面5,尺寸捕捉到X轨迹第二段过渡圆弧下切点,(11)过PNT3草绘剖面6,尺寸同剖面2,(12)按下【选项】,勾选“封闭端点”,选“无混合控制”,打勾,【实体化】,(13)隐藏左图中各项后,扫描混合结果如右图,(14)除瓶口外,其余锐边倒圆角,(15)抽壳“5”,删除瓶口面,图12-3扫描混合特征创建实例(方瓶),12.3螺旋扫描特征创建,沿着螺旋轨迹扫描截面创建的特征称为螺旋扫描特征。螺旋轨迹由旋转曲面的轮廓(定义螺旋特征的截面原点到其旋转轴的距离)与螺距(两相邻螺旋线间的距离)定义。螺旋轨迹和旋转曲面是不出现在生成几何中的作图工具。【螺旋扫描】(HelicalSwp)对于实体和曲面均可用。首先要定义螺旋扫描的【属性】(ATTRIBUTES)。在【属性】(ATTRIBUTES)菜单中,对以下成对出现的选项进行选择(每对只选其一),来定义螺旋扫描特征:常数(Constant)-螺距恒定。可变(Variable)-螺距可变,而且由图形定义。穿过轴(ThruAxis)-横截面位于穿过旋转轴的平面内。轨迹法向(NormToTraj)-确定横截面方向,使之垂直于轨迹(或旋转面)。,螺旋扫描特征类型,(1)螺圈间的距离恒定,(2)螺圈间的距离可变,(3)截面b与轨迹垂直(法向),(4)截面b在穿过旋转轴线a的平面内,(5)使用“左手定则”(LeftHanded),(6)使用“右手定则”(RightHanded),螺旋扫描特征创建实例,创建12.2节所建方瓶的旋盖螺纹,(1)打开方瓶源文件“T12-3.PRT”,【插入】【螺旋扫描】【伸出项】,(2)选择“常数”、“穿过轴”、“右手定则”【完成】,(3)选FRONT为轨迹草绘平面,使用默认方向进入草绘,(4)绘制直线轨迹(与瓶颈柱面素线重合,长为“15”)和旋转轴,完后打勾,(5)设螺距为“10”,绘半圆截面,半径为3,位置如下图的左下角,完后打勾,(6)【确定】后所见半圆螺纹不到2圈(与实际相符),(8)按图画一段大致与螺纹线平行的直线段(尺寸只供参考),(9)向右侧柱面沿RIGHT法向投影得扫描轨迹曲线,(10)选择轨迹,设起点如上图选起点草绘剖面1(右下),构成封闭截面在左端点插入剖面2为一点(设为平滑),打勾,(11)开始截面为自由,终止截面为平滑的螺纹收尾。用同法可创建另一端的螺纹收尾。,(12)另一侧(左侧)的投影线,(13)左侧螺纹收尾如上图,图12-7方瓶的旋盖螺纹创建,12.4边界混合特征创建,利用“边界混合”工具,可在参照实体(它们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定义曲面)之间创建边界混合的特征。在每个方向上选定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图元定义曲面的边界。添加更多的参照图元(如控制点和边界条件)能使用户更完整地定义曲面形状。,选取参照图元的规则如下:,曲线、零件边、基准点、曲线或边的端点可作为参照图元使用。在每个方向上,都必须按连续的顺序选择参照图元。不过,可对参照图元进行重新排序。对于在两个方向上定义的混合曲面来说,其外部边界必须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这意味着外部边界必须相交。若边界不终止于相交点,Pro/ENGINEER将自动修剪这些边界,并使用有关部分。为混合而选的曲线不能包含相同的图元数。,边界混合特征创建实例,微型吸尘器外形设计,(1)打开零件设计源文件“T12-9.prt”,有右图所示两种进入【边界混合】的方式,(2)在“TOP”上绘制俯视最大轮廓截面,(3)反向,拉伸“11”(从实际模型测量所得),(3)选全部侧表面为拔模曲面,拔模枢轴和拖动方向均选上表面,拔模角“15”。设定后打勾,(4)拔模的底部特征,(5)插入基准轴线“A-1”(RIGHT与TOP的交线)穿过“A-1”分别插入与TOP夹角“15”、“45”、“75”、“105”、“135”、“165”的“DTM1DTM6”,(6)在FRONT面上草绘流线体背脊控制曲线,并显示曲率(不应有突变),(7)从TOP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创建第一方向各曲线,此为曲线1(通过边创建,分割后裁剪右半圆),(8)在DTM1上草绘的样条曲线2(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9)在DTM2上草绘的样条曲线3(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10)在DTM3上草绘的样条曲线4(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11)在RIGHT上草绘的曲线5(半个椭圆Rx=44,Ry=59),(12)在FRONT上“通过边”草绘的第2方向曲线左段,控制纵截面,(13)在DTM4上草绘的样条曲线6(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14)在DTM5上草绘的样条曲线7(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15)在DTM6上草绘的样条曲线8(与背脊曲线间隙尽量为零),(16)在TOP上“通过边”草绘的样条曲线9(与背脊曲线端点一致),(17)在FRONT上“通过边”草绘的第2方向曲线右段,控制纵截面,(18)【边界混合】方案1:只用第一方向9条曲线,(19)【边界混合】方案2:用第一方向1、5两条曲线第二方向左段,(20)【边界混合】方案2(续):用第一方向5、9两条曲线第二方向右段,(21)合并方案2两【边界混合】曲面实体化,结果如下图,(22)模型树的下部及流线体的无隐藏线的线框显示。该模型用于微型吸尘器的外形控制,与外形有关的3个零件是流线型罩盖、排风窗、尘刷安装底座。详见后面第14章。,图12-10边界混合特征创建实例微型吸尘器外形设计,12.5高级倒圆角特征创建,倒圆角是零件尖锐边角的圆滑化操作,是一种边处理特征。在Pro/E中可创建和修改倒圆角。通过向一条或多条边、边链或在曲面之间添加半径生成倒圆角。这里的曲面可以是实体模型曲面或常规的Pro/E零厚度面组和曲面。,下面解释倒圆角的专用术语:集(Sets)-创建的属于放置参照的倒圆角段(几何)。倒圆角段由唯一属性、几何参照以及一个或多个半径组成。过渡(Transitions)-连接倒圆角段的填充几何。过渡位于倒圆角段相交或终止处。在最初创建倒圆角时,Pro/E使用缺省过渡,并提供多种过渡类型,允许用户创建和修改过渡。,创建可变倒圆角,单击“特征”(Feature)工具栏中的,或单击【插入】(Insert)【倒圆角】(Round)。“倒圆角”工具打开,Pro/E显示预览几何。注意,选定的参照会出现在“集”上滑面板的【参照】(References)收集器中。将光标置于半径锚点上,右键单击,然后从快捷菜单中选取【添加半径】(AddRadius)。Pro/E会复制此半径及其值,并将各半径放置到倒圆角段的每一端点。,(1)打开鼠标坯料(源文件)“T12-10.prt”,(2)【插入】【倒圆角】或单击,(3)输入恒定圆角半径“20”,选左边两条竖边,(4)左边圆角R20,(5)右边圆角R30,(6)右击半径窗口中任一处弹出【添加半径】,即增加“2”、“3”、“4”、“5”,(7)实现了“20”“6”“20”“6”“25”“20”的连续变化,(8)倒圆角的最后结果,(9)右键快捷菜单的【编辑】,可快速修改各圆角半径值,到满意为止,(10)边链可变倒圆角方法二:选边后按右键,再选【成为变量】,(11)例如:左边为“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