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_第1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_第2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_第3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_第4页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2,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儒家仁孝观念使生理解剖学发展受到抑制。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4,【目的要求】,1.掌握气一元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熟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第一节 气一元论,关键性问题气的概念气一元论的内容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物质性、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6,一、气的基本概念,指构成自然界万物而十分活跃的极微细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 元气(原气)、精气,“云气说”,7,(一)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无形,有形,无形:细小、分散、不占固定空间、无稳定形态且肉眼难见。有形:占固定空间、有稳定形态且肉眼可见。,“有形生于无形,无形化为有形” “聚则生物,散则物消”,8,气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 “天气上升则为云,地气下降则为雨”,肝气、脾气,肺气、胃气,(二)气具运动、变化的特性,9,气运动的意义,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宇宙中的各种变化。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摄入食物和水液,10,(三)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通天下一气耳”天人合一,11,(一)说明人体生命的物质性 人是天地精气交感的产物“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三、气一元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二)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 气的运动(肺宣发、肃降;脾升胃降;肝升肺降;心肾相交) 气的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12,13,(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气虚、气机失调、气化失常(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气虚补气 气滞行气 气逆降气 气陷升气 气闭开窍顺气 气脱补气固脱,气机失调,14,精,气,神,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五)指导养生与康复,15,精:“水地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16,精与气的关系,17,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18,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神能统驭精与气,19,第二节 阴阳学说Theory of Yin &Yang,关键性问题 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20,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1,太极图,两仪图,22,23,节气,24,四象图,25,八卦图,26,27,28,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9,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记叙。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30,31,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男,月亮,寒冷,晦暗,下降,静止,抑制,女,32,(一)阴阳的概念与属性划分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33,运动、外向、上升、轻清、温热、无形、明亮、功能、推动、温煦、兴奋,静止、内守、下降、重浊、寒冷、有形、晦暗、物质、凝聚、滋润、抑制,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34,阴阳属性归类表,35,(二)阴阳的普遍性与相对性阴阳的普遍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36,阴阳的相对性: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37,38,昼夜晨昏人体阳气消长变化示意图,39,(一)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0,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的前提。“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云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41,(二)阴阳的对立制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生理:亢奋与抑制保持平衡“阴平阳秘” 气与血、阴与阳,病理: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42,阴偏胜病机示意图,43,阳偏胜病机示意图,44,阳偏衰,阴偏衰,阴阳偏衰病机示意图,45,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46,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47,48,(三)阴阳的互根互用,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49,气血 气为无形,指功能,属阳-阳气 “阳化气”关系 血为有形,指物质,属阴-阴精(血)“阴成形”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50,(四)阴阳的消长平衡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51,节气,52,病理:,阴阳失调,治疗:,调和阴阳,53,(五)阴阳相互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条件:物极阶段,54,(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5,56,(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死亡“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病态阴阳失衡“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57,(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和康复能力,正气可分阴阳(脏腑经络之阳气、血、津液、精)。,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气也可分阴阳。病因(风暑燥火邪属阳;寒湿邪属阴)、病位(表证属阳、里证属阴)、病性(热证属阳;寒证属阴)、邪正盛衰(邪盛属阳;正虚属阴)、病机,58,59,(四)指导疾病的诊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景岳全书:阴阳、六变(表里、寒热、虚实),四诊辨阴阳,60,(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防病春夏养阳: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者,夏不避温热;夏用温热之药培其阳,则冬不发病;“冬病夏治”秋冬养阴: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者,冬不避寒凉。冬用凉润之品养其阴,则夏日病减。 “夏病冬治”。,61,在炎热的伏天,在背俞上(肺俞、膏肓、百劳)用白芥子涂法治疗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62,2.指导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阴平阳秘。,63,调整阴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64,(2)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引申为药物的四性。,65,四气 温、热阳 作用:散寒温里 阴寒之证,寒、凉阴 作用:清热泻火 阳热之证,66,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67,作用方向:升、浮阳特点:上升发散,作用方向:沉、降阴特点:收涩、泻下、重镇,68,第三节 五行学说 Theory of Five Elements,关键性问题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69,70,71,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72,73,74,稼穑(种子、庄稼) 生化、承载、受纳,75,76,77,(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间接推衍法,“近取诸身,远取诸物”,78,79,(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1.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80,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土为水之所不胜,火为水之所胜,81,82,(四)五行的生克异常1.相生异常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犯母2.相克异常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83,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关系,84,五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85,86,(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肝气乘脾(2)相侮:木火刑金,87,88,89,(三)用于协助诊断疾病1.诊断疾病2.推断病情,肝病的色脉生克关系与预后表,90,(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确定治则和治法 (1)治则 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抑强扶弱 (2)治法 3.指导针灸治疗井、荥、俞、经、合(肘膝关节以下) 木、火、土、金、水,91,相生治法,92,93,相克治法,94,95,4.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五志相胜,96,病案今释“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嗔怒,吐黑血数升而愈。”怒胜思,97,思考题,1.从科学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谈谈你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阴阳、五行学说?(请上图书馆或相关网站查找资料并在论文上注明姓名、学号、字数、文献出处),98,气的概念、气机(气机失调的内容)、气化精、神的概念阴阳的概念、阴阳的范畴、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阴阳对立制约(病机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治疗上热则寒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